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中国不再需要

来源 :汽车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123jun123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个时期,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中国汽车产业,增速都在放缓。为了振兴经济,保增长,国家一直在筹划刺激经济,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前一阶段,业界、学界对社会上流传的“新4万亿”、“4万亿2.0版”等提法的刺激思路普遍担心,担心再一次的大规模投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严重阻碍经济和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4万亿”?当前,中国经济和汽车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政策?
  “4万亿”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选择
  汽车纵横:您是如何看待“4万亿”的作用的?对于目前不少人的质疑,您怎么看?
  赵英:2008年的那场震撼世界的金融危机给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造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必然要出台这种强力的刺激经济的政策来应对危机,抑制经济下滑。这是一个应付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战略对策。即使到现在,我们还看不清这次经济危机会要延续多长时间。刺激政策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抑制住了中国经济的下滑,使中国经济在全球都处在危机的状态下保持了比较高速的增长,避免了大的波动。
  现在很多人提到了关于“4万亿”政策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我觉得那是当时政策权衡的问题。在“4万亿”政策出台的时候,我就认为虽然要兼顾促增长,调结构,中间需要保持一个度,但是当时的主要矛盾还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为了抑制经济下滑,应对全球危机,必然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必然刺激市场总量的扩大,肯定就对调结构有影响,但是从这一政策的核心任务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4万亿”政策虽然不能说十全十美,但是从来没有只有利没有弊的政策。
  “4万亿”之下,汽车行业的得与失
  汽车纵横:从国家宏观经济应对危机的角度来说,“4万亿”政策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那么,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后果?
  赵英:对汽车行业的扶持政策是作为国家“4万亿”扶持政策的一部分来看的。国家提出“4万亿”政策的同时,推出了汽车工业的振兴政策,不单单是为了抑制汽车工业的下滑,主要原因是2000年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中,房地产和汽车两个产业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4万亿”政策中放松了对房地产的管理,房地产业就出现了又一轮增长。对汽车产业,则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了中国汽车成为世界产销第一。
  要从整体意义上来认清国家振兴汽车工业的政策。我认为振兴汽车工业,对抑制经济下滑,带动整个经济平稳增长方面是成功的。首先,使汽车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第二,对国产品牌的发展很有帮助;第三,对促进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汽车发展、汽车消费有帮助。
  总体来说,汽车工业振兴目标总体是达到了。
  汽车纵横:那么存在什么问题呢?
  赵英:要说问题,我觉得有这么四点。
  一是在总量扩张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跨国汽车公司。跨国汽车公司因为是国内合资汽车企业的一部分,也会受益于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汽车工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从总量上看,我国扶持汽车产业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是救了跨国汽车公司,准确地说是跨国公司受益了。
  二是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来说,作用不大,没有什么变化。虽然政策里也提到了,但是没有明显的效果。相关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具体实施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三是在总量急速扩张的情况下,对汽车工业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调整等都产生问题。因为市场急速扩张的时候,市场调整的压力就大大减少。大家都活得很好,都供不应求了,所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里所提到的,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提高集中度难以实现。
  四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推广有待于在实践中探讨。
  今后不需要也不会有类似“4万亿”的政策
  汽车纵横:您觉得今后国民经济和汽车行业是否还需要类似“4万亿”这样的大规模投资、扶持政策了?
