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刚刚形成,因此对他们而言数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且相对于其他科目,数学知识相对乏味,小学生很难对此产生兴趣。但数学的学习对小学生后天思维的发展及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使课堂具备趣味性,本文以此为背景,探究如何将数学故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故事
与其他科目不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累积加成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他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理性、缜密的思考方式。在过去,数学科目的学习就是单纯的推理演绎,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乏味感。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使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风格,将数学故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一、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创设教学情景
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科学,其一切运算都依赖于固定的计算模式,具有非对即错的鲜明性,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融入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小学生增加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如在学习算术时,可以将课堂模拟为一个菜市场: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到菜市场买5个西红柿,小明在第一个摊位上买了2个西红柿,那么他还要在其他摊位上买几个西红柿?再复杂一点,小红的妈妈让小红到菜市场买两个大西瓜招待客人,并说如果没有大西瓜,买6个小甜瓜也可以,但小红只买到1个大西瓜,那么她还要买几个小甜瓜才足够招待客人?这种生活化的场景会消除学生们的紧张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同时在现实场景中,也会不自觉地进行练习,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二、以数学渊源强化学生记忆
许多数学定理的产生都有非常有趣的产生渊源或者令人感动的励志故事,教师在正式讲解知识点之前,应当以其产生背景作为铺垫,一方面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如以圆周率为例,由于许多题目需要以其数值作为计算数据,因此教师会要求学生对其数值进行记忆,一般情况下小学阶段记忆到小数点后5位即可,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死记硬背是十分痛苦的。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圆周率的完善过程,阿基米德、阿耶波多、张衡、祖冲之等数学家如何发现问题,并使用何种实验方法,不断对数据进行完善的。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能产生同步记忆圆周率的效果,可以说作用多多。
三、以数学传奇提升学生敬畏感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科学,许许多多伟大的数学定理都产生于不起眼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分享相关的数学传奇,使学生们对数学产生敬畏感,并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个细小的数学问题。如我国數学家陈景润,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陈景润中学时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偶然向大家提起了“歌德巴赫”猜想,也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划分为两个奇数,在当时,这仅仅是法国人提出的一个猜想,但却在陈景润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此后,陈景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增,并致力于这一问题的证明,33岁时陈景润就发表了《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一文,这篇文章的发表被认为是歌德巴赫研究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此可见,良好的数学启蒙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数学启蒙者,照亮他们的探索之路。
四、以数学故事巩固学习成果
小学的数学知识较为琐碎,学生往往边学边忘,而且他们明显不具备自行复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复习。在阶段复习时,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巧妙的串联成一个故事,真正实现复习效果的事半功倍。如在混合计算中,小玲的妈妈在水果店买了3个苹果,2个梨子,2个李子,苹果每个3元钱,梨子每个5元钱,李子10元钱2个,那么小玲妈妈一共买了多少钱的水果?或者在倍数知识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将孙悟空的故事融入其中,孙悟空有一根金箍棒,这根金箍棒能够缩放自如,孙悟空第一次在海底见到金箍棒的时候,它有10米左右高,但孙悟空很快就将金箍棒收服了,最小甚至可以缩小到绣花针大小,也就是2厘米左右,那么最大的金箍棒是最小的金箍棒的多少倍呢?这个故事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了倍数的知识点,还关系到单位换算的问题,即1米=?厘米。这些场景故事看似简单,但却是一道综合性极强的题目,学生一旦粗心大意就会犯错,这种针对性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到高年级时也能利用这个方法自己进行复习。
五、以数学故事实现数学课堂的延伸
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利用数学故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比方说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们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物体,并且可以尝试对这些图形进行组合,看看能否得到一种新的图形。或者要求家长在课后带领学生到水果店、菜市场独立购买物品,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的数学思维更加敏捷,也更能理解数学的实用性特点,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在外界环境如此精彩的背景下,如果数学课堂不能使小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必然不理想,且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勇于改革教学形式,将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教学,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但在引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数量的适当性与内容的适配性,切忌仅仅用故事填充课程内容,这样就本末倒置了。相反的,教师们应当认识到数学故事只是教学的方法,提升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是最终的目的,并努力实现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卢湘蓉.基于多元阅读理念的幼儿园阅读情境创设[J].名师在线,2020(20):22-23.
[2]蒋敏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调研分析与实践改进[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4):49-54.
[3]吴永成.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江西教育,2020(12):68.
