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利于“唤醒、激励、鼓舞”学生,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话题 形式 语言 点评
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少不了引人入境的前奏,一场扣人心弦的晚会,少不了妙语连珠的主持语,一节回味无穷的语文课,也需要丰富多彩的三分钟演讲来奏响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它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单调,给学生以新意,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它可以调节学生胆怯脆弱的心理,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它增加了语文课堂空间的趣味,生动,它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发展了学生各方面的素养。
课前三分钟演讲,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它是一种比读写能力更复杂的能力,它的构成中还包含有举止风度、语调音色、应变机巧等因素。许多语文老师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容易出现一些类似的毛病:随意、盲目、杂乱、费时。其实,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种比较主观性的教学活动,如何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应当在老师的宏观统筹下,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由浅入难,由简到繁地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话题固定又灵活
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带两个教学班,带一届三年。所以,课前三分钟演讲应长期考虑,整体规划,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制定好三年的演讲话题,渐进式地培养学生。我一般是粗线条地制定三个大话题。高一学年,鉴于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过渡,以及学生还处于心理年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的不稳定不成熟阶段,我给学生定了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谈生活、谈人生、谈亲情友情;高二学年,随着学生渐趋成熟,学习、生活、交友各方面开始稳定,我开始让学生谈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侧重于说理议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三学年,面临具体而现实的高考,从应试角度,制定的话题是:在三分钟内讲一个词语,一个成语,一句名言。或者向全班推介一首诗词等。这样做,既能使学生们的演讲具体而明确,又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有利于从整体锻炼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二、形式规范又多样
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规范包括:(1)演讲内容必须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否则冲击了语文课堂主体教学。(2)必须事先写好(或整理好)演讲内容,不准打无准备之仗,其实这一条也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了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3)上台演讲可以带演讲稿,但是不能读稿。带稿是为演讲因紧张等原因中断时以备查看的,起到提醒作用。学生的演讲稿平时要保存好,以后可以结集成书。(4)演讲时必须面向全班学生。所谓形式的多样性指的是,在老师要求的大的演讲话题内,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演讲,可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讲笑话,进行成语接龙,讲身边的故事,校园新闻,说绕口令,即兴讲故事(随便找几个词语,编一个完整的故事)等。学生充满个性而富有创造性,课前三分钟演讲是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很好的舞台,实践证明,学生们也恰恰找到了这种感觉,使每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成为一种期待,一种满足。
三、语言标准又优美
语言是一种形象,包括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我要求学生必须用普通话演讲,因为课前三分钟演讲还有个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经常用家乡话演讲而惹得全班哈哈大笑,这时,我就坚决制止,并且要求他用即使不标准的普通话讲完。肢体语言,简单讲就是学生的仪表和站姿。开始时,有些学生不注意,或卷了袖子上台,或双手撑桌,弯腰低头,或东瞅西望,看窗外,看天花板,或者用脚不断地踢讲桌或黑板下的墙壁。每当这时,我就及时提醒学生,要抬头挺胸,注视大家。
当然,语言还要讲究优美。语文应当给人以精神的陶冶和美的享受,语文是一门优美的艺术。我总是适时引导学生不要以为讲庸俗笑话或粗俗故事为个性,为美,应当让不美的东西经过语文美的方式传达出来。
四、点评中肯,师生共舞
今天,我们的社会更倡导赏识教育。每次演讲,有时一个学生要准备好几天,紧张又兴奋地期待好几天,对学生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测验。演讲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会暴露无遗。老师呢,应当和全班学生一起,认真聆听,及时做出正确而中肯的点评,评价应遵循“表扬为主,鼓励为主”的原则,并且深层次挖掘拓展学生演讲的话题,从更高层面更广视野引导学生。让学生满足于老师给予的肯定的同时,真正意义上也提高了自己。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又发现,学生讲,老师点评,时间久了感觉形式单一、机械,所以又尝试着让学生来点评,发现“师生共舞,相互补充”的点评效果更好,拉动了全班的积极性,融洽了同学关系,使语文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习。
经过几届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尝试,发现了很多益处,但是从学生个体成长而言,最大的收益就是,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丰富了语文素养,成为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有些学生,腼腆、内向,甚至脆弱、自卑,说话时面红耳赤,语无伦次,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想法。究其原因,一是平时锻炼少,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满堂讲”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习惯了做“吃嚼过的馒头”的“听话者”,时间久了慢慢丧失了“说”的欲望和“说”的能力。课前三分钟演讲,恰恰帮助学生逐步扫除说话时的怯意,让学生开始“善”说,“能”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世界,关爱他人,关心自己的情感,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走向“想”说,“乐”说。
总之,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语文学习的辅助手段,符合和适应了新课标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具备了较好的学识积累,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情感蕴藉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话题 形式 语言 点评
