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德育的主旋律,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完成21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我们面对诸多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需要更加重视和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的新情况,新问题。
【关键词】民族团结 社会主义事业 平等 和谐
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之间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互相合作,共同致力于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稳定。坚持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共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踏上新的征程。21世纪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取得辉煌胜利的时期,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时期。实现党的十八大的宏伟目标,需要全国56个兄弟民族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继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逐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是进入21世纪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正确解析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势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深入发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方面,尤其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民族之间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各民族相互关爱、情同手足,共同性不断增多,但由于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加上地区、城乡、民族之间人员流动加快,误会和纠纷不时出现;民族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但由于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执行政策片面等原因,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事情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通过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师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不断提高各族学生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正是内和各民族、外防渗透的紧迫任务。
2.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要立足引导,重在教育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民族团结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作保障,课堂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各高校通过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特别是学习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对大学生正确理解当代国际、国内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形势与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对大学生进行广泛而又深人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以及党和国家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教育的主渠道,是广大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认识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党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中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依据。实践证明,只有这个民族政策才能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只有这个民族政策才能加强和促进各个民族的大团结。中国的民族问题说到底是民族关系问题,也就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着重巩固和发展各个民族的大团结,促进民族和谐与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使各民族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充分享受当家作主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如组织各民族学生开展歌咏比赛、民族舞蹈表演、饮食文化交流、征文或诗歌写作比赛等,这些活动均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同时,在校园里开展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月”活动对于搞好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以新疆的反分裂斗争的伟大胜利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新疆反分裂斗争是一场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政治斗争。在与分裂势力的长期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直接指挥下,粉碎了分裂势力一次又一次的分裂图谋,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
中央加强各级党委对反分裂斗争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坚持不懈地抓好集中整治工作。根据变化的形势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坚持哪里社会治安混乱,就集中整哪里;哪些问题突出,就解决哪些问题的原则,把集中整治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开展,集中整治工作要以综合治理工作为依托和基础。始终把此工作看作一项动态的复杂工作,长期坚持,不断强化。
最大限度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是一场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的斗争,只有团结和依靠各族人民群众才能取得胜利。各族人民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利用各种方式与我们争夺群众,这是一场争夺人心的政治斗争。反分裂斗争能否取得胜利,新疆能否长治久安,决定因素就在于我们能否团结、依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反分裂斗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了,就会形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如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以来,党和政府紧紧依靠群众,迅速平息了事态,恢复了社会秩序。在暴徒打砸抢烧的危急时刻,各族干部群众患难与共,团结互助。事件平息后,各族群众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积极配合支持党和政府工作,为维护新疆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活动,着重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流讲充分,把乌鲁木齐“7·5”事件的性质和危害讲清楚,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讲透彻,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
4.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观教育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落后、闭塞偏远的地区,他们接受的信息量相对较少,接收信息的手段相对落后,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相对较弱,特别是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社会现状和党的政策、方针认识和分析不到位,容易出现思想偏差。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积极引导少数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形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通过举办“民族团结教育周”等活动和报告会、辩论赛、图片展等形式对各族学生进行“三个离不开”教育,引导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增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搞好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团结。要积极引导学校的各族大学生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树立为各族群众谋福利、为民族团结作贡献的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交流、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共同性、一致性增多;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有所凸显。这些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处理不当,极易被境内外“三股势力”所利用,演化为损害民族团结、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事件。处理这类问题必须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迅速果断地采取措施,把危害、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避免把民事纠纷演化为民族纷争。比如:在向少数民族大学生讲解“7·5”事件时,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处理方式是将妥善处理各族人民内部矛盾与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是从各族民族利益出发,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的正确处理。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我们党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识到我们党对于民族分裂主义,对于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犯罪分子,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都会受到依法处理。
完成21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我们面对诸多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需要更加重视和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的新情况,新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制度的更加完善,随着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和各民族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各民族大团结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巩固。
参考文献
[1] 中共国家民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戏、推动工作
[N].人民日报,2011-9-8.
