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们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
绿色奏鸣曲
绿色,象征着明媚的春天,象征着未来的希望,象征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大地是绿色的,才有牛羊成群,五谷丰登,山川、河流、小路、城镇、乡村……是绿色的,才能称起为绿海。如果说,鸡东大地的兴农镇,说成是绿色海湾,将县城说成是绿色海港,那么于涛是从绿色海湾,来到了绿色海港。他在兴农镇是党委书记,而今天却是林业局的局长。但同样都是绿海航轮的政委和船长,只不过航轮有“太平号”与“光明号”之分罢了。这样,于涛过去是“太平号”的政委,而今天便是“光明号”的船长了。
于涛,在鸡东县兴农镇先后担任过工业办主任、副镇长、镇长和党委书记,在新农村建设中,付出了艰辛和努力,老百姓有口皆碑,党和政府给予了他诸多荣誉。他曾荣获过“中国新农村建设十大先锋人物”;第五届“中国改革人物”,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与颁奖。他还曾荣获过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鸡西市“优秀企业家”,鸡东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19项光荣称号。当他调到县林业局任局长的今天,他曾经帮助过的人和其他老百姓,不管谁,当提到于涛时,都啧啧的赞叹不已。有的老人和孩子还满含热泪说:心里总想念着于涛。而且,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记者也千里跋涉,不辞劳苦,跟到鸡东采访他。
他这样说:“权力和荣誉是党和人民给予的,理当报效党和人民。我要坚持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我深信,他在林业局——绿海港,担任“光明号”巨轮的船长,一定会掌稳舵轮,在广阔的绿色大海中,拉响启航的汽笛,用铿锵有力的船舷,劈开绿色大海的万里波澜,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创造更加耀目的灿烂与辉煌。
于涛,这个与江海湖泊有缘的名子,与绿色有内在联系的名字,他必定会心系绿海,涛声依旧。
他从绿海的彼岸带着丰收成果来
既然有绿色汇成了广阔的绿海,鸡东县城又是绿色的海港,兴农镇是绿色的港湾,那么,于涛从兴农镇被党组织重用而调到县林业局任局长,就是从绿海的彼岸来的党的好干部、好领导了。他从绿色的海湾,绿色的彼岸——兴农镇,满带着胜利成果,来到林业局,全局的广大干部与职工,也分享了他胜利果实的甘甜。
于涛,1956年9月16日生人,今年51周岁。他中等个头,身体稍胖,大脸盘,浓眉大眼,一头黑发,显得很年轻,有几分帅气,精神充沛,富有活力。他言谈简洁有力,声音洪亮,还常带几丝憨厚的笑容。他待人接物,举止大方,谈笑自如,和蔼可亲。
他在鸡东县边远乡镇——兴农镇任党委书记时。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座右铭,魂牵梦绕着老百姓,真心诚意地为了这一方热土地的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倾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把温暖和关爱交给了农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终于改变了这边远乡镇,贫穷落后的面貌,使兴农镇旧貌换新颜,从而感动了这一方老百姓的心灵而热泪盈眶。
他不愧为党组织培养出来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的事迹和精神,一直在激励和鼓舞着鸡东30多万人民,以“八荣八耻”为准则,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当他被鸡东县委、县政府重用而调到鸡东县林业局任局长以后,不久,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记者,不辞艰辛,千里跋涉,来到鸡东采访他。原来在他任兴农镇镇长期间,一上任便面临重重困难和考验。镇政府,不但欠发干部和职工工资173万元,而且陈欠外债3100万元,还有兴农镇的龙头企业,煤炭生产面临瘫痪的危机,另外农业生产又遭三灾,即旱灾、水灾、虫灾。
常言道“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乱世出英雄,灾难出诗人。”经过于涛多日不眠之夜的深思苦虑,又经过多少次领导班子会议的讨论,而且又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多少次深入企业调研、农业考察,终于理清了思路。这样,有了思路,便有了出路。他毅然决然地采取了“四步走”的方法:一、镇办企业,特别煤炭企业是龙头企业,要立即重新改制组合,成立了鸡东县红利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兴修水利,投资300万元的巨资,进行梳理和改造黄泥河。他与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动员全镇党员干部和村民积极参加这项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在黄泥河的上游建造蓄水坝,下游加宽了河道,加固了河堤。三、加大清欠力度,节约开支,增加经济收入,加强了工农业生产建设。四、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提高和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的再教育。
由于于涛带领镇政府领导班子,进行了“四步走”的方法,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改变了政府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改变了兴农镇政府工作与经济落后的局面,从而,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在兴修水利以后,十分有效的解决了黄泥河周围4000多亩地可以免受水灾的危害。村民林永庆2005年的旱田,种了10亩大豆,亩产都在200多公斤,单大豆一项,他家多收入1万元。他高兴地脸上常带着微笑,逢人就讲;“我家的大豆地,以前都是年年种,年年瞎,现在倒成了好地了。今年,我家种的大豆,获得最好的收成。如今,全村这些低洼地,已成了人见人爱的良田肥壤了。”兴农镇的村民也都发自内心的说:“咱这丰收的第一杯酒,应敬给镇党委和政府,感谢书记和镇长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在镇企业改制重组以后,成立了鸡东县红利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2月,鸡东县红利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外贸3000多万元,融资2000多万元,引进商户20家,解决了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清理陈欠原煤款7万多吨,实现了兴农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同步增长。年生产原煤100余万吨,创利润超千万元,全镇工业收入达2亿9000万元。
