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清河中学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 为 “我要学 ” 的重要的一步。良好的导入像戏剧的序幕,让学生翘首以待;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备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 。
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列举如下:
一、歌曲导入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就会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
如教《项羽之死》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悲慨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二、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是很喜爱的,所以我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观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让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精美诗文导入
诗词名句是浓缩的语言精华,其内在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典雅的气氛 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如《再别康桥》的导入:配舒缓的钢琴曲《安妮的仙境》。 教师配音: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 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来品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情别绪。
四、高考作文导入
学生经常为写作文没有材料而愁,其实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高考中常见到利用文本为材料来写作文的。如在教到苏轼的《赤壁赋》时,我让学生提前了解2004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题目,最后还让学生阅读了当年优卷的作文《苏轼的赤壁》。教《离骚》时,因高考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屈原的素材, 所以我先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找出有关屈原的作文,特别推荐了考生写的《给屈公的一封信》。
五、故事导入
如《咬文嚼字》的导入: 相传,一次苏东坡与苏小妹及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个字,成为诗眼。苏东坡当即加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思考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黄山谷吟咏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效果:这个小故事不仅典雅,而且具有启思性,能让学生对阅读与写作中的遣词造句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快将学生引入文本的学习中。)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问题式导入、悬念导入、新闻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等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本版编辑 牧阳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 为 “我要学 ” 的重要的一步。良好的导入像戏剧的序幕,让学生翘首以待;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备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 。
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列举如下:
一、歌曲导入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就会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
如教《项羽之死》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悲慨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二、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是很喜爱的,所以我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观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让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精美诗文导入
诗词名句是浓缩的语言精华,其内在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典雅的气氛 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如《再别康桥》的导入:配舒缓的钢琴曲《安妮的仙境》。 教师配音: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 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来品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情别绪。
四、高考作文导入
学生经常为写作文没有材料而愁,其实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高考中常见到利用文本为材料来写作文的。如在教到苏轼的《赤壁赋》时,我让学生提前了解2004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题目,最后还让学生阅读了当年优卷的作文《苏轼的赤壁》。教《离骚》时,因高考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屈原的素材, 所以我先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找出有关屈原的作文,特别推荐了考生写的《给屈公的一封信》。
五、故事导入
如《咬文嚼字》的导入: 相传,一次苏东坡与苏小妹及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个字,成为诗眼。苏东坡当即加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思考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黄山谷吟咏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效果:这个小故事不仅典雅,而且具有启思性,能让学生对阅读与写作中的遣词造句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快将学生引入文本的学习中。)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问题式导入、悬念导入、新闻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等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本版编辑 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