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格视域中的网络语言等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述
  “偶要装台酷鸡,心至少是屁兔或菜羊,有一个1 5的纯平靓芒。对了,偶要上网冲冲浪,发发伊妹儿,有时间还要做个烘焙鸡,56K的猫是少不了的。至于老鼠嘛,随便买个新的。不过内存一定要大,偶可是要装温酒吧的。”网络新词层出不穷,一不留神就要掉队。一位知名女作家就此感叹道: “网络是对语言进行肢解的地方。”但总体而言,语言的多样化是语言发展的需要,网络语言是鲜活的时代语言。
  “I googled you.”(我在网上搜索了你。)类似的许多说法已经进入日常用语。2006年6月, 《牛津英语词典》网络版把“Google”作为动词列入,而被认为最权威的《韦氏大学词典》今秋即将推出的第11版,也将“google”列为新增动词词目,只是开头的“g”是小写,以和谷歌(Google)公司的商标名字区分开来。词汇学家说,按照词汇产生的普遍规律,一个新词从首次使用到进入英语词汇至少要10到20年的时间,但网络词汇的传播更改了这一规律。“google”仅用了短短5年便成了正式英语词汇。 《韦氏大学词典》此次收入了100多个新词,许多与网络有关,如“间谍软件”(spyware)、“鼠标动物”(mouse potato,指在电脑上花费太多时间的人)、“超大容量”(supersize)等。
  网络语言具有创新性、经济性、形象性、诙谐性、粗俗化等特征,它成功地将文字与多种表达手段结合为一体,实现了信息的生动传递。本文将从辞格的视域探讨并分析网络语言这种崭新的“键盘语言”。
  
  二、辞格视域中的网络语言
  “词汇”属于语言范畴;而一切修辞活动都是言语活动,都属于语言范畴。“辞格”即“修辞格”,是“在特殊的语境里,创造性地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具有特殊修辞效果的言语形式”,即特殊的言语形式;或者说是“在某一方面,不管在语义上或在句法上,对日常常规语言的偏离”。然而,这种临时的偏离,由于反复出现在话语中,可能凝固在词汇里,形成词汇的一部分,为社会接受,从“言语的事实”转化为“语言的事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修辞活动主要依赖于人类的三种联想能力,即相似联想(association by similarity)、对比联想(associationby contrast)和邻接联想(association by contiguity)。这三种联想能力实际上也成为了辞格分类的认知心理学依据。
  在网上特殊的语境里,网民们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增加信息含量,独具匠心地改造了汉语和英语的一些词汇,并把文字和图片、数字、符号等进行链接和镶嵌。这种带有明显的互联网时代标志,融合了符号型、数字型、谐音型等的“Q言Q语”给日常用语注入了鲜活的血液。网络语言除具备简捷的特点外,还附加了直观、通俗、风趣、幽默、个性化等特征。网络语言中比比皆是的修辞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强交际效果,提高交际效率。
  1.拟声(或称摹声)
  拟声,也就是以声音来反映意义。网络语言中利用字母、数字,甚至是拼音输入法所产生的近音词,达到了加快交际速度、创造幽默诙谐效果、彰显个性、标新立异的修辞效果。例如:
  ①字母摹声:Thx-thanks;cu—see you;Ru free?一Are you free?②数字摹声:9494——就是就是; 74839——其实不想走;1392010——一生就爱你一人;0487——你是白痴③汉字摹声:菜羊——赛扬;稀饭——喜欢;斑竹一一版主;驴友——旅友(喜欢旅游的背包一族)④英汉摹声:烘焙鸡——homepage;温酒吧——windows 98;伊姝儿——E—mail;粉丝——fans。⑤混合摹声:4u——for you;F2F一—face to face;2B or not 2B=To be or not to be;哈9——喝酒。⑥纯粹摹声:呼呼/猪猪——睡觉;咔嚓——砍掉;哐当——晕倒;Blah-blah——反复说;Xixihoho:嘻嘻呵呵(表示心里十分高兴)。
  2.紧缩
  紧缩这一辞格是节短或缩合语言文字的一种修辞方式,它是音形上的方便手段,在意义上并没有增减。例如:BC——白痴;Dx——大侠/大虾(在某方面值得佩服的人);FT——Faint(晕倒);IMHO——in my humble opinion(窃以为);sP——support(支持);BBL——Be Back Later(马上回来);CSL——Can’t Stop Laughing(笑个不停)。网络语言包括很多拼音或英文字母的缩写,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通过键盘输入,紧缩有效地实现了网上便捷高效的交流,它是语言经济性的直观体现。
  3.仿拟
  仿拟是经济社会中造词的主要手段。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造网语,也正因此,网络语言才会不断推陈出新。
