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1月27日晚央视3套的“联合对抗”节目中,当红花旦主持人王良在给挑战者刘文涛读题时,有这样一题:“李白诗句‘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的‘陈王’指的是谁?”大凡有一些古文学素养的人都知道,“陈王”指的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曹子建,在此毋庸赘言。可“平乐”之“乐”字是否如王良所读之“yuè”音呢?我们不妨推敲一下。
“陈王昔时宴平乐”出自李白《将进酒》一诗,从与对句“斗酒十千恣欢谑”韵脚关系看,“乐”字读“lè”读“yuè”都不与韵脚发生冲突,甚至可以说读“yuè”更为和谐。到底是该取哪个读音呢?溯本求源,李白是化用陈王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平乐”即“平乐观”,汉明帝所造,在洛阳西门外。(《三曹诗选》)此处之“平乐观”作何解释又当何读?这与“平乐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平乐”之词义息息相关。
一、“平乐观”最早出现在汉代,它与音乐无关
《辞源》对“平乐观”的注释为:汉代宫观名。汉高祖时始建,武帝增修,在上林苑中未央宫北,周围十五里。东汉都洛阳,明帝永平五年于长安迎取飞廉铜马,置于西门外,筑平乐观,也作阅兵的地方。在今河南洛阳市故洛阳城西。见三辅黄图五、后汉书灵帝纪中五年、资治通鉴十八汉元光五年“驰逐平乐观”注。从此条注释看,汉明帝所造之平乐观与“飞廉铜马”有些渊源。
(一)“飞廉铜马”为何物?
东汉的铜奔马是1969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前书音义曰:廉,鹿头龙身,神兽也。钟鼓之跗,以猛兽为饰也。武帝置飞廉馆。(《后汉书·董卓列传》)音义云:“飞廉,神禽,身似鹿,头如爵,有角,她尾,文如豹文。”(《后汉书·明帝永纪》)《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由是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未能盖棺,且今天也不曾定论。
(二)“飞廉铜马”所出现的历史背景。
中国历史上,汉与边疆的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事烽烟不断。卫青、霍去病、班超、苏武这些时代的英雄,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示了那个时战时和的年代。历史上,汉与匈奴战事频繁,交往很多。无疑,人类社会的历史充满硝烟,但人们更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明帝永平五年于长安迎取飞廉铜马,“迎取”二字可以看出匈奴送来的是以示友好的礼物。所以我们可以不用考虑“飞廉铜马”到底是为何物,从明帝的“迎取”以及置于西门外,筑观而藏之就可以断定:这个供奉“飞廉铜马”的“平乐观”一定是一个用以象征、昭示和平、友好、安乐的建筑物,从某个角度说,它代表了人们对和平安乐的渴望和追求。
二、“平乐”当作何解
“平乐观”是一个观名,“观”,是建筑物的类型,而“平乐”才是建筑物的真正的意义取向。《辞源》对“平乐”的注释是这样的:①和平安乐。史记——匈奴传汉文帝与匈奴书:“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使少者得其成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②县名。属广西僮族自治区。
很显然,“归来宴平乐”中的“平乐观”地处洛阳,是观而非地名。对《辞源》的注释,我们只能采用其对“平乐”注释的第一条,即“和平安乐”之意。作此解释,“乐”字读音不言自明。
综上两点,李白《将进酒》之中“陈王昔时宴平乐”之“乐”字应该读“lè”而不读“yuè”。
(黄瑞金,河北省承德民族师专附中;董业铎,承德民族师专平泉分校)
“制服”与“治服” 吴校华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制服”与“治服”一并收录并特别指明“治服”不同于作动词“制服”。(因为“制服”还可以作名词,因而在此特别指出本文中分析的是作动词的“制服”,下文不再予以说明。)但是,在现实使用过程中,“制服”与“治服”的用法常常发生混淆,我们先看以下几个例句:
(1)“卡萨诺闹剧”进入倒计时,坏小子已被治服。(《东方体育日报》2004年11月1 2日)
(2)英勇市民孤军奋战,徒手治服了两劫匪。(中国常德网2005年11月25日)
(3)持刀抢劫,交警徒手制服歹徒。(《华西都市报》2004年5月22日)
(4)宁波街头特警三枪制服歹徒。(新华网2005年4月6日)
