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是教育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但在很多时候教师费尽口舌,学生仍然无动于衷。于是,我们会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批评没有进入学生的心里。那么,如何让批评走进学生的心田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爱”字当前
著名教育家捷乐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爱是学生的一种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希望教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爱护自己。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依恋感、信任感,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当你对他进行批评时,他会从心里感到教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才会很好地与教师配合,甚至做到“言听计从”。不是有很多家长这样说:“这孩子就听老师的。”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就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更不会相信教师。所以很多学生言行不一,校内、校外判若两人,把教师的话当成耳旁风,甚至个别学生敢与教师唱“对台戏”。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功劳”,因为我们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投去信任的目光,给予和蔼的微笑或一句关心、鼓励的话语,拔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相信教师说的每一句话。
二、掌握批评的尺度
批评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意义在于使教育对象知美丑、辨善恶、明是非。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批评的目的,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批评。而有的教师面对学生长出的“斜枝”,恨不得一下子“剪掉”。在这种情况下批评,极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批评的效果。要知道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批评他是为了让他改正错误,使他进步,而不是“落井下石”、“一棒子把他打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只要他改正了,同学们仍然欢迎他,老师也仍旧喜欢他。另外,有的教师对于一些看似不大的“小事”认为可提可不提,于是漫不经心地进行批评。这样的批评缺乏力度,学生不会往心里去,自然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又怎会改正呢?所以批評重在掌握尺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物与地点、不同的事件,批评的力度就不一样。要想让学生敬重你,教师首先自己心申得有一把尺子,在衡量学生时做到“荣辱皆忘”。只有掌握好了尺度,才能使批评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使犯错误的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和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
三、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认识水平及所处环境的不同,教师在批评的时候要根据当时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对于一些自尊心强、爱面子的学生,可从侧面进行批评,采取暗示或提醒的方式;对于一些认识、判断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妨采取平和的态度,向他们讲明道理,委婉中蕴藏着期望,他们会很容易接受。个别学生平时表现极差或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批评时要持强硬的否定态度,让犯错误的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当然,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学生留下这样一种印象:老师对谁好,对谁不好。批评时,首先要让学生自己从身上找毛病,让他知道老师是在帮助他。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这样说:“越调皮的孩子毕业了,对教师越亲近。”其实,这也是对我们教师工作的肯定。
在批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因人、因事而异,灵活地使用批评的方法。如一学生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不管采用委婉还是严厉的批评方法始终不奏效,令人大伤脑筋。后来我了解到他父亲去世了,母亲为了维持生计只得带他改嫁,为他找了一位新爸爸,谁知他却情绪低落。通过私下找他母亲谈话,我认真地进行了分析,要想让他改正错误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于是,我与他的对话从他的母亲谈起,当谈到母亲怎样辛苦时,他痛哭流涕,立即表示今后要好好学习,不让母亲操心。通过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要想做到教育因人而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这样才能少走弯路,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四、跟踪观察
小学生天真活泼、思想单纯、自制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过后,继续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发现学生在思想上有所偏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提醒和指正,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如果有的学生一直按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更要及时地对他的言行给予肯定,适时进行表扬,要知道表扬才能更加激人奋进。学生会感觉到老师对他很重视,自然就会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要让学生知道,人生这条路还要靠他自己走下去,老师现在只是起一种扶持作用。当学生离开老师时,会感到很充实快乐,因为他回头看到自己的脚印是那样的清晰。
总之,批评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只要我们在教育中让学生心中充满阳光,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话语如春天般温暖,一定会欣然接受老师的意见。
一、“爱”字当前
著名教育家捷乐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爱是学生的一种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希望教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爱护自己。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依恋感、信任感,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当你对他进行批评时,他会从心里感到教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才会很好地与教师配合,甚至做到“言听计从”。不是有很多家长这样说:“这孩子就听老师的。”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就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更不会相信教师。所以很多学生言行不一,校内、校外判若两人,把教师的话当成耳旁风,甚至个别学生敢与教师唱“对台戏”。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功劳”,因为我们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投去信任的目光,给予和蔼的微笑或一句关心、鼓励的话语,拔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相信教师说的每一句话。
二、掌握批评的尺度
批评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意义在于使教育对象知美丑、辨善恶、明是非。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批评的目的,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批评。而有的教师面对学生长出的“斜枝”,恨不得一下子“剪掉”。在这种情况下批评,极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批评的效果。要知道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批评他是为了让他改正错误,使他进步,而不是“落井下石”、“一棒子把他打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只要他改正了,同学们仍然欢迎他,老师也仍旧喜欢他。另外,有的教师对于一些看似不大的“小事”认为可提可不提,于是漫不经心地进行批评。这样的批评缺乏力度,学生不会往心里去,自然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又怎会改正呢?所以批評重在掌握尺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物与地点、不同的事件,批评的力度就不一样。要想让学生敬重你,教师首先自己心申得有一把尺子,在衡量学生时做到“荣辱皆忘”。只有掌握好了尺度,才能使批评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使犯错误的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和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
三、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认识水平及所处环境的不同,教师在批评的时候要根据当时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对于一些自尊心强、爱面子的学生,可从侧面进行批评,采取暗示或提醒的方式;对于一些认识、判断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妨采取平和的态度,向他们讲明道理,委婉中蕴藏着期望,他们会很容易接受。个别学生平时表现极差或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批评时要持强硬的否定态度,让犯错误的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当然,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学生留下这样一种印象:老师对谁好,对谁不好。批评时,首先要让学生自己从身上找毛病,让他知道老师是在帮助他。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这样说:“越调皮的孩子毕业了,对教师越亲近。”其实,这也是对我们教师工作的肯定。
在批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因人、因事而异,灵活地使用批评的方法。如一学生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不管采用委婉还是严厉的批评方法始终不奏效,令人大伤脑筋。后来我了解到他父亲去世了,母亲为了维持生计只得带他改嫁,为他找了一位新爸爸,谁知他却情绪低落。通过私下找他母亲谈话,我认真地进行了分析,要想让他改正错误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于是,我与他的对话从他的母亲谈起,当谈到母亲怎样辛苦时,他痛哭流涕,立即表示今后要好好学习,不让母亲操心。通过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要想做到教育因人而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这样才能少走弯路,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四、跟踪观察
小学生天真活泼、思想单纯、自制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过后,继续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发现学生在思想上有所偏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提醒和指正,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如果有的学生一直按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更要及时地对他的言行给予肯定,适时进行表扬,要知道表扬才能更加激人奋进。学生会感觉到老师对他很重视,自然就会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要让学生知道,人生这条路还要靠他自己走下去,老师现在只是起一种扶持作用。当学生离开老师时,会感到很充实快乐,因为他回头看到自己的脚印是那样的清晰。
总之,批评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只要我们在教育中让学生心中充满阳光,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话语如春天般温暖,一定会欣然接受老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