  “Have you blogged today?”“博客”是时下最抢眼的一个网络新词,它被看作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追究其来历,还得从它家族中的其它成员说起。资历最老的要数非法闯入系统的网民“黑客”(hacker);那些为私利窃取或篡改他人数据的成了“骇客”;标榜自己正义、爱国的就是“红客”;那些只关心技术,我行我素的中立者,自封为“蓝客”;就技术而言,水平差一点的是“灰客”;还有年轻的Flash高手“闪客”。“博客”是仿拟“黑客”等词而造的,采用了谐音加意译的方式,它在产生之初就有双重身份,既可指物又可指写blog的人;它既可以用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其它像在“白领”(white collar)、“蓝领”(bluecollar)之外又造出grey collar(灰领,从事服务行业的人)、pink collar(粉领,职业妇女阶层)、gold collar(金领,高级专业人士)、open collar(开领,指随意穿着,在家通过计算机终端实现远距离工作的人)、brightcollar(亮领,电脑及通讯专业人士)等诸多类比词。
  4.隐喻
  英语“隐喻”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辞格概念,它除了“X是Y”的汉语“隐喻”模式外,还包括了“借喻、潜喻、缩喻、事喻、物喻”等汉语比喻辞格。网络语言中有很多是生动形象的隐喻。例如:马甲一个人的多个ID地址;楼主——发起某主题的人;顶楼——第一个回贴;菜鸟,小虾,初哥——初级水平的新人;水桶,水鬼,水母——灌水女狂人;潜水员——喜欢看别人灌水自己不灌水的家伙;工分一一总发贴数;恐龙——长得难看的人;JS——奸商,卖东西的人。
  网络犹如一个管轨,可以为网民们提供一个自由宣泄情 绪的通路。网民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和深层诉求都能够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抒写。他们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体验“我言故我在”的生存快感,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
  5.转类
  修辞学上的转类又名“转品”,就是临时把某一类词转化做另一类词来用。 上文中提到的“Have you blogged today?”“I googledthe song online.”其中的“blog”“google”均由名词活用做了动词。这是辞格中转类的典型形式。汉语中的“你从哪里FB(腐败)回来”同样属于这一范畴,其中的“腐败”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了。转类的修辞格能让人从普通的词汇使用中找到风趣幽默、耳目一新的感觉。
  6.夸张
  夸张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有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一方面,从而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比如用“拍砖”这一夸张的动作来表示“批评”,用“打倒XXX”来“称赞某人”,有时为了强调,还会加上“再踏上一只脚”等来表达强烈的祝贺。而其他的一些表达如“严重+动词”,也可以表示强烈的情感,如“严重打倒,严重同情”等。以上所讲的夸张又形象的语言给网络语言带来了新奇感与活力。
  
  三、结语
  网络语言本身既遭受了众多的非议,也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网络语言不需要“批准”,其创造力不受“正统”传媒编辑的过滤或限制,网民共同的创造,平等的参与传播,使其具有更彻底的约定俗成性,语言的本质就是约定俗成。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网络语言的出现对现有语言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空间,作为第四媒体,它的出现势必会引起我们对现有语言以及相关问题的深入反思。
  (王璨,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网络词语探析 李天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语言产生并发展起来。其中的新词语不仅促进了网上交流、推动了网络的发展,而且对人们日常的语言交际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这种现象,人们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一、网络词语存在发展的原因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网络词语是出于网上交际的目的而产生的,但又有自己产生的特殊原因。网络交际者为了在文字输入时节约时间、提高交流效率和表情达意等目的而使用的简化“符号化语言”,被称为网络语言。其中许多新生词语在网络社区中得以保存并流传开来,网络词语就诞生了。
  节约时间、讲求效率是其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效率,网络交流者能够掌握“五笔”打字的人不多,大多采用拼音输入,拼音词库里有很多词汇不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上网者没有耐心保证打字的准确性或为了节约时间,所以大量使用同音替代词语、数字、缩略语、谐音、图片等符号语言来交际,由此出现了一些带错字、别字和符号的词语。这些词语被保存并流传开来,直至形成公认的新词汇。例如“斑竹”,原来正确的词应该是“版主”,但由于输入的时候选字困难,智能拼音词库中无“版主”这个词,很多人就选用了程序生成的词汇“斑竹”。又如输入汉字“再见”,至少需四次击键,输网络语言“88”,仅需击键两次。输入网络语言,同时解决了练习掌握各种繁琐笔画键盘输入法的苦恼。
