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清照词以婉约著称,其突出特征就是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在艺术表现上,这位“词坛圣手”常以铺叙的手法叙写心态,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本文试从心态写作的角度对易安词做一番观照,探求其“词别是一家”的创作个性,并肯定这位女性词人的文学史地位。
【关键词】李清照;心态词;写作
写作过程,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再现,同时也是抒发创作者内心情感与特殊感受的创造性活动。李清照词以婉约著称,其父李格非曾讲过“字字如肺肝出”,讲求心态的自然流露,李清照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点,易安词的突出特征就是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无论是年少时思念离人的愁绪,还是中年以后对生活际遇的嗟怨,都无一例外地以情感线索贯穿全篇。在艺术表现上,这位“词坛圣手”常以铺叙的手法去叙写心态,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而,本文试从心态写作的角度对易安词做一番观照,探求其“词别是一家”的创作个性,并肯定这位女性词人的文学史地位。
李清照始终坚持词是为表现心态、抒写心曲而作。统观李清照现存的全部词作,处处着眼于描述这位出身仕宦家庭的知识女性对理想执着追求而失落、迷茫以至于愁肠百结的忧患心态。其词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艺术上,其情节结构和景物的布设,常常是随着审美感觉走、随着心绪走的;在描述方法上,则往往采用她自己在其《词论》中所阐述的“铺叙”——近似今日的“意识流”、“感受流”的某些手法。这些特点,几乎表现在她的每一首词中。
譬如她的早期词《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可说是一首典型的随着审美感觉走的心态词,这是一首记游词,但却没有把重点放在溪亭景色的平面、具体的描绘上,相反,它呈现的却是少女荡舟野游时心态的生动描述。词中的景物,可以说是全随作者的心态和感觉流动而出——这些景物在词中似乎失去了自己固有的地位,而成为作者心态的附庸。譬如开头就写“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竟是作者还没有游玩就要回家去了。而后景物的点滴出现,又都是作者归舟路上的偶然发现。如“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才向读者交代了溪亭中的丛丛荷花;而后,又在“争渡、争渡”的喧嚣声中,点出“惊起一滩鸥鹭”的自然景象。我们读完这首词,不是被溪亭迷人的景色所诱惑,而是为人物的内在激荡心绪所感染,女主人公的内心,充满了青春的欢乐以及任性豪逸的生命活力。
如果说早期心态词《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是随着审美感觉走的,她的中年心态词《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则可看作是随着景物走、随着意识走的佳构。上片有云;“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开头全是闺中景色,香炉、锦被、宝奁、帘钩这些女子卧房中的用具,一律被主人公涂上主观的心绪,通过对景物的连续感受:“冷”、“翻”、“慵”、“任”,吐露出词人百无聊赖的哀怨心态。词的下片则直抒心中的“离怀别苦”:“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紧接着“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作者的意识突然流向桃源仙境、乘凤升天的神话故事。从虚幻又回到现实:想到“楼前流水”,又突然想到自己正对水“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不完全是一种“意识流”的动态描述吗?
在晚期词中,《声声慢》简直就是一首随着心绪走的词作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七组叠字,可说是层层加浓地渲染了一个若有所失、心神不宁、郁郁寡欢的愁妇的三个心理发展过程。首先,作者在寻觅往事、重温旧梦而不可得的景况下,忽然意识到人已亡逝永难相见了,于是思绪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层:寻觅无所得,她内心顿时倍增了令人难耐的痛楚和凄凉。面对“死生悬隔”的残酷现实,作者的心绪又顺势推进到了第三层:一切都化为泡影了,面对这一逝而不复返的人生,她还剩下什么呢?便只有“凄凄惨惨戚戚”的孤寂哀鸣了。
李清照词在表现心态,也是在折射现实人生。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她把自己一生所处的特定历史、社会境遇中的种种心态当作表现的对象,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袒露其丰富的情感轨迹。这种创作方式,应该说完全实践了“词别是一家”的创作主张。“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的词学理论名篇《词论》中提出的。李清照认为诗自当“言志”,词宜去“抒情”,纵观中国文学史,诗与词有着不同的性能和格调,作为以长短句配合音乐的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就非常适宜于表达婉约曲折的男女恋情,而与五七言诗有着明显的艺术分工。作为婉约词家典型代表的李清照,以自身的创作活动肯定了这一点,并引领了两宋之交的词坛创作潮流。
李清照的心态写作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她第一次以女性身份运用词这种体裁表达女性独特的思维活动,一改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在李清照之前,几乎毫无例外都是男性文人模仿女性口吻叙写女性词,因而男性文人笔下虽不乏名作,却总给人“隔靴搔痒”之嫌,其情感表露往往浅露轻浮、脆弱无力,摆脱不了男性本位的影子。易安词将感性生命意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一洗“绮罗香泽”之风,一改“矫情做作”之态,这种艺术生命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参考文献】
[1](宋)李清照.李清照词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冯金伯.词苑萃编[C].裴畅.李清照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4.
[3]诺兆麟.中国古代文论概要[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4]宋词三百首译解[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5]古典文学三百题[M].土海:上海古籍出版社,l986.