于涛,为党奋斗了二十多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业办主任到镇长,从镇长又到镇党委书记,从镇党委书记,又被党组织重用,调到县林业局任局长,职位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心没有变。他把温暖和关爱交给人民;把忠诚与信念交给了党组织。他曾反复地跟身边工作的同志说:“做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要做到‘为官一任,兴一方事业,富一方百姓’。”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在兴农镇时,不仅仅将一个小小的煤炭公司建成了一个拥有一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现代化专用设备、年生产原煤100余万吨,创利税超千万元的利税大户,使财政收入稳定提高,而且他时常牵挂农民的菜篮子、饭碗子、钱袋子。他经常下基层、察民情、体民意,为农民致富想路子。他带领镇党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立了农民致富联合体,将订单农业、棚室生产,引到了这片土地上,将县委、县政府五年奔小康的规划目标,在兴农镇这片土地上落到了实处。
于涛,没有辜负党组织和家乡人民的希望。他心系父老乡亲,魂牵梦绕老百姓,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广传为佳话,有口皆碑。
他自愿捐赠了10万元,帮助家乡小山村,解决吃水难问题,为村民家家户户安装上了自来水。当村民喝上清凉甘甜的自来水时,都打心眼里感谢这位党的好领导。“吃水不忘打井人”这句话,被这小山村的村民和孩子们,简直念叨成了优美的小曲儿,在这一方土地上飞扬。
他还帮助了1 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而且年年都到他们家问寒问暖,帮助这些孩子解决生活和上学费用问题,感动得这些孩子说:“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增长知识,用最好的成绩报答于伯伯对我们的帮助”。
1999年5月,他得知安平村,有一个女孩叫徐秋明,患了白血病,家中为了给孩子治病,已经一贫如洗的情况,于涛便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马上将10万元现金送到素昧平生的徐秋明父亲手中。徐秋明的父亲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激动万分地说:“大丈夫常说有恩不言谢,可我要感谢党,培养了把百姓事当成自己事的好干部”。
有一位作家,曾采访过他。他感动的这样写到:“兴农镇的人民啊,你们有了党培养出这样的好干部,当致富的带路人,你们该多么骄傲和幸福啊!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党要多一些像于涛这样的好干部。这样的好干部多了,我们的党旗会多增一份光彩,我们的党会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温暖和阳光。”
现在,于涛已成为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名的“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和“中国改革人物”了。他魂牵梦绕老百姓,感人泪下的先进事迹,已刊登于鸡西晚报鸡东周刊、黑龙江农村报上,而且还入选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主编的《共和国骄子》一书。还有在《影响力人物》杂志上,登载了他荣获第四届中国新闻人物评选的“中国新农村建设十大先锋人物”奖,光荣地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为他颁奖的光辉形象。
于涛从绿海彼岸来,头戴着金色的桂冠,手携着丰收的成果,身上散发着绿海彼岸稻谷的芬芳来到绿色海港。鸡东县委、县政府,将县林业局的重要岗位——“光明号”舵轮交给了他。他绝不会令县领导和林业局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失望。“光明号”巨轮,将把绿色的希望,播进每一层海涛中,一定会让绿色与金色都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他在绿海港口谱写新的乐章
绿海港口,就是鸡东县林业局——“光明号”政委、船长,以及广大船员与人民群众相汇的地方。在这里于涛——船长,用绿色音符,谱写了新的乐章。那美好的绿色旋律,在鸡东上空,萦绕飞扬,激励着鸡东30多万人,在奔小康的金色大道上,健步迈向前方!
鸡东县城,在多届县领导班子的精心设计和能工巧匠的打扮点缀,越来越绚丽多彩了。高楼越来越高,路越来越宽,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树木越来越多,花草越来越香。一条宽广的金光大道,在县城中心的东山脚下,一直延伸到龟山脊梁。鸡东县林业局就座落在东山不远处。这里的居民歌声阵阵,舞厅的舞步翩翩,门市若林,标牌如画,车来人往,热闹非凡。在该局南边是鸡密公路,北边又是哈东铁路,那各种车辆咬着尾巴奔跑;那绿色蛟龙鸣叫着喷着浓雾从这里飞驰。
于涛在2007年春天,满怀激情,斗志昂扬的走上了鸡东县林业局局长——“光明号”船长的岗位,重新将“光明号”启航的汽笛拉响。他心中的歌声,通过舵轮传送到了高大的船舷,耕开了绿海的汹涌澎湃的波浪。他那帅才的风度、泰山的威严,不管什么困难都怕他三分。
但他上任,却没有搞什么兴师动众的大型演讲会,也没发表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一头扎进基层,爬一座座山,过一道道沟,到各个林场了解情况,向那里的干部和职工,问寒问暖,很少看到他稳稳当当地坐在办公室里喝茶水、读报纸。即便坐在办公室,也是忙的不以乐乎,接待各位领导干部和基本群众,与他们屈膝相谈、讨论研究,如何绿化全县乡镇农村和植树造林的大事。
他跟一些领导干部和群众说:“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受工厂烟筒喷吐的烟雾和化工废水以及农药等成份的污染,已经极为严重。我们要为鸡东大地托起一片蓝天,建造一座绿洲,林造每一个山头,绿化每一寸土地。让绿色调剂大自然与人的关系,防止水土流失,保护人民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全县人民改革致富、和谐文明的发展”。
是啊,植树造林,绿化每一寸土地,这对于人的生活环境及身心健康相当重要了。据科学家们说,树木不但能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能净化空气。《永远的红树林》(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中,报告了一位青年学者梁言顺,关于他为什么要研究《低代价经济增长论》(梁言顺的论文)。何建明在《永远的红树林》这样写道:
那是什么,远处的一条江河入海处,生长着一片茂密的小树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这是红树林。你折一根看着它们的心,红的吧!它因此而得名红树林。别的地方不会有的,红树林的根生长在海陆交界处,海岸低潮线和高潮线之间,大多集中在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地方。可别小看这其貌不扬的红树林,它对保持大陆岸架免受海水侵袭的作用不一般呐!”
