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资源对个性化育人的作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76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近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15%,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标志。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高达21%,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完全实现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如何实行个性化教育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育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全班同时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水平,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在这种教学体制下学生根本谈不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更不用说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了。因此,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深受限制。高等教育传统的大众化教学形式难以适应因材施教和强化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个性化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门槛明显降低,生源质量总体下降,个体差异增大,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明显暴露出来。此外,由于高校几年来连续大幅度的扩招,使本来就紧张的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紧缺,教学条件明显下降,实验设备、教学场所等严重不足,也迫使我们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
  
  校园网络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进入高校校园和课堂,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既给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条件,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认知工具,以及便捷的交流和互动工具,使学习者能够按自己需要来利用各种资源,根据自身基础按部就班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它不仅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无限发展的广阔空间,同时对教学改革和发展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促发高等教育变革的催化剂。这种变革包括: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利用计算机网络支持教学过程,改变了学习资源分配格局,有助于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状态,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接受型学习转变为资源型学习、探索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尤其应该提倡合作型学习、按需学习和适时学习。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可以为师生构建网上协作学习的良好环境,还可以力争创建一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教育。
  校园网络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是局域网内能够利用的,包括图书馆数字资源、实验室网络、多媒体课件库、学科资源库及教学管理资源。校外资源主要是国际互联网和中国高等教育网等资源。
  根据调查,当前国内各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在硬件投资和建设上投入很大,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仍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件资源开发和网络服务”;“缺少相互间的协作开发,重复建设”;“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划,有效的交流与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强调资源开发的大而全,忽视资源利用的细且专”的现象。例如一些学校虽然很早就建立了校园网,而且不断实行网络升级,但是在网络服务上,除了域名服务和主页信息发布外,电子身份和认证服务以及网络管理、网络安全、资源管理和使用者个性化需求建设等服务一般都不到位。而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上,尤其是为高校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教学资源开发方面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建设
  
  由于互连网技术、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发现(KDD)这种数据处理过程进入到Web领域。它通过机器学习,统计分析或其他方法,从大量数据中进行数据挖掘,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使个性化数字服务的实现成为可能。随着互联网用户对信息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和定向明确化,数字式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互联网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和发展方向。将个性化数字服务的概念运用在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中,是解决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和教学和服务资源的单一化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案。
  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可以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得以更好的体现。利用其所创造的优良环境,可实现个性化教学、小组协作学习、远程实时交互的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等,使学生从过强的共性制约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人志趣,培养其个性特色。其次,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一方面学生可根据个人志趣与个性差异对所学的知识和学习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选择。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查看和下载老师提供的课件、教学资料,做练习题和提交作业。
  实现了个性化后的网络学习将是一种自主的带反馈机制的学习,它使学生能够更多更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教育信息资源基于Web的学习系统。我们需要克服现有的学习系统模型大部分都是静态的,缺少交互,缺乏个性,学生不能按需学习的不足,充分利用站点上积累的大量有用的教学信息,如用户的访问日志、注册信息、答疑信息、考试成绩、作业情况、交流信息、学习进度等,引入智能化、开放化、个性化服务,可避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为了给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料,我们可以基于一种代理技术,通过收集和评价学习者从前的一些信息来实现。该部分主要包括学习者的信息收集、管理、信息分析、学习者的理解推断、教学材料处理及与学习者通讯联系等。个性化服务的根本是尊重用户,研究用户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兴趣,为其选择更需要的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具体的做法是当用户登录到系统,通过身份确认后,系统的信息收集模块开始收集用户请求,跟踪用户的行为,这里一般收集的信息有用户点击的URL、SEARCH的关键字、访问信息的类型等;然后送到原始信息库进行信息的预处理和归一化;接着,个性分析处理中心根据最新采集的原始数据结合用户个性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进行个性分析、产生结果,更新用户个性数据库,并把结果送往个性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根据个性化信息和用户请求对原有数据库群发出调度命令,把用户最需要的将条理化的信息反馈给用户。
  教师通过这些信息,编辑和发布在线调查表和在线测试,统计和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他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状况、需求、能力差异、学习进度、兴趣爱好,管理自己的课件和各类教学资料。同时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和学习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这些诸多因素制定适合学生个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动态地调整其学习计划及进度,让学生得到针对其个性化信息定制的教育。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有关课程或者学习资源,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得以更好地体现;利用网络实现非实时交互性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问题、测试成绩给学生指出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和学习建议,并且可以提供给学生针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的补充资源、以便学生尽快掌握。另一方面,系统可以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直接、科学地了解到用户的需求与自己提供的教育资源信息的冗余和不足,适时地调整自身的策略、方案来满足受教育对象的需求。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发布和批改作业,通过邮件、论坛、电子板等手段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与答疑。还可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专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但这些都应以不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要配合他们的工作、促进他们的问题解决。学生可对某一专题的相关内容通过信息检索、收集和处理,实现问题的解决。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有利于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不但要教授课程,而且还要组织内容和形式都适合学生独立学习的个性化教学资源。其关键在于分析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适合该学生的教育,要将学生参与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地理解知识意义并合理运用知识。在数字资源缺乏的现状下,我们应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网络课程制作水平。
  为实现此目的,调动教师对教学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学校需要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进行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课件的制作。其内容应丰富广泛,图、文、声并茂,使网络课程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由于课程信息在网络上能迅速地生成、传播和更新,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可以实时互动,高度共享。所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网络课程的内容存放在WEB、FTP、TOD、MAIL、BBS等服务器上,供教师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或由学生在网上自主点播学习。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方便的网上互动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自主进行学习。而对于需要请求教师帮助的问题可以通过实时答疑或者非实时的答疑得到答案。既可满足多层次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也有利于学生个性教育的拓展。
  另一方面要在各高校间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统一管理和调配,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网络上信息容量大,易实现低成本的大范围内信息传递,提供资源上的共享,利于教育工作者获取数据以从事调查、分析和传播,进行系统整合研究,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
  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上,也应该体现出个性化服务的内容来。例如对重点学科、新建学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精准农业和我校服务垦区的大背景下,增设个性化服务项目,方便师生的科研和学习需求。
  
