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鑫吃饭儿:解决上班族的刚性需求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un9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iLOOK年初搬到国贸上班之后,中午吃饭就成了问题。楼下的美食广场一过十二点就人满为患,几家餐厅也供不应求,而口感油腻、味道寡淡的便利店盒饭也要排上二十分钟。幸好我们不坐班,不用天天面对中午吃饭的问题。
  与四年前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相比,iLOOK算是幸运的,起码楼下就是餐厅。2011年夏天,刚刚从沈阳建筑大学毕业的夏鑫开始了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绿色设计研究中心工作。头几个月一日三餐都吃食堂,方便可口,不料入秋不久食堂就被拆了,于是建筑院上千名员工的午饭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而工作室唯一的“90后”夏鑫,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三十多位同事前辈的订饭专员。


  建筑研究院所在的车公庄地区,除了庞大的政府机构就是街边小馆,外加零星连锁快餐。于是每天中午,夏鑫的微信订餐群里就出现了各种双拼加1盖饭加1的信息。但是快餐毕竟不能久吃,领导偶尔带大家出去包桌,一来二去也比较腻味。研究院也曾与湘鄂情合作,每天中午一辆集装箱大卡车拉着一千多份机器炒出来的“高铁饭”来送餐,在巨大的微波炉里加热后分配到各个部门。夏鑫就是那个去领饭的。一个月后,订餐量从一千掉到三百——“高铁饭”毕竟不能天天吃。
  三年前订餐外卖网站还没有像如今这般红火,夏鑫出于迫切地需要解决同事们吃饭的问题,跟朋友一起做了个订餐网站,叫“咕咕外卖”。网站做好了,就去联系建筑院附近的餐饮商家,标准很简单——可以开发票。于是网站就联合了十几家餐饮店铺,网上下单,一条短信推送过去,然后就等着饭送过来。
  “咕咕外卖”就是现在为中小企业配送自助式午餐的团餐网站和APP“吃饭儿”的雏形。“吃饭儿”的诞生就是简单到夏鑫需要有效地解决工作室吃午饭的问题。那时候他还没想过创业,甚至还不知道像“饿了么”这样的外卖网站已经在上海火了起来。网站运行了不到半年,被误会自己不务正业,2012年就下线了。
  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中午吃什么依旧棘手。后来开始尝试让餐馆以“自助”的形式送餐,几个分装槽把菜品送到办公室,大家依据个人的喜好食量就餐。这比送盒饭有了更自主的选择,也更受欢迎。不久之后就有附近的一家中央食堂联系到了夏鑫,食堂送餐比餐馆更加方便,因为本身就是做大锅饭的,而且小餐馆到了中午人手不够,派人送个几百块的单子难免牵强。与食堂开始合作后,不仅饭菜质量有了稳定的保障,配送也非常准时,同事们吃完饭便可自行午休。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也同时让夏鑫看到了一个充满前景的产业——团餐配送。
  如今的“吃饭儿”联合了遍布京城的中央食堂,从学校到军队大院,配送范围也覆盖全市,最多做过1500人以上的配送。出于对团餐行业的看好,2013年夏鑫与合伙人又将“吃饭儿”重新上线。转眼两年过去,外卖市场已被占据,而团餐依旧是块处女地。2014年一切就绪,夏鑫与合伙人双双辞职投入创业。“吃饭儿”满足了两个群体的需求,一是没饭吃的小公司,二是没人来吃饭的食堂,合作谈好,通过互联网牵一条线,就解决了上班族的就餐和食堂的收入。
  所以“吃饭儿”做的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整合团餐市场的供需资源。但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又无比复杂,从食堂的卫生标准到配送的有效及时,乃至菜品的选择都不可疏忽。年轻人做事总会想创新,例如来自江西的夏鑫就曾试过推出劲辣的啤酒鸭,的确是好吃,但是不少北方人都被辣得拉肚子。小龙虾也是同样的情况,客户吃爽了,可结果“吃饭儿”又要道歉又要免单还要赔偿。团餐不是个尝鲜的地方,就连冷菜都要格外谨慎,因为在与热菜同时配送的过程中容易质变。这些经验都是从很委屈的教训中学出来的。