  赵英: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是不需要的,肯定不会再来一个“4万亿”了。整体的宏观政策稳中求进我是赞成的。这是建立在对国内国际经济基本面的判断基础上的。世界经济今年虽然有各种问题,但不会再出现像“雷曼兄弟”倒闭以后那么大的冲击。
  在国内,政府已经采取各种扩大内需的政策,所以中国经济有稳定增长的基础。另外从中国经济增长本身来说,我国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增长,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考虑来说,经济发展速度稍微降低一些,对健康稳定的发展、对结构调整都有好处。我认为“十二五”期间,GDP增涨7%就可以了,8%也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总之,保持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发展速度有利于中国经济更稳定、更健康地发展,也有利于调整结构。
  从国际看,今年的形势不是很乐观,但我估计还是会好于2008年。不乐观主要有两条:一是欧元危机。尽管前不久欧洲内部已经达成了协议,看到一丝解决的曙光,但是未来会怎么样,还是个问题。二是到年底,美国面临“财政悬崖”的问题。所谓“财政悬崖”就是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经济、财政、金融措施都已经到期了。如果大选中出现变化,有些财政措施的取消可能会让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这是个很大的不定因素。所以,中央提出稳中求进。这个“稳”就意味着在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基础的同时,要根据国外的经济形势来进行适度微调。从今年的形势看,欧洲、美国的经济是低速增长,中国从过去过度依赖外贸拉动转向国内消费和投资,也必须也进行一些微调。所以不需要那么强的刺激政策。
  再有一个,“4万亿”是一剂猛药,只有在应对大的经济危机下才能拿出来。因为应对经济危机的猛药必然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搭配,这会带来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流动性过剩必然带来通货膨胀问题。而通货膨胀严重后,流动性泛滥会导致各种经济泡沫的出现。一旦收缩就会产生很大问题。还有,这也会导致很多产业的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等,甚至还有公共资源的浪费等等。所以这种猛药只能在应对危机时用,所以现在进行微调和预调对经济比较好。
  汽车纵横:目前的情况如何呢?
  赵英: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成功的。因为已经放宽了财政政策,有一些基本建设项目还继续搞,另外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利率,所以我觉得现在流动性已经不是问题了。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没看到,包括中小企业都觉得融资投资难,关键是中国多数产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待升级。按现在的水平投资,多数产能都过剩。这导致很多民间资本脱离了产业资本的状态变成金融资本,在投资领域里乱撞。这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领域,所以我觉得现在货币领域已经不是问题了,主要问题就是产业政策。
  汽车产业不会出台大规模的扶持政策
  汽车纵横:对于宏观经济,微调似乎更好。但是,我们听到一些企业人士表示,他们还是希望国家给予一些支持。您怎么看?
  赵英:我认为汽车不需要再出台什么刺激、扶持政策了,出台一些稳中求进、局部微调的匹配性的政策就可以了。如果再出台大的政策,只能是寅吃卯粮。现在中国汽车消费的低迷是由于2008年以后消费能力透支造成的。在国家补贴之下的透支消费已没有必要。
  我觉得现在不会再出台重点针对汽车工业的政策了,只可能是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在稳定整个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相应地出台一些跟汽车工业有关的政策。这里需要弄清楚,扶持汽车工业的发展并不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自主品牌汽车需要自己努力
  汽车纵横:当前,对政策需求呼声最高的主要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他们当前面临的压力最大,挑战最多,需要政策的迫切性最强。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赵英:支持自主品牌的政策,在支持自主开发这方面已经有一些了。但我的看法是企业还得努力,自主开发不经过几轮艰苦努力奋起直追,再有多少政策也解决不了问题。当然说到自主品牌,目前主要矛盾是中级以上轿车要突破很难,这个阶段技术突破限制了品牌的突破。
  回到支持政策的话题,国家在政府采购方面为什么不能采取一些措施?是不是因为外国人说了几句话就不敢拿出来了?这个是很大的问题。只有政府官员、公务员都认可,才会对自主品牌形成最明显的“刺激”。政府采购的购买量不一定大,但是对其品牌的形象树立的作用却是巨大的。但这个问题总是落实不了,我很不以为然。
  另外,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我认为要努力向家电企业学习,要在全产业链形成竞争优势。比如技术做得不好,那么能否在维修服务上首先做得比别人更好些?中国的彩电企业一开始也不行,但是从维修服务主动上门开始,就把洋家电逐步给打垮了。现在自主品牌汽车的服务跟合资汽车企业一样,傲慢得不行。
  再一个,在汽车设计上能不能考虑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消费需求特点等等。
  我认为,全产业链的概念,是从设计开始一直到维修服务、售后服务的。自主品牌汽车要获得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必须得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否则,单纯靠追赶技术,或者拼价格会陷入恶性循环。总之,自主品牌得让消费者觉得虽然技术上差一点,但是其他方面很满意。现在,我看好像也有这方面的苗头了,像北汽率先实现“三包”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最后要真正落实。