原来,汹涌的大海与郁葱的大陆之间能够保持如此的和谐与平衡,竟然是红树林的功劳啊!
青年学者,就是从这现象开始研究他的《低代价经济增长论》。十年之后,梁言顺在中共中央党校高级干部学习班上,关于与一位市长淡“雾都伦敦”时说:
“那不是美(指雾都伦敦),更不是壮观,而是一场抹不去的灾难!”梁言顺动情地给这位市长讲起“雾都劫难”的故事。伦敦每当春秋两季,经常被浓雾所笼罩。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八十天,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英国著名的日记作家约翰·伊夫林曾写道绝大部份伦敦人所呼吸的别无他物,老是一些又浓又浊的烟雾,外加一种又脏又臭的气体直入肺腑,使得全伦敦患粘膜炎、哮喘、肺结核的人,比全世界患这些病的总人数还要多。1952年12月4日,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放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伦敦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其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今天,我为什么绕着弯,要写以上这一段文字,旨在说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而作为鸡东县林业局局长的于涛当然明白其重大意义。他多么希望鸡东县城,乡镇和农村,都能披上一层绿装,能抵御这被污染的大气层对鸡东人民的侵害啊!
于涛,感到自己颇有自信,信心百倍,决不辜负县委、县政府和鸡东人民的重托和期望,决心在上届领导已获得好成绩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再创新成绩,再创新辉煌。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率领广大林业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和职工,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用绿色音符,谱写林业建设的新乐章,让美好的歌声传遍鸡东大地!
他首先征求了党委的意见,率领行政领导班子,根据国家、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了2007年度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按照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关于“八荣八耻”的教导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林区建设为统领,以现代林业建设为目标,以林业“三大体系"建设为中心,大力培育、保护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增加职工收入,改善林区职工生活环境。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依法治林,为构建和谐新林区做贡献。
指导思想,就是全局党政干部、党员干部和职工的行动方向。它就是绿海航轮行驶的航线与航标。就这样,于涛和局领导班子,又结合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确定了目标和任务。
2007年,上半年,该局的林业工作,在省厅、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胜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当我问到于涛局长关于造林绿化工作时,他说:
“全县计划造林12560亩,完成12983亩。其中,工程造林计划10120亩,完成10120亩,亚行造林计划2400亩,完成2400亩;重点公益林内空地造林计划320亩,完成320亩,补植造林计划7400亩,完成7400亩,普通造林计划2440亩完成2863亩。
全县计划绿化村屯11个,完成11个;计划道路绿化11公里,完成22.3公里。
全县计划义务植树52万株,完成53万株,建义务植树基地21个。
全县计划育苗400亩,完成410亩。”
听到这些数字,不仅让我联想到音乐家们,他们不就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数字,当一个个音符,谱写出了美好的音乐吗?而这些数字同样也是于涛谱写的一首首音乐!但这每一个数字——音符后边谁能数清于涛局长和书记,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倾洒了多少颗晶莹的汗珠呢?