(5)如何将猪治服打好防疫针。 (西部畜牧信息网2006年4月13日)
(6)好在货车上押猪的人没有受伤,制服猪也很有一套。(《都市快报》2005年3月9日)
(7)洪水的猖獗使人们产生了制服洪水的强烈愿望。(《法制快报》2005年9月22日)
(8)当我赶到一八五团的时候,洪水已被英勇的军民制服,乖乖退回了界河。(《兵团日报》2006年8月17日)
(9)然而,黄河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千百年来在西起郑州,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的2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横冲直撞,人们始终没能治服黄河。(新华网2003年6月25日)
(10)为了战胜井下流沙,高总工等工程技术人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将钢制沉箱拆开越过井口电缆,然后在井下半空中焊接,再沉入井底,最终将流沙治服,完成了顶管任务。(新桂网2002年11月14日)
以上例句对于“歹徒”、“猪”、“洪水”等同样的对象,有的用了“制服”,有的却用了“治服”。从上面的例句中,“治服”与“制服”好像看不出什么区别,它们之间似乎可以互换使用。难道这两个词完全等同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分清这两个词的确切含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为:
制服 ① 动 用强力压制使驯顺或服从:烈马被~了/~罪犯。
治服 动 治理使驯服:~沙尘暴/将流沙~。
(该词典在解释这两个词时,都在其义项后特别指出“制服”不同于“治服”。)
《新华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没有收录“治服”,但对“制服”一词的解释比较具体,使人一看就明白,其解释为:
制服 ②用强制手段使人或动物服从驯服。
由以上两部词典对“制服”的解释及用例中可以看出,“制服”的对象应是人或动物,如“制服罪犯”“烈马被制服了”等。而“治服”一词,除《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以外,其余如《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今汉语词典》《辞源》《辞海》等大型词典均未收录该词。但是我们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其的解释及用例中可以看出,“治服”应该是更偏重于无生命的对象,如“沙尘暴”“流 沙”“洪水”等,但该词典未作确切说明。
“治服”一词虽然大部分词典都未收录,但是,既然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经常使用该词,而且易与“制服”发生混淆,我们就应该给其一个确切的定义并使其合法化,即把它收录其中,以便人们在使用时有据可依,把“治服”与“制服”明显的区别开来。另外,我们建议各词典在收录这两个词时,应当将这两个词的释义表达得更确切些,使人们一看便能明白这两个词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这也符合语言的发展及语言表义精确性的要求。
(吴校华,南昌大学中文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做”及其他 徐劲东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语读音相同、意义相近,在组词及运用上,不容易区分和把握。现举几组常见的字词试作区分,以飨读者。
“作”和“做” 这两个词作动词时,在抽象意义的词语、书面语色彩较重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多写成“作”,如“作罢”“作对”“作废”“作乱”“装模作样”“忸怩作态”等;后面是双音节动词时,一般也用“作”,如“作调查”“作处理”“作研究”等。表示具体东西的制造时多写成“做”,如“做药材”“做衣服”等。
“决”和“绝”这两个词都可以作副词用在否定词前,如“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绝无此事”等。“决”和“绝”的区别:“决”强调的是主观态度,如“决不反悔”“决无二心”等;“绝”强调的是客观上必定如何,排除其他可能性,如“绝无此事”“绝不可能”等。