其他文献
经过2011年、2012年的成功举办,中国汽车论坛以“高端、求实、重效”的特点,已经成为中国汽车领域的“达沃斯”论坛,成为全面集聚世界汽车领袖、国内外行业精英、政府主管领导的中国汽车界最重要的交流与沟通平台。2013中国汽车论坛将于2013年4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中国汽车论坛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办、世界汽车组织支持的国内顶级高端汽车论坛,其宗旨就是打造中国汽车与世界汽车、中国政府与
期刊
“我们不断提醒自己的一点,就是最终决定性的力量是市场,是因为巨大的市场发展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只是抓住了机会。”在对宝马在中国的成功进行评价时,史登科给出这样谦逊的回答。这是1月10日下午,在北京香港马会会所的一间会议室内,史登科以这样平和的心态向众人告别。  一个月前,宝马集团大中华区宣布,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将提前退休,继任者宝马德国高级副总裁安格将在今年一季度上任。从2004年宝马销售1
期刊
2013年1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正式生效。转眼几月,媒体舆论关于其利弊得失的种种非议也渐渐平息。回过头来当我们跳出汽车行业的圈子,单纯从法律的角度再审视一下这份《条例》,似乎又得到一些新的认识。  法规无非是各方权力和义务的组合,透过其中纷繁的条条框框,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蒋苏华替我们梳理了相关各方的权力和义务。  对比表格可以看出
期刊
从2011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的“高烧”渐渐消退,甚至让人感到寒意阵阵。人们不由感叹,过去那种“一个沙发加上四个轮子”,只要是汽车就能卖出去的时代正在远去。  广告轰炸、价格战、渠道下沉??各种营销手段轮番出场,仍难以逆转销售形势。有统计显示,目前有50%左右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迟亦枫指出,进入有形市场的经销商比单独开设4S店的经销商生
期刊
华晨宝马X1这次共推出20i和28i两个系列,二者在发动机缸体和技术方面差别并不大,28i为高动力调校版本。20i款,动力上虽不及28i款,但其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别达到了135千瓦、270牛米,也算得上是动力充沛。除此之外,华晨宝马X1还应用了VALVETRONIC电子气门控制系统和Double-VANOS双凸轮轴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应用为车辆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助力作用
期刊
凡经过时间洗礼的事物都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气质,已有接近一个世纪历史的北美国际车展便是一类。作为世界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车展之一,北美国际车展与法兰克福、日内瓦、巴黎和东京车展一起被称作全球五大车展,在北美市场企暖回升的新年伊始召开,自然让人不能不看。  遇见底特律之跨界车的逆袭  此次车展的大众展台上,不得不看的当属叫做CrossBlue的中型 7座跨界概念车,据知情人士透露大众计划在2015年正
期刊
在东风日产,你随处可见的是员工自己的笑容照片贴在公共场所内,即使是要求效率最快、精密程度最高、专业技术强的装备空间内,也专门腾出空间设计了员工休息区,茶水饮料水果应有尽有,还有音乐让员工放松…… 东风日产的总经理松元史明说这是日产的“管理”。那么什么是管理?企业应该怎么管理?著名评论家John Coleman推荐了十一本书,或许对你有些帮助。  此前,我曾写到领导者应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对于渴望
期刊
中国即将进入汽车社会,为了与之相适应,需要在基础设施、研发、人才和文化等方面提前规划。在可预见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汽车产业总体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自主品牌需要回归理性经营,加强在品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积累,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政策制定者需要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  谈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周永汉先生认为首先应该明确汽车产业的定位,他认为应该把汽车产业定位为“战略型支柱
期刊
救急的“四万亿”功不可没  汽车纵横:欧美债务危机再次印证:千万不能忽视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您如何评价中国汽车产业在国内乃至亚洲制造业中的作用?  罗军:汽车产业作为一项带动性非常强的产业,也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增加税收,推动我国汽车强国战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欧美等传统汽车业大国纷纷陷入衰退,由于美国早已经
期刊
面对当前汽车产业发展速度放缓的严峻形势,很多人都将促进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国家出台刺激经济、扶持产业的政策上。但是,即使是“真金白银”的刺激政策,真的能让行业回到“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时代吗?汽车行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障其持续、稳定、健康地成长,而不是为了应急而“抱佛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认为,当前,稳定持续的,能引导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远比临时的刺激政策要迫切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