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五步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政治五步教学模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五步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提高教学质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高效课堂有效教学被强势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此,我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组织好课堂,初步形成高中政治五步教学模式。
  一、五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五步教學模式就是把教学活动分为五个环节,即设计自主学习学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提升能力——教学反思提高效率。
  二、五步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设计自主学习学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编制学案正是实现这种方式变革的有利载体。应用自主学习学案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学习学案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达标检测、总结反思等几个部分组成。
  自主学习学案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制定学习目标时,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感悟,内化成价值观。第二,要突出重点难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更加关注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其质疑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三,学法指导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四,学习内容要侧重问题探究,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第五,要进行达标检测,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分为基础题和提升题两部分。第六,要注重总结反思,让学生把学习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和发现的新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反映给教师,以便在课上创设相关情境,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活动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明确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所展示的场景和氛围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变被动为主动,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设情境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运用视频创设情境。政治课与时事政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可以截取网上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了解社会现象,激发学习热情。第二,运用漫画创设情境。可运用漫画创设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第三,运用哲理故事创设情境。运用哲理故事创设情境,可以把抽象的原理形象地表达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运用经典歌曲、小品表演、实物模具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样会取得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学、喜爱学的效果。
  3.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展示自主学习成果。通过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可以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使学生体验利用政治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这一阶段中,应注意如下问题:在学习小组向全班展示之前,应在本小组范围内交流、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探究巩固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注意学生的倾听状态,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表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还要适时加以点评进行肯定、鼓励和引导。
  第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否认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成为智力的开发者,情境的创造者,学生的指导者。在这一阶段中,应注意如下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定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指导其把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一一收集起来,反馈给自己;教师根据这些问题,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设置贴切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第三,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激发探究的热情。合作探究学习,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在这一阶段中,应注意如下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能力;教师的讲授点拨要适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适当的习题,通过练习不但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对学习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如下问题: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习题编排要注意题目的针对性、差别性;教师要及时讲解习题,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知识,提高效率。
  5.教学反思,提高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如下问题: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可以采用教学日记或论文等多种形式;教学反思的内容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撰写教学反思贵在坚持,反对一日曝十日寒。
  三、五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1.五步教学模式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
  五步教学模式通过五个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拥有了可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树立了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真正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
  2.五步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五步教学模式确立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
  3.五步教学模式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五步教学模式确立了课堂的“主战场”地位,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五个环节结构合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真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五步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实现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王金霞著.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3]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现状,教师要抛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冲破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锻炼的快乐,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理念。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分组;分组  一、体育与健康课的特性  体育与健康课与其他学科不同,有其特有的个性特点。它是一门终身性学科,非常重要,它能给予你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大脑,美丽的形体,良好的意志品质。“每天
摘要:艺术体操的风格具有多样性,音乐的选择不仅能够决定艺术体操动作编排和表现风格,而且能够使优美的舞姿赋予艺术化的灵魂。艺术体操作为一项女子特有的体育项目,它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它的艺术性,在音乐选择上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音乐选择直接影响动作编排、感情激发、潜力挖掘,从而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关键词:艺术体操;音乐;选择  1.艺术体操中音乐的特征  “音乐是听觉空间里的舞蹈师”,也就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意识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
终身体育意识是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因此,学生阶段,增强体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可事实上,学生在校期间尚能“主动”或“被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但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既无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又无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学生时期的体育成了他人生的“插曲”。所以,我们在日常体育教育中,应把对学生进行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作为重要的体育
本文通过分析移动学习的特点,以及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问题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模式及流程,通过资源建设的过程的设计,解决移动学习资源的现有问题,从而提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锻炼习惯的概念入手,着重阐述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两个关键因素,以及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体育锻炼;养成习惯;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
《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1.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
教育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其提高自身素养,是中学教育的宗旨。因此,加强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正确运用计算机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培养信息素养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不少农村中学刚刚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学生对计算机还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