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素质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明确,逐步形成的。创新素质教育,是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断演化而生成的。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它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两者并不是矛盾的。素质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当说两者是一致的。全面发展包括创新素质,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应在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说,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把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结合,明确提出创新素质教育,是科学的、合理的、可接受的。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与创新,在指导思想、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等方面,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进步性原则
创新是对传统、常识、常规与秩序的超越、完善、纠正和发展,其成果应是新的、有用的、进步的。创新有进步创新,非进步创新。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必须坚持进步性原则,不违反法令和伦理道德。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培養学生进步的先进的创新意识,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为和平、为正义而创 造的世界观。凡是有利于发展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与提高人民生活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稳定和平与安全的就去创新、就去创造。凡是对危害人民、危害人类、危害和平的创造与发明,就不能去创造,否则,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就是对社会的造孽。坚持这一原则,还要坚持既抓创造智力,又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 生的意志、毅力及“进攻性”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智力不完全等于创造力。一个智商水平一般的人,但非智力因素水平高,意志坚强、吃苦耐劳、有毅力、有信心,在事业上往往能有所作为。相反,一些智商水平较高的人,由于懒惰,没有毅力、自命不凡,反而在事业上一事无成。这说明,如果一个人只具备了智力基础而缺乏毅力因素,那么这个基础再好也不会产生创造力。历史上,成才者往往不是在顺利、舒适的环境中产生,而往往更多地经历磨难、失意、凌辱、孤独与病恙。其创造能力在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支撑下会更加发扬光大。
二、整体性原则
即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整体效益。依据这一原则,学校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就要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对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条件、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诸因素进行综合改革、系统创新、系统优化,建立良好的创新素质教育运行保证机制与体制。用良好的创新教育素质条件去保证提高创新素质教育的质量;依据这一原则,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就要坚持全学校、全家庭、全社区、全方位齐抓共管,营建良好的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环境;依据这一原则,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就要坚持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与创新性,对德、智、体、美、劳等各育一起抓,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诸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三、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课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从沉重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听课,挺起腰板走路,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坚持主体性原则,就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起抓,既注意对共性的全体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对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学生自小有许多个性表现,有的不怕困难,自信心足,独立性强;有的坚持性强,情绪热烈而稳定,有较强的探索动机。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古怪等超越常规的现象所掩盖,因而有时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不能只是表扬那些顺从、听话,会来事的学生,而应经常关爱、鼓励那些敢于提问,经常有新观念,有坚持性的学生,使其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创新性原则
在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的教,学生要创新的学,营建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环境。
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地、自由地思索、想象、发 问、选择,甚至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对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顽皮、任性要善于理解、宽容、奖抑;在物质方面,就要加大投入,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为学生安排集体活动之外的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场所,让学生去参观、游览、玩耍,接触自然和社会;为小学生、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和玩具,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环境方面,就要有能引起创造思维的感观刺激。如抽象画及发明家、创造家的头像与成长发展史的介绍等。
五、实践性原则
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新。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做。既不仅学到真实创新本领,又服务了社会;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如开展调查活动、观察活动,开展角色创造活动、编讲故事活动、科技小制作活动等,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创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它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两者并不是矛盾的。素质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当说两者是一致的。全面发展包括创新素质,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应在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说,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把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结合,明确提出创新素质教育,是科学的、合理的、可接受的。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与创新,在指导思想、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等方面,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进步性原则
创新是对传统、常识、常规与秩序的超越、完善、纠正和发展,其成果应是新的、有用的、进步的。创新有进步创新,非进步创新。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必须坚持进步性原则,不违反法令和伦理道德。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培養学生进步的先进的创新意识,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为和平、为正义而创 造的世界观。凡是有利于发展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与提高人民生活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稳定和平与安全的就去创新、就去创造。凡是对危害人民、危害人类、危害和平的创造与发明,就不能去创造,否则,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就是对社会的造孽。坚持这一原则,还要坚持既抓创造智力,又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 生的意志、毅力及“进攻性”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智力不完全等于创造力。一个智商水平一般的人,但非智力因素水平高,意志坚强、吃苦耐劳、有毅力、有信心,在事业上往往能有所作为。相反,一些智商水平较高的人,由于懒惰,没有毅力、自命不凡,反而在事业上一事无成。这说明,如果一个人只具备了智力基础而缺乏毅力因素,那么这个基础再好也不会产生创造力。历史上,成才者往往不是在顺利、舒适的环境中产生,而往往更多地经历磨难、失意、凌辱、孤独与病恙。其创造能力在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支撑下会更加发扬光大。
二、整体性原则
即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整体效益。依据这一原则,学校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就要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对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条件、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诸因素进行综合改革、系统创新、系统优化,建立良好的创新素质教育运行保证机制与体制。用良好的创新教育素质条件去保证提高创新素质教育的质量;依据这一原则,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就要坚持全学校、全家庭、全社区、全方位齐抓共管,营建良好的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环境;依据这一原则,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就要坚持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与创新性,对德、智、体、美、劳等各育一起抓,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诸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三、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课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从沉重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听课,挺起腰板走路,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坚持主体性原则,就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起抓,既注意对共性的全体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对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学生自小有许多个性表现,有的不怕困难,自信心足,独立性强;有的坚持性强,情绪热烈而稳定,有较强的探索动机。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古怪等超越常规的现象所掩盖,因而有时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不能只是表扬那些顺从、听话,会来事的学生,而应经常关爱、鼓励那些敢于提问,经常有新观念,有坚持性的学生,使其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创新性原则
在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的教,学生要创新的学,营建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环境。
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地、自由地思索、想象、发 问、选择,甚至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对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顽皮、任性要善于理解、宽容、奖抑;在物质方面,就要加大投入,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为学生安排集体活动之外的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场所,让学生去参观、游览、玩耍,接触自然和社会;为小学生、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和玩具,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环境方面,就要有能引起创造思维的感观刺激。如抽象画及发明家、创造家的头像与成长发展史的介绍等。
五、实践性原则
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新。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做。既不仅学到真实创新本领,又服务了社会;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如开展调查活动、观察活动,开展角色创造活动、编讲故事活动、科技小制作活动等,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创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