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习新的知识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应该是多层面的,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言传身教,当好楷模”,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
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平日积累,小处着手。在学生刚入学时,我不但要求孩子们计算上认真,而且在写数时强调数的美感,充分利用田字格,要在田字格上做练习,田字格是一年级上学期用的,我要求他们在一年级阶段都要用,对写得好的孩子大加表扬,对写得不太好的孩子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手把手地教,告诉他哪个数写得好,没有写好的应该如何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会给予表扬和鼓励。慢慢的学生们在认真做题的同时也会格外注意自己的字是否写得工整,漂亮。
2.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书写习惯也会深深地影响他们。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身作则,不论是板书还是平时批改作业我都会做到工整、美观。如果平时在黑板上板书写得不太合格的时候,我会擦去重新写并在写的时候把痕迹擦干净,力求一次写好。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1.及时表扬,快速进入状态。学生在刚刚听到铃声时不是特别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就会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涣散的地步,教师也会因为课堂氛围提不起精神,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我不是用惩罚而是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课前奖励的活动,如果在上课铃一响不论老师在不在,都能做到快速拿出书和学习用品,并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贴黑板后面的光荣栏里,攒够三朵就可以换一颗大的红五星,作为学期末优秀学生的评价方式之一。有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起初会有趋利行为,为了小红花主动做好课前准备,但习惯成自然,慢慢的他们就会上课马上就进入学习状态。
2.兴趣入手,强化注意力。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先导和前提。一个人形成了对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即使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能专心学习。课堂上我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产生兴趣,便把题目变成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自然也就强化了。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在数学中培养孩子能力不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会使很多孩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更多地给予孩子动手实践机会。经过几次动手实践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4.语言鼓励,激发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地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地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向更深层次的问题思考。让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境和思维空间里联系已有数学经验和数学知识充分展示思考、探索、交流活动。在群体交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策略,又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释放。
三、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1.诱导学生思考,自我改错。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判断等方面错误时,我会在错误的地方作个记号,写上“运算顺序对吗?”“想清计算公式”或“请仔细再算一次结果”等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也不会打击他的信心,同时,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明确错误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活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中的巧解、灵活解答、一题多解,我会在下面写下“这种方法想法独特,有小数学家的风范”“你能从不同角度想问题,解法这么多”等评语,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
2.注意方法,鼓励学生。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顽皮、最活泼好动阶段,在做作业时会出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我在批改时注意方法,对症下药,力求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写得又对又好的学生我除了给他优,还会写着“这样的作业感觉真好”的评语,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作业量稍微降低之外,判分要求也降低些,只要能比上一次有进步,就会写上鼓励的评语:“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明天一定能更好。”“相信你能行,加油啊!有了这样的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对于一些自控能力不强、少做或不认真的学生我会写下“嗨!今天偷懒了,是不是?明天能补上吗?”的评语,这样的评语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对他也是一种督促,大部分时候都能及时补上。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好习惯养成要靠耐心与细心,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才会逐步培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耐心地去与孩子们交流,感受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用心、用爱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平日积累,小处着手。在学生刚入学时,我不但要求孩子们计算上认真,而且在写数时强调数的美感,充分利用田字格,要在田字格上做练习,田字格是一年级上学期用的,我要求他们在一年级阶段都要用,对写得好的孩子大加表扬,对写得不太好的孩子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手把手地教,告诉他哪个数写得好,没有写好的应该如何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会给予表扬和鼓励。慢慢的学生们在认真做题的同时也会格外注意自己的字是否写得工整,漂亮。
2.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书写习惯也会深深地影响他们。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身作则,不论是板书还是平时批改作业我都会做到工整、美观。如果平时在黑板上板书写得不太合格的时候,我会擦去重新写并在写的时候把痕迹擦干净,力求一次写好。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1.及时表扬,快速进入状态。学生在刚刚听到铃声时不是特别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就会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涣散的地步,教师也会因为课堂氛围提不起精神,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我不是用惩罚而是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课前奖励的活动,如果在上课铃一响不论老师在不在,都能做到快速拿出书和学习用品,并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贴黑板后面的光荣栏里,攒够三朵就可以换一颗大的红五星,作为学期末优秀学生的评价方式之一。有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起初会有趋利行为,为了小红花主动做好课前准备,但习惯成自然,慢慢的他们就会上课马上就进入学习状态。
2.兴趣入手,强化注意力。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先导和前提。一个人形成了对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即使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能专心学习。课堂上我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产生兴趣,便把题目变成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自然也就强化了。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在数学中培养孩子能力不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会使很多孩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更多地给予孩子动手实践机会。经过几次动手实践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4.语言鼓励,激发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地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地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向更深层次的问题思考。让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境和思维空间里联系已有数学经验和数学知识充分展示思考、探索、交流活动。在群体交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策略,又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释放。
三、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1.诱导学生思考,自我改错。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判断等方面错误时,我会在错误的地方作个记号,写上“运算顺序对吗?”“想清计算公式”或“请仔细再算一次结果”等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也不会打击他的信心,同时,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明确错误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活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中的巧解、灵活解答、一题多解,我会在下面写下“这种方法想法独特,有小数学家的风范”“你能从不同角度想问题,解法这么多”等评语,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
2.注意方法,鼓励学生。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顽皮、最活泼好动阶段,在做作业时会出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我在批改时注意方法,对症下药,力求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写得又对又好的学生我除了给他优,还会写着“这样的作业感觉真好”的评语,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作业量稍微降低之外,判分要求也降低些,只要能比上一次有进步,就会写上鼓励的评语:“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明天一定能更好。”“相信你能行,加油啊!有了这样的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对于一些自控能力不强、少做或不认真的学生我会写下“嗨!今天偷懒了,是不是?明天能补上吗?”的评语,这样的评语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对他也是一种督促,大部分时候都能及时补上。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好习惯养成要靠耐心与细心,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才会逐步培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耐心地去与孩子们交流,感受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用心、用爱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