  涉足餐饮领域之前,夏鑫不知道这个行当水有多深。为了更好地了解行业运作和餐品研发,“吃饭儿”聘请后厨团队建立了自己的食堂,主厨还是个老乡。“90后”创业者和厨子讲了半天互联网思维和巨大的市场前景,以为一腔的情怀和良好的薪资待遇能让老乡把“吃饭儿”也当作自己的一番事业。谁想到过段时间一看账本,竟有一天接单5000块,进货8000块的乌龙,才知道传统的厨师行当都是内外勾结从中谋取私利。夏鑫恍然大悟,餐饮业不比自己的老本行建筑业猫腻少,“90后”对抗老油子的办法就是一刀切——有一天主厨登鼻子上脸地跑到办公室来,要挟不涨钱就集体罢工。那天的餐是夏鑫拉着办公室的几号人马亲自配送的,回来之后,让后厨团队全部走人。如今“吃饭儿”自建的食堂只负责菜品的研发。
  虽然现在创业看似是件无比光鲜又时髦的事情,但当你要去解决很多人吃什么这件生活中最根本的事情的时候,创业就变成了苦活累活。夏鑫展望五年内可以把中式团餐带到国外,也坚信互联网的发展会给传统餐饮业带来结构和制度上本质的变化。我相信这一切都会发生,但目前来说,我更欣赏的这个出于一个很实在的社会需求而逐渐衍生出的创业成果。当毕业季的新闻联播极力鼓吹创业时,“吃饭儿”告诉我们,比创业更重要的,是发现人们到底需要什么。
  如何看待媒体上的“90后”热潮?
  以前在工作室的时候常有人拿着“90后”说事儿,说“90后”非主流,可是我不觉得个人的爱好不是大众就是非主流。个体的多元性在这个时代很重要。
  你觉得“90后”最大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
  “90后”还很年轻,很多事不懂,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因为不懂,所以可以更有创意地去做事情,不会墨守成规,但这样也会走很多弯路。
  自己给“90后”贴五个标签,会是什么?
  开放;独立,大家都是独生子女;更有思考、有个性;理想,不太被钱左右,很多人会为了理想放弃更大的利益;最后可能是更善良吧。
其他文献
和CAR+创始人程瀚的采访在夜晚11点通过微信语音的方式展开,远在深圳创业的他和这个时代多数的创业者一样睡得晚、精力充沛。程瀚语气成熟、冷静,带着轻微的湖南口音。结合他看起来并不怎么fashion style的形象:黑框眼镜、瘦削、表情略显严肃、像《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宅男——你其实很难把他和“90后”这个名词勾连起来。  在采访之前,我专门去了解了一下什么是HUD。其实HUD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期刊
我本也是一个天天向上的学生,中考成绩不佳的我进了中专,读了门语言专业,本有机会上大学继续深造,后来想想不是这块料何必再费四年读个一般的大专出来还是面临就业问题。于是我就将这四年大学放在了社会,读了一个“人生”大学。  我自幼习画,因为家庭缘故,爷爷是画家,我也便跟着画,未经过美院的“洗礼”——自由派,他从小就鼓励我画自己的、真善美的东西。6岁到现在未停过笔,对画画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中专毕业后,我
期刊
禅宗有一个供人冥想的公案:“一只手鼓掌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个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同样也是智力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却带来了充满意趣的沉思体验。一个不合逻辑的问题帮助你跳脱出理性的藩篱,可以设想各种不可能的状态,也可以想象某种微弱的声音。在陈萧伊看来,摄影也是如此,照片同样可以触发人们透过事物本体去探寻内在精神的念想。在萧伊刚刚拿下三影堂大奖的作品《Koan》中,她就把镜头对准了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对准
期