当我又问到他采取的措施时,于涛又说:“一、领导重视:4月13日,我县召开了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副县长沈涛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并与各乡镇及有关单位签订了《造林绿化责任状》。县委、县政府、县人大、政协四家班子领导和县直各委办、局包绿化点,各乡镇主要领导包村屯。县林业局抽调20多名领导和技术人员,到乡镇村屯指导绿化工作,林业局与各国有林场签订《经济指标责任状》及森林防火《责任状》,并讷入了对林场考核内容。二、树样板,抓典型,全面推进村屯绿化积极性。今年县委、县政府,对村屯绿化工作十分重视,投入资金30万元,用于购买垂榆、云杉、红瑞木、水腊等高级绿化苗木,使全县整体绿化标准上了一个新台阶。县政府,林业局,又投入32万元,使扑火机具、通讯设备完好率达100%。三、加大管护力度,林业局党委,研究制定了2007年度管护办法,对新增管护人员40人,各林场集中培训。又根据上级精神,制定了站、段,管护形式,各站10.5人,各林场与管护人员签订了合同,289份。并清理非法入山人员130余人,清除副业点15处,清除采金点1处,严格控制了非法入山人员,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森林火灾预防工作。首先,将省、市文件和领导批示印发到各单位,按上级的文件和批示,进行拉网式的排查,查隐患、补漏洞,找出薄弱环节。其次,利用宣传工具,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播放防火公益广告和火警报警电话,形成了社会护林,人人防火的格局。另外森林防火检查站对进入林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严把第一关。春天,共张贴标语2.5万条,发放传单2.3万张,林区公路悬挂防火警示旗360余面,宣传车300余台次,大大提高了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于涛局长说到这里,好象口有点发干。他喝了一口水又继续说了关于产业建设和文明建设问题:“产业建设,遵盾国家林业局和有关产业发展政策,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繁荣林区经济为出发点,组织协调带领林区职工、农民,搞好种植业和养植业,使林区产业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目前,各林场。70%的职工从事产业建设。在已到位立项资金220万元基础上,又申报森林猪、沙棘、穿山龙、五味子等项目。现在,养殖业品种和数目不断增多。羊1010只,獭兔3600只,野猪560头,(三户),鸡3000只,鹅3600只,养蜂600箱,林蛙2600亩,(26户)狍子36只。种植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林下参,播种400亩,栽植林下参700亩,栽植棚参4135亩(曙光、宝泉),栽植沙棘1500亩(已见果),人工栽植药用银杏1500亩,栽植穿山龙1000亩,育穿山龙70亩,栽五味子l000亩(其中结果20亩),育五味子苗50亩,野生五味子人工管理3600亩,天然刺五加人工管理2000亩,天然剌嫩芽人工管护30亩,花卉30亩,人工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60亩,人工栽培蕨菜3亩,人工种植天麻1000平方米,年生产天麻酒4万瓶。”
这真是神秘的山村,传奇的人,养殖了野猪,种植了人参。肥了千里土地,造了万亩绿林。
下面于涛谈到了关于“三个文明”建设情况:“局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三个文明’建设,齐抓共管,实行了目标考核,制定了‘三个文明,建设考核方案,做到平时考核,半年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按百分考核制度,奖优罚劣,年终兑现奖惩,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新建独具特色的办公楼4500平方米,全系统开展了义务劳动,清理边沟8000米,修水泥路5.6公里,维修旧公路7公里,场区绿化栽植大苗80000株,花坛18处,栽花9800株,并改建了台球、舞厅、招待所。这样既绿化了场区,又美化和净化了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也陶冶职工的情操,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就这样“绿海渔歌”和“船工号子”,在“光明号”巨轮上唱响了……
听于涛局长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既有精辟的政治理论,又有极为丰富的生活及工作经验和方法。难怪,他来该局不久,各项工作便有了新的起色,受到了该局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拥戴和称赞。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一艘巨轮开进了这绿海港口,港口所有的船员——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都在同唱于涛谱写的新的乐章——新的“渔歌”,新的“船工号子”,那绿色的音符,汇成的金旋律,越过高山、大河、草原、森林……飞向远方!
他的心潮与绿潮一起澎湃
于涛心系大海,日理万机,但最关心的是林业的基本群众和事业的发展。他正像德国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们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于涛就是“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他“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他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追求的是现想的实现,事业的发展。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他领导下的广大的党员干部和职工。他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已不是虚传。他那真实的故事,像果园里的紫葡萄一样,一穗穗一串串的,水灵灵、甜蜜蜜!
我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他坐的正面墙壁上挂着一幅山水画,上面的题词寓意深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日日有清风,月月有皓月,但有谁曾谈论它的价值呢!不过,只有万水千山皆有情。它们用湖光山色的娇美、绚丽,表示感谢清风和明月。于涛何尝不是清风和明月哟!当山清了,水绿了的时候,那不就是对他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吗!
当我在他办公室里欣赏这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时,这时,敲门进来一位林业干部,将手中一份关于平房林场新区建设方案,递给了于涛。于涛将这一份方案看了看说:“林场新区建设,跟新农村建设一样,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要计算好建设面积多少,资金需要多少,应该动迁的有多少户,动迁以后该怎样安置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考虑进去。你明天叫平房林场的场长来一趟,咱们共同商定好吧!”
好一个于涛,你真是心系绿海,涛声依旧!你在兴农镇——绿色海湾,搞了新农村建设。那里的农民喝上了纯净清凉的自来水,又修桥,又铺路,让老百姓,走上了宽广平坦的金光大道。现在那里,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牛羊成群,稻谷满仓,生活富足的好地方。今天,你来到鸡东县城——绿色海港,又要规划新林区建设,让林区职工早日实现“小康”目标,将林业事业向前再推进一步,让绿色海港更加明媚,绚丽多姿。这是排山倒海的气魄,伟大的壮举。它将永载鸡东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光辉史册!
于涛的故事感动着我,让我在他的办公室左顾又盼,留恋往返。他的名字,被我默读成清风,读成明月,读成青山,读成绿水,读成阳光,读成心潮和绿潮……心潮和绿潮永远一起奔流,永远一起澎湃,才能涛声依旧。
于涛,涛声依旧到永远!