[2] 马进.形势与政策课应注意反映和突出民族政策写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J].社科纵横,2012(1).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德育的主旋律,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完成21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我们面对诸多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需要更加重视和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的新情况,新问题。
【关键词】民族团结 社会主义事业 平等 和谐
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之间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互相合作,共同致力于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稳定。坚持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共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踏上新的征程。21世纪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取得辉煌胜利的时期,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时期。实现党的十八大的宏伟目标,需要全国56个兄弟民族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继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逐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是进入21世纪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正确解析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势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深入发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方面,尤其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民族之间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各民族相互关爱、情同手足,共同性不断增多,但由于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加上地区、城乡、民族之间人员流动加快,误会和纠纷不时出现;民族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但由于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执行政策片面等原因,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事情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通过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师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不断提高各族学生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正是内和各民族、外防渗透的紧迫任务。
2.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要立足引导,重在教育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民族团结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作保障,课堂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各高校通过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特别是学习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对大学生正确理解当代国际、国内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形势与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对大学生进行广泛而又深人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以及党和国家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教育的主渠道,是广大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认识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党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中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依据。实践证明,只有这个民族政策才能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只有这个民族政策才能加强和促进各个民族的大团结。中国的民族问题说到底是民族关系问题,也就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着重巩固和发展各个民族的大团结,促进民族和谐与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使各民族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充分享受当家作主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如组织各民族学生开展歌咏比赛、民族舞蹈表演、饮食文化交流、征文或诗歌写作比赛等,这些活动均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同时,在校园里开展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月”活动对于搞好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以新疆的反分裂斗争的伟大胜利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新疆反分裂斗争是一场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政治斗争。在与分裂势力的长期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直接指挥下,粉碎了分裂势力一次又一次的分裂图谋,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
中央加强各级党委对反分裂斗争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坚持不懈地抓好集中整治工作。根据变化的形势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坚持哪里社会治安混乱,就集中整哪里;哪些问题突出,就解决哪些问题的原则,把集中整治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开展,集中整治工作要以综合治理工作为依托和基础。始终把此工作看作一项动态的复杂工作,长期坚持,不断强化。
最大限度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是一场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的斗争,只有团结和依靠各族人民群众才能取得胜利。各族人民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利用各种方式与我们争夺群众,这是一场争夺人心的政治斗争。反分裂斗争能否取得胜利,新疆能否长治久安,决定因素就在于我们能否团结、依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反分裂斗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了,就会形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如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以来,党和政府紧紧依靠群众,迅速平息了事态,恢复了社会秩序。在暴徒打砸抢烧的危急时刻,各族干部群众患难与共,团结互助。事件平息后,各族群众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积极配合支持党和政府工作,为维护新疆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活动,着重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流讲充分,把乌鲁木齐“7·5”事件的性质和危害讲清楚,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讲透彻,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
4.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观教育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落后、闭塞偏远的地区,他们接受的信息量相对较少,接收信息的手段相对落后,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相对较弱,特别是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社会现状和党的政策、方针认识和分析不到位,容易出现思想偏差。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积极引导少数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形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通过举办“民族团结教育周”等活动和报告会、辩论赛、图片展等形式对各族学生进行“三个离不开”教育,引导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增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搞好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团结。要积极引导学校的各族大学生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树立为各族群众谋福利、为民族团结作贡献的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交流、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共同性、一致性增多;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有所凸显。这些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处理不当,极易被境内外“三股势力”所利用,演化为损害民族团结、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事件。处理这类问题必须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迅速果断地采取措施,把危害、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避免把民事纠纷演化为民族纷争。比如:在向少数民族大学生讲解“7·5”事件时,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处理方式是将妥善处理各族人民内部矛盾与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是从各族民族利益出发,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的正确处理。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我们党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识到我们党对于民族分裂主义,对于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犯罪分子,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都会受到依法处理。
完成21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我们面对诸多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需要更加重视和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的新情况,新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制度的更加完善,随着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和各民族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各民族大团结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巩固。
参考文献
[1] 中共国家民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戏、推动工作
[N].人民日报,2011-9-8.
[2] 马进.形势与政策课应注意反映和突出民族政策写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J].社科纵横,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