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8年,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俄国大乱,中国侨民的生命财产陷入危险,纷纷向中国告急。
北洋政府为了保护侨民,决定出兵西伯利亚,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执政者第一次在海外撤侨
——舰长林建章督“海容”号兵舰,载4000中国陆军,开赴远东护侨。
撤侨本是为了“援救白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胜利的各帝国主义国家进行“分赃”,对中国的利益置之不顾,中国虽然是“参战国”和“战胜国”,但仍是一只被豺虎欺凌伤害的羔羊。尽管中国出兵的公开目的是“援救白俄”,但白俄对华人的态度并未丝毫改变。
白卫军首领谢苗诺夫继续屠杀和抢劫华侨,1919年1月1日他“没收”了华商们665万卢布的高额现金后,7月份再度刷新此纪录,华商们1000多万卢布被“没收”。
1920年,协约国陆续从俄国撤兵,中东铁路的国际共管局面即将结束。由原沙俄政府任命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为了对抗日本人扶持的谢苗诺夫政权,公开发布告示,宣称由他负责中东铁路范围内“俄民之国家统治权”。
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立即向霍尔瓦特发出通牒,中东铁路完全属于中国领土,绝不容有第二国施行其统治权。在中央支持下,双方展开十余次谈判,中方工人开始全面罢工。当霍尔瓦特计划调动俄国护路军镇压罢工工人时,鲍贵卿向他发出最后通牒:俄军俄警的武装必须一律解除。霍尔瓦特试图反抗,但鲍贵卿迅速派出军队,强行解除了俄国护路军及哈尔滨市俄国军警的所有武装。这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依靠武力收回国家主权。
段祺瑞政府按日本的指令,1918年4月和8月先后派海军和陆军从上海、北京出发赴俄国东海滨省镇压俄国革命。参战的海军是北洋海军第一舰队(巡洋舰)的“海容”号巡洋舰。该舰排水量2950吨。舰长为海军上校林建章。该舰抵海参崴后林被提为海军少将,指挥中国参战陆海军。
万万没有想到,“援救白俄”的行动不经意间成就了中国海外第一次大规模撤侨。
艰难大撤退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滞留在俄国境内的华侨,足有百万之众。他们之中,除了传统的商人、手工艺人之外,还有数十万派遣到一战前线去的华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派出了大量华工,其中不少由陆路经俄罗斯前往前线。俄国陷入内乱之后,这些华工陆续汇聚到伊尔库茨克等地,处境悲惨。
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远东之后,海参崴等地的局势也开始不安,来自各方的消息一日数惊。当地华侨纷纷涌向中国驻海参崴总领馆,“来馆呼吁,接踵而至”。在俄国旧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局势控制的情况下,华侨团体纷纷呼吁祖国派兵前来护侨。
海参崴中华总商会在给中国总领事馆的急函中,请求“即派军舰来崴保护,并遣陆战精兵,发往离崴接近之吉林省所属之图们江,及东宁县、虎林县、绥芬河四处预先驻扎,一旦有事,调遣较易”。
阿穆尔华侨总会在发给北京的长电中,甚至详细列举了出兵的理由,除了保护华侨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之外,也鲜明地提出了,此时正是从俄罗斯手里收回晚清所丧失利权的好机会……总之,出兵“于侨民、于国际,有百益而无一害”。
除了北京之外,近在咫尺的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和黑龙江督军孙烈臣,也收到了大量告急求援文电,“商民呼吁乞援之电,日必数至”,黑河商会甚至派出代表常住沈阳,不出兵誓不罢休。
身在动乱灾区的中国外交官,对华侨们呼吁祖国出兵给予理解和支持。北洋政府驻海参崴总领事陆是元,在第一时间将海参崴的危机进展、华侨的艰难处境及热切盼望,急电传回北京,并建议“及早筹维,为未雨绸缪之计”。
北洋政府国务院随即进行了讨论,终于在3月13日决定:派遣一艘军舰前赴海参崴护侨,由海军部负责落实。海军部在3月20日指定了“海容”号巡洋舰(当时是中国海军的主力军舰)担负这开天辟地的出国护侨任务。