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少不了引人入境的前奏,一场扣人心弦的晚会,少不了妙语连珠的主持语,一节回味无穷的语文课,也需要丰富多彩的三分钟演讲来奏响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它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单调,给学生以新意,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它可以调节学生胆怯脆弱的心理,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它增加了语文课堂空间的趣味,生动,它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发展了学生各方面的素养。
课前三分钟演讲,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它是一种比读写能力更复杂的能力,它的构成中还包含有举止风度、语调音色、应变机巧等因素。许多语文老师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容易出现一些类似的毛病:随意、盲目、杂乱、费时。其实,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种比较主观性的教学活动,如何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应当在老师的宏观统筹下,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由浅入难,由简到繁地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话题固定又灵活
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带两个教学班,带一届三年。所以,课前三分钟演讲应长期考虑,整体规划,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制定好三年的演讲话题,渐进式地培养学生。我一般是粗线条地制定三个大话题。高一学年,鉴于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过渡,以及学生还处于心理年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的不稳定不成熟阶段,我给学生定了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谈生活、谈人生、谈亲情友情;高二学年,随着学生渐趋成熟,学习、生活、交友各方面开始稳定,我开始让学生谈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侧重于说理议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三学年,面临具体而现实的高考,从应试角度,制定的话题是:在三分钟内讲一个词语,一个成语,一句名言。或者向全班推介一首诗词等。这样做,既能使学生们的演讲具体而明确,又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有利于从整体锻炼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二、形式规范又多样
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规范包括:(1)演讲内容必须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否则冲击了语文课堂主体教学。(2)必须事先写好(或整理好)演讲内容,不准打无准备之仗,其实这一条也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了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3)上台演讲可以带演讲稿,但是不能读稿。带稿是为演讲因紧张等原因中断时以备查看的,起到提醒作用。学生的演讲稿平时要保存好,以后可以结集成书。(4)演讲时必须面向全班学生。所谓形式的多样性指的是,在老师要求的大的演讲话题内,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演讲,可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讲笑话,进行成语接龙,讲身边的故事,校园新闻,说绕口令,即兴讲故事(随便找几个词语,编一个完整的故事)等。学生充满个性而富有创造性,课前三分钟演讲是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很好的舞台,实践证明,学生们也恰恰找到了这种感觉,使每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成为一种期待,一种满足。
三、语言标准又优美
语言是一种形象,包括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我要求学生必须用普通话演讲,因为课前三分钟演讲还有个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经常用家乡话演讲而惹得全班哈哈大笑,这时,我就坚决制止,并且要求他用即使不标准的普通话讲完。肢体语言,简单讲就是学生的仪表和站姿。开始时,有些学生不注意,或卷了袖子上台,或双手撑桌,弯腰低头,或东瞅西望,看窗外,看天花板,或者用脚不断地踢讲桌或黑板下的墙壁。每当这时,我就及时提醒学生,要抬头挺胸,注视大家。
当然,语言还要讲究优美。语文应当给人以精神的陶冶和美的享受,语文是一门优美的艺术。我总是适时引导学生不要以为讲庸俗笑话或粗俗故事为个性,为美,应当让不美的东西经过语文美的方式传达出来。
四、点评中肯,师生共舞
今天,我们的社会更倡导赏识教育。每次演讲,有时一个学生要准备好几天,紧张又兴奋地期待好几天,对学生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测验。演讲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会暴露无遗。老师呢,应当和全班学生一起,认真聆听,及时做出正确而中肯的点评,评价应遵循“表扬为主,鼓励为主”的原则,并且深层次挖掘拓展学生演讲的话题,从更高层面更广视野引导学生。让学生满足于老师给予的肯定的同时,真正意义上也提高了自己。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又发现,学生讲,老师点评,时间久了感觉形式单一、机械,所以又尝试着让学生来点评,发现“师生共舞,相互补充”的点评效果更好,拉动了全班的积极性,融洽了同学关系,使语文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习。
经过几届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尝试,发现了很多益处,但是从学生个体成长而言,最大的收益就是,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丰富了语文素养,成为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有些学生,腼腆、内向,甚至脆弱、自卑,说话时面红耳赤,语无伦次,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想法。究其原因,一是平时锻炼少,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满堂讲”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习惯了做“吃嚼过的馒头”的“听话者”,时间久了慢慢丧失了“说”的欲望和“说”的能力。课前三分钟演讲,恰恰帮助学生逐步扫除说话时的怯意,让学生开始“善”说,“能”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世界,关爱他人,关心自己的情感,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走向“想”说,“乐”说。
总之,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语文学习的辅助手段,符合和适应了新课标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具备了较好的学识积累,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情感蕴藉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