作者简介:
董岩,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人文教研室讲师,文学硕士
王娜,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人文教研室讲师,文学硕士
罗偲语,军械工程学院科研部
【关键词】李清照;心态词;写作
写作过程,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再现,同时也是抒发创作者内心情感与特殊感受的创造性活动。李清照词以婉约著称,其父李格非曾讲过“字字如肺肝出”,讲求心态的自然流露,李清照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点,易安词的突出特征就是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无论是年少时思念离人的愁绪,还是中年以后对生活际遇的嗟怨,都无一例外地以情感线索贯穿全篇。在艺术表现上,这位“词坛圣手”常以铺叙的手法去叙写心态,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而,本文试从心态写作的角度对易安词做一番观照,探求其“词别是一家”的创作个性,并肯定这位女性词人的文学史地位。
李清照始终坚持词是为表现心态、抒写心曲而作。统观李清照现存的全部词作,处处着眼于描述这位出身仕宦家庭的知识女性对理想执着追求而失落、迷茫以至于愁肠百结的忧患心态。其词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艺术上,其情节结构和景物的布设,常常是随着审美感觉走、随着心绪走的;在描述方法上,则往往采用她自己在其《词论》中所阐述的“铺叙”——近似今日的“意识流”、“感受流”的某些手法。这些特点,几乎表现在她的每一首词中。
譬如她的早期词《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可说是一首典型的随着审美感觉走的心态词,这是一首记游词,但却没有把重点放在溪亭景色的平面、具体的描绘上,相反,它呈现的却是少女荡舟野游时心态的生动描述。词中的景物,可以说是全随作者的心态和感觉流动而出——这些景物在词中似乎失去了自己固有的地位,而成为作者心态的附庸。譬如开头就写“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竟是作者还没有游玩就要回家去了。而后景物的点滴出现,又都是作者归舟路上的偶然发现。如“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才向读者交代了溪亭中的丛丛荷花;而后,又在“争渡、争渡”的喧嚣声中,点出“惊起一滩鸥鹭”的自然景象。我们读完这首词,不是被溪亭迷人的景色所诱惑,而是为人物的内在激荡心绪所感染,女主人公的内心,充满了青春的欢乐以及任性豪逸的生命活力。
如果说早期心态词《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是随着审美感觉走的,她的中年心态词《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则可看作是随着景物走、随着意识走的佳构。上片有云;“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开头全是闺中景色,香炉、锦被、宝奁、帘钩这些女子卧房中的用具,一律被主人公涂上主观的心绪,通过对景物的连续感受:“冷”、“翻”、“慵”、“任”,吐露出词人百无聊赖的哀怨心态。词的下片则直抒心中的“离怀别苦”:“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紧接着“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作者的意识突然流向桃源仙境、乘凤升天的神话故事。从虚幻又回到现实:想到“楼前流水”,又突然想到自己正对水“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不完全是一种“意识流”的动态描述吗?
在晚期词中,《声声慢》简直就是一首随着心绪走的词作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七组叠字,可说是层层加浓地渲染了一个若有所失、心神不宁、郁郁寡欢的愁妇的三个心理发展过程。首先,作者在寻觅往事、重温旧梦而不可得的景况下,忽然意识到人已亡逝永难相见了,于是思绪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层:寻觅无所得,她内心顿时倍增了令人难耐的痛楚和凄凉。面对“死生悬隔”的残酷现实,作者的心绪又顺势推进到了第三层:一切都化为泡影了,面对这一逝而不复返的人生,她还剩下什么呢?便只有“凄凄惨惨戚戚”的孤寂哀鸣了。
李清照词在表现心态,也是在折射现实人生。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她把自己一生所处的特定历史、社会境遇中的种种心态当作表现的对象,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袒露其丰富的情感轨迹。这种创作方式,应该说完全实践了“词别是一家”的创作主张。“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的词学理论名篇《词论》中提出的。李清照认为诗自当“言志”,词宜去“抒情”,纵观中国文学史,诗与词有着不同的性能和格调,作为以长短句配合音乐的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就非常适宜于表达婉约曲折的男女恋情,而与五七言诗有着明显的艺术分工。作为婉约词家典型代表的李清照,以自身的创作活动肯定了这一点,并引领了两宋之交的词坛创作潮流。
李清照的心态写作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她第一次以女性身份运用词这种体裁表达女性独特的思维活动,一改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在李清照之前,几乎毫无例外都是男性文人模仿女性口吻叙写女性词,因而男性文人笔下虽不乏名作,却总给人“隔靴搔痒”之嫌,其情感表露往往浅露轻浮、脆弱无力,摆脱不了男性本位的影子。易安词将感性生命意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一洗“绮罗香泽”之风,一改“矫情做作”之态,这种艺术生命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参考文献】
[1](宋)李清照.李清照词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冯金伯.词苑萃编[C].裴畅.李清照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4.
[3]诺兆麟.中国古代文论概要[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4]宋词三百首译解[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5]古典文学三百题[M].土海:上海古籍出版社,l986.
作者简介:
董岩,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人文教研室讲师,文学硕士
王娜,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人文教研室讲师,文学硕士
罗偲语,军械工程学院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