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政报告”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05233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我们采用了“时政报告”式教学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时政报告;应用;原则;意义
  目前,各高校都在改进形势与政策课传统教法,探索在新形势下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笔者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觉得 “时政报告”式教学法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突破传统教法的局限,而且能增强形势政策课程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就运用这一方法的具体做法、原则及意义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时政报告”的具体应用
  在形势政策课教学中落实“时政报告”,视线应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所谓“时政报告”就是教师在上课开始一段时间内,让学生以“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布近段时间内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热点焦点问题。报告内容既可以采用“时政播报”,也可以采用“时政综述”的方法。前者要求学生把近段时间的重大新闻按时间顺序或性质分类、归纳、整理,然后进行播报即可。后者则要求学生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评述。课堂教学中引用“时政报告”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报告前的工作。报告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作报告的目的和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作报告的意义及如何着手准备报告。引导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整理新闻材料并最终形成图片和文字。
  2 报告中的工作。报告一般安排在上课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每次3—4人,每人每次3—5分钟左右。学生作报告时,要求仪态大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其余学生要认真聆听并积极思考。
  3 报告后的工作。待学生报告结束后,教师逐一点评,并对整个活动做个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其余学生可就报告中的内容适当提问,并展开讨论。课程结束后,教师还要把学生准备报告的文字稿收集起来,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报告的质量给出成绩,并纳入平时成绩考核。此外,教师还要就文字稿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关心哪些社会问题及在这些问题上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便于教师形势政策专题的选择和对学生思想的正确的引导。
  “时政报告”的视角不仅要放在学生身上,还要放在教师身上,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对“时政报告”式教学法有更全面的认识。
  “时政报告”式教学法体现了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完美结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邀请一批理论水平较高形势政策感敏锐的教师,或各级党政领导,或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就社会中的热点、重点和焦点问题,定期为学生做专题报告,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热点问题的讲述,达到对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把最前沿的学术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带给学生,以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时政报告”体现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校形势政策课程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因此,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应以 “学生”为中心,教师的 “教”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目标,在教法的选择和教学模式的构建上要体现大学生的针对性,适合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时政报告”式教学法是建立在大学生具备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基础之上的,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实用性原则
  一直以来,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都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作用甚小,导致不少大学生对本门课程持越来越消极的态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得找些实用且有效的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构建大学生学习易于操作的模式。而“时政报告”式教学法操作简单,既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又密切联系实际,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
  3、导向性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时政性、针对性特别强的学科,与其他课程差别之处就在于它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当前形势,所以教师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学生更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教师通过 “时政报告”作业的布置,迫使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认知国家大政方针,逐渐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
  三、“时政报告”式教学法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身份的转换
  传统教学常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垄断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地位。现代教育观要求转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变客体为主体。“时政报告”式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以报告主体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出现师生平等对话的局面,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身份得以转变,这种转变促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思考,客观地分析。
  2、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对那些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的同学来说,老师布置的报告任务不能不说是一种压力,但一旦老师布置了任务并要求按质按量地完成时,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主动去查找并搜集材料,努力使自己的报告取得理性的效果,这时压力变成了动力。此外,通过台上自我才能的展示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后,动力就转化成参与学习的激情,对形势政策课教学来说,学生的激情会大大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效果。
  3、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报告作为人人参与的活动,搭建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平台,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换。首先,在报告结束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报告的质量及课堂表现给出成绩,这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查找、搜集、整理素材,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再次,报告是运用语言公开传递信息的活动,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总之,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应用“时政报告”,对于推动形势政策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提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我们不断地改进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陈兴华. 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学生演讲教学[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 刘晓芳. 对思政课“课前时政演讲”活动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35).
  [3] 卢秀贤. 关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2).
  [4] 谭代伍.课前时政演讲的实践与反思[J],文史月刊,2012(8).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部分教师对课程理念方面有一定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的落实中存在着距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照猫画虎的问题,表现在教学中重情境创设,轻数学化训练;重合作交流,轻自主探索;重学生主体,轻教师主导;重多媒体教学手段,轻教师的讲述、提问、语言与板书等传统教学媒体的运用。这些重形式、轻实质的教学行为,虽然只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部分现象,但其影响却不可低估。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直线”的概
期刊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师生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沟通的障碍,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猜不明白,教师的“柔情”学生也永远不懂。师生互相埋怨、指责并陷入苦恼之中,教师失望,学生伤心。其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过有效的沟通,教师得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能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妨碍师生情感交流的心墙才能被彻底拆除,完善的教育
期刊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发散性思维强调通过联想和迁移对同一个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寻找多种正确途径。高三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英语知识,英语水平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解决能力。同时英语教材的丰富内容,复习方法的多样性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平台。所以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
期刊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他们对欣赏戏曲艺术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心智,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精神。而在目前的中学音乐教学中,戏曲内容是不太好教的,传统戏曲离学生生活太远,如何进行戏曲教学,使我们学生认识戏曲,了解戏曲,喜欢戏曲,使我们中国优秀的戏曲音乐发扬光大,这是需要音乐教师所
期刊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 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1,服务意识。服务是和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效手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