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展,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不断上升,传统贸易理论忽视了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无法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最新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都会引起工资差距扩大的现象。贸易开放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规模不断扩大,促进熟练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逐渐扩大。发达国家的工薪差距的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外包活动,Feenstra & Hanson(1996)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FH模型中的SS定理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它与技术工人产业内就业的变化高度相关。
关键词: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工资差距
一、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现象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 ,90年代,大学生和非大学生劳动力工资差距高达30%,在 2006年更是上升到了 55%。
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是衡量工资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3 年以来的数据显示,这个系数一直维持在 0.4 以上,2008 年更是达到了0.491 的高点,以后几年逐步回落,2012 年达到了 0.474。按照国际标准,如果基尼系数达到了 0.4 以上,就表明了很大的收入差距。由此可见,收入差距的问题是中国社会噬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工薪差距总体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工薪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工资差距?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
二、国际贸易对工资差距的影响
贸易开放对发展中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价格效应,另一方面是技能偏向引致的技术进步效应。工资不平等现象受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
(一)HOSS定理
传统的贸易理论对收入差距问题的分析是基于HO 定理的 SS 定理。FH模型中的SS定理适用于中间产品贸易背景下的工薪差距。根据 HOSS 定理: 国际分工使各国生产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即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出口,提高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结果,本国丰裕要素的实际报酬提高,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降低。许多学者将国际贸易归结为工资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工薪差距不断扩大,显然,这种现象HO SS定理不能解释。我们从表面上看,HOSS 定理可以对发达国家不断扩大的工资差距进行解释,但是有两种现象是相悖于SS定理的推论。首先是出口产品的价格。根据SS 定理,发达国家应该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通过贸易,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相对价格应该上升。但是,通过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研究,出口产品相对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上升的现象。20世纪 80 年代,Lawrence & Slaughter( 1993) 的研究甚至发现,许多美国低技能密集产品的相对价格竟然出现了上升的状况。然而,Berman et al. ( 1994) 的研究表明,在1979—1987 年间,每年美国的相对就业增长的 0. 546%,仅有1/3 来自于产业间流动,其他 2/3 是由产业内变动引起。可见,发达国家的工薪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理论上HOSS定理对此的推断存在纰漏,现实中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不断扩大,与HOSS定理的推论也不相符。因此,经济学家希望从其他方式来解释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
(二)FH模型下的SS定理
发达国家工薪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外包活动,FH模型下的SS定理能够对此给与合理的解释。
Feenstra & Hanson(1996)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研究中间产品贸易的必要性。他构建了一个外部采购模型,研究也由最终产品变成了中间品。这就是FH模型下的SS定理。该研究表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拥有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资源比较廉价。为了降低企业使用要素的成本,尽可能多地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企业会不断地将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到国外进行生产,进而完成全部产品的组装。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这些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环节,但之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大量进行中间品外包的国家将专注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量增加,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量降低,促使工人的产业间转移,进一步拉大工资差距。
三、技术进步影响工资差距的机制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不断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差距不断扩大。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加,但是却没有对技能溢价形成压制,这种现象可以从技术进步方面给与合理的解释。技术进步通过三种渠道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
(一) 自主创新渠道
在生产全球化过程中,为了应对国外产品的威胁,企业会专注于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增加对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减少对低技术产品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积极进行产品的创新,增加对熟练工人的需求,减少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
(二)引进资本设备,带来了技术的革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研发和更新周期缩短,促使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不断更新,发展中国家会增加对发达国家设备的购买。同时,专业和智能化的操作技术的输入,给发展中国家又带了新的技术创新。发达国家的新的设备出产,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操作方法;总的来说,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出现了,新设备的利用增加,都需求更高的技能劳动力的配备;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各大跨国集团企业,更加重视对高素养人力资本的需求和投入,这样可以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就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
因此,无论是在在发达国家还是發展中国家,都出现了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加大现象。而且发达国家的整体社会生产成本降低,技术更先进,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就会造成发达国际整体工资水平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工资待遇,工资差距进一步加大。
(三)“干中学“效应机制
伴随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了全球领域的国际大分工的出现。很多跨国公司将相对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资源和人力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去生产;然后再购买回国组装销售,出现了国际间产业内贸易的形成。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大批的外资入注和投资的好机会,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下,更多先进的设备和高级技术源源不断的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就会以发达国的先进技术和高效能管理方法为成长标杆,加快引进先进设备,在生产中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更加快了发展中国家对相应配备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四、结论
