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STEAM教育是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五大学科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探索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基于STEAM理念的创想空间建设与实践,是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建立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使空间建设逐步推进,课程体系逐渐优化,学校STEAM教育生态环境逐渐形成。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创想空间;建设;实践
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现状,科学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以跨学科和真实问题及情景为显著特征的STEAM教育进入公众视野,并得到广泛关注,被视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跨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STEAM是五个单词字母的缩写,S代表的是科学,T代表的是技术,E代表的是工程,A代表艺术,M代表数学。STEAM教育并不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教育方式,注重学科知识内容与实践的整合,强调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STEAM空间是学生进行STEAM学习的场所,支撑学生进行学习、研讨、探究、实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建设什么样的STEAM学习空间才能满足STEAM教育发展的需要?如何引导学生在STEAM学习空间进行项目式学习?我校积极开发校内资源建设学生学习的空间,推动了学校STEAM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一、创想空间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对加强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2020年6月,黑河市教育局印发了《全市小学开展STEAM教育试点工作方案》,我校認真落实有关精神,边学习边研究,把握STEAM课程特征,推进STEAM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学习空间是否安全、舒适,能否让学生处于放松状态,可以随处学习,这些都尤为重要。我校原有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多样的STEAM课程实施需求,因此,建设和优化STEAM学习空间势在必行。
二、创想空间建设的原则
学习空间是指学习的物理环境,也是教与学活动发生的场所。我们的空间设计要考虑适合新的学习方式、课程体系生长以及由此引发的组织管理变化。我校现有的空间较为有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STEAM教育的向往与追求,我们把一间保健室成功改造为STEAM教室,成为整合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室、美工坊的综合教室,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课程的发展,也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由于1992年建设的教学楼已经承受不住大面积的装饰重量,我们就利用废旧生活物品手工制作墙面装饰,体现了创造的智慧;利用窗台、置物架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购置多种军事模型、益智玩教具,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把走廊天花板设计为手绘星空,代表科技素养的深蓝色给师生带来美妙的情境化体验,令人充满无限遐想。这样一个安全、环保、实用、开放、多样的STEAM学习空间就是我们的创想空间,跨界的探索和创新应运而生。
三、创想空间建设的应用
作为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学习空间,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发挥最大的功能?这些都是我们在空间使用过程中需要逐个解决的问题。
(一)打造一支成熟的STEAM团队
学校成立STEAM课程实施和管理领导小组,组建了以28位教师为核心的STEAM教师团队,涵盖科学、信息、数学、美术、技术、语文等多个学科,按照高、中、低年段将核心成员分为三组,每组都有项目负责人。STEAM课程的开放性与综合性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心态,理解STEAM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保持一颗好奇心,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也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送教师赴哈尔滨、南京学习STEAM教育经验,回校后进行二次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一线教学需求,学校安排教师每周进行跨专业交流学习,充分发挥专业背景优势,由多学科教师共同进行课例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STEAM教育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集体备课、自主学习等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STEAM素养和课程设计能力,使创想空间真正发挥实效。
(二)建构校本化的STEAM课程结构体系
我校依托STEAM课程教育,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将校本STEAM课程结构体系逐步规范化,课程落实坚持大众化普及和个性化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模式。STEAM教育是促进孩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也正契合我校“培养主体性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并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与“五育”教育相融合,同时,开发利用少年军校的资源,以“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创想蓝色科技”为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精心设计项目内容。STEAM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既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内容标准,又要涵盖每一个涉及学科的目标。在小学阶段,与STEAM关系最紧密、最适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学科是科学,所以,我们筛选其中学生感兴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性项目来实施。学校开设了“工艺与人文”“机械与工程”“信息与智能”三个领域的项目,具体落实为低段的“独一无二的家”“纸板桥”,中段的“水车的演变”“橡皮筋马达”,高段的“鸟类投食器”“乒乓球弹射器”等项目。为充分展示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学校开展了STEAM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学习空间管理