  年轻人张扬个性,崇尚简约、开放、创新是网络语言产生发展的文化心理因素。当前上网的人中80%是年轻人,年轻的群体所共有的文化心理特征,也孕育了网络词语的诞生和发展。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愿受约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蔑视传统,崇尚开放创新。年轻人在网上通过个性化的图片、符号来嬉笑怒骂,不拘泥一‘些词汇的传统意义和形式,给一些词语附加新的意义,甚至是同原来意义完全相反的意思,促成了部分网络词语的诞生。比如“菜鸟”用来指技术不熟练的网络新手,“造砖”表示认真精心地写帖子,“偶像”表示呕吐的对象,“天才”表示天生的蠢才之意等。崇尚流行的年轻人总是对时尚文化追求膜拜,在他们眼里,跟着时尚走,自己也会时尚起来;另一方面也有意在借新生的网络语占来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认为使用这些词语可以给信息接受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网络词语一出现,拥有时尚文化心理的年轻人,自然会不加选择地采取“拿来主义”,乐此不疲的运用,使得网络语言迅速传播开来。
  网络词语本身的特点也是其迅速发展蔓延的原因。首先,网络词语使输入变得简单,使沟通更加简约快捷,实现了有限时间内信息量的最大化。输入数字、缩略词、图片等网络词语省去了输入复杂文字的繁琐。其次,网络词语富于创新,显示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在电脑上,中文表达本身存在一些缺憾,网络词语体现了现代人新的生存和思维状态,会使网络交际显得新鲜,富有个性化色彩。再次,网络语言的表述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具有人情味,增加了可视性和趣味性。一句“美眉”(妹妹)有立刻就会拉近聊友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到一一种家庭似的亲情气氛。把严肃的问题用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说出来,大家会心一笑,无疑会使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轻松。最后,网络语言在表情达意上委婉含蓄。一些不便说明的话语,可以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用网络语言来表达。NOS8(你去死吧)、“晕”(说别人说的话不合情理)是上网女生常用的慎怪语言,这些的网络语言往往比直言委婉含蓄得多并且富有感情色彩。
  
  二、网络词语的生成类型
  (一)借用语词指两种语言接触时,一种语言系统不用本身构词材料来构造新词,而从另一语言系统中引进新的概念、术语或直接利用外来语词的现象。网络术语和惯用语大都源自英语。汉语引进网络词语时采用了多种方式:意译、音译、音意兼顾与直接借用。如:“download”被意译作“下载”“卸载”与音译作“当”,“copy”被意译作“复制”与音译作“拷贝”,“Internet”的意译词有“互联网”“国际互联网”“全球互联网”“交互网”“国际计算机网络”与半音半意译型“英特网”“万维网”等七种。因而在网络词语中,就出现了同一个英语词语的意译名与音译名并用,即多词同义的现象。
  (二)谐音造词用汉字、汉语拼音、英语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来代替和其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原词而产生的“新词”。
  1.数字谐音词网络词语的特色之一是大量利用数字(多数是阿拉伯数字)构成。如:668(聊聊吧)、7954(吃酒误事)、555(呜呜呜)、1573(一网情深)、33(先生)、514(无意思)、184(一辈子)、17456(要气死我了)等,都是数字的汉语拼音谐音。用数字谐音,最大的优势在于输入快速便捷。但是,词语的形音义均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戏谑”的意味大于表意的需要,表达范围也很受限制。
  2.汉字谐音造词A、用汉字模仿汉语中已有词的音造词,如:“打点化”表“打电话”,“水饺”表“睡觉”, “跑牛”表“泡妞”,“幽香”表“邮箱”,“小床”表“小窗”(电脑上的小窗口),“特困生”表“特生”(上课打瞌睡的学生),稀饭(喜欢),酱紫(样子),粉(很、非常),表(不要,bu yao连读),美眉(妹妹),偶(我),竹页(网站的主页),共眠(共勉)等。B、用汉字音译外来词谐音造词,如:伊妹儿(e-mail的谐音,电子邮件)烘培机(homepage的谐音,个人主页),猫(mode的谐音,调制解调器),瘟都死(Windows的谐音,操作系统名),“太可惜”表“TAXI”(出租车)等。C、部分省略,部分用汉字谐数字的音。如“酒吧”(window98的谐称),Window省略,谐“98”音。“发我”(P4-865主板的简称),“主板”省略,“6”也省略,谐“85”的音。
