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好课的背后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听完一些名师的课后,常有人赞叹:“哇,好厉害哦,这节课上得好好哦!”也常有人感叹:“这个设计好妙哦,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其实,没有哪个名师天生就擅长上课。那些光鲜亮丽的课堂背后,有许多他人难以看到的良苦用心。
  和易志军在一起共事十年多了,他上的每一节公开课我都听过。我们是同事更是朋友,不管正事还是闲事,经常在一起聊。所以,我有幸能看到这些好课背后的一些东西。
  一、磨砺
  2012年,志军经历了从莞城区到城区片,再到市、到省、到全国的那一轮大赛,将近一年的时间,直磨得他“衣带渐宽人憔悴”。11月份全国赛,上课的课题是暑假定下的。暑假不方便组织研讨,他就一个人窝在家里备课。开学前一天晚上,他跑到我家,带来的东西吓了我一跳:25页纸,一万多字,六种版本的教学设计。他说:“我把能想到的都写出来了,虽然我知道这里头百分之九十都用不上。”
  开学后的两个月,他进入了近乎疯狂的磨课。一堆人听课、评课,每次都会提出一堆意见。大到内容选择、目标定位,小到一句措辞、一个手势。他总是拿着个录音笔,把大家的发言全录下来。大家评完课就算是完工了,他再一遍遍重听大家的意见。那么多的意见,甚至有些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这需要上课的教师做出多少勇敢而痛苦的抉择!白天还要带班,他就只能晚上回去再修改、设计课件。第二天,第三天,再试教,再评课,再修改,再试教。我们学校一个年级有十个班,当十个班都试完了,他便跑到其他学校去上。直到赛前的最后一次磨课,他印发给我们的教案上赫然写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17稿”。
  志军自己也说,那段磨砺,对于他的成长弥足珍贵。今天看他的课,感觉大气开放,似乎信手拈来,根本不用试教。但是,不只是他,所有名师好课的背后,都离不开那曾经“磨得想吐”的经历。
  二、淘洗
  上好一节课,是我們语文教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回想一下,当拿到一篇课文后,我们大多数教师是怎么备课的:除了阅读这几百字的课文和几千字的教参之外,最普遍的恐怕就是“找教案”了,从他人现成的教学设计中借来几个招数,为己所用。这种近乎常态的做法,难以上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课。至少,其视野是狭窄的,其研读是浅表的。
  名师好课的背后,是广博深入的阅读。多次见证志军的备课历程,更让我看到了这种高品质阅读后的淘洗。
  上《杨氏之子》前,他研读了整本的《世说新语》;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前,我多次看到他的案头摆着季羡林先生的著作;上《最后一头战象》前,他把儿子书柜的动物小说读了个遍。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丰富而厚重的阅读,才有了那丰富而厚重的课堂。
  除了大量阅读作家作品,他还善于从与原作相关的评述性文字中找寻灵感。为了上《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他找到了徐光耀关于《小兵张嘎》创作背景的介绍,于是才有了“初识嘎子—感受嘎子—丰富嘎子”的设计思路。在磨《孔明智退司马懿》的过程中,他曾一度不满意自己的教学设计,直到有一天读到了清代文学评论家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批注,他豁然开朗,然后便有了“学罗贯中讲故事”这一精妙的切入点。
  这种阅读,或许是功利的,但并不急功近利。阅读现成的教参和教案,会直接告诉我们“该怎么教”。走出教材和教学,在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学世界中淘洗,才能有机缘遇到那块熠熠闪光的“真金”。
  三、凝练
  人如课,课如人。一节好课的背后,一定离不开执教老师对于教学的理解、主张。
  每每与志军聊起语文教学,他总是感叹:“我们每天教的那些课文,都是一些经典美文。然而,孩子们基本都是一种消遣式的阅读,要么兴趣不浓,游离于课堂之外,跟着个别同学‘和稀泥’;要么停留于文本表面,浅尝辄止。文章里那些深邃的思想、精妙的布局、优美的语言,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触摸到,更别提理解、体会、领悟、运用了。”所以,他常说,语文课堂要有情趣,要把那些原本遮蔽的教学内容敞亮在学生的视野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这便是志军多年来倡导并积极践行的“陌生化教学”。在他的陌生的课堂里,那些文字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课堂亦成为游戏场、思维场,学习变成了挑战,平淡变成了刺激,意料之中变成了意料之外,熟悉的陈旧变成了陌生的新鲜。难怪一个男生说:“我最讨厌老师拖堂,不过,却喜欢易老师拖堂,拖得越久越好。”
  四、回归
  名师好课的背后还有什么?是华丽的大礼堂还是简朴的小教室?是顶礼膜拜的观众还是求知若渴的学生?这样的追问,并不轻松。然而,在志军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回归”。
  他教的孩子喜欢作文。我见过一个叫黎立欣的孩子写道:“将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当我再把这已经泛黄的纸卷轻轻拨开,把小学时代经历过的事情再重温一次,那时,我一定很怀念这段时光……久违了,‘微作文’!”原来,志军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扩大读者面,把所有的语文书面作业都放在学校完成,回家专门写“微作文”。在学生们看来,写作文就像玩微信一样,可以在作文本上互相“点赞”“评论”,据说还可以积“微币”。学生们乐此不疲,从每人每天400字的作文,从他们一会儿找同学、一会儿挤到办公室争先恐后请人点赞的场面,便可看出:他们真的爱上了作文!
