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蒙古和山西都属于我国引入外国直接投资起步较晚的区域,两地在经济实力、地理位置和资源储备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近几年,两地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流入,为本地经济发展获取了更多资金支持。本文将对两地利用外资的现状和经验进行总结,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提出彼此在吸引外资上可以借鉴的成功做法。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山西;内蒙古
一、内蒙古和山西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
(1)外国直接投资数额
从两地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额来看,两地占全国比重较低,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较少的地区,山西利用外资的规模要逊色于内蒙古。两省引入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的趋势有着较大的差别,内蒙古大部分年份的增速都超过了全国水平,总体平稳波动较小,而山西省整体增长趋势波动较大。但从近五年的增长速率来看,山西的增长趋势表现更加突出,增速波动较大但速率优于内蒙古,在2014年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外商投资负增长的情况。
(2)外国直接投资产业分布
内蒙古、山西两地外国直接投资产业分布基本一致。外资投入都在第二产业占据最高比重,分别为72.93%、79.95%,远远高于第一、三产业的投资额。山西外资流入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高于内蒙古,产业结构更为合理。两地最大的产业分布差异表现在外国直接投资在山西省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高达18.75%,而没有涉及到房地产行业,这种外资流入的产业分布带动了山西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保障了采矿业特别是煤炭产业及时的市场供给。而内蒙古外国直接投资在房地产业占的比重较高,不利于本地区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外资过多的房地产投机需求会增加泡沫破裂发生的概率。
(3)吸引FDI业绩指数
从吸引FDI业绩指数来看,目前内蒙古和山西都属于吸引FDI成功的地区。内蒙古先于山西省进入了吸引FDI成功的地区,而且进入的年份要远远早于山西。但山西的FDI业绩指数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而内蒙古处于下降的状态,到2014年山西已经超过了内蒙古。
二、两地在引用外资上存在的问题
(1)整体规模较小,存在着较大发展空间。截止到2014年,山西省和内蒙古利用外资总额仅占全国的5.8%,两地总额不及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除了先天处于劣势的投资环境之外,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过度发展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也是造成外资吸引力较低的原因。而且两地引入的外资企业规模小,效益低,引入的500强跨国公司的数目与周边的省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难以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预期的收益。
(2)产业结构不合理,引入外资项目技术含量较低。两地利用外资主要集中于采矿业、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外商投资大多看重的是两地低廉的劳动力优势,投资项目以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近几年,外商投资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占的比重有所减少,但依然占据最多的份额。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利用外资的重要目的,外资过度集中于工业部门不符合两地引用外资的长远战略目标,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地区分布过于集中,拉大了地区间的差距。内蒙古引用外资主要集中于呼包鄂“金三角”地区,这三地的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额占到全区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80%以上。山西省则主要集中于太原、大同、临汾三地。外资集中区域也是本地经济发展龙头地区,得不到外资支持的地区将难以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增加了投资环境改善的难度,造成恶性循环。
(4)利用外资的方式不合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山西和内蒙古是我国两个最大的煤炭大省,占据了全国煤炭储量的三分之二。利用煤炭资源优势、降低地价、减免税收是两地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所常用的手段。过分依赖于牺牲本地利益来吸引外资的方式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外资质量不高的现象,只顾短期的经济利益不重视利用外资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会导致经济的畸形增长。
三、山西利用外资可借鉴的经验
(1)探索多种外商投资方式,开拓外资来源地。在“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引入了19家500强企业投资本地,重点发展外商独资的直接投资方式的同时有选择性地引入投资性公司和特许经营项目,使外商投资方式更加多元化。创新引资平台,由政府出面,通过举办“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搭建本地企业与外商合作的桥梁,参与“沪洽会”、“港洽会”、“农博会”、“制博会”和“中博会”等平台鼓励本地企业积极走出去展现企业形象,引资入省。着力培养与欧美企业的合作,使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逐步增加。
(2)积极走出去,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山西省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培养研修生的方式促进两省州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助本地煤炭资源优势,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怀俄明州建立了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在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炭技术利用、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盐碱地治理等多领域开展合作。与世行、亚行联合开展了能源合作论坛以及能源、农业、小城镇等多领域的技术援助。与世行共同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DM)并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个CDM交易项目;与亚行签署了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备忘录,成为其中国第一个战略合作省份。
(3)完善政策体系,重视人才的培养。简政放权,减少相关的审批手续,取消出境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及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购汇规模限制,鼓励省内企业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到境外融资,以间接的方式引入外资。为人才培养建设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加大对各类科研机构技术研发、课题研究、人才交流的投入,打造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库。
四、内蒙古利用外资可借鉴的经验
(1)充分利用外贷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目前,内蒙古共有在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5个,在建的外国政府贷款项目9个。这些外贷资金主要用于开发新能源、修建公路、改善教学条件、购买医疗设备等一系列的保障性工程,这些投入能够缓解本区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本区就业率,进而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提高了外资的吸引力。
(2)发挥口岸的优势,加强多边合作。内蒙古在近几年不断推进与俄罗斯、内蒙边境经济区建设,加强与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在边境地带打造产业集中、合作产业链条有机衔接、产品精深加工转化水平高的新型经济区,推动三国之间在边境区域的资金流通,缩短产品消费-投资周期。同时,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将“一带一路”经济圈向北延伸,为本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改善交通条件,优化投资环境。长期以来,内蒙古出区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这种闭塞的投资环境成为了影响外商投资的瓶颈。为了方便与周边地区经济上的联系,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政府加大了交通建设的投入资金,打通了14条出区高速公路和16条出区一级公路,改善了投资硬环境。(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辉,白丹.辽宁与山东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61-66.
[2] 张启智.内蒙古自治区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01:115-118.