  3.混合型谐音词,由汉字、汉语拼音、英语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在一起组成,其中有的字符读本音,有的读和它相近的谐音。如:真e心(真恶心)、牛B(牛皮)、cu2(see youtoo)、8错8错(不错不错)、帅G(帅哥)、886(bye了)。
  (三)缩略造词缩略是汉语构词的方式之一。人们在网上交流遵循效率原则,力求快捷方便,使用文字能省则省。
  1.外语字母缩略最常见是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构成的常规缩写。如英语中:BTW代表(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PK代表“Person-killing(单挑)”,OIC代表(Oh I See哦,我明白了),又如IOU(I Owe you),BF(Boyfriend男朋友),DOS(Disk Operate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PB(Playboy花花公子),DIY(do n youself自己动手组装电脑,即所谓“攒机”),O(over,完毕,嘿,该说你了),RL(reality现卖生活)等。
  2.汉语拼音缩略兼谐音型。利用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的发音接近于本词的发音,来谐音造字,并且每个汉字拼音只取第一个字母。例如:JJ(jie jie,姐姐),DD(di di,弟弟),PLMM(piao liang mei mei,漂亮妹妹),PFPF(pei fupei fu,佩服佩服),PMP(paimapi,拍马屁),LG(lao gong,老公),LJ(la ji,垃圾),TGF(太过分了),SJB(shen jingbing,神经病)等。
  3.汉语短语缩略。如“控件”就是控制软件,“耗材”就是消耗性的材料,“电邮”就是电子邮件,“网管”就是网络管理员,“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
  4.英文与阿拉伯数字混合缩略。Y21(千年虫),3G(第三代无线通信),3A(社会、内容、电子商务),3C(computer计算机,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讯)等。
  (四)仿形会意型 为了弥补网上交流时传情达意的缺憾,上网者精心创造出许多刺激视觉感官的头像、字符和图片。它们形象生动,及时发送,能很好的表情达意,因而深受网民喜爱。这些符号由一些键盘上简单的符号经过排列组合而成,或以形会意,或象形隐喻,其表意效果使各种语言文字相形见绌。如“很S”用“S”的弯曲外形来意指说话拐弯抹角。又如: “ZZZZ”表示在睡觉,“:-o”表示哇塞或惊呆了,“:-p”表示吐舌头,做鬼脸,“: ̄_”表示流泪的脸,“:-D”高兴地张嘴大笑,“8-)”眼镜一族专用的笑脸,“:-!”表示不屑的笑容,“:”是眼睛,“一”是鼻子,“:”(接吻),“:%)%”(满脸的青春痘)等。
  (五)创造新词或旧词翻新意借用汉语中的仿拟、指代、隐喻、拟声等修辞方式,或创造新词,或旧词新意。
  1.创造新词 A、仿旧造新 通过替换规范汉语中己经存在的词汇中的个别语素构成新词。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促成了运用仿词法大量构造临时性的词语。如:仿拟“笨鸟先飞”造出“笨鱼先游”,仿“触电”(接触电源而来)造出“触网”(接触网络),仿“黑客”造出“蓝客、红客、白客、闪客”,“闯关族”(玩电子游戏的人)仿“追星族”而来,“校草”仿“校花”,“晒月亮”仿“晒太阳”,“汉托”仿“托福”,还有“网民”是仿“股民”,“制网权”是仿“制空权”等。B、原创新词规范的现代汉语中没有这类词,是网络爱好者的大胆创造。如“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女人,因为“霉”的使用能立刻使人想到变质过期的食物。又如:犬科(喜欢追逐论坛里女生的那类人,尤其喜欢死缠烂打),狼族(热爱美色,不过比犬科作风正派一些,不会纠缠),很青(新颖或稚嫩)、的微(一种语气助词)、的说(后缀词)、爆头(打得脑袋开花),网虫(网民)等。
  2.旧词新意 规范的现代汉语原来就有这类词,但没有这种义项。如:恐龙(表示丑陋的女人),打铁(表示在论坛上发帖子),坛子(网站论坛),隔壁(一个网站不同主题的BBS),青蛙(网上丑男),灌水(聊人室或BBS版上随意留言写的东西),潜水员(只浏览,不发帖),抛砖(跟帖),楼上或楼下(表示上下两个帖子之间的关系),偶像(呕吐的对象),可爱(可怜没人爱),钓鱼(男追女),钓虾(女追男)等。
  
  三、如何看待网络词语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的”。伴随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词语也极快地发展蔓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由于网络词语具有生动、形象、简约、中西合璧、张扬个性、虚拟现实等特征,有助于网民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实现言语交流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词汇宝库。近年来,它不仅堂而皇之地“走进”报刊杂志、街头巷尾乃至学校校园,而且成了许多人的时尚口语。