——爱因斯坦
绿色奏鸣曲
绿色,象征着明媚的春天,象征着未来的希望,象征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大地是绿色的,才有牛羊成群,五谷丰登,山川、河流、小路、城镇、乡村……是绿色的,才能称起为绿海。如果说,鸡东大地的兴农镇,说成是绿色海湾,将县城说成是绿色海港,那么于涛是从绿色海湾,来到了绿色海港。他在兴农镇是党委书记,而今天却是林业局的局长。但同样都是绿海航轮的政委和船长,只不过航轮有“太平号”与“光明号”之分罢了。这样,于涛过去是“太平号”的政委,而今天便是“光明号”的船长了。
于涛,在鸡东县兴农镇先后担任过工业办主任、副镇长、镇长和党委书记,在新农村建设中,付出了艰辛和努力,老百姓有口皆碑,党和政府给予了他诸多荣誉。他曾荣获过“中国新农村建设十大先锋人物”;第五届“中国改革人物”,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与颁奖。他还曾荣获过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鸡西市“优秀企业家”,鸡东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19项光荣称号。当他调到县林业局任局长的今天,他曾经帮助过的人和其他老百姓,不管谁,当提到于涛时,都啧啧的赞叹不已。有的老人和孩子还满含热泪说:心里总想念着于涛。而且,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记者也千里跋涉,不辞劳苦,跟到鸡东采访他。
他这样说:“权力和荣誉是党和人民给予的,理当报效党和人民。我要坚持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我深信,他在林业局——绿海港,担任“光明号”巨轮的船长,一定会掌稳舵轮,在广阔的绿色大海中,拉响启航的汽笛,用铿锵有力的船舷,劈开绿色大海的万里波澜,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创造更加耀目的灿烂与辉煌。
于涛,这个与江海湖泊有缘的名子,与绿色有内在联系的名字,他必定会心系绿海,涛声依旧。
他从绿海的彼岸带着丰收成果来
既然有绿色汇成了广阔的绿海,鸡东县城又是绿色的海港,兴农镇是绿色的港湾,那么,于涛从兴农镇被党组织重用而调到县林业局任局长,就是从绿海的彼岸来的党的好干部、好领导了。他从绿色的海湾,绿色的彼岸——兴农镇,满带着胜利成果,来到林业局,全局的广大干部与职工,也分享了他胜利果实的甘甜。
于涛,1956年9月16日生人,今年51周岁。他中等个头,身体稍胖,大脸盘,浓眉大眼,一头黑发,显得很年轻,有几分帅气,精神充沛,富有活力。他言谈简洁有力,声音洪亮,还常带几丝憨厚的笑容。他待人接物,举止大方,谈笑自如,和蔼可亲。
他在鸡东县边远乡镇——兴农镇任党委书记时。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座右铭,魂牵梦绕着老百姓,真心诚意地为了这一方热土地的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倾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把温暖和关爱交给了农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终于改变了这边远乡镇,贫穷落后的面貌,使兴农镇旧貌换新颜,从而感动了这一方老百姓的心灵而热泪盈眶。
他不愧为党组织培养出来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的事迹和精神,一直在激励和鼓舞着鸡东30多万人民,以“八荣八耻”为准则,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当他被鸡东县委、县政府重用而调到鸡东县林业局任局长以后,不久,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记者,不辞艰辛,千里跋涉,来到鸡东采访他。原来在他任兴农镇镇长期间,一上任便面临重重困难和考验。镇政府,不但欠发干部和职工工资173万元,而且陈欠外债3100万元,还有兴农镇的龙头企业,煤炭生产面临瘫痪的危机,另外农业生产又遭三灾,即旱灾、水灾、虫灾。
常言道“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乱世出英雄,灾难出诗人。”经过于涛多日不眠之夜的深思苦虑,又经过多少次领导班子会议的讨论,而且又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多少次深入企业调研、农业考察,终于理清了思路。这样,有了思路,便有了出路。他毅然决然地采取了“四步走”的方法:一、镇办企业,特别煤炭企业是龙头企业,要立即重新改制组合,成立了鸡东县红利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兴修水利,投资300万元的巨资,进行梳理和改造黄泥河。他与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动员全镇党员干部和村民积极参加这项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在黄泥河的上游建造蓄水坝,下游加宽了河道,加固了河堤。三、加大清欠力度,节约开支,增加经济收入,加强了工农业生产建设。四、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提高和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的再教育。
由于于涛带领镇政府领导班子,进行了“四步走”的方法,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改变了政府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改变了兴农镇政府工作与经济落后的局面,从而,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在兴修水利以后,十分有效的解决了黄泥河周围4000多亩地可以免受水灾的危害。村民林永庆2005年的旱田,种了10亩大豆,亩产都在200多公斤,单大豆一项,他家多收入1万元。他高兴地脸上常带着微笑,逢人就讲;“我家的大豆地,以前都是年年种,年年瞎,现在倒成了好地了。今年,我家种的大豆,获得最好的收成。如今,全村这些低洼地,已成了人见人爱的良田肥壤了。”兴农镇的村民也都发自内心的说:“咱这丰收的第一杯酒,应敬给镇党委和政府,感谢书记和镇长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在镇企业改制重组以后,成立了鸡东县红利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2月,鸡东县红利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外贸3000多万元,融资2000多万元,引进商户20家,解决了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清理陈欠原煤款7万多吨,实现了兴农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同步增长。年生产原煤100余万吨,创利润超千万元,全镇工业收入达2亿9000万元。