  结论
  
  在现有的高校校园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和图书馆数字资源潜力的挖掘和建设,利用代理技术提供的适当材料,凭借所收集和评估的学习者学习的信息的历史纪录来判断学习者的能力和主要需求信息,从而量体裁衣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材料提供方案,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资源对个性化育人的作用,实现个性化服务。
其他文献
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中等教育教师的任务。高师培养人才素质的高低极大影响着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前途。教育部对学生能力、素质教育极为重视,尤其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学生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师范大学实践教学,尤其重视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高师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师范生能否胜任教学的需要,本文
期刊
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知识和环境的熏陶,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和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重点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加强素质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加强的是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思想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己任,强调产学研相结合,以能力为重点,以实用为导向
期刊
前言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个概念。提出素质教育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但是,实施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对应试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有其深刻的背景和意义。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
期刊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主要是管理职能发挥作用,但管理工作人员在行使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要面向广大师生提供服务。我认为看待二者的关系应统一于高等教育育人这一主要功能中,育人是二者关系的交叉点,是其共同目标。    1.管理是育人的手段  管理是教育的手段,是教育的延续和巩固。管理育人,就是说我们的管理渗透着思想教育,管理原则包含着极强的思想性和目的性。管理规
期刊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亚文化,是成功的教育管理不可忽视的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针对长期存在于教师文化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学校教师管理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非正式群体:概念的提出与分类    学校中存在着一些由于成员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投、利害一致等未经人为的设计而自然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进而形成一定的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形成的人际关系既无法定地位,也缺
期刊
博客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使用新技术为人类交流所提供的便利性,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书写载体。这种网络工具以其开放、共享、自主管理的特点,为不同思想的交流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博客行为的定义    博客是英文Blog(Weblog的缩写)的中文译名,即“网络日志”。目前网络上流行的一则关于博客的简洁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
期刊
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同时也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状态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所要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角度出发,“和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追求。    塑造“和谐”的青年    和谐社会的“和谐”总的来说包括人与自然
期刊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原因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似乎正印证着国外的一项研究:改革方案被采纳后,教师的行为只有16%符合方案所要求的模式。也逃脱不了一个现实,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绝大多数课程编制的计划,实际上并没有在实践中得以实施。这诚然与课程计划、实施策略、课程评价、实施主体以及实施理论研究有关,但教师的职业倦怠必定无法与之脱离关系。为此,笔者于2007年初在湖南长沙市、
期刊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逐渐被引入到各学科教学工作中来,尤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这种全新的教学工具将原来的“死”教材转化成了生动、直观、具体的全新形式。从而也就形成了当前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比较流行的“视、听、说”教学模式,同时,网络教学也在越来越多地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实现有机结合。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入学时一般都已经过了7年左右的英
期刊
沟通,是指沟通主体将信息传递给沟通客体,并获得预期反馈的整个过程。沟通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对于信息交流、感情传递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教师与学生能否有效沟通,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的整个人生,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属于学生的特殊群体,大学时代处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因此,大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