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唐山市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民营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强化税费管理等途径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关键词] 财政收入 GDP 经济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逐步提高的趋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在40—50%之间,发展中国家在25—30%之间。目前唐山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1.9%,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乃至全国平均水平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研究唐山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关系,对于促进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唐山市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
从1998—2007年,唐山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经济实力持续增强。GDP由1998年的781.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779.14亿元,财政收入由1998年的43.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0.81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5.62%提高到2007年的11.9%。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唐山市十年间财政收入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见下表:
从表中数据可见,十年间财政收入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波动较大,弹性系数的最大值(5.84)与最小值(0.46)相差了5.38。当然,由于经济发展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弹性系数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既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关键要看经济是否发展了,财政实力是否增强了。从唐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现状看,2007年才达到11.9%,与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联系,以探索提高唐山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途径。
二、唐山市财政收入与GDP二者之间的联系
我们利用数学回归分析,对唐山市1998—2007年间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进行分析(GDP和财政收入都是按现价计算的)。现以X表示GDP,Y表示财政收入, 首先计算相关系数r
从Y和X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来看,二者为直线相关。也就是说GDP发生变动(增加),财政收入随着发生大致相匀等的变动(增加)。二者关系的密切程度说用相关系数来反映,从相关系数看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密切的正相关。
其次确定回归方程。设回归方程形式为Y=a+bX,则:
b=[n∑XY-∑X∑Y]/[n∑X2-(∑X)2]=0.146
a=[∑Y-b∑X]/n=-74.88
即: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6X-74.88
这个方程的意义是:GDP每增加100亿元,财政收入平均增加14.6亿元。唐山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5年后人均GDP达1万美元,预计到2013年GDP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长0.87倍,财政收入将超过684亿元。
三、提高唐山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途径
1.产业优化升级
唐山作为一座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三次产业发展很不协调,主要表现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0—80%。而唐山市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2.3%。可见,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唐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突破口。政府应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融资等方面的服务, 做优做强第一产业。做强钢铁产业,下硬功夫发展装备制造业,谋划推动化工产业,加大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的力度,提升二产层次。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高端服务业,协调发展城乡服务业。
2.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撑点和增长点。现阶段唐山民营经济规模偏小,知名民营企业不多,产业相对集中,多数民营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政府应营造发展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放宽市场准入,加快产业调整,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提高行政办公效率,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一溜的软环境,同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靠人才做大做强民营经济。
3.提高经济效益
唐山工业大多在冶金、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状况不很理想,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数量也少。政府应将经济效益和结构调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努力开拓效益财源,推进经济由“速度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要树立效益优先的观念,努力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经济效益上来,努力挖掘效益财源,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要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高利产品,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服务、信息等方面对其予以支持,提高工业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
4.强化税费管理
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坚决堵塞税收漏洞,对增加税收总量以及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至关重要。首先要抓好税源管理,切实做好税源的调查、摸底、分析和预测工作,加大稽查力度,规范企业纳税行为。二是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管理制度,加快税收网络化建设,采取金税工程、一窗式办税服务、网上纳税等便民措施提高纳税效率。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在税务干部中普遍开展警示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主动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税收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勇: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把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J].唐山经济,2008(1):15
[2]唐山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建议[J].唐山经济,2007(8):32
[关键词] 财政收入 GDP 经济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逐步提高的趋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在40—50%之间,发展中国家在25—30%之间。目前唐山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1.9%,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乃至全国平均水平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研究唐山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关系,对于促进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唐山市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
从1998—2007年,唐山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经济实力持续增强。GDP由1998年的781.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779.14亿元,财政收入由1998年的43.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0.81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5.62%提高到2007年的11.9%。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唐山市十年间财政收入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见下表:
从表中数据可见,十年间财政收入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波动较大,弹性系数的最大值(5.84)与最小值(0.46)相差了5.38。当然,由于经济发展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弹性系数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既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关键要看经济是否发展了,财政实力是否增强了。从唐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现状看,2007年才达到11.9%,与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联系,以探索提高唐山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途径。
二、唐山市财政收入与GDP二者之间的联系
我们利用数学回归分析,对唐山市1998—2007年间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进行分析(GDP和财政收入都是按现价计算的)。现以X表示GDP,Y表示财政收入, 首先计算相关系数r
从Y和X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来看,二者为直线相关。也就是说GDP发生变动(增加),财政收入随着发生大致相匀等的变动(增加)。二者关系的密切程度说用相关系数来反映,从相关系数看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密切的正相关。
其次确定回归方程。设回归方程形式为Y=a+bX,则:
b=[n∑XY-∑X∑Y]/[n∑X2-(∑X)2]=0.146
a=[∑Y-b∑X]/n=-74.88
即: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6X-74.88
这个方程的意义是:GDP每增加100亿元,财政收入平均增加14.6亿元。唐山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5年后人均GDP达1万美元,预计到2013年GDP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长0.87倍,财政收入将超过684亿元。
三、提高唐山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途径
1.产业优化升级
唐山作为一座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三次产业发展很不协调,主要表现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0—80%。而唐山市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2.3%。可见,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唐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突破口。政府应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融资等方面的服务, 做优做强第一产业。做强钢铁产业,下硬功夫发展装备制造业,谋划推动化工产业,加大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的力度,提升二产层次。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高端服务业,协调发展城乡服务业。
2.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撑点和增长点。现阶段唐山民营经济规模偏小,知名民营企业不多,产业相对集中,多数民营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政府应营造发展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放宽市场准入,加快产业调整,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提高行政办公效率,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一溜的软环境,同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靠人才做大做强民营经济。
3.提高经济效益
唐山工业大多在冶金、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状况不很理想,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数量也少。政府应将经济效益和结构调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努力开拓效益财源,推进经济由“速度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要树立效益优先的观念,努力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经济效益上来,努力挖掘效益财源,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要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高利产品,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服务、信息等方面对其予以支持,提高工业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
4.强化税费管理
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坚决堵塞税收漏洞,对增加税收总量以及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至关重要。首先要抓好税源管理,切实做好税源的调查、摸底、分析和预测工作,加大稽查力度,规范企业纳税行为。二是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管理制度,加快税收网络化建设,采取金税工程、一窗式办税服务、网上纳税等便民措施提高纳税效率。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在税务干部中普遍开展警示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主动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税收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勇: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把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J].唐山经济,2008(1):15
[2]唐山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建议[J].唐山经济,2007(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