于涛,为党奋斗了二十多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业办主任到镇长,从镇长又到镇党委书记,从镇党委书记,又被党组织重用,调到县林业局任局长,职位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心没有变。他把温暖和关爱交给人民;把忠诚与信念交给了党组织。他曾反复地跟身边工作的同志说:“做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要做到‘为官一任,兴一方事业,富一方百姓’。”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在兴农镇时,不仅仅将一个小小的煤炭公司建成了一个拥有一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现代化专用设备、年生产原煤100余万吨,创利税超千万元的利税大户,使财政收入稳定提高,而且他时常牵挂农民的菜篮子、饭碗子、钱袋子。他经常下基层、察民情、体民意,为农民致富想路子。他带领镇党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立了农民致富联合体,将订单农业、棚室生产,引到了这片土地上,将县委、县政府五年奔小康的规划目标,在兴农镇这片土地上落到了实处。
于涛,没有辜负党组织和家乡人民的希望。他心系父老乡亲,魂牵梦绕老百姓,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广传为佳话,有口皆碑。
他自愿捐赠了10万元,帮助家乡小山村,解决吃水难问题,为村民家家户户安装上了自来水。当村民喝上清凉甘甜的自来水时,都打心眼里感谢这位党的好领导。“吃水不忘打井人”这句话,被这小山村的村民和孩子们,简直念叨成了优美的小曲儿,在这一方土地上飞扬。
他还帮助了1 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而且年年都到他们家问寒问暖,帮助这些孩子解决生活和上学费用问题,感动得这些孩子说:“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增长知识,用最好的成绩报答于伯伯对我们的帮助”。
1999年5月,他得知安平村,有一个女孩叫徐秋明,患了白血病,家中为了给孩子治病,已经一贫如洗的情况,于涛便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马上将10万元现金送到素昧平生的徐秋明父亲手中。徐秋明的父亲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激动万分地说:“大丈夫常说有恩不言谢,可我要感谢党,培养了把百姓事当成自己事的好干部”。
有一位作家,曾采访过他。他感动的这样写到:“兴农镇的人民啊,你们有了党培养出这样的好干部,当致富的带路人,你们该多么骄傲和幸福啊!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党要多一些像于涛这样的好干部。这样的好干部多了,我们的党旗会多增一份光彩,我们的党会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温暖和阳光。”
现在,于涛已成为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名的“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和“中国改革人物”了。他魂牵梦绕老百姓,感人泪下的先进事迹,已刊登于鸡西晚报鸡东周刊、黑龙江农村报上,而且还入选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主编的《共和国骄子》一书。还有在《影响力人物》杂志上,登载了他荣获第四届中国新闻人物评选的“中国新农村建设十大先锋人物”奖,光荣地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为他颁奖的光辉形象。
于涛从绿海彼岸来,头戴着金色的桂冠,手携着丰收的成果,身上散发着绿海彼岸稻谷的芬芳来到绿色海港。鸡东县委、县政府,将县林业局的重要岗位——“光明号”舵轮交给了他。他绝不会令县领导和林业局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失望。“光明号”巨轮,将把绿色的希望,播进每一层海涛中,一定会让绿色与金色都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他在绿海港口谱写新的乐章
绿海港口,就是鸡东县林业局——“光明号”政委、船长,以及广大船员与人民群众相汇的地方。在这里于涛——船长,用绿色音符,谱写了新的乐章。那美好的绿色旋律,在鸡东上空,萦绕飞扬,激励着鸡东30多万人,在奔小康的金色大道上,健步迈向前方!
鸡东县城,在多届县领导班子的精心设计和能工巧匠的打扮点缀,越来越绚丽多彩了。高楼越来越高,路越来越宽,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树木越来越多,花草越来越香。一条宽广的金光大道,在县城中心的东山脚下,一直延伸到龟山脊梁。鸡东县林业局就座落在东山不远处。这里的居民歌声阵阵,舞厅的舞步翩翩,门市若林,标牌如画,车来人往,热闹非凡。在该局南边是鸡密公路,北边又是哈东铁路,那各种车辆咬着尾巴奔跑;那绿色蛟龙鸣叫着喷着浓雾从这里飞驰。
于涛在2007年春天,满怀激情,斗志昂扬的走上了鸡东县林业局局长——“光明号”船长的岗位,重新将“光明号”启航的汽笛拉响。他心中的歌声,通过舵轮传送到了高大的船舷,耕开了绿海的汹涌澎湃的波浪。他那帅才的风度、泰山的威严,不管什么困难都怕他三分。
但他上任,却没有搞什么兴师动众的大型演讲会,也没发表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一头扎进基层,爬一座座山,过一道道沟,到各个林场了解情况,向那里的干部和职工,问寒问暖,很少看到他稳稳当当地坐在办公室里喝茶水、读报纸。即便坐在办公室,也是忙的不以乐乎,接待各位领导干部和基本群众,与他们屈膝相谈、讨论研究,如何绿化全县乡镇农村和植树造林的大事。
他跟一些领导干部和群众说:“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受工厂烟筒喷吐的烟雾和化工废水以及农药等成份的污染,已经极为严重。我们要为鸡东大地托起一片蓝天,建造一座绿洲,林造每一个山头,绿化每一寸土地。让绿色调剂大自然与人的关系,防止水土流失,保护人民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全县人民改革致富、和谐文明的发展”。
是啊,植树造林,绿化每一寸土地,这对于人的生活环境及身心健康相当重要了。据科学家们说,树木不但能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能净化空气。《永远的红树林》(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中,报告了一位青年学者梁言顺,关于他为什么要研究《低代价经济增长论》(梁言顺的论文)。何建明在《永远的红树林》这样写道:
那是什么,远处的一条江河入海处,生长着一片茂密的小树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这是红树林。你折一根看着它们的心,红的吧!它因此而得名红树林。别的地方不会有的,红树林的根生长在海陆交界处,海岸低潮线和高潮线之间,大多集中在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地方。可别小看这其貌不扬的红树林,它对保持大陆岸架免受海水侵袭的作用不一般呐!”
