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法治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东营建设的灵魂,为法治东营建设提供方向引领、人才保障、社会基础。目前,东营市法治文化建设成效初显,不仅增强了市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而且使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度提高,但建设质量仍待提高,要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化建设的能动性、主动性、联动性、活动性、专业性,推动法治东营建设。
  关键词 法治文化 法治信仰 能动性 联动性
  作者简介:徐三朋,中共东营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209-0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就使“依法治国”迈向了一个新台阶,让“法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法治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我国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法治文化”作为一个社会呈现出的一种文化样态和精神风貌,则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思想抓手。东营市委五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东营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法治东营建设的决议》指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东营市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东营建设的灵魂保障
  特定的法治文化形成特定的法治意识,特定的法治意识造就特定的法治行为,所以,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东营建设的灵魂保障,它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法治东营建设的最终成效。东营市于1983年建市,发展时间短,文化积淀较少,法治文化传统缺失,东营特色文化尚在挖掘、提炼过程中。法治东营建设与东营本地的文化背景相关,法治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需要“法律”的文本、制度、宣传等实体作为肌体来筑建,更需要意识形态的法治文化作为灵魂引领方向,因此加快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就成为法治东营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市民对法治的信仰
  法治文化体现的是法治社会治理模式中的权威地位,是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其中的行为标尺就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法律”。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与民主法治相左,形成了法治建设的反向力量。东营市受历史上东夷文化的影响,民间有尚武之风,民风比较粗犷,缺少法治观念。法治东营建设的最大问题是民众缺乏对法治的认同及信仰。因此要改变民众信“人情”不信“法律”、“信访不信法”的现状,必须从法治文化建设这个根源上突破,帮助民众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至上的理念,从而促使人们从内心信仰法治,自觉学法用法,为树立法治信仰创造坚实的民众基础。
  (三)法治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东营法治化水平
  法治东营建设离不开法治工作队伍。《中共东营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法治东营建设的决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由于法治专业人员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不足,引发了一些涉法涉诉的纠纷,影响了社会稳定。通过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加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理论教育,要提高法治工作队伍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方面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为提升东营法治化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二、东营市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文化建设缺乏相应的统筹规划
  法治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人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立法、执法、司法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也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目前法治文化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存在各扫门前雪现象,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有关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沟通,大家各干各的,各说各的,有时会造成法治文化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突出各部门工作特色的同时,要加强合作,最大限度发挥法治文化资源的作用,加强法治建设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二)法治文化建设方面群众的参与程度较低
  法治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要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工作取得好的效果。从主观上来看,大多数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对法治问题不感兴趣,觉得离自己的工作生活太远,没有什么意义。认为即使遇到法律问题,还是要托人找关系。从客观上来看,法治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少让群众积极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办法,形式单调枯燥,法治文化建设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的不够,无法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
  (三)法治文化建设缺乏相关的体制机制保障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当前法治文化建设中体制机制不完善,比如注重必要的时间节点,平时做得少,缺乏常态化长效机制;部门各司其职,缺乏相应的组织领导体制;工作因陋就简搭便车,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机制;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程度不高,缺乏专业人才引进、管理体制;停留于工作的部署安排层面,缺乏必要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些体制机制的缺失使得法治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三、加强东营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群众认识,激发建设“能动性”
  1.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紧紧抓住党委和政府这两大关键领域,充分利用宣传部、党校、行政学院等宣传阵地,以各种形式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学法用法,并且要树立起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活动意识,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形成重大决策依法开展的工作机制。
  2.树立法治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适时在全市以及先进县区倡树法治文化建设的引路人,定期组织法治文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并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如,“学法用法示范单位”、“法治人物”、“法制好新闻”评选,推动经验交流,鼓励创新探索,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推动法治文化深入开展。   3.加大法治文化传播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平台,整合公共信息资源,运用报纸、电视、广告牌、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播报法治信息,力争做到法治文化宣传的全覆盖。
  (二)进一步完善机制,增强建设的“主动性”
  1.完善法治文化的建设机制。潜移默化的教化则是法治文化展现其魅力的灵魂所在,因此,法治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是关键。要建立与当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法治城市建设相适应的长效机制,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各方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责任激励机制。继续将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东营市、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纳入到相关单位文化建设中去,列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考核内容,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严格的考评奖惩制度,宣扬以及激励创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3.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法治文化是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形象生动、直观的载体,作为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因此政府“建设、购买”,民众“消费”成为必然。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东营市应设立法治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各地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的鼓励和运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筹集法治文化活动所需的经费,将法治文化在宣传过程中自然而然生成的各种产业化的资源充分的开发利用起来,以此来弥补经费方面的不足,实现法治文化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统一。形成政府支持、企事业单位自筹、社会各方面赞助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进一步形成合力,落实建设“联动性”