“度”和“渡”这两个词都可用作动词,有经历、通过的意思,但“度”跟“渡”不同。在现代汉语中,“度”的基本义是时间上的经过,“渡”的基本义是由此岸到彼岸。用于与时问有关的意义时,一股用“度”,如“欢度春节”“虚度年华”等;用于与空间(特别是有水)有关的意义时,用“渡”,如“渡河”“远渡重洋”等。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时,用“渡”,如“渡难关”等;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如“度灾荒”等。
“定”和“订”这两个词都可以作动词用,“定”的意思是先期确定,“订”的意思是研讨或商量后(把计划、章程、合同等)确定下来。“定”着重于确定的结果,“订”着重于商讨的过程。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已经确定了的,用“定”,如“制定发展规划”等;如果不是最后确定还在商讨之中的,用“订”,如“制订发展规划”等。
“连”和“联”“连”和“联”都可以作动词用,都有互相衔接、接续不断的意思。但要注意区别:“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年”“连续”“连接”“株连”“牵连”“水天相连”等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联绵词”等的“联”不能写作“连”。
“汇”和“荟”这两个词都可作动词用,有“聚”的意思。“汇”一是指(水流)汇合到一起,如“细水汇成巨流”等,二是聚集、综合的意思,如“汇印成册”“汇报”“汇总”等;“荟”一般指杰出的人或美好的事物聚集、汇聚到一起,如“荟集”“荟萃”等。
“练”和“炼”这两个词都可用作动词。“练”原指把生丝或生丝制品煮熟,使洁白柔软,如“练丝”“练麻”等,后引申为经验多、纯熟老道,如“熟练”“老练”等;也可指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情达意准确而生动,如“简练”“精练”等;还可指练习或训练,如“排练”“勤学苦练”等。“炼”本义指用加热的方法提高物质的纯度或性能,如“炼油”“炼钢”等;后来引申为仔细使字句简洁精当,如“炼句”“炼字”等。可见,“练”的常用义是练习、纯熟,如“操练”“熟练”等的“练”不能写作“炼”:“炼”指用火烧炼,“锤炼”“锻炼”等的“炼”不要误写作“练”。
“溶”“熔”和“融”这三个词都是动词。“溶”的意思是溶解,强调溶剂是液体,如“溶化”“溶蚀”等:“熔”指固体在高温下变成液体,如“熔炉”“熔炼”等;“融”强调融合这一现象,也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如“融汇”“水乳交融”“融会贯通”等。需要注意的是,“溶”“熔”“融”分别可以组成“溶化”“熔化”“融化”。“溶化”指固体在液体里溶解;“熔化”指金属、石蜡等固体受热而暂成液体状态或胶体状态;“融化”指冰雪受热变成液体。
“暴发”和“爆发”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暴发”有两个意思,一是突然而猛烈地发生,二是突然发财或得势;“爆发”也有两个意思,一是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二是火山内的岩浆、气体等突然猛烈的冲出地表,向四处喷溢。用作第二个意思时,两个词语不容易发生混淆,用作意思一时,要注意区别。“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类似的词语还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留心搜集和整理,并小心谨慎地使用,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作贡献。
(徐劲东,江苏省宿迁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陈王昔时宴平乐”出自李白《将进酒》一诗,从与对句“斗酒十千恣欢谑”韵脚关系看,“乐”字读“lè”读“yuè”都不与韵脚发生冲突,甚至可以说读“yuè”更为和谐。到底是该取哪个读音呢?溯本求源,李白是化用陈王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平乐”即“平乐观”,汉明帝所造,在洛阳西门外。(《三曹诗选》)此处之“平乐观”作何解释又当何读?这与“平乐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平乐”之词义息息相关。
一、“平乐观”最早出现在汉代,它与音乐无关
《辞源》对“平乐观”的注释为:汉代宫观名。汉高祖时始建,武帝增修,在上林苑中未央宫北,周围十五里。东汉都洛阳,明帝永平五年于长安迎取飞廉铜马,置于西门外,筑平乐观,也作阅兵的地方。在今河南洛阳市故洛阳城西。见三辅黄图五、后汉书灵帝纪中五年、资治通鉴十八汉元光五年“驰逐平乐观”注。从此条注释看,汉明帝所造之平乐观与“飞廉铜马”有些渊源。
(一)“飞廉铜马”为何物?