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语言,“网上人不亦乐乎,网下人两眼茫茫”,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网络语言的简单、随意、粗俗、晦涩、不合语法规范等也对主流语言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从06年3月1日起开始生效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词语,将被判定为违法行为。网络词语与规范化的词语相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如何来对待网络词语呢?全盘接受,~把火烧掉?值得我们好好思考,认真对待。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认定网络词语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产生在网络言语社区中,由广大上网者共同创造的一种新语言变体,主要体现在词汇上。
  1.部分网络词语应属于新词语。网络技术专门词语和网络交际中的一些特殊词语应分别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方言。“黑客、硬盘、主板、病毒、设置”等网络技术专门词语应属于行业语的范畴。行业语和共同语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词汇是语言诸要素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有些行业语专业性不是很强,虽然是新生的,但使用范围已经超出了网络技术人员这一群体范围,具备了新词语的特征,应归入汉语的新造词语。如“点击、上传、下载、版主、主页、链接”等词汇都源自网络,但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规范和汉语造词规律,充满时代气息,这样的词语不妨大胆使用。类似的部分网络交际词语,如“恐龙”“大侠”具有隐喻的色彩,也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则,应考虑将这类词,经过规范接纳为正式的现代汉语词语。
  2.一部分网络语言,还是应把它们限制在网络生活中。它们虽也是在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使用范围基本上局限于网络空间,不具备普遍性、全民性,也没有遵守词语发展的规则,不应算作规范的现代汉语新词语。如“886”表示“再见了”,“:-P”表示“吐舌头笑”,“7456”表示“气死我了”之类的数字和符号语言,虽在年轻人中较流行,有其存在的实用性和合理性,但不应该看作新词语,否则,新词语的创造将失去规则,势必引起语言应用的混乱。
  总之,网络词语是现代汉语在网络环境下产生和使用的新语言变体语汇,是传统语汇无法替代的。社会在发展,语言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网络词语需要规范,但规范是要推动发展的,限制了发展的规范不是合理的规范。网络词语需要规范,规范造词、规范使用。只有如此,网络语言才更具有生命力,有望在主流语言中谋得一席之地。我们应该正视网络词语的积极方面,承认网络词语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它。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可全部接受,而是要积极进行理论研究,规范其发展,取其长去其短,以丰富主流语汇。
  (李天广,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作为交际工具表情达意,但是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同样的意义却要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这就进入了认知语义范畴的领域。“认知语言学就是以认知为出发点,……来探究人是怎样运用语言符号以及这些符号组成的种种语言结构来实现人的交际活动,来实现人的思维活动。”(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序言(陆俭明)》)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直接表现或直接对应于现实世界,而是由一个中间
期刊
“上”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语,其意义繁多、用法复杂。现代汉语中“上”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做动词时既可以做动作动词(谓语)又可以做趋向动词(补语)。在山东单县话中,动词“上”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用法,特别是出现了交互动词的用法。  凡是在语义上要由两个方面的人或物同时参与才能实施的动词就是交互动词。山东单县话中“上来”“上不来”就是交互动词,意思是“合得来”“合不来”。    一、论元角色
期刊
“怪”是现代汉语中较常用的一个副词,表示程度相当高,一般用于口语中,后面带“的”构成“怪+X+的”的结构。例如:  (1)安白登教授,你不能不来看看毛立士吃醉了的神气,怪可笑的!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2)这封信写得怪有意思的。(朱德熙《语法讲义》)  (3)求婚是这样的,曹元朗见了面,一股怪可怜的样子,忽然把一个丝绒盒子塞在苏小姐的手里,神色仓皇地跑了。 (钱钟书《围城》)  单
