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之“乐”当何读等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1月27日晚央视3套的“联合对抗”节目中,当红花旦主持人王良在给挑战者刘文涛读题时,有这样一题:“李白诗句‘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的‘陈王’指的是谁?”大凡有一些古文学素养的人都知道,“陈王”指的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曹子建,在此毋庸赘言。可“平乐”之“乐”字是否如王良所读之“yuè”音呢?我们不妨推敲一下。
  “陈王昔时宴平乐”出自李白《将进酒》一诗,从与对句“斗酒十千恣欢谑”韵脚关系看,“乐”字读“lè”读“yuè”都不与韵脚发生冲突,甚至可以说读“yuè”更为和谐。到底是该取哪个读音呢?溯本求源,李白是化用陈王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平乐”即“平乐观”,汉明帝所造,在洛阳西门外。(《三曹诗选》)此处之“平乐观”作何解释又当何读?这与“平乐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平乐”之词义息息相关。
  
  一、“平乐观”最早出现在汉代,它与音乐无关
  《辞源》对“平乐观”的注释为:汉代宫观名。汉高祖时始建,武帝增修,在上林苑中未央宫北,周围十五里。东汉都洛阳,明帝永平五年于长安迎取飞廉铜马,置于西门外,筑平乐观,也作阅兵的地方。在今河南洛阳市故洛阳城西。见三辅黄图五、后汉书灵帝纪中五年、资治通鉴十八汉元光五年“驰逐平乐观”注。从此条注释看,汉明帝所造之平乐观与“飞廉铜马”有些渊源。
  (一)“飞廉铜马”为何物?
  东汉的铜奔马是1969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前书音义曰:廉,鹿头龙身,神兽也。钟鼓之跗,以猛兽为饰也。武帝置飞廉馆。(《后汉书·董卓列传》)音义云:“飞廉,神禽,身似鹿,头如爵,有角,她尾,文如豹文。”(《后汉书·明帝永纪》)《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由是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未能盖棺,且今天也不曾定论。
  (二)“飞廉铜马”所出现的历史背景。
  中国历史上,汉与边疆的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事烽烟不断。卫青、霍去病、班超、苏武这些时代的英雄,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示了那个时战时和的年代。历史上,汉与匈奴战事频繁,交往很多。无疑,人类社会的历史充满硝烟,但人们更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明帝永平五年于长安迎取飞廉铜马,“迎取”二字可以看出匈奴送来的是以示友好的礼物。所以我们可以不用考虑“飞廉铜马”到底是为何物,从明帝的“迎取”以及置于西门外,筑观而藏之就可以断定:这个供奉“飞廉铜马”的“平乐观”一定是一个用以象征、昭示和平、友好、安乐的建筑物,从某个角度说,它代表了人们对和平安乐的渴望和追求。
  
  二、“平乐”当作何解
  “平乐观”是一个观名,“观”,是建筑物的类型,而“平乐”才是建筑物的真正的意义取向。《辞源》对“平乐”的注释是这样的:①和平安乐。史记——匈奴传汉文帝与匈奴书:“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使少者得其成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②县名。属广西僮族自治区。
  很显然,“归来宴平乐”中的“平乐观”地处洛阳,是观而非地名。对《辞源》的注释,我们只能采用其对“平乐”注释的第一条,即“和平安乐”之意。作此解释,“乐”字读音不言自明。
  综上两点,李白《将进酒》之中“陈王昔时宴平乐”之“乐”字应该读“lè”而不读“yuè”。
  (黄瑞金,河北省承德民族师专附中;董业铎,承德民族师专平泉分校)
  
  “制服”与“治服” 吴校华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制服”与“治服”一并收录并特别指明“治服”不同于作动词“制服”。(因为“制服”还可以作名词,因而在此特别指出本文中分析的是作动词的“制服”,下文不再予以说明。)但是,在现实使用过程中,“制服”与“治服”的用法常常发生混淆,我们先看以下几个例句:
  (1)“卡萨诺闹剧”进入倒计时,坏小子已被治服。(《东方体育日报》2004年11月1 2日)
  (2)英勇市民孤军奋战,徒手治服了两劫匪。(中国常德网2005年11月25日)
  (3)持刀抢劫,交警徒手制服歹徒。(《华西都市报》2004年5月22日)
  (4)宁波街头特警三枪制服歹徒。(新华网2005年4月6日)
  (5)如何将猪治服打好防疫针。 (西部畜牧信息网2006年4月13日)
  (6)好在货车上押猪的人没有受伤,制服猪也很有一套。(《都市快报》2005年3月9日)
  (7)洪水的猖獗使人们产生了制服洪水的强烈愿望。(《法制快报》2005年9月22日)
  (8)当我赶到一八五团的时候,洪水已被英勇的军民制服,乖乖退回了界河。(《兵团日报》2006年8月17日)
  (9)然而,黄河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千百年来在西起郑州,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的2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横冲直撞,人们始终没能治服黄河。(新华网2003年6月25日)
  (10)为了战胜井下流沙,高总工等工程技术人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将钢制沉箱拆开越过井口电缆,然后在井下半空中焊接,再沉入井底,最终将流沙治服,完成了顶管任务。(新桂网2002年11月14日)
  以上例句对于“歹徒”、“猪”、“洪水”等同样的对象,有的用了“制服”,有的却用了“治服”。从上面的例句中,“治服”与“制服”好像看不出什么区别,它们之间似乎可以互换使用。难道这两个词完全等同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分清这两个词的确切含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为:
  制服 ① 动 用强力压制使驯顺或服从:烈马被~了/~罪犯。
  治服 动 治理使驯服:~沙尘暴/将流沙~。
  (该词典在解释这两个词时,都在其义项后特别指出“制服”不同于“治服”。)
