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原动力 凸显主体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q769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乐安二中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习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教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呢?
   一、尊重个性,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初中学生是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体,均有着各自独特的思维和感受。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方式,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的组织和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感悟、表达、拓展的空间。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或者理解古诗词的时候,不要刻意地要求学生要和自己所理解的一摸一样,而要为学生充分地展示学习过程、抒发个人感受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领会,使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深刻。
   众所周知,古诗词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朦胧性,加之每位学生的生活体验、文化基础、气质性格、审美情趣各不相同,教师应包容学生在对诗境理解方面存在的相对差异。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局限于大众认同的意境,使学生能无拘无束地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大胆感悟,张扬个性。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对古诗词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朦胧性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让古诗词的意境也能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样性深深地烙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从自己的理解中,比对着找出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以及所要抒发的感情。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古诗词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使古诗词的意境留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创新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不利于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一个初中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知识水平和领会能力不足,以及有些古诗词内容的抽象,他们经常会感觉到学习古诗词有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大胆的感悟和个性的张扬,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这些困难丧失对古诗词学习的信心。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鼓励他们树立充分的自信心,教给他们理解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妙招。
   1.知人论世。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优美的古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想要真正彻底地读懂一首古诗词,就必须了解它的作者。每一首作品,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可以说,充分了解古诗词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古诗词意境的钥匙。因此,教学前应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拉近学生和诗人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变身诗人,设身处地地去读懂这首诗词的内涵。比如,在教学《行路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在创作这一组古诗词时的背景;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扮演诗人的角色,根据诗的内容设计符合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这样,那“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苦闷,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呐喊,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在学生的表演中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古诗词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品读悟情。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是简单地读出声音,读懂节奏,在平仄里享受那种原始的乐感,而是要用心去读,在读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感觉,仔细体会诗中内在的感情旋律。古诗词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3.赏析明意。鉴赏古诗词要善于抓住诗词眼,古人写诗词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词中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赏析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的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了诗人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人称道。但与此同时,要防止对字词作繁琐分析讲解,而忽略品味赏析、整体把握的做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古诗词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了古诗词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也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主观体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古诗词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语。
其他文献
四川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
期刊
河北清河中学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 为 “我要学 ” 的重要的一步。良好的导入像戏剧的序幕,让学生翘首以待;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备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 。   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列举如下:   一、歌曲导入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因
期刊
四川宜宾市宜宾县普安中学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几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
期刊
四川长宁县铜鼓中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这位伟大的时代圣贤,曾在《论语》中有过很精辟的论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人们要想把工作做好,就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起来。推而广之,要想“善其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和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这个工具锋利起来,好好地利用起来,真正地做到
期刊
吉林通化县七中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说的是教师应当学识渊博。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从侧面道出此点,倘不“学高”岂能“为师,解惑”?于是,为师之人便都忙忙地为自己准备了满满的一桶水,以备不时之需。可是,在知识、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观念、意识不断变更的今天,教师仅仅准备满了那么“一桶水”还是不够的,还有必要时时检查“那桶水”是否过期,是否需要不断
期刊
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初中语文知识面广,内容繁多。大凡学生到学完三级课程时,前面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容则涉及到初中三年所学知识,这就需要对初中三年l~6册的内容进行总复习。那如何在有效的复习时间内,使1~6册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呢?知己知彼才能心中有数,从初一到初三,学过的课文有百十来篇,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分四大部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分析
期刊
江苏宝应中学   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可以是山川大地,也可以是风雷云电,也可以是春夏秋冬,也可以是清晨午夜,这些景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要写好景物描写,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认真观察所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要细心
期刊
河北石家庄市第十一中学   原文: 译文:   桃之夭夭, 茂盛桃树嫩枝芽,   灼灼其华。 开着鲜艳粉红花。   之子于归,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室家。 家庭和乐又美好。      桃之夭夭, 茂盛桃树嫩枝芽,   有蕡其实。 桃子结得肥又大。   之子于归,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家室, 生活幸福又美满。      桃之夭夭, 茂盛桃树嫩枝芽,   其
期刊
贵州凯里一中   社会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冲击着教育观,功利性教育在新的思潮下不断膨胀,进而引起了人们对功利性教育的思考。人们注重的是通过教育能获取什么,特别指物质方面的回报,而不是领悟到什么,这里指精神方面的追求。功利性教育已成为一种对社会发展构成强大影响的思潮,他广泛地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社会效应。那么,人们不禁思考:什么是功利性教育?它带来了哪些社会效应?应该如
期刊
安徽界首第一中学   应试作文唯一的读者是阅卷教师,一定要做到便于阅卷教师迅速把握文章的内涵。因此,材料作文拟题要“明”,思路要“清”。   所谓拟题要“明”,就是所拟的文章标题意思明确,不脱离材料的含意,能精准地把握材料的精髓,不偏不倚,正中“十环”,让阅卷教师明白该文审题准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阅卷教师必看也是最先看的内容,所以拟题还应醒目,有文采,简洁有力,掷地有声,且大小适中无语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