[3] 金言文.关于西北及内蒙古地区利用外资问题的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1987,01:6-9.
[4] 孟颖卓.山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营与管理,2013,10:125-127.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山西;内蒙古
一、内蒙古和山西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
(1)外国直接投资数额
从两地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额来看,两地占全国比重较低,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较少的地区,山西利用外资的规模要逊色于内蒙古。两省引入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的趋势有着较大的差别,内蒙古大部分年份的增速都超过了全国水平,总体平稳波动较小,而山西省整体增长趋势波动较大。但从近五年的增长速率来看,山西的增长趋势表现更加突出,增速波动较大但速率优于内蒙古,在2014年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外商投资负增长的情况。
(2)外国直接投资产业分布
内蒙古、山西两地外国直接投资产业分布基本一致。外资投入都在第二产业占据最高比重,分别为72.93%、79.95%,远远高于第一、三产业的投资额。山西外资流入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高于内蒙古,产业结构更为合理。两地最大的产业分布差异表现在外国直接投资在山西省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高达18.75%,而没有涉及到房地产行业,这种外资流入的产业分布带动了山西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保障了采矿业特别是煤炭产业及时的市场供给。而内蒙古外国直接投资在房地产业占的比重较高,不利于本地区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外资过多的房地产投机需求会增加泡沫破裂发生的概率。
(3)吸引FDI业绩指数
从吸引FDI业绩指数来看,目前内蒙古和山西都属于吸引FDI成功的地区。内蒙古先于山西省进入了吸引FDI成功的地区,而且进入的年份要远远早于山西。但山西的FDI业绩指数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而内蒙古处于下降的状态,到2014年山西已经超过了内蒙古。
二、两地在引用外资上存在的问题
(1)整体规模较小,存在着较大发展空间。截止到2014年,山西省和内蒙古利用外资总额仅占全国的5.8%,两地总额不及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除了先天处于劣势的投资环境之外,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过度发展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也是造成外资吸引力较低的原因。而且两地引入的外资企业规模小,效益低,引入的500强跨国公司的数目与周边的省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难以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预期的收益。
(2)产业结构不合理,引入外资项目技术含量较低。两地利用外资主要集中于采矿业、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外商投资大多看重的是两地低廉的劳动力优势,投资项目以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近几年,外商投资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占的比重有所减少,但依然占据最多的份额。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利用外资的重要目的,外资过度集中于工业部门不符合两地引用外资的长远战略目标,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地区分布过于集中,拉大了地区间的差距。内蒙古引用外资主要集中于呼包鄂“金三角”地区,这三地的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额占到全区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80%以上。山西省则主要集中于太原、大同、临汾三地。外资集中区域也是本地经济发展龙头地区,得不到外资支持的地区将难以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增加了投资环境改善的难度,造成恶性循环。
(4)利用外资的方式不合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山西和内蒙古是我国两个最大的煤炭大省,占据了全国煤炭储量的三分之二。利用煤炭资源优势、降低地价、减免税收是两地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所常用的手段。过分依赖于牺牲本地利益来吸引外资的方式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外资质量不高的现象,只顾短期的经济利益不重视利用外资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会导致经济的畸形增长。
三、山西利用外资可借鉴的经验
(1)探索多种外商投资方式,开拓外资来源地。在“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引入了19家500强企业投资本地,重点发展外商独资的直接投资方式的同时有选择性地引入投资性公司和特许经营项目,使外商投资方式更加多元化。创新引资平台,由政府出面,通过举办“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搭建本地企业与外商合作的桥梁,参与“沪洽会”、“港洽会”、“农博会”、“制博会”和“中博会”等平台鼓励本地企业积极走出去展现企业形象,引资入省。着力培养与欧美企业的合作,使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逐步增加。
(2)积极走出去,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山西省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培养研修生的方式促进两省州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助本地煤炭资源优势,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怀俄明州建立了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在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炭技术利用、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盐碱地治理等多领域开展合作。与世行、亚行联合开展了能源合作论坛以及能源、农业、小城镇等多领域的技术援助。与世行共同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DM)并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个CDM交易项目;与亚行签署了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备忘录,成为其中国第一个战略合作省份。
(3)完善政策体系,重视人才的培养。简政放权,减少相关的审批手续,取消出境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及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购汇规模限制,鼓励省内企业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到境外融资,以间接的方式引入外资。为人才培养建设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加大对各类科研机构技术研发、课题研究、人才交流的投入,打造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库。
四、内蒙古利用外资可借鉴的经验
(1)充分利用外贷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目前,内蒙古共有在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5个,在建的外国政府贷款项目9个。这些外贷资金主要用于开发新能源、修建公路、改善教学条件、购买医疗设备等一系列的保障性工程,这些投入能够缓解本区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本区就业率,进而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提高了外资的吸引力。
(2)发挥口岸的优势,加强多边合作。内蒙古在近几年不断推进与俄罗斯、内蒙边境经济区建设,加强与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在边境地带打造产业集中、合作产业链条有机衔接、产品精深加工转化水平高的新型经济区,推动三国之间在边境区域的资金流通,缩短产品消费-投资周期。同时,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将“一带一路”经济圈向北延伸,为本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改善交通条件,优化投资环境。长期以来,内蒙古出区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这种闭塞的投资环境成为了影响外商投资的瓶颈。为了方便与周边地区经济上的联系,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政府加大了交通建设的投入资金,打通了14条出区高速公路和16条出区一级公路,改善了投资硬环境。(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辉,白丹.辽宁与山东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61-66.
[2] 张启智.内蒙古自治区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01:115-118.
[3] 金言文.关于西北及内蒙古地区利用外资问题的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1987,01:6-9.
[4] 孟颖卓.山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营与管理,2013,10: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