东汉的铜奔马是1969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前书音义曰:廉,鹿头龙身,神兽也。钟鼓之跗,以猛兽为饰也。武帝置飞廉馆。(《后汉书·董卓列传》)音义云:“飞廉,神禽,身似鹿,头如爵,有角,她尾,文如豹文。”(《后汉书·明帝永纪》)《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由是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未能盖棺,且今天也不曾定论。
(二)“飞廉铜马”所出现的历史背景。
中国历史上,汉与边疆的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事烽烟不断。卫青、霍去病、班超、苏武这些时代的英雄,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示了那个时战时和的年代。历史上,汉与匈奴战事频繁,交往很多。无疑,人类社会的历史充满硝烟,但人们更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明帝永平五年于长安迎取飞廉铜马,“迎取”二字可以看出匈奴送来的是以示友好的礼物。所以我们可以不用考虑“飞廉铜马”到底是为何物,从明帝的“迎取”以及置于西门外,筑观而藏之就可以断定:这个供奉“飞廉铜马”的“平乐观”一定是一个用以象征、昭示和平、友好、安乐的建筑物,从某个角度说,它代表了人们对和平安乐的渴望和追求。
二、“平乐”当作何解
“平乐观”是一个观名,“观”,是建筑物的类型,而“平乐”才是建筑物的真正的意义取向。《辞源》对“平乐”的注释是这样的:①和平安乐。史记——匈奴传汉文帝与匈奴书:“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使少者得其成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②县名。属广西僮族自治区。
很显然,“归来宴平乐”中的“平乐观”地处洛阳,是观而非地名。对《辞源》的注释,我们只能采用其对“平乐”注释的第一条,即“和平安乐”之意。作此解释,“乐”字读音不言自明。
综上两点,李白《将进酒》之中“陈王昔时宴平乐”之“乐”字应该读“lè”而不读“yuè”。
(黄瑞金,河北省承德民族师专附中;董业铎,承德民族师专平泉分校)
“制服”与“治服” 吴校华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制服”与“治服”一并收录并特别指明“治服”不同于作动词“制服”。(因为“制服”还可以作名词,因而在此特别指出本文中分析的是作动词的“制服”,下文不再予以说明。)但是,在现实使用过程中,“制服”与“治服”的用法常常发生混淆,我们先看以下几个例句:
(1)“卡萨诺闹剧”进入倒计时,坏小子已被治服。(《东方体育日报》2004年11月1 2日)
(2)英勇市民孤军奋战,徒手治服了两劫匪。(中国常德网2005年11月25日)
(3)持刀抢劫,交警徒手制服歹徒。(《华西都市报》2004年5月22日)
(4)宁波街头特警三枪制服歹徒。(新华网2005年4月6日)
(5)如何将猪治服打好防疫针。 (西部畜牧信息网2006年4月13日)
(6)好在货车上押猪的人没有受伤,制服猪也很有一套。(《都市快报》2005年3月9日)
(7)洪水的猖獗使人们产生了制服洪水的强烈愿望。(《法制快报》2005年9月22日)
(8)当我赶到一八五团的时候,洪水已被英勇的军民制服,乖乖退回了界河。(《兵团日报》2006年8月17日)
(9)然而,黄河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千百年来在西起郑州,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的2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横冲直撞,人们始终没能治服黄河。(新华网2003年6月25日)
(10)为了战胜井下流沙,高总工等工程技术人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将钢制沉箱拆开越过井口电缆,然后在井下半空中焊接,再沉入井底,最终将流沙治服,完成了顶管任务。(新桂网2002年11月14日)
以上例句对于“歹徒”、“猪”、“洪水”等同样的对象,有的用了“制服”,有的却用了“治服”。从上面的例句中,“治服”与“制服”好像看不出什么区别,它们之间似乎可以互换使用。难道这两个词完全等同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分清这两个词的确切含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为:
制服 ① 动 用强力压制使驯顺或服从:烈马被~了/~罪犯。
治服 动 治理使驯服:~沙尘暴/将流沙~。
(该词典在解释这两个词时,都在其义项后特别指出“制服”不同于“治服”。)
《新华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没有收录“治服”,但对“制服”一词的解释比较具体,使人一看就明白,其解释为:
制服 ②用强制手段使人或动物服从驯服。
由以上两部词典对“制服”的解释及用例中可以看出,“制服”的对象应是人或动物,如“制服罪犯”“烈马被制服了”等。而“治服”一词,除《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以外,其余如《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今汉语词典》《辞源》《辞海》等大型词典均未收录该词。但是我们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其的解释及用例中可以看出,“治服”应该是更偏重于无生命的对象,如“沙尘暴”“流 沙”“洪水”等,但该词典未作确切说明。