  1.强化法治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成立法治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东营市普法领导小组,发挥统筹规划的作用,加大法治文化建设的推进力度。立足东营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法治文化建设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推动形成条与块结合、各部门的协同、上下联动、整体的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格局。
  2.建立法治文化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组织、协调、指导作用。主管部门、牵头部门具体负责落实全市总体规划,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沟通、查缺补漏,合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四)进一步丰富载体,突出建设“活动性”
  1.大力实施“法治惠民”工程。针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农民、青少年的不同法律需求,围绕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律问题,把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到市民社会生活之中,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全面推动全体公民知法、用法、守法,不断扩大法治文化的引导力与影响面,实现法治文化建设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
  2.加强法治文化的阵地建设。逐步完善基层的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因地制宜地建设特色鲜明、规模不一的法治文化方面的广场、长廊、街道等,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新型农民学校教学点等,使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3.创新法治文化活动。通过扶持和鼓励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部门或者企业,利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故事宣讲、文艺汇演、电影巡映、书画展览等形式,或直接或间接的组织不同层次的法治文化活动,丰富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传、展演和展示工作。
  (五)进一步培养队伍,推动建设“专业性”
  1.建立专(兼)职法治文化建设队伍。努力的挖掘法治文化建设组织的运筹、策划指导创新型的人才,聘请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精通法治文化建设的专家学者和法务工作者,突破当前法治文化建设队伍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的现状;建立健全法治文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鼓励专家对基层法治文化骨干“传帮带”积极地参加各种法治实践活动,加强骨干的法治文化培训、经验交流等,不断地提高基层的法治文化建设人员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能力。
  2.建立基层法治文化志愿者队伍。利用“东营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平台,积极地整合普法讲师团及联络员、各类法律服务方面的志愿者、新闻宣传工作者、以及基层的法治文艺骨干和民间艺人等等各类的人才资源,不断地充实基层的法治文化的宣传力量,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3.加强司法队伍职业化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司法人员是法律实践的具体操作者,是法律产生生命力的园丁,因此司法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品德影响着“法治”在公共中的形象,只有司法人员以身作则,才能引导公众法治观念的正确树立,反之后果将是不可设想的。要确保司法人员具有司法活动这一特殊职业所要求的严密法律思维、扎实业务素质、高尚职业品德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倡树法治的正面形象。
  东营市法治文化建设,要立足于东营市法治化推进程度与区域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争取在提升市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化建设的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等方面有所突破,使法治东营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推动东营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法治保障。
  参考文献:
  [1]宋雨声、张静.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创新机制的探索与思考.中国司法.2012(3).
  [2]吴跃建.法治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突破.中国司法.2012(10).
其他文献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江总书记来广东考察时对广东朝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及时鼓励和鞭策。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无疑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回顾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的奋斗历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最基本的元素,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是围绕数和形的提炼、演变、发展而展开的。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图
检察机关查办案件往往遇到很多阻力,特别是面对大要案的查处的时候,检察机关既要严格按照新刑事诉讼法来执行,又要面对各种阻力还有犯罪嫌疑人反侦查的各种手段。时间紧、任
摘要: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已经成了我们现在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现在人们的日常信息来源大多数是依赖于网络,但人们同时要看到的是,网络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如果没有一定的认知和防范能力,网络发展非常容易干扰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加强网络管理,构建健康清洁的网络环境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从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考察广东工作时 ,提出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 ,这既是对广东人民改革开放 2 0年所取得成绩的肯定 ,更寄予广东在新世纪发展的期望。仔细思考总书记
摘 要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此计划逐步发展,课题小组在调研过程中看到了此项政策的优点同时也发现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瑕疵。同时认为,大学生村官其本身的发展状况、自我价值的体现程度也是评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一项主要标准。  关键词 大学生 村官 就业  作者简介:陈香竹、刘美,四川农业大学法学系。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2
[摘 要]本文针对高等代数教学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实施问题,从怎样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部实质的联系和渗透对例题或习题数学教育功能的分析作了阐述,认为只有采用这样的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等代数 教学方法 联系 分析 效果    一、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部实质性的联系    1.阅读教材是一种自主学习。学生经过阅读和思考,可以获取相关知识,感悟凝练的数学语言内在的美。教师经过阅读,还
摘 要 近几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的同时,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在不断地加快发展的步伐。与法治化进程同步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亟待着变革与创新,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也应当依法治校,重中之重就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调法制化。当今社会,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工作法制化的推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法治化” 学生管理 高等教育 
摘 要 大庆市作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非油接续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工业发展已达到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现代化是大庆市面临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大庆市工业现代化的深层次问题,对加快大庆市工业现代化进程,成功完成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庆市 工业现代化 资源型城市转型  作者简介:刘海洋,大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知识的动力与方向,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初中数学一个重要的教研课题,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