[4]巴德霞.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J].青海教育,2020(Z1):82.
(长沙理工大学子校 湖南长沙 41000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故事
与其他科目不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累积加成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他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理性、缜密的思考方式。在过去,数学科目的学习就是单纯的推理演绎,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乏味感。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使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风格,将数学故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一、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创设教学情景
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科学,其一切运算都依赖于固定的计算模式,具有非对即错的鲜明性,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融入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小学生增加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如在学习算术时,可以将课堂模拟为一个菜市场: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到菜市场买5个西红柿,小明在第一个摊位上买了2个西红柿,那么他还要在其他摊位上买几个西红柿?再复杂一点,小红的妈妈让小红到菜市场买两个大西瓜招待客人,并说如果没有大西瓜,买6个小甜瓜也可以,但小红只买到1个大西瓜,那么她还要买几个小甜瓜才足够招待客人?这种生活化的场景会消除学生们的紧张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同时在现实场景中,也会不自觉地进行练习,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二、以数学渊源强化学生记忆
许多数学定理的产生都有非常有趣的产生渊源或者令人感动的励志故事,教师在正式讲解知识点之前,应当以其产生背景作为铺垫,一方面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如以圆周率为例,由于许多题目需要以其数值作为计算数据,因此教师会要求学生对其数值进行记忆,一般情况下小学阶段记忆到小数点后5位即可,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死记硬背是十分痛苦的。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圆周率的完善过程,阿基米德、阿耶波多、张衡、祖冲之等数学家如何发现问题,并使用何种实验方法,不断对数据进行完善的。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能产生同步记忆圆周率的效果,可以说作用多多。
三、以数学传奇提升学生敬畏感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科学,许许多多伟大的数学定理都产生于不起眼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分享相关的数学传奇,使学生们对数学产生敬畏感,并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个细小的数学问题。如我国數学家陈景润,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陈景润中学时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偶然向大家提起了“歌德巴赫”猜想,也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划分为两个奇数,在当时,这仅仅是法国人提出的一个猜想,但却在陈景润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此后,陈景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增,并致力于这一问题的证明,33岁时陈景润就发表了《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一文,这篇文章的发表被认为是歌德巴赫研究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此可见,良好的数学启蒙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数学启蒙者,照亮他们的探索之路。
四、以数学故事巩固学习成果
小学的数学知识较为琐碎,学生往往边学边忘,而且他们明显不具备自行复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复习。在阶段复习时,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巧妙的串联成一个故事,真正实现复习效果的事半功倍。如在混合计算中,小玲的妈妈在水果店买了3个苹果,2个梨子,2个李子,苹果每个3元钱,梨子每个5元钱,李子10元钱2个,那么小玲妈妈一共买了多少钱的水果?或者在倍数知识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将孙悟空的故事融入其中,孙悟空有一根金箍棒,这根金箍棒能够缩放自如,孙悟空第一次在海底见到金箍棒的时候,它有10米左右高,但孙悟空很快就将金箍棒收服了,最小甚至可以缩小到绣花针大小,也就是2厘米左右,那么最大的金箍棒是最小的金箍棒的多少倍呢?这个故事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了倍数的知识点,还关系到单位换算的问题,即1米=?厘米。这些场景故事看似简单,但却是一道综合性极强的题目,学生一旦粗心大意就会犯错,这种针对性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到高年级时也能利用这个方法自己进行复习。
五、以数学故事实现数学课堂的延伸
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利用数学故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比方说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们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物体,并且可以尝试对这些图形进行组合,看看能否得到一种新的图形。或者要求家长在课后带领学生到水果店、菜市场独立购买物品,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的数学思维更加敏捷,也更能理解数学的实用性特点,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在外界环境如此精彩的背景下,如果数学课堂不能使小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必然不理想,且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勇于改革教学形式,将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教学,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但在引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数量的适当性与内容的适配性,切忌仅仅用故事填充课程内容,这样就本末倒置了。相反的,教师们应当认识到数学故事只是教学的方法,提升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是最终的目的,并努力实现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卢湘蓉.基于多元阅读理念的幼儿园阅读情境创设[J].名师在线,2020(20):22-23.
[2]蒋敏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调研分析与实践改进[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4):49-54.
[3]吴永成.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江西教育,2020(12):68.
[4]巴德霞.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J].青海教育,2020(Z1):82.
(长沙理工大学子校 湖南长沙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