期刊
汉字是世界上众多文字中最具形体特征的书写符号,它在记录汉语的同时,还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功能。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汉字字形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表现为汉字在使用过程中所造就的种种文化现象。人们在使用汉字时常常利用汉字的形体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活动,古人就提出了“析字”这一修辞术语。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篇中也谈到:“缀字属篇,必须练择:一避诡异,二
期刊
双及物结构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式,引起了许多语法学家的关注和探讨,也涌现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其的范围界定、具体分类、动词语义、生成机制及与其他结构的联系和区别等多个方面。目前对双及物结构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共识,但仍有许多分歧和争论之处。本文拟对此作一大概的回顾与总结,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概念的界定    双及物和双宾语经常被当作指称同样事物的两个概念交替使用,
期刊
法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历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语言演变的一部分,考察语法形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的途径;一个是共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一种句法和语用现象,考察在日常语言使用中决定语法关系的各种手段。语法化理论(Hopper&Traugott)认为,语义相宜性和特定的句法环境是诱发一个词汇语法化的两个必要条件,然而并不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词语都一定会语法化。语法化受多种机制的作用会呈现复杂
期刊
汉语中,要表达与衣着服饰有关的动作行为,常用的动词有:穿、围、套、披、系、裹、戴、佩等。其中最常用的有两个,即“穿”和“戴”。“穿”和“戴”在语义特征上有什么不同?它们后面各自带的宾语为什么自成体系?“穿袜子”、“戴手套”为什么不能说成“穿手套”、“戴袜子”?“穿衣戴帽”为什么不能说成“戴衣穿帽”?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一番解释。    一、“穿”和“戴”的语义特点  “穿”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
期刊
任何一种语言在利用音段音位组成一个表义系统的同时,也利用一些伴随音段音位出现的语音成素来表达某些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意义,这些语音成素被称为超音段音位,或称超音质特征。英语的重音就是其中一种。英语的重音不仅是语音结构的一部分,在由相同音位构成的词语中具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功能,而且还是语调和话语节奏结构的基础,是英语语音表达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英语被列为重音语言。然而,不同语言的重音表现形式不同,发
期刊
言语交际中,言语双方的言辞往往可以拆开来进行分析鉴赏,以证明各有各的妙处。但有时双方的言辞活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处于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说明的言语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不能拆开,它们的妙处与意义也必须在一个前后联贯的整体中才能实现,将任何一方单列出来进行分析研究都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涉及言语交际的一种特殊修辞活动一一续接修辞。续接修辞大致有三种模式:    一、仿
期刊
现代汉语词汇从来源方面观察,有固有词汇和外来词汇两个对立的词汇来源。固有词汇与外来词汇的对立是从汉语与外民族在语言上有来往开始的,所以,这两种对立的词汇的形成,比起其它类型词汇晚些,两种词汇所包含的数量也不平衡,外来词比固有词要少得多。    一、外来词中意译词的归属问题  确定外来词的标准,划定外来词的范围,至今看法不一。有人说:外来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以外国或其它民族语言吸收进来的词。有的认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