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按照具体条件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开发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业务特长”,“精选适應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但目前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多媒体”手段完全代替课堂教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感受文字魅力的过程,但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点,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录像视频、录音范读、堆砌的图片、无聊的动画……课件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成了展现教师技术水平的一种手段。这就把多媒体功能在辅助教学中用偏了。过多地追求“多媒体”,就会适得其反,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实际上有些内容本与教学内容无太大联系,学生通过书本可以直接感知了解。这些对于教学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无疑是画蛇添足。
二是多媒体课件形式重于内容。花哨的课件并不等于形式丰富的课件。一些语文课件往往忽略了教学中的文字部分,而将重点放在了选用色彩比较艳丽,画面感很强的图片,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例如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倘若在屏幕上展示一幅画像,那么,五十个学生脑海中就只有一幅画面。如果没有这幅画,那么,五十个学生的心中至少有五十幅画,甚至更多。想象的空间是无穷的,我们透过作者那细腻的描写,自然而然在各自的脑海中都刻下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图画;而教师提供的画像一出现,往往窒息了、扼杀了读者的想象力,将作者笔下画面固化在一个外在的图像上。因此我觉得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操作简单、方便,还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适当的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辅助课堂目标的完成。
三是错误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认知行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独特体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然而有些教师对信息素养不太了解,想的过于简单,在教学活动中就容易失之偏颇。例如: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时,我们很多教师的做法是:在课件里加入如上网查找学习、留言板、BBS交流、在线聊天室等板块来达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目的。这种手段看起来很新颖很适用,其实,网络环境中的语文教学似乎走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导入——发现问题——上网——解决问题——收集整理资料——网下交流,将搜集资料替代语文的朗读感悟,将留言板、BBS交流,在线聊天室替代语言表达的培养,这就是误区。教师把信息的获取放在首位,无疑是片面地理解了信息素养的含义。在计算机这本厚厚的教科书中“找啊找”,容易使学生造成断章取义,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也阻隔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课堂交流却正是语文素养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课件的制作上,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切实提高课件质量。
(二)在课件的使用上,要与传统手段相结合,注重实效。在当今多媒体教学热潮中,教师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滥用多媒体。
(三)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确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凡事皆有“度”,若不加节制地展示各类学习材料,就必然导致学生穷于应付,被动接受,根本无暇思考,更谈不上知识的消化与能力的培养了。
如何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是一个较难的课题。我认为,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中还要体现传统教学中正确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学到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因此,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适时地用,恰当地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辅代主,替代文本阅读,替代教师解说,替代课堂交流,替代学生讨论。要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
张发廷,甘肃临泽县第一中学教师。
但目前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多媒体”手段完全代替课堂教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感受文字魅力的过程,但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点,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录像视频、录音范读、堆砌的图片、无聊的动画……课件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成了展现教师技术水平的一种手段。这就把多媒体功能在辅助教学中用偏了。过多地追求“多媒体”,就会适得其反,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实际上有些内容本与教学内容无太大联系,学生通过书本可以直接感知了解。这些对于教学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无疑是画蛇添足。
二是多媒体课件形式重于内容。花哨的课件并不等于形式丰富的课件。一些语文课件往往忽略了教学中的文字部分,而将重点放在了选用色彩比较艳丽,画面感很强的图片,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例如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倘若在屏幕上展示一幅画像,那么,五十个学生脑海中就只有一幅画面。如果没有这幅画,那么,五十个学生的心中至少有五十幅画,甚至更多。想象的空间是无穷的,我们透过作者那细腻的描写,自然而然在各自的脑海中都刻下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图画;而教师提供的画像一出现,往往窒息了、扼杀了读者的想象力,将作者笔下画面固化在一个外在的图像上。因此我觉得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操作简单、方便,还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适当的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辅助课堂目标的完成。
三是错误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认知行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独特体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然而有些教师对信息素养不太了解,想的过于简单,在教学活动中就容易失之偏颇。例如: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时,我们很多教师的做法是:在课件里加入如上网查找学习、留言板、BBS交流、在线聊天室等板块来达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目的。这种手段看起来很新颖很适用,其实,网络环境中的语文教学似乎走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导入——发现问题——上网——解决问题——收集整理资料——网下交流,将搜集资料替代语文的朗读感悟,将留言板、BBS交流,在线聊天室替代语言表达的培养,这就是误区。教师把信息的获取放在首位,无疑是片面地理解了信息素养的含义。在计算机这本厚厚的教科书中“找啊找”,容易使学生造成断章取义,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也阻隔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课堂交流却正是语文素养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课件的制作上,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切实提高课件质量。
(二)在课件的使用上,要与传统手段相结合,注重实效。在当今多媒体教学热潮中,教师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滥用多媒体。
(三)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确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凡事皆有“度”,若不加节制地展示各类学习材料,就必然导致学生穷于应付,被动接受,根本无暇思考,更谈不上知识的消化与能力的培养了。
如何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是一个较难的课题。我认为,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中还要体现传统教学中正确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学到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因此,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适时地用,恰当地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辅代主,替代文本阅读,替代教师解说,替代课堂交流,替代学生讨论。要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
张发廷,甘肃临泽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