传统贸易理论忽略了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无法对工资差距进行合理的解释。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都会引起工资差距扩大的现象。贸易开放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不断更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上升。技能工人与非技能工人的工资差距不断扩大。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它将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环节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却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一方面,发达国家专注于高端产品的生产增加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承接的外包活动也增加了对技能工人的需求。这种情况可以用FH模型中的SS定理来解释。它与技术工人产业内就业的变化高度相关。(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工资差距
一、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现象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 ,90年代,大学生和非大学生劳动力工资差距高达30%,在 2006年更是上升到了 55%。
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是衡量工资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3 年以来的数据显示,这个系数一直维持在 0.4 以上,2008 年更是达到了0.491 的高点,以后几年逐步回落,2012 年达到了 0.474。按照国际标准,如果基尼系数达到了 0.4 以上,就表明了很大的收入差距。由此可见,收入差距的问题是中国社会噬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工薪差距总体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工薪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工资差距?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
二、国际贸易对工资差距的影响
贸易开放对发展中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价格效应,另一方面是技能偏向引致的技术进步效应。工资不平等现象受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
(一)HOSS定理
传统的贸易理论对收入差距问题的分析是基于HO 定理的 SS 定理。FH模型中的SS定理适用于中间产品贸易背景下的工薪差距。根据 HOSS 定理: 国际分工使各国生产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即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出口,提高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结果,本国丰裕要素的实际报酬提高,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降低。许多学者将国际贸易归结为工资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工薪差距不断扩大,显然,这种现象HO SS定理不能解释。我们从表面上看,HOSS 定理可以对发达国家不断扩大的工资差距进行解释,但是有两种现象是相悖于SS定理的推论。首先是出口产品的价格。根据SS 定理,发达国家应该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通过贸易,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相对价格应该上升。但是,通过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研究,出口产品相对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上升的现象。20世纪 80 年代,Lawrence & Slaughter( 1993) 的研究甚至发现,许多美国低技能密集产品的相对价格竟然出现了上升的状况。然而,Berman et al. ( 1994) 的研究表明,在1979—1987 年间,每年美国的相对就业增长的 0. 546%,仅有1/3 来自于产业间流动,其他 2/3 是由产业内变动引起。可见,发达国家的工薪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理论上HOSS定理对此的推断存在纰漏,现实中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不断扩大,与HOSS定理的推论也不相符。因此,经济学家希望从其他方式来解释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
(二)FH模型下的SS定理
发达国家工薪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外包活动,FH模型下的SS定理能够对此给与合理的解释。
Feenstra & Hanson(1996)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研究中间产品贸易的必要性。他构建了一个外部采购模型,研究也由最终产品变成了中间品。这就是FH模型下的SS定理。该研究表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拥有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资源比较廉价。为了降低企业使用要素的成本,尽可能多地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企业会不断地将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到国外进行生产,进而完成全部产品的组装。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这些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环节,但之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大量进行中间品外包的国家将专注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量增加,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量降低,促使工人的产业间转移,进一步拉大工资差距。
三、技术进步影响工资差距的机制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不断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差距不断扩大。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加,但是却没有对技能溢价形成压制,这种现象可以从技术进步方面给与合理的解释。技术进步通过三种渠道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
(一) 自主创新渠道
在生产全球化过程中,为了应对国外产品的威胁,企业会专注于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增加对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减少对低技术产品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积极进行产品的创新,增加对熟练工人的需求,减少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
(二)引进资本设备,带来了技术的革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研发和更新周期缩短,促使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不断更新,发展中国家会增加对发达国家设备的购买。同时,专业和智能化的操作技术的输入,给发展中国家又带了新的技术创新。发达国家的新的设备出产,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操作方法;总的来说,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出现了,新设备的利用增加,都需求更高的技能劳动力的配备;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各大跨国集团企业,更加重视对高素养人力资本的需求和投入,这样可以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就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
因此,无论是在在发达国家还是發展中国家,都出现了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加大现象。而且发达国家的整体社会生产成本降低,技术更先进,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就会造成发达国际整体工资水平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工资待遇,工资差距进一步加大。
(三)“干中学“效应机制
伴随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了全球领域的国际大分工的出现。很多跨国公司将相对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资源和人力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去生产;然后再购买回国组装销售,出现了国际间产业内贸易的形成。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大批的外资入注和投资的好机会,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下,更多先进的设备和高级技术源源不断的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就会以发达国的先进技术和高效能管理方法为成长标杆,加快引进先进设备,在生产中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更加快了发展中国家对相应配备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四、结论
传统贸易理论忽略了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无法对工资差距进行合理的解释。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都会引起工资差距扩大的现象。贸易开放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不断更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上升。技能工人与非技能工人的工资差距不断扩大。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它将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环节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却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一方面,发达国家专注于高端产品的生产增加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承接的外包活动也增加了对技能工人的需求。这种情况可以用FH模型中的SS定理来解释。它与技术工人产业内就业的变化高度相关。(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