原来,汹涌的大海与郁葱的大陆之间能够保持如此的和谐与平衡,竟然是红树林的功劳啊!
青年学者,就是从这现象开始研究他的《低代价经济增长论》。十年之后,梁言顺在中共中央党校高级干部学习班上,关于与一位市长淡“雾都伦敦”时说:
“那不是美(指雾都伦敦),更不是壮观,而是一场抹不去的灾难!”梁言顺动情地给这位市长讲起“雾都劫难”的故事。伦敦每当春秋两季,经常被浓雾所笼罩。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八十天,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英国著名的日记作家约翰·伊夫林曾写道绝大部份伦敦人所呼吸的别无他物,老是一些又浓又浊的烟雾,外加一种又脏又臭的气体直入肺腑,使得全伦敦患粘膜炎、哮喘、肺结核的人,比全世界患这些病的总人数还要多。1952年12月4日,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放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伦敦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其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今天,我为什么绕着弯,要写以上这一段文字,旨在说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而作为鸡东县林业局局长的于涛当然明白其重大意义。他多么希望鸡东县城,乡镇和农村,都能披上一层绿装,能抵御这被污染的大气层对鸡东人民的侵害啊!
于涛,感到自己颇有自信,信心百倍,决不辜负县委、县政府和鸡东人民的重托和期望,决心在上届领导已获得好成绩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再创新成绩,再创新辉煌。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率领广大林业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和职工,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用绿色音符,谱写林业建设的新乐章,让美好的歌声传遍鸡东大地!
他首先征求了党委的意见,率领行政领导班子,根据国家、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了2007年度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按照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关于“八荣八耻”的教导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林区建设为统领,以现代林业建设为目标,以林业“三大体系"建设为中心,大力培育、保护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增加职工收入,改善林区职工生活环境。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依法治林,为构建和谐新林区做贡献。
指导思想,就是全局党政干部、党员干部和职工的行动方向。它就是绿海航轮行驶的航线与航标。就这样,于涛和局领导班子,又结合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确定了目标和任务。
2007年,上半年,该局的林业工作,在省厅、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胜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当我问到于涛局长关于造林绿化工作时,他说:
“全县计划造林12560亩,完成12983亩。其中,工程造林计划10120亩,完成10120亩,亚行造林计划2400亩,完成2400亩;重点公益林内空地造林计划320亩,完成320亩,补植造林计划7400亩,完成7400亩,普通造林计划2440亩完成2863亩。
全县计划绿化村屯11个,完成11个;计划道路绿化11公里,完成22.3公里。
全县计划义务植树52万株,完成53万株,建义务植树基地21个。
全县计划育苗400亩,完成410亩。”
听到这些数字,不仅让我联想到音乐家们,他们不就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数字,当一个个音符,谱写出了美好的音乐吗?而这些数字同样也是于涛谱写的一首首音乐!但这每一个数字——音符后边谁能数清于涛局长和书记,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倾洒了多少颗晶莹的汗珠呢?
