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十二年的时间都在学习语文。字词句的学习都是为了阅读与作文打基础的,而大量丰富的阅读量又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较强的阅读理解力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考试分数上,更在于它在日后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作文也必须从阅读中吸取营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能带领学生形成对社会、人生、世界的独特认识,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感悟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但现在更多的情况是语文教师与教学参考书规约下的一个程式化的枯燥过程。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参考书将自己的解读思想、解读感悟甚至参考书的所谓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把预设的唯一结论强求学生接受,学生的独立阅读被剥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学时间紧凑而剥夺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时间。这和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有很大关系,新的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在高一高二两个学期里完成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有四个单元的阅读内容,共八十篇课文,与以前的教学内容相比,阅读教学的量增加了,但教学时间却减少了,同时每周还必须有两节课用来写作练习。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就不得不压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本的时间,或是干脆取消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教学环节,直接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这样,学生缺少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又怎么谈的上个性化理解呢?无论时间多么紧迫,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要留给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文本,而不是以自己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当学生的认知、思想和情感与作者产生冲突的时候,他的头脑中就会产生问题。这时,学生就会有一种深入探究的渴望,老师也就有了引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我们的阅读教学也才有意义。这也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和基础。
“任何一个文本,都存在着意义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文本的真正价值和生命,在于读者对其作出的永无止境的多元解读。”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学生自身的理解,没有自身理解的阅读只会是无效阅读。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就必须在阅读过程中,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要求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由肤浅到深刻,由不确切到确切,由被动记结论到主动思考。学生(其实包括任何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感受思考到享受的过程才能真正获得品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只有真正会品读文学作品,那他的写作能力也就自然而然会提高。作为教师,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出见解,多鼓励他们自己去体验,去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具有自己个性化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只有这样,师、生、文本之间才能形成平等、积极的对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能带领学生形成对社会、人生、世界的独特认识,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感悟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但现在更多的情况是语文教师与教学参考书规约下的一个程式化的枯燥过程。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参考书将自己的解读思想、解读感悟甚至参考书的所谓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把预设的唯一结论强求学生接受,学生的独立阅读被剥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学时间紧凑而剥夺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时间。这和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有很大关系,新的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在高一高二两个学期里完成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有四个单元的阅读内容,共八十篇课文,与以前的教学内容相比,阅读教学的量增加了,但教学时间却减少了,同时每周还必须有两节课用来写作练习。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就不得不压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本的时间,或是干脆取消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教学环节,直接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这样,学生缺少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又怎么谈的上个性化理解呢?无论时间多么紧迫,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要留给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文本,而不是以自己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当学生的认知、思想和情感与作者产生冲突的时候,他的头脑中就会产生问题。这时,学生就会有一种深入探究的渴望,老师也就有了引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我们的阅读教学也才有意义。这也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和基础。
“任何一个文本,都存在着意义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文本的真正价值和生命,在于读者对其作出的永无止境的多元解读。”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学生自身的理解,没有自身理解的阅读只会是无效阅读。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就必须在阅读过程中,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要求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由肤浅到深刻,由不确切到确切,由被动记结论到主动思考。学生(其实包括任何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感受思考到享受的过程才能真正获得品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只有真正会品读文学作品,那他的写作能力也就自然而然会提高。作为教师,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出见解,多鼓励他们自己去体验,去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具有自己个性化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只有这样,师、生、文本之间才能形成平等、积极的对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