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饮食控糖法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q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八年前诊断为糖尿病,开始口服降糖药的生活,一服就是两年。在一次体检中,我认识了一位老中医,他给我讲解了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使我重新认识了糖尿病,不再惧怕糖尿病。
  我决定不光以吃药为主,要从饮食上辅助治疗糖尿病。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又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制定饮食表,明確哪些该吃,哪些不能吃,每餐吃什么,吃多少,怎样搭配。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很好,在减少药量的情况下,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的水平。现把我的饮食写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早餐喝牛奶一杯,或一小碗稀饭。鸡蛋一个,吃上一小块红薯,半块蒸熟的苹果。主食吃上一两馒头就够了。
  午饭要丰富些,炒上两个菜,一个肉菜,一个素菜。主食吃上二两米饭或二两面条,有时会喝上一两酒。
  晚饭我掌握两点:一是要少吃,一是要早吃。我特别注意晚饭要早,一般在晚上6点以前就吃了。仍是炒上两个菜,二两馍,二两稀饭,一小块蒸熟的南瓜。
  现在不少人在确诊糖尿病之后,就过上了“苦行僧”一般的生活,饮食上很偏激。
  确实,控制好饮食对控糖很重要,但以下四大常见的认识错误,不但不利于病情控制,从长远看,还可能加重病情。
  饮食控制就是“饥饿疗法”。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如果经常饿肚子,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过快,从而引起代谢紊乱。时间长了,很可能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但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易造成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副食吃太多,主食吃太少。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摄入不足,机体就会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从而引起代谢紊乱,甚至诱发低血糖。如果主食吃得少,而摄入较多的副食,如瓜子、核桃、杏仁、饼干、桃酥等,其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也会变成血糖,还可能使血脂升高,反而不利。糖友每天应吃五至六两主食,运动量大的话可适当增加。
  只吃素,不吃肉。肉食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容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不吃肉只吃素,没有了脂肪的饱腹感,患者饿得更快,这种饮食结构想要长期坚持也很难。
  不敢吃水果。吃完水果血糖就上升,让很多糖友心有余悸。其实,水果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只要适量,糖友完全可以吃水果。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吃,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可选择含糖量、升糖指数均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草莓等,而在食用香蕉、菠萝、葡萄等升糖指数较高的水果时,需要更加控制好量。
其他文献
出生于1905年的严幼韵女士是中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先生的夫人,108歲仍搽香水、穿高跟鞋。109岁生日时,她还在满头白发的女婿唐骝千先生陪伴下,到舞池中央跳上一两支舞,踩点相当精准。  1959年9月3日,严幼韵与顾维钧在墨西哥城结婚。婚后,严幼韵回到纽约,参与筹备1959年的联合国大会。顾维钧从国际法院副院长任上退休后,他们回到纽约已经重孙绕膝、儿孙满堂。  2005年9月25日,严幼韵在百岁寿
所谓修性,就是修炼心性,提高灵性智慧。所谓修命,就是锻炼身体、调养生命气血。  西方人把心性的問题归为心理学,把生命、身体的问题归为医学,他们把这两个方面分开来谈;而中国人则认为性、命不可分,锻炼身体的同时,需要修炼心性,提高灵性智慧。  那么,是先修性,还是先修命呢?对于这个次序问题一直存有争论,北宋的张紫阳主张“先命后性”,而金代的王重阳主张“修性为先”。  对任何人提出的观点,我们一定要先了
有一本书,书名是《陈氏太极拳图说》,被武术界誉为太极拳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它的作者是河南溫县陈家沟人陈鑫,他是主张打拳要心怀妙趣的。他说:“心无妙趣,打拳也打不出好景致来。”  什么是妙趣呢?妙,是美妙、神妙、奥妙;趣是旨趣、意味和乐趣。心怀妙趣,就是要求练拳者在练拳的过程中,表现出精、气、神来。用陈鑫的话来说,就是要“天机活泼”“极有情致”,要“生龙活虎”,不能“如木偶人一般”,“死蛇塌地”
我1961年大学毕业时体重是62公斤,到现在毕业五十多年了,体重64公斤,只增加了两公斤。当年血压是110/70mmHg,现在血压是120/80mmHg。这里面没有秘诀,就是走路,几十年风雨无阻。我每天坚持早上走半小时,晚上走半小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据美国运动医学协会2010年报告,世界上最好的有氧代谢运动有三项:步行、慢跑和游泳。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走路
现在很多人谈脂色变,什么都不敢吃,比较极端的做法就是以完全吃素来控制高血脂。在吃素控脂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陷入以下误区:  主食过多。由于不能吃肉,就靠多吃米面等主食填饱肚子。人体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转化生成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时间长了也会造成高血脂。  选择不当。虽然戒了荤腥,但很多人喜欢吃瓜子、板栗、花生、核桃等坚果和其他小零食,这些食物有的本身脂肪含量高,有的是用煎炸等工艺加工而成,脂肪含量并
自2003年退休以来,我就一直参加门球活动,一天不打心里就像少了点什么。十几年的门球活动使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健康,我丢掉了药罐子,换回了健康的好身子。  打门球以前,我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还患有肺结核,走200米就得坐下来歇一会儿。每年花在打针、吃药、买膏药、做理疗上的费用达1.8万元,也没能治好病。一次,王明喜局长说:“桂花,你身体不好,退休了没事干,不如和我们一块去打门球。”
蒋信平大师生于1902年,号青松红梅道人,原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顾问,为当代道教宿老,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一代宗师,2013年无疾羽化,享年111岁。  每天只吃两顿饭  蒋信平大师108岁时,曾有人问他,身体为何如此健康?大师说:“我没有什么秘诀,但生活简朴、气血通畅确是养生之道。”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一直坚持吃素,所食蔬菜全是自己亲手种植,还经常在青城后山中寻觅野生的食
糖友老谭是一个典型的血糖仪“奴隶”。他每天会测很多次血糖,不仅一日三餐要测,而且有时候半夜起来都要测一次血糖才能安心睡觉。当血糖出现波动的时候,他每间隔两三个小时就要测一次,直到血糖平稳了才罢手。对他来说,现在血糖仪比手机还重要,随时随地都要看。  在糖友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病人,他们将血糖仪当作手机一样带着,时时刻刻都想测一下自己的血糖。当血糖读数波动时,就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身体健康出现了状况。
前不久,泰国僧人蒲素帕在普吉岛庆祝了自己115岁的生日,他的弟子们准备在他过完生日后立即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长寿老人”。和尚、居士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高寿,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无关系。那么,蒲素帕的长寿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50岁后七分饱  蒲素帕自幼不喜荤食,19岁时在家附近的寺庙剃度出家。他一生坚持苦修长达百余年,居岩穴茅棚,食松果山泉,坐禅礼佛,精进不辍。他的日
心态年轻“10”岁  “我老了,没用了”“我成了儿女和社会的包袱”是不少老年朋友退休后的心理。从工作岗位走下来后,生活反差太大,很多人出现强烈的失落感,容易焦虑、空虚等。其实一个人的心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健康,但人们对饮食和运动的看重远大于心态。心态年轻10岁,保持心理上的“青春态”,能帮助老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更多兴趣爱好,结交知心朋友,可延年益寿。  防病提前“10”岁  如果你今年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