“治服”一词虽然大部分词典都未收录,但是,既然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经常使用该词,而且易与“制服”发生混淆,我们就应该给其一个确切的定义并使其合法化,即把它收录其中,以便人们在使用时有据可依,把“治服”与“制服”明显的区别开来。另外,我们建议各词典在收录这两个词时,应当将这两个词的释义表达得更确切些,使人们一看便能明白这两个词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这也符合语言的发展及语言表义精确性的要求。
(吴校华,南昌大学中文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做”及其他 徐劲东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语读音相同、意义相近,在组词及运用上,不容易区分和把握。现举几组常见的字词试作区分,以飨读者。
“作”和“做” 这两个词作动词时,在抽象意义的词语、书面语色彩较重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多写成“作”,如“作罢”“作对”“作废”“作乱”“装模作样”“忸怩作态”等;后面是双音节动词时,一般也用“作”,如“作调查”“作处理”“作研究”等。表示具体东西的制造时多写成“做”,如“做药材”“做衣服”等。
“决”和“绝”这两个词都可以作副词用在否定词前,如“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绝无此事”等。“决”和“绝”的区别:“决”强调的是主观态度,如“决不反悔”“决无二心”等;“绝”强调的是客观上必定如何,排除其他可能性,如“绝无此事”“绝不可能”等。
“度”和“渡”这两个词都可用作动词,有经历、通过的意思,但“度”跟“渡”不同。在现代汉语中,“度”的基本义是时间上的经过,“渡”的基本义是由此岸到彼岸。用于与时问有关的意义时,一股用“度”,如“欢度春节”“虚度年华”等;用于与空间(特别是有水)有关的意义时,用“渡”,如“渡河”“远渡重洋”等。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时,用“渡”,如“渡难关”等;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如“度灾荒”等。
“定”和“订”这两个词都可以作动词用,“定”的意思是先期确定,“订”的意思是研讨或商量后(把计划、章程、合同等)确定下来。“定”着重于确定的结果,“订”着重于商讨的过程。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已经确定了的,用“定”,如“制定发展规划”等;如果不是最后确定还在商讨之中的,用“订”,如“制订发展规划”等。
“连”和“联”“连”和“联”都可以作动词用,都有互相衔接、接续不断的意思。但要注意区别:“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年”“连续”“连接”“株连”“牵连”“水天相连”等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联绵词”等的“联”不能写作“连”。
“汇”和“荟”这两个词都可作动词用,有“聚”的意思。“汇”一是指(水流)汇合到一起,如“细水汇成巨流”等,二是聚集、综合的意思,如“汇印成册”“汇报”“汇总”等;“荟”一般指杰出的人或美好的事物聚集、汇聚到一起,如“荟集”“荟萃”等。
“练”和“炼”这两个词都可用作动词。“练”原指把生丝或生丝制品煮熟,使洁白柔软,如“练丝”“练麻”等,后引申为经验多、纯熟老道,如“熟练”“老练”等;也可指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情达意准确而生动,如“简练”“精练”等;还可指练习或训练,如“排练”“勤学苦练”等。“炼”本义指用加热的方法提高物质的纯度或性能,如“炼油”“炼钢”等;后来引申为仔细使字句简洁精当,如“炼句”“炼字”等。可见,“练”的常用义是练习、纯熟,如“操练”“熟练”等的“练”不能写作“炼”:“炼”指用火烧炼,“锤炼”“锻炼”等的“炼”不要误写作“练”。
“溶”“熔”和“融”这三个词都是动词。“溶”的意思是溶解,强调溶剂是液体,如“溶化”“溶蚀”等:“熔”指固体在高温下变成液体,如“熔炉”“熔炼”等;“融”强调融合这一现象,也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如“融汇”“水乳交融”“融会贯通”等。需要注意的是,“溶”“熔”“融”分别可以组成“溶化”“熔化”“融化”。“溶化”指固体在液体里溶解;“熔化”指金属、石蜡等固体受热而暂成液体状态或胶体状态;“融化”指冰雪受热变成液体。
“暴发”和“爆发”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暴发”有两个意思,一是突然而猛烈地发生,二是突然发财或得势;“爆发”也有两个意思,一是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二是火山内的岩浆、气体等突然猛烈的冲出地表,向四处喷溢。用作第二个意思时,两个词语不容易发生混淆,用作意思一时,要注意区别。“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类似的词语还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留心搜集和整理,并小心谨慎地使用,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作贡献。
(徐劲东,江苏省宿迁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