4月16日在华侨们的欢呼声中,进入了海参崴港口。此时的海参崴港口中,已经有了另一艘悬挂中国五色国旗的商船“飞鲸”号。“飞鲸”号属于国有企业“轮船招商局”,此次奉派前往海参崴撤离华侨。这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动用民用交通工具从海外撤侨。
“海容”号巡洋舰抵达后,“飞鲸”号的撤侨工作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当俄方禁止华侨们搬运两具棺木上船时,在外交交涉无效的情况下,“海容”号巡洋舰应总领馆要求,“派兵四十名,登岸排立”,在武力面前,俄方边检人员也只能退让,“始得将枢装运”。“海容”号巡洋舰抵达后的第三天(4月18日),“飞鲸”号就满载了1165名华侨,起锚返航烟台港。
“海容”号巡洋舰在海参崴,还多次派兵前往保护因争夺工作机会而被当地人包围的华工。如此几次三番后,针对华人的暴力行为大为减少。
海军先驱林建章
1896年林建章从南京水师学堂毕业后,分配到舰艇上当练习生、大副,不久被提升为“宿”字鱼雷艇管带(艇长)。之后又被提升为“南琛”舰舰长。
辛亥革命后,林建章升任“海容”号舰长。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派海军第一舰队司令蓝继北率舰队前往海参崴参战,因蓝另有任务,段祺瑞便擢林建章为代将,率舰队前往,同时指挥边防部队。此时,“十月革命”爆发,苏联宣布退出欧州战场。美、英、日、法四个协约国从远东对新生的苏联进行武装干涉。林建章率舰队抵达海参崴后,设立中国海军代办处。当干涉军计划围攻海参崴时,林建章处变不惊,在各协约国列强中斡旋,不亢不卑,维护中国政府的尊严;同时他严肃军纪,不许士兵趁火打劫,维护当地的治安与交通,受到老百姓称赞,历时一年多。1922年,林建章暂代第一舰队司令,同年4月,北洋政府海军部给林建章授勋,赞扬他“调度有方,勋勤足录”。
直奉第一次战争爆发后,林建章不肯依附吴佩孚,被迫下台,由周兆瑞接任第一舰队司令。直系军阀吴佩孚企图武力统一中国,闽籍部分海军将领如“海筹”舰长许建廷、“永绩”舰长蒋斌、“建康”舰长严寿华、“列字”鱼雷艇长袁瀛、上海造船所所长刘冠南等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不肯依附直系,联合发出通电:拥戴林建章为海军领袖,实行“闽人治闽”。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庚电”。驻在青岛的“海筹”、“永绩”两舰突破封锁驶往上海,与上海的“建康”、“列字”两舰艇会师后成立独立沪队。四个舰长签发宣言:反对直系武力统一中国,主张联省自治,要求其他舰艇响应号召会师上海。
当时林建章闲居上海,于4月9日发出通电:表示接受拥戴,赞扬四舰官兵的正义举动:“兹幸我海军同人应时势之潮流,顺群众之意志,本联省自治主旨。以闽人治闽为自治之先河,借解纠纷之时局,既可洗从前伈睨依人之积习,又以树和平统一之先声,庶几不背国家设立海军之本意。——复承公推建章主持一切,敢不勉执鞭弭,以从诸君子之后。”
沪队独立后,受到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军政府的响应与支持。孙中山当即致电林建章:“文迭次宣言,标明主旨,凡赞助和平统一者皆吾友,反抗和平统一者皆吾仇,如执事之明达与在沪海军之彻悟,文当竭其绵薄,相与戮力同心,共纾国难。”广州军政府的支持更坚定了林建章及闽籍将领的斗志。林建章旗帜鲜明地痛斥海军内部直系将军,甚至把矛头指向刘冠雄,骂他“挟私助乱,可为发指”,“纡尊降贵,纵体投怀,热中丑态,可笑可怜”。虽然林建章所领导的沪队独立局面只维持到1924年9月中旬,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我国近代海军史上一桩大事。
“八一三”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上海。身陷敌占区的林建章保持晚节,始终不肯与日伪政权同流合污,于1939年病逝于上海,终年66岁。
林建章一生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他反对直系军阀,未收皖系一分贿款。他在任职期间,也从未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安排子女。一个旧军人,又处在军阀混战年代,能做到这点十分不易。
林建章从清未到民国,经历三朝,并且最高能出任海军总长之职,获授海军上将之衔,也称得上是元老级的海军将领。而最令后世怀念的,就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林建章率舰队前往海参崴参与中国首次大规模撤侨,此举提高了中国的海权地位。