学习空间的管理,不是简单的空间设施设备的管理,而是综合使用与创造性应用空间的管理。我校STEAM学习空间管理认真贯彻“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方针,本着“谁的课堂谁负责”的原则,由授课教师负责自己课程材料的申购与准备。学校还制定了《学习空间管理制度》,为学习空间管理和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STEAM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最大限度地保障课堂安全,需要采取一些空间教学与学习干预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面向全体学生的通用性干预和针对个别学生的选择性干预策略。通用性干预策略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教师通过自己实践操作,发现项目学习中存在的危险,在课前或者实践活动之前告知学生,在实践场所张贴安全提示标语;其二,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做出安全提示,如提醒学生使用刻刀和玻璃器皿时要注意安全;其三,教师编制安全承诺书,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承诺书的内容,签订承诺协议,通过“契约”的形式引导学生警惕实践中潜在的危险,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安全的建设与维护中。选择性干预策略主要是教师为满足学生个体安全等需求而采取的多样化策略,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对小组成员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发现错误操作或不当行为及时纠正。
四、创想空间的评价体系
对课程体系的评价有别于对独立课堂的评价,应让课程设计者、资源整合者、课程实施者更加清晰地分析与思考,不断修改与完善,让课程更切合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学生的成长和家长的期望。STEAM课程评价主体应趋于多元化,教师要将注意力从终结性评价转到形成性评价上。STEAM课程的重点并非进行知识教学,而是关注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评价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来形成自我学习、发展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意识。
一是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并行。教师评价主要关注小组在课堂管理方面的表现,如小组对教师要求的达成度、小组合作氛围的创建(组员参与度、讨论自由度)等,主要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团队精神、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虽然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为主,但在教师评价之外也可以采用同伴評价,同伴评价有助于教师洞察小组中的个人贡献。
二是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在简单任务中,根据项目标准对每个小组的项目进度、合作情况与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在复杂项目中,对与项目同步的各阶段进行评价,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所涉及的步骤存档,形成项目制作轨迹。
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开发自身的资源推动STEAM教育的发展。在STEAM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这一目标逐步落实。今后学校将对STEAM教育进行深度研究与实践,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素,李正福.STEAM教育这样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李慧.STEAM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创想空间;建设;实践
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现状,科学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以跨学科和真实问题及情景为显著特征的STEAM教育进入公众视野,并得到广泛关注,被视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跨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STEAM是五个单词字母的缩写,S代表的是科学,T代表的是技术,E代表的是工程,A代表艺术,M代表数学。STEAM教育并不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教育方式,注重学科知识内容与实践的整合,强调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STEAM空间是学生进行STEAM学习的场所,支撑学生进行学习、研讨、探究、实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建设什么样的STEAM学习空间才能满足STEAM教育发展的需要?如何引导学生在STEAM学习空间进行项目式学习?我校积极开发校内资源建设学生学习的空间,推动了学校STEAM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一、创想空间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对加强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2020年6月,黑河市教育局印发了《全市小学开展STEAM教育试点工作方案》,我校認真落实有关精神,边学习边研究,把握STEAM课程特征,推进STEAM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学习空间是否安全、舒适,能否让学生处于放松状态,可以随处学习,这些都尤为重要。我校原有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多样的STEAM课程实施需求,因此,建设和优化STEAM学习空间势在必行。
二、创想空间建设的原则
学习空间是指学习的物理环境,也是教与学活动发生的场所。我们的空间设计要考虑适合新的学习方式、课程体系生长以及由此引发的组织管理变化。我校现有的空间较为有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STEAM教育的向往与追求,我们把一间保健室成功改造为STEAM教室,成为整合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室、美工坊的综合教室,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课程的发展,也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由于1992年建设的教学楼已经承受不住大面积的装饰重量,我们就利用废旧生活物品手工制作墙面装饰,体现了创造的智慧;利用窗台、置物架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购置多种军事模型、益智玩教具,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把走廊天花板设计为手绘星空,代表科技素养的深蓝色给师生带来美妙的情境化体验,令人充满无限遐想。这样一个安全、环保、实用、开放、多样的STEAM学习空间就是我们的创想空间,跨界的探索和创新应运而生。
三、创想空间建设的应用
