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教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笔者就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课堂,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相关见解。
【关键词】自主学习 有效课堂 主体参与
思想品德有效课堂要“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有所得”,近年来,我校思想品德教师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笔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也是创设有效课堂的关键。如,在学习《男生·女生》这一课时,在课前播放了歌曲《青春舞曲》,旋律活泼欢快,画面生动幽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在认识男生女生不同优势时,运用你认为“男生、女生有何优势、长处?”这一开放性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及时引导男生代表、女生代表上台书写,开展男女生PK赛(头脑风暴)。这时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有效
在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平等中的CEO”,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加强督查,要重点巡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时提出的疑难和困惑,让学生质疑、追问、修正、揭示、提升、评价,教师可参与其中。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在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中,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成长,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三、营造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自觉“动起来”“乐起来”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在学习“克服闭锁心理”这一知识时,依据学生生活中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案例,创设“生活在线”《小敏的烦恼》的问题情境。设问:“大家可能对小敏的选择感到遗憾,但大家想想看:小敏从一个仅不善交际的女孩,到后来性情大变的原因是什么?”引出主题“敞开心扉,学会沟通”,自然、流畅。在新授新课中也可用《小敏的烦恼》这则材料,这则材料切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能融入学生的心理。此外,像“时事播报”、“社会调查”、“情境模拟”、“课堂调查”、“实话实说”等活动基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与生活实际相符合的,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容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去。
四、腾出学生的活动空间,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思想品德课一般是教师根据教材逐字逐句讲解、分析和灌输,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地听、记、划、抄,而事实上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真正理解了多少却不得而知,能力提高了多少也无从知晓。《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强调大力加强“活动”环节,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扩大学生活动的空间,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角度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感情或个性解读,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
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探究质疑,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这“小组探究”环节,教师应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求得真谛,在亲临其境中悟出哲理,让他们在读、想中开拓思维,教育自我。鼓励和培养学生敢疑、善疑、会疑的精神,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样化、新颖独特、有价值而不应该惟书惟师是听。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渐得到培养和提高。在课前,教师应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里应腾出学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同时促使学生形成道德认识、道德体验转化为自觉意识,收到自我教育的最佳效果。
五、注重及时有效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更加强调了学习评价的过程化。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面向的是学生的“过去”,而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则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重在学生发展的评价。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初中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自信,他们也不例外。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解决问题正确或基本正确,要给予评价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鼓起“我能行”的信心,激励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使学生有成功的感受。要侧重于对小组的评价,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兵教兵的自觉性,树立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学习,发现、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参与者,把思想品德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追求,从而提高教学时效性,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实现思品课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思品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学习 有效课堂 主体参与
思想品德有效课堂要“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有所得”,近年来,我校思想品德教师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笔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也是创设有效课堂的关键。如,在学习《男生·女生》这一课时,在课前播放了歌曲《青春舞曲》,旋律活泼欢快,画面生动幽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在认识男生女生不同优势时,运用你认为“男生、女生有何优势、长处?”这一开放性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及时引导男生代表、女生代表上台书写,开展男女生PK赛(头脑风暴)。这时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有效
在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平等中的CEO”,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加强督查,要重点巡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时提出的疑难和困惑,让学生质疑、追问、修正、揭示、提升、评价,教师可参与其中。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在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中,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成长,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三、营造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自觉“动起来”“乐起来”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在学习“克服闭锁心理”这一知识时,依据学生生活中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案例,创设“生活在线”《小敏的烦恼》的问题情境。设问:“大家可能对小敏的选择感到遗憾,但大家想想看:小敏从一个仅不善交际的女孩,到后来性情大变的原因是什么?”引出主题“敞开心扉,学会沟通”,自然、流畅。在新授新课中也可用《小敏的烦恼》这则材料,这则材料切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能融入学生的心理。此外,像“时事播报”、“社会调查”、“情境模拟”、“课堂调查”、“实话实说”等活动基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与生活实际相符合的,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容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去。
四、腾出学生的活动空间,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思想品德课一般是教师根据教材逐字逐句讲解、分析和灌输,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地听、记、划、抄,而事实上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真正理解了多少却不得而知,能力提高了多少也无从知晓。《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强调大力加强“活动”环节,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扩大学生活动的空间,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角度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感情或个性解读,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
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探究质疑,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这“小组探究”环节,教师应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求得真谛,在亲临其境中悟出哲理,让他们在读、想中开拓思维,教育自我。鼓励和培养学生敢疑、善疑、会疑的精神,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样化、新颖独特、有价值而不应该惟书惟师是听。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渐得到培养和提高。在课前,教师应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里应腾出学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同时促使学生形成道德认识、道德体验转化为自觉意识,收到自我教育的最佳效果。
五、注重及时有效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更加强调了学习评价的过程化。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面向的是学生的“过去”,而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则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重在学生发展的评价。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初中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自信,他们也不例外。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解决问题正确或基本正确,要给予评价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鼓起“我能行”的信心,激励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使学生有成功的感受。要侧重于对小组的评价,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兵教兵的自觉性,树立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学习,发现、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参与者,把思想品德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追求,从而提高教学时效性,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实现思品课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思品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