北洋政府为了保护侨民,决定出兵西伯利亚,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执政者第一次在海外撤侨
——舰长林建章督“海容”号兵舰,载4000中国陆军,开赴远东护侨。
撤侨本是为了“援救白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胜利的各帝国主义国家进行“分赃”,对中国的利益置之不顾,中国虽然是“参战国”和“战胜国”,但仍是一只被豺虎欺凌伤害的羔羊。尽管中国出兵的公开目的是“援救白俄”,但白俄对华人的态度并未丝毫改变。
白卫军首领谢苗诺夫继续屠杀和抢劫华侨,1919年1月1日他“没收”了华商们665万卢布的高额现金后,7月份再度刷新此纪录,华商们1000多万卢布被“没收”。
1920年,协约国陆续从俄国撤兵,中东铁路的国际共管局面即将结束。由原沙俄政府任命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为了对抗日本人扶持的谢苗诺夫政权,公开发布告示,宣称由他负责中东铁路范围内“俄民之国家统治权”。
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立即向霍尔瓦特发出通牒,中东铁路完全属于中国领土,绝不容有第二国施行其统治权。在中央支持下,双方展开十余次谈判,中方工人开始全面罢工。当霍尔瓦特计划调动俄国护路军镇压罢工工人时,鲍贵卿向他发出最后通牒:俄军俄警的武装必须一律解除。霍尔瓦特试图反抗,但鲍贵卿迅速派出军队,强行解除了俄国护路军及哈尔滨市俄国军警的所有武装。这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依靠武力收回国家主权。
段祺瑞政府按日本的指令,1918年4月和8月先后派海军和陆军从上海、北京出发赴俄国东海滨省镇压俄国革命。参战的海军是北洋海军第一舰队(巡洋舰)的“海容”号巡洋舰。该舰排水量2950吨。舰长为海军上校林建章。该舰抵海参崴后林被提为海军少将,指挥中国参战陆海军。
万万没有想到,“援救白俄”的行动不经意间成就了中国海外第一次大规模撤侨。
艰难大撤退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滞留在俄国境内的华侨,足有百万之众。他们之中,除了传统的商人、手工艺人之外,还有数十万派遣到一战前线去的华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派出了大量华工,其中不少由陆路经俄罗斯前往前线。俄国陷入内乱之后,这些华工陆续汇聚到伊尔库茨克等地,处境悲惨。
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远东之后,海参崴等地的局势也开始不安,来自各方的消息一日数惊。当地华侨纷纷涌向中国驻海参崴总领馆,“来馆呼吁,接踵而至”。在俄国旧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局势控制的情况下,华侨团体纷纷呼吁祖国派兵前来护侨。
海参崴中华总商会在给中国总领事馆的急函中,请求“即派军舰来崴保护,并遣陆战精兵,发往离崴接近之吉林省所属之图们江,及东宁县、虎林县、绥芬河四处预先驻扎,一旦有事,调遣较易”。
阿穆尔华侨总会在发给北京的长电中,甚至详细列举了出兵的理由,除了保护华侨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之外,也鲜明地提出了,此时正是从俄罗斯手里收回晚清所丧失利权的好机会……总之,出兵“于侨民、于国际,有百益而无一害”。
除了北京之外,近在咫尺的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和黑龙江督军孙烈臣,也收到了大量告急求援文电,“商民呼吁乞援之电,日必数至”,黑河商会甚至派出代表常住沈阳,不出兵誓不罢休。
身在动乱灾区的中国外交官,对华侨们呼吁祖国出兵给予理解和支持。北洋政府驻海参崴总领事陆是元,在第一时间将海参崴的危机进展、华侨的艰难处境及热切盼望,急电传回北京,并建议“及早筹维,为未雨绸缪之计”。
北洋政府国务院随即进行了讨论,终于在3月13日决定:派遣一艘军舰前赴海参崴护侨,由海军部负责落实。海军部在3月20日指定了“海容”号巡洋舰(当时是中国海军的主力军舰)担负这开天辟地的出国护侨任务。
4月16日在华侨们的欢呼声中,进入了海参崴港口。此时的海参崴港口中,已经有了另一艘悬挂中国五色国旗的商船“飞鲸”号。“飞鲸”号属于国有企业“轮船招商局”,此次奉派前往海参崴撤离华侨。这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动用民用交通工具从海外撤侨。