  《新华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没有收录“治服”,但对“制服”一词的解释比较具体,使人一看就明白,其解释为:
  制服 ②用强制手段使人或动物服从驯服。
  由以上两部词典对“制服”的解释及用例中可以看出,“制服”的对象应是人或动物,如“制服罪犯”“烈马被制服了”等。而“治服”一词,除《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以外,其余如《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今汉语词典》《辞源》《辞海》等大型词典均未收录该词。但是我们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其的解释及用例中可以看出,“治服”应该是更偏重于无生命的对象,如“沙尘暴”“流 沙”“洪水”等,但该词典未作确切说明。
  “治服”一词虽然大部分词典都未收录,但是,既然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经常使用该词,而且易与“制服”发生混淆,我们就应该给其一个确切的定义并使其合法化,即把它收录其中,以便人们在使用时有据可依,把“治服”与“制服”明显的区别开来。另外,我们建议各词典在收录这两个词时,应当将这两个词的释义表达得更确切些,使人们一看便能明白这两个词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这也符合语言的发展及语言表义精确性的要求。
  (吴校华,南昌大学中文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做”及其他 徐劲东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语读音相同、意义相近,在组词及运用上,不容易区分和把握。现举几组常见的字词试作区分,以飨读者。
  “作”和“做” 这两个词作动词时,在抽象意义的词语、书面语色彩较重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多写成“作”,如“作罢”“作对”“作废”“作乱”“装模作样”“忸怩作态”等;后面是双音节动词时,一般也用“作”,如“作调查”“作处理”“作研究”等。表示具体东西的制造时多写成“做”,如“做药材”“做衣服”等。
  “决”和“绝”这两个词都可以作副词用在否定词前,如“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绝无此事”等。“决”和“绝”的区别:“决”强调的是主观态度,如“决不反悔”“决无二心”等;“绝”强调的是客观上必定如何,排除其他可能性,如“绝无此事”“绝不可能”等。
  “度”和“渡”这两个词都可用作动词,有经历、通过的意思,但“度”跟“渡”不同。在现代汉语中,“度”的基本义是时间上的经过,“渡”的基本义是由此岸到彼岸。用于与时问有关的意义时,一股用“度”,如“欢度春节”“虚度年华”等;用于与空间(特别是有水)有关的意义时,用“渡”,如“渡河”“远渡重洋”等。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时,用“渡”,如“渡难关”等;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如“度灾荒”等。
  “定”和“订”这两个词都可以作动词用,“定”的意思是先期确定,“订”的意思是研讨或商量后(把计划、章程、合同等)确定下来。“定”着重于确定的结果,“订”着重于商讨的过程。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已经确定了的,用“定”,如“制定发展规划”等;如果不是最后确定还在商讨之中的,用“订”,如“制订发展规划”等。
  “连”和“联”“连”和“联”都可以作动词用,都有互相衔接、接续不断的意思。但要注意区别:“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年”“连续”“连接”“株连”“牵连”“水天相连”等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联绵词”等的“联”不能写作“连”。
  “汇”和“荟”这两个词都可作动词用,有“聚”的意思。“汇”一是指(水流)汇合到一起,如“细水汇成巨流”等,二是聚集、综合的意思,如“汇印成册”“汇报”“汇总”等;“荟”一般指杰出的人或美好的事物聚集、汇聚到一起,如“荟集”“荟萃”等。
  “练”和“炼”这两个词都可用作动词。“练”原指把生丝或生丝制品煮熟,使洁白柔软,如“练丝”“练麻”等,后引申为经验多、纯熟老道,如“熟练”“老练”等;也可指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情达意准确而生动,如“简练”“精练”等;还可指练习或训练,如“排练”“勤学苦练”等。“炼”本义指用加热的方法提高物质的纯度或性能,如“炼油”“炼钢”等;后来引申为仔细使字句简洁精当,如“炼句”“炼字”等。可见,“练”的常用义是练习、纯熟,如“操练”“熟练”等的“练”不能写作“炼”:“炼”指用火烧炼,“锤炼”“锻炼”等的“炼”不要误写作“练”。
  “溶”“熔”和“融”这三个词都是动词。“溶”的意思是溶解,强调溶剂是液体,如“溶化”“溶蚀”等:“熔”指固体在高温下变成液体,如“熔炉”“熔炼”等;“融”强调融合这一现象,也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如“融汇”“水乳交融”“融会贯通”等。需要注意的是,“溶”“熔”“融”分别可以组成“溶化”“熔化”“融化”。“溶化”指固体在液体里溶解;“熔化”指金属、石蜡等固体受热而暂成液体状态或胶体状态;“融化”指冰雪受热变成液体。
  “暴发”和“爆发”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暴发”有两个意思,一是突然而猛烈地发生,二是突然发财或得势;“爆发”也有两个意思,一是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二是火山内的岩浆、气体等突然猛烈的冲出地表,向四处喷溢。用作第二个意思时,两个词语不容易发生混淆,用作意思一时,要注意区别。“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类似的词语还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留心搜集和整理,并小心谨慎地使用,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作贡献。
  (徐劲东,江苏省宿迁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一、概述  “偶要装台酷鸡,心至少是屁兔或菜羊,有一个1 5的纯平靓芒。对了,偶要上网冲冲浪,发发伊妹儿,有时间还要做个烘焙鸡,56K的猫是少不了的。至于老鼠嘛,随便买个新的。不过内存一定要大,偶可是要装温酒吧的。”网络新词层出不穷,一不留神就要掉队。一位知名女作家就此感叹道: “网络是对语言进行肢解的地方。”但总体而言,语言的多样化是语言发展的需要,网络语言是鲜活的时代语言。  “I goog