  两年前,我刚好接了他的班。开学不久的一天,有学生莫名其妙地问我:“老师,你也会给我们讲‘4125’的故事吗?”一个学生说完,一群学生跟着叫喊:“老师,你继续给我们讲‘4125’好不好?”我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学生在说什么。后来了解才知道,志军只要见学生们精神状态不好,就会停下课来给他们讲这个名为“4125”的故事,据说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局的故事,只要开讲,全班无一例外地满脸兴奋、聚精会神。而志军一般就在讲了3分钟后马上打住,简直吊足了学生们的胃口。至于故事的内容,我和学生们都好奇地“百度”过,后来才得知,是志军自己即兴编的。
  我和这个班的学生相处得不错,学生也还算是喜欢我。但是,志军偶尔经过我班教室外时,他们就好像被虐待的孩子见了亲爹似的往外扑:“易老师!易老师!”那场面,让我心生许多醋意。转念一想,更多的还是敬意。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实现课程育人、知识育人、文化育人功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如何重建教学价值观、课程知识观、教学过程观学习观,回归教学的育人本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  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校长领衔的“东林小学语文教学团队”提出的“素养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处于弱势地位。表现为习作教学内容依附于阅读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附属品”,缺乏训练体系;习作训练要素不清晰,教学重点难以突出;习作目标泛化,很难体现一课一得。鉴于此,统编本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习作教学,虽然内容与阅读教学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编排上自成体系。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编排的主要特点是“小练笔”“大作文”“习作单元”
40年来,语文教学定位一直在变化中。从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中心”、90年代的“能力本位”、课改后的“三维目标导向”,到今天“核心素养”的提出,见证了社会对于学科教学价值的认识、发展与完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定位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功能已经从立足知识、技能深化到思维、审美、精神层面。教与学的目的是为了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现实中很多学生谈文色变,提起作文就心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读得多了,自然也就会写了。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捷径就是广泛阅读,积累语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课文读熟了吗?生字词会写吗?(生答)  师:好,那我们开始听写。这一课有三个生词,准备好,听写第一个:监生。(生听写)  师:“监生”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师:是的,你还知道古代对读书人有哪些称呼吗?  生:秀才。  生:進士。  生:举人。  师:对,这都是对读书人的称呼,
偏旁在传统汉字学范畴指合体字的两个组成部分,即形旁和声旁。形旁和形旁构成会意字,形旁和声旁构成形声字。可是,汉字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中有很多偏旁不能表音和表义了,比如“工”现在读ɡōnɡ,在原形声字“江”“项”中就不能表音了;“月”是肉月旁,在“服”字中却与肉、月无关,看甲骨文,该字写作“”,左上是“凡”(盘子),右部是“又”(手)摁住“”(卩,跪人),即楷书“”(音fú),合起来以强迫跪人持盘劳动
记者:张校长,据我了解,2013年10月至2018年6月,四年多的时间,173次活动,20余次联盟外出,55余人次专家报告,400余节研讨课……这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为首成立的“本真课堂”五校联盟四年来走过的锐意进取、昂扬向上的发展历程。请您先简要介绍下“本真课堂”五校联盟,好吗?  张胜辉:2013年10月15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以下简称“北二分校”)、洛龙区第二
一、语言学习离不开思维能力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学术界经过漫長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第一,语言和思维都是大脑的功能,但二者不是同一回事,它们的功能、特点与生理机制都不相同,且二者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思维的功能在于认识,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语言是一种声音的符号系统,它的特点是民族性,思维是大脑的机能,它的特点是全人类性;语言是在大脑语言区控制下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课堂上,如果老师不提问,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如果老师不提问,疑问从何而来?老师不提问,难道学生没有疑问吗?没有疑问,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今年四月,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用他执教《桥》的课例,解答了上面的问题。  上课伊始,老师板书课题《桥》,同时板书:“无提问自主学习活动”。明确告诉学生,这堂课学什么,怎样学。  老师先講《桥》的体裁是小小说,是一种以简练的语言、有限的篇幅塑造典型人物的文学样式,它具
《小岛》:从“小”字读大爱  统编本教材中增添了不少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的课文,集中体现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守卫边关海疆,反映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精神的英雄事迹,读来感人,心生敬仰。《小岛》是著名军旅作家陆颖墨的短篇小说,只要读上一遍,便能强烈感受到小岛上战士们想念家乡,用祖国泥土种畦菜地,感动了将军,一起晚餐的生活场景。故事真实平常,话语感人,情感真挚,催人泪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战士们对祖国、对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