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中职院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增进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学科自身内容趋于静态化,加之当今中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素质水平不高,使得课程不得不通过不断创新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作为一门极富育人功能的课程,教师尝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的同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元素,无疑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思路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094-01
一、前言
情感教育是以心灵交流为主要手段,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新型教育方式。近年来,伴随着各级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这一新型教育理念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作为中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语文教师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提升课程的教学实效,成为了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中职院校语文课程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模式在本世纪初被相关专家学者提出,并逐步应用于多学科课程教学中。笔者认为,该教育模式的核心即为“情感”,当课堂充满了生动活力和情感色彩,师生之间情感的传递与高品质沟通形成之时,情感教育的非凡效果也就显露无遗。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当今社会环境呼唤情感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纵观世界全局,各国之间经济的竞争主要围绕“软实力”——科技和人才展开。因此,作为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教育事业,必须要不断结合社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创新教育模式。再者,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心灵空前的烦躁,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对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很有必要重新梳理和调整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为情感教育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出现带来了契机。
(二)以人为本的必然需要
上世纪末,国内各级院校纷纷响应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开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摒弃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真正开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创造师生互动沟通的研究性课堂。从上述理念不难发现,当代教育提倡的是师生平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些都为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推进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教师要不断提升情感教育的艺术水平
中职院校语文课程想要开展好情感教育,作为课堂设计者的——教师能力水平高低与教学实效息息相关。笔者认为,作为一项长期开展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师必须意识到情感教育重要性,把握好情感教育的精髓,不断提升自身从事情感教育的艺术水平,从而在循序渐进中与学生展开交流,才能确保教学实效。
(一)真心用爱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倡导教师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与学生做朋友,创建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传统意识形态下的姿态,发自肺腑地用爱亲近学生,真心实意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找寻与所教授学生之间的共鸣,进而保证今后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情感教育的传递,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树立起与人交往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教师面前能够放开心灵的芥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二)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民主色彩
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因素,构建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例如可以在教学中以民主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并提出意见建议,经常作为聆听者感受学生的心声,坚决杜绝出现“一言堂”与“独角戏”的局面。
四、中职院校语文课程情感教育的着力点
客观来讲,当今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浓。因此,笔者认为,实施情感教育,是扭转目前中职学生厌学情绪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当今中职院校的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很大,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
(一)增强师生之间心灵的互动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实现互动的情感交流。因此,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和保证。由于传统思想在教师与学生家长内心的残留,致使很多中职院校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较差遭受了一些挫败感。笔者认为,教师只有积极破开学生心灵的这块寒冰,才能使他们积极乐观地与教师交朋友。因此,教师适当对不同学生多采用鼓励式评价成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法宝。
(二)让课程声情并茂,学生感悟课本内容的情境
笔者认为,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当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基本风格,要因材定调。不同的作家,其创作风格迥异,即使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其作品的风格也有不同。这就要求从客观上去分析、理解。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示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至关重要。只有情感的投入,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才能使他们进入文章创造的意境,也才能形成“双向交流”。教师以情示人,讲解课文是一个帮助学生认识、创造的理想性化过程。除此之外,在朗读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都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这是种听觉美感,也是语文教师一项最重要的艺术功底。做好上述这些,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完全沉浸在意境中,同时拉近作者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被美的境界激发的感情与作品所寄予的感情产生共鸣,进而保证课程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思路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094-01
一、前言
情感教育是以心灵交流为主要手段,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新型教育方式。近年来,伴随着各级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这一新型教育理念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作为中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语文教师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提升课程的教学实效,成为了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中职院校语文课程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模式在本世纪初被相关专家学者提出,并逐步应用于多学科课程教学中。笔者认为,该教育模式的核心即为“情感”,当课堂充满了生动活力和情感色彩,师生之间情感的传递与高品质沟通形成之时,情感教育的非凡效果也就显露无遗。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当今社会环境呼唤情感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纵观世界全局,各国之间经济的竞争主要围绕“软实力”——科技和人才展开。因此,作为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教育事业,必须要不断结合社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创新教育模式。再者,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心灵空前的烦躁,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对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很有必要重新梳理和调整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为情感教育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出现带来了契机。
(二)以人为本的必然需要
上世纪末,国内各级院校纷纷响应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开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摒弃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真正开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创造师生互动沟通的研究性课堂。从上述理念不难发现,当代教育提倡的是师生平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些都为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推进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教师要不断提升情感教育的艺术水平
中职院校语文课程想要开展好情感教育,作为课堂设计者的——教师能力水平高低与教学实效息息相关。笔者认为,作为一项长期开展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师必须意识到情感教育重要性,把握好情感教育的精髓,不断提升自身从事情感教育的艺术水平,从而在循序渐进中与学生展开交流,才能确保教学实效。
(一)真心用爱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倡导教师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与学生做朋友,创建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传统意识形态下的姿态,发自肺腑地用爱亲近学生,真心实意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找寻与所教授学生之间的共鸣,进而保证今后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情感教育的传递,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树立起与人交往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教师面前能够放开心灵的芥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二)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民主色彩
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因素,构建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例如可以在教学中以民主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并提出意见建议,经常作为聆听者感受学生的心声,坚决杜绝出现“一言堂”与“独角戏”的局面。
四、中职院校语文课程情感教育的着力点
客观来讲,当今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浓。因此,笔者认为,实施情感教育,是扭转目前中职学生厌学情绪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当今中职院校的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很大,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
(一)增强师生之间心灵的互动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实现互动的情感交流。因此,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和保证。由于传统思想在教师与学生家长内心的残留,致使很多中职院校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较差遭受了一些挫败感。笔者认为,教师只有积极破开学生心灵的这块寒冰,才能使他们积极乐观地与教师交朋友。因此,教师适当对不同学生多采用鼓励式评价成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法宝。
(二)让课程声情并茂,学生感悟课本内容的情境
笔者认为,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当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基本风格,要因材定调。不同的作家,其创作风格迥异,即使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其作品的风格也有不同。这就要求从客观上去分析、理解。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示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至关重要。只有情感的投入,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才能使他们进入文章创造的意境,也才能形成“双向交流”。教师以情示人,讲解课文是一个帮助学生认识、创造的理想性化过程。除此之外,在朗读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都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这是种听觉美感,也是语文教师一项最重要的艺术功底。做好上述这些,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完全沉浸在意境中,同时拉近作者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被美的境界激发的感情与作品所寄予的感情产生共鸣,进而保证课程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