期刊
一、引言  商业广告是我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来源,其终极目标是推销商品。广告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广告的语言。因此,广告主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费尽心思在语言上大做文章,创造出大量的超常搭配现象,以此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此,我们结合语用学中的语用预设理论,来考察预设在广告的所起的作用。期望能够使广告语言设计方案更科学,最终帮助广告实现其应有的目的。  1.超常搭配  一个词能与某些词组合,而不
期刊
《现代汉语》是高校中文系的一门基础课,但在高校中文系学生的《现代汉语》学习中却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对《现代汉语》课不够重视,听课缺乏积极性,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眼高手低,对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差。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受挫,难以圆满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启发式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有较好的功效,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启
期刊
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吸引了无数网民在线聚集,网民的交流促生了一套网络语言,形成了一道新的文化景观。网络语言标新立异、个性鲜明、生动活泼,体现着时代特色和新新人类的年轻气息。另一方面,网络语言随意、混杂甚至粗俗不堪,给现有语言规范和网络交流秩序带来了冲击,其影响延伸到现实社会之中。如何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现象这个w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聊天室、新闻组、
期刊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无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江淮官话,此方言中有一个虚词“吱”较为特别,它同时具有动态助词(表持续和完成)、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等多类用法。  一、无为方言的“吱”可粘附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相当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  (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这时“吱”附于动词之后,一般不单用,而要和“在”结合起来使用,“在”用于句末,表现为“吱在
期刊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转自《光明网》)  
期刊
“勋”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能单用,它只能和与之同意相受的词语组成双音节词,而且这类词有较重的书面语色彩,如:功勋、勋劳、勋业等。《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列出了“勋”的两个义项:①功勋;②勋章。本文旨在梳理“勋”词义的源流,使人们更加了解“勋”这个明显带有古汉语意味的词语。  汉字“勋”的字体从古至今发生了两次转变。在《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中,我们可以看到“勋”字体第一次发生转变的情况。《说文
期刊
一、古代汉语教学中突出现代汉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古代汉语教学中突出现代汉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古代汉语是专为HSK六级及六级以上的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留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但目前这门课的教学现状却并不乐观,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很多留学生一方面认为该课程难度大,内容枯燥,仿佛“天书”一般;另一方面觉得这门课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根本不愿意学习,即使勉强学习,也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拿到
期刊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翻开一本本语文教材,我们可以看到:苏秦凭借其雄辩家的卓越口才,说服六国君王连横抗秦,官拜六国丞相;能言善辩的邹忌是因其深谙口语交际艺术,用自身与城北徐公比美的事例委婉而又成功地劝谏齐王广开言路,以正视听;美貌的罗敷更是审时度势,考虑到不同的口语交际对象,通过夸耀自己的夫婿地位显赫来震慑趋炎附势的县太吏。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
期刊
朱德熙先生认为只有“不”是现代汉语口语里常用的否定副词,“没”或“没有”应当看作动词,即便是用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本文主要就“不”“没”或“没有”展开讨论。  在对大学预科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维吾尔族)的汉语作文语料库(10万字)进行校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使用否定副词“不”“没”或“没有”时出现偏误的现象较多。本文通过对否定副词“不”“没” 或“没有”在相同环境中的使用差异进行分析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