“海容”号巡洋舰抵达后,“飞鲸”号的撤侨工作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当俄方禁止华侨们搬运两具棺木上船时,在外交交涉无效的情况下,“海容”号巡洋舰应总领馆要求,“派兵四十名,登岸排立”,在武力面前,俄方边检人员也只能退让,“始得将枢装运”。“海容”号巡洋舰抵达后的第三天(4月18日),“飞鲸”号就满载了1165名华侨,起锚返航烟台港。
“海容”号巡洋舰在海参崴,还多次派兵前往保护因争夺工作机会而被当地人包围的华工。如此几次三番后,针对华人的暴力行为大为减少。
海军先驱林建章
1896年林建章从南京水师学堂毕业后,分配到舰艇上当练习生、大副,不久被提升为“宿”字鱼雷艇管带(艇长)。之后又被提升为“南琛”舰舰长。
辛亥革命后,林建章升任“海容”号舰长。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派海军第一舰队司令蓝继北率舰队前往海参崴参战,因蓝另有任务,段祺瑞便擢林建章为代将,率舰队前往,同时指挥边防部队。此时,“十月革命”爆发,苏联宣布退出欧州战场。美、英、日、法四个协约国从远东对新生的苏联进行武装干涉。林建章率舰队抵达海参崴后,设立中国海军代办处。当干涉军计划围攻海参崴时,林建章处变不惊,在各协约国列强中斡旋,不亢不卑,维护中国政府的尊严;同时他严肃军纪,不许士兵趁火打劫,维护当地的治安与交通,受到老百姓称赞,历时一年多。1922年,林建章暂代第一舰队司令,同年4月,北洋政府海军部给林建章授勋,赞扬他“调度有方,勋勤足录”。
直奉第一次战争爆发后,林建章不肯依附吴佩孚,被迫下台,由周兆瑞接任第一舰队司令。直系军阀吴佩孚企图武力统一中国,闽籍部分海军将领如“海筹”舰长许建廷、“永绩”舰长蒋斌、“建康”舰长严寿华、“列字”鱼雷艇长袁瀛、上海造船所所长刘冠南等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不肯依附直系,联合发出通电:拥戴林建章为海军领袖,实行“闽人治闽”。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庚电”。驻在青岛的“海筹”、“永绩”两舰突破封锁驶往上海,与上海的“建康”、“列字”两舰艇会师后成立独立沪队。四个舰长签发宣言:反对直系武力统一中国,主张联省自治,要求其他舰艇响应号召会师上海。
当时林建章闲居上海,于4月9日发出通电:表示接受拥戴,赞扬四舰官兵的正义举动:“兹幸我海军同人应时势之潮流,顺群众之意志,本联省自治主旨。以闽人治闽为自治之先河,借解纠纷之时局,既可洗从前伈睨依人之积习,又以树和平统一之先声,庶几不背国家设立海军之本意。——复承公推建章主持一切,敢不勉执鞭弭,以从诸君子之后。”
沪队独立后,受到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军政府的响应与支持。孙中山当即致电林建章:“文迭次宣言,标明主旨,凡赞助和平统一者皆吾友,反抗和平统一者皆吾仇,如执事之明达与在沪海军之彻悟,文当竭其绵薄,相与戮力同心,共纾国难。”广州军政府的支持更坚定了林建章及闽籍将领的斗志。林建章旗帜鲜明地痛斥海军内部直系将军,甚至把矛头指向刘冠雄,骂他“挟私助乱,可为发指”,“纡尊降贵,纵体投怀,热中丑态,可笑可怜”。虽然林建章所领导的沪队独立局面只维持到1924年9月中旬,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我国近代海军史上一桩大事。
“八一三”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上海。身陷敌占区的林建章保持晚节,始终不肯与日伪政权同流合污,于1939年病逝于上海,终年66岁。
林建章一生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他反对直系军阀,未收皖系一分贿款。他在任职期间,也从未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安排子女。一个旧军人,又处在军阀混战年代,能做到这点十分不易。
林建章从清未到民国,经历三朝,并且最高能出任海军总长之职,获授海军上将之衔,也称得上是元老级的海军将领。而最令后世怀念的,就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林建章率舰队前往海参崴参与中国首次大规模撤侨,此举提高了中国的海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