当我又问到他采取的措施时,于涛又说:“一、领导重视:4月13日,我县召开了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副县长沈涛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并与各乡镇及有关单位签订了《造林绿化责任状》。县委、县政府、县人大、政协四家班子领导和县直各委办、局包绿化点,各乡镇主要领导包村屯。县林业局抽调20多名领导和技术人员,到乡镇村屯指导绿化工作,林业局与各国有林场签订《经济指标责任状》及森林防火《责任状》,并讷入了对林场考核内容。二、树样板,抓典型,全面推进村屯绿化积极性。今年县委、县政府,对村屯绿化工作十分重视,投入资金30万元,用于购买垂榆、云杉、红瑞木、水腊等高级绿化苗木,使全县整体绿化标准上了一个新台阶。县政府,林业局,又投入32万元,使扑火机具、通讯设备完好率达100%。三、加大管护力度,林业局党委,研究制定了2007年度管护办法,对新增管护人员40人,各林场集中培训。又根据上级精神,制定了站、段,管护形式,各站10.5人,各林场与管护人员签订了合同,289份。并清理非法入山人员130余人,清除副业点15处,清除采金点1处,严格控制了非法入山人员,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森林火灾预防工作。首先,将省、市文件和领导批示印发到各单位,按上级的文件和批示,进行拉网式的排查,查隐患、补漏洞,找出薄弱环节。其次,利用宣传工具,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播放防火公益广告和火警报警电话,形成了社会护林,人人防火的格局。另外森林防火检查站对进入林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严把第一关。春天,共张贴标语2.5万条,发放传单2.3万张,林区公路悬挂防火警示旗360余面,宣传车300余台次,大大提高了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于涛局长说到这里,好象口有点发干。他喝了一口水又继续说了关于产业建设和文明建设问题:“产业建设,遵盾国家林业局和有关产业发展政策,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繁荣林区经济为出发点,组织协调带领林区职工、农民,搞好种植业和养植业,使林区产业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目前,各林场。70%的职工从事产业建设。在已到位立项资金220万元基础上,又申报森林猪、沙棘、穿山龙、五味子等项目。现在,养殖业品种和数目不断增多。羊1010只,獭兔3600只,野猪560头,(三户),鸡3000只,鹅3600只,养蜂600箱,林蛙2600亩,(26户)狍子36只。种植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林下参,播种400亩,栽植林下参700亩,栽植棚参4135亩(曙光、宝泉),栽植沙棘1500亩(已见果),人工栽植药用银杏1500亩,栽植穿山龙1000亩,育穿山龙70亩,栽五味子l000亩(其中结果20亩),育五味子苗50亩,野生五味子人工管理3600亩,天然刺五加人工管理2000亩,天然剌嫩芽人工管护30亩,花卉30亩,人工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60亩,人工栽培蕨菜3亩,人工种植天麻1000平方米,年生产天麻酒4万瓶。”
这真是神秘的山村,传奇的人,养殖了野猪,种植了人参。肥了千里土地,造了万亩绿林。
下面于涛谈到了关于“三个文明”建设情况:“局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三个文明’建设,齐抓共管,实行了目标考核,制定了‘三个文明,建设考核方案,做到平时考核,半年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按百分考核制度,奖优罚劣,年终兑现奖惩,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新建独具特色的办公楼4500平方米,全系统开展了义务劳动,清理边沟8000米,修水泥路5.6公里,维修旧公路7公里,场区绿化栽植大苗80000株,花坛18处,栽花9800株,并改建了台球、舞厅、招待所。这样既绿化了场区,又美化和净化了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也陶冶职工的情操,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就这样“绿海渔歌”和“船工号子”,在“光明号”巨轮上唱响了……
听于涛局长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既有精辟的政治理论,又有极为丰富的生活及工作经验和方法。难怪,他来该局不久,各项工作便有了新的起色,受到了该局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拥戴和称赞。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一艘巨轮开进了这绿海港口,港口所有的船员——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都在同唱于涛谱写的新的乐章——新的“渔歌”,新的“船工号子”,那绿色的音符,汇成的金旋律,越过高山、大河、草原、森林……飞向远方!
他的心潮与绿潮一起澎湃
于涛心系大海,日理万机,但最关心的是林业的基本群众和事业的发展。他正像德国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们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于涛就是“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他“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他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追求的是现想的实现,事业的发展。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他领导下的广大的党员干部和职工。他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已不是虚传。他那真实的故事,像果园里的紫葡萄一样,一穗穗一串串的,水灵灵、甜蜜蜜!
我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他坐的正面墙壁上挂着一幅山水画,上面的题词寓意深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日日有清风,月月有皓月,但有谁曾谈论它的价值呢!不过,只有万水千山皆有情。它们用湖光山色的娇美、绚丽,表示感谢清风和明月。于涛何尝不是清风和明月哟!当山清了,水绿了的时候,那不就是对他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吗!
当我在他办公室里欣赏这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时,这时,敲门进来一位林业干部,将手中一份关于平房林场新区建设方案,递给了于涛。于涛将这一份方案看了看说:“林场新区建设,跟新农村建设一样,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要计算好建设面积多少,资金需要多少,应该动迁的有多少户,动迁以后该怎样安置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考虑进去。你明天叫平房林场的场长来一趟,咱们共同商定好吧!”
好一个于涛,你真是心系绿海,涛声依旧!你在兴农镇——绿色海湾,搞了新农村建设。那里的农民喝上了纯净清凉的自来水,又修桥,又铺路,让老百姓,走上了宽广平坦的金光大道。现在那里,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牛羊成群,稻谷满仓,生活富足的好地方。今天,你来到鸡东县城——绿色海港,又要规划新林区建设,让林区职工早日实现“小康”目标,将林业事业向前再推进一步,让绿色海港更加明媚,绚丽多姿。这是排山倒海的气魄,伟大的壮举。它将永载鸡东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光辉史册!
于涛的故事感动着我,让我在他的办公室左顾又盼,留恋往返。他的名字,被我默读成清风,读成明月,读成青山,读成绿水,读成阳光,读成心潮和绿潮……心潮和绿潮永远一起奔流,永远一起澎湃,才能涛声依旧。
于涛,涛声依旧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