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教学,童言童语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s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无意的机会,我听到这样的评价:“你的教学用语对于孩子来说太过深奥,有的太书面化了,有的太沉闷了,会影响孩子上课的效率。”那是导师修改我的转正课教案时这样说的,她将教案中我写的“同学们”修改为“小朋友”“孩子们”。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称呼的变化,可我在执教过程中,却感到孩子们有了不同的反应。由此,我开始思索:低学段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如何用上“童言童语”。
  一、口令童谣化
  常教低学段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用儿歌、口令等形式组织教学往往比直接提出要求效果要好得多。在教学中,我发现最经常用的“脚平放,背挺直”,这个口令原来用得很顺,但半学期过后,课上用到这样的口令时,孩子总是懒得开口对口令。相反,我发现孩子们对“谁的腰挺最直”的口令还是乐此不疲,每次对口令的时候,腰背都努力挺直,小脸上满是自豪地说“我的腰挺最直”。而在说“老师雷达扫一扫,谁的小脚没放好”时,小朋友也能很积极地响应,虽然孩子不用对这个口令,但却收到了很好的课堂调控效果。这两个现象反映了:低年级课堂的口令不能一成不变,追求新颖未尝不可。低段的口令目的是集中孩子的注意力,用回答口令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喜新厌旧、追求乐趣是孩子们的本性。如果教师的口令一年到头毫无变化,那么孩子会感到厌倦,疲于应答。
  因此,低段课堂的口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口令童谣化,有趣的口令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趣、让孩子乐于回答的口令,才能起到集中注意力的效果。第二,口令可以带有“比一比”的色彩。因为低学段孩子喜欢在“比一比”的游戏中获胜,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谁的腰挺最直”这样的口令往往比“腰挺直,脚平放”这样刻板要求的口令更有效。学生乐于应答,并且不自觉地坐直、坐好,意在和同桌、和其他小朋友比一比。第三,童谣化的口令,也要做到令行禁止。“比一比”类的口令确实有效,但也与老师是否真的“比过”息息相关。如果老师下达“比一比”口令后,只是随意一扫,或是忽略点评继续上课,久而久之,孩子们心中就会留下这样消极的印象:其实比一比是假的,反正老师也没在关注我坐好了没,不坐直算了。
  二、鼓励的语言要亲切、有趣
  现在大力提倡课堂上要多表扬鼓励孩子,但经常会有老师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一直鼓励,却收效甚微呢?这学期,我有幸聆听台北市唐明华老师执教的《逛夜市》。课上她与孩子间亲密的互动让我记忆深刻,我不禁回想起曾在我校开课的另一位台湾数学老师。可爱、平易近人、语言风趣幽默是她们的共同特点。她们上课时非常关注与学生的互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氛围。唐明华老师在评课时提到,表扬孩子时的语气、语言、动作可以夸张一点,甚至是用孩子们也会使用的语言。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不同,他们喜欢得到别人的,特别是老师的称赞。但试想,课堂上动不动是“你真棒”“你读得真好”“你坐得很直”这样千篇一律的评价,孩子就会觉得毫无新意。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就不在乎这样“老套”的表扬了。老师的表扬一方面是为了鼓励优秀的学生做得更好,一方面是为了提醒做得还不够的学生,进行组织教学,调整课堂状态。如果孩子对老师的鼓励性评价表现出漠然的态度,那么这样的表扬是毫无意义的。
  如何让老师的表扬真正地打动孩子的心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使用富有童趣的表扬语言。比如说,同样是表扬孩子坐姿端正,一个老师说:“×××,你的腰挺得很直,坐得很好。”另一个老师说:“瞧,这是一棵笔直的小松树,腰挺得真直!”“呦,这个女孩子坐着的时候,就像一只美丽的小白鹅!”第二种表扬方式更受孩子的欢迎,因为它富有童真童趣,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第二,表扬需要夸张的“表演”。低年段老师在课堂上其实更需要一种演员的天赋,夸张地“表演”出你对孩子的表扬,以吸引孩子上课的注意力。第三,表扬要有理有据。在大力提倡课堂多鼓励、表扬的现在,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挖空心思地找理由表扬孩子,课堂上充斥着泛滥的表扬声,这样也会导致孩子的疲惫。表扬可以夸张,但需要理由。表扬可以是对孩子微小进步的肯定,对他优秀表现的赞赏,但绝不是虚伪的、空泛的。没有依据的表扬会纵容孩子,更无法让其他孩子认可。老师不能吝啬表扬的语言,但也不能让表扬泛滥于课堂。
  综上所述,低学段教学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出发,在课堂调控口令、课堂鼓励语言等方面下工夫,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让孩子“爱上课,爱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公园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大体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根源主要在于:目标不适、教掩盖学、学法指导意识缺乏、学科训练缺位等。改进之道就在于对症下药,确立适切的目标、以学定教、渗透学法、落实训练。  一、目标适切是高效课堂的落脚点  教学目标过高,“摘不到果子”——难以达成;目标过低,“吃不饱”——索然无味。适切教学目标的确立,一是要研究新课标,明确语文性质、任务,以学科学段目标为导向;二是要研究文本,以文本特点为基
期刊