作为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学习空间,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发挥最大的功能?这些都是我们在空间使用过程中需要逐个解决的问题。
(一)打造一支成熟的STEAM团队
学校成立STEAM课程实施和管理领导小组,组建了以28位教师为核心的STEAM教师团队,涵盖科学、信息、数学、美术、技术、语文等多个学科,按照高、中、低年段将核心成员分为三组,每组都有项目负责人。STEAM课程的开放性与综合性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心态,理解STEAM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保持一颗好奇心,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也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送教师赴哈尔滨、南京学习STEAM教育经验,回校后进行二次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一线教学需求,学校安排教师每周进行跨专业交流学习,充分发挥专业背景优势,由多学科教师共同进行课例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STEAM教育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集体备课、自主学习等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STEAM素养和课程设计能力,使创想空间真正发挥实效。
(二)建构校本化的STEAM课程结构体系
我校依托STEAM课程教育,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将校本STEAM课程结构体系逐步规范化,课程落实坚持大众化普及和个性化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模式。STEAM教育是促进孩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也正契合我校“培养主体性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并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与“五育”教育相融合,同时,开发利用少年军校的资源,以“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创想蓝色科技”为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精心设计项目内容。STEAM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既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内容标准,又要涵盖每一个涉及学科的目标。在小学阶段,与STEAM关系最紧密、最适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学科是科学,所以,我们筛选其中学生感兴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性项目来实施。学校开设了“工艺与人文”“机械与工程”“信息与智能”三个领域的项目,具体落实为低段的“独一无二的家”“纸板桥”,中段的“水车的演变”“橡皮筋马达”,高段的“鸟类投食器”“乒乓球弹射器”等项目。为充分展示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学校开展了STEAM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学习空间管理
学习空间的管理,不是简单的空间设施设备的管理,而是综合使用与创造性应用空间的管理。我校STEAM学习空间管理认真贯彻“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方针,本着“谁的课堂谁负责”的原则,由授课教师负责自己课程材料的申购与准备。学校还制定了《学习空间管理制度》,为学习空间管理和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STEAM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最大限度地保障课堂安全,需要采取一些空间教学与学习干预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面向全体学生的通用性干预和针对个别学生的选择性干预策略。通用性干预策略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教师通过自己实践操作,发现项目学习中存在的危险,在课前或者实践活动之前告知学生,在实践场所张贴安全提示标语;其二,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做出安全提示,如提醒学生使用刻刀和玻璃器皿时要注意安全;其三,教师编制安全承诺书,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承诺书的内容,签订承诺协议,通过“契约”的形式引导学生警惕实践中潜在的危险,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安全的建设与维护中。选择性干预策略主要是教师为满足学生个体安全等需求而采取的多样化策略,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对小组成员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发现错误操作或不当行为及时纠正。
四、创想空间的评价体系
对课程体系的评价有别于对独立课堂的评价,应让课程设计者、资源整合者、课程实施者更加清晰地分析与思考,不断修改与完善,让课程更切合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学生的成长和家长的期望。STEAM课程评价主体应趋于多元化,教师要将注意力从终结性评价转到形成性评价上。STEAM课程的重点并非进行知识教学,而是关注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评价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来形成自我学习、发展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意识。
一是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并行。教师评价主要关注小组在课堂管理方面的表现,如小组对教师要求的达成度、小组合作氛围的创建(组员参与度、讨论自由度)等,主要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团队精神、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虽然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为主,但在教师评价之外也可以采用同伴評价,同伴评价有助于教师洞察小组中的个人贡献。
二是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在简单任务中,根据项目标准对每个小组的项目进度、合作情况与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在复杂项目中,对与项目同步的各阶段进行评价,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所涉及的步骤存档,形成项目制作轨迹。
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开发自身的资源推动STEAM教育的发展。在STEAM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这一目标逐步落实。今后学校将对STEAM教育进行深度研究与实践,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素,李正福.STEAM教育这样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李慧.STEAM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