如何突破作文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既写得开心,又有所收获呢?林振忠的《快乐童年》一课,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有趣的导入谈话  课一开始,林老师就给同学讲了个笑话:一个名叫陈烨的同学,四岁那年,家里请客,小陈烨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蛋。他爸爸为了炫耀一下小陈烨的聪明,问:“宝宝,什么动物会生蛋?”小陈烨在爸爸的不断追问下,回答“妈会生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林老师话锋一转,告诉学生,小陈烨就把这件事写成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6至67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的含义,掌握图形旋转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 让学生通过说、想、画等活动,进一步探索、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与技巧。  3. 通过探索、交流与欣赏,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旋转的独特魅力和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
期刊
一、顺应需求——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作业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和认知需要两方面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需求,使其有针对性。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水平,及思维特征,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知识,这类习题可以是基本题或分散难点的单一题。  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基本题:  ①(32+25)×4= ×4+ ×4;  ②102×58-2×58=( - )
期刊
顾泠沅教授在《寻找中间地带: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一书中指出:“高密度的提问已经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确实,一问一答、过于琐碎的提问方式在当今的数学课堂上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它使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禁锢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缺失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要求我们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了“
期刊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及从事于创造工作。”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地表达愿望、描述世界,因此,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过多地追求技能和技巧,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把教学重点放在艺术知识和技艺教学上,使美术活动中“术”多“美”少,甚至有“术”无“美”。这样的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幸福感也越来越被人们提及。中小学教师每天与学生打交道,其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的生命品质和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和影响学生幸福感的重要保证。本文试图探讨中小学教师如何通过自我调适提升主观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整体评价,由于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通常又称主观幸福感。幸福指数则是幸
期刊
当下,基础教育界培养名师的浪潮风起云涌,各种名师讲座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什么?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由此可见,学习名师并不是简单地学习名师的一言一行,也不是从名师那里把一些教学技巧拿来就用,更不能像电视节目中的模仿秀那样刻意模仿。“小”学学于技,“大”学学于道,我们要避“小”求“大”,学名师之所以为名师的内在之道,学名师是为了做最好的自己。  热爱人生之道  周国平先生说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道:“要把别人的经验学到手——这首先意味着,要理解一件事取决于哪些条件,否则,既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学到别人的经验。要知道,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习先进经验的真谛就是求其思想,只有思想才是根系所在,其他外在的形式只能是绿叶旁枝,抓住
期刊
2013年4月20日,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举办了一场 “聆听泥土的声音 奏响春天的旋律”陶笛音乐会。  本次音乐会由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福建省陶埙陶笛专业委员会主办,泉州市丰泽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丰泽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代表,以及丰泽第三实小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参加了音乐会。音乐会上,丰泽第三实小师生与陶笛演奏名家能手同台演出。  丰泽第三实小于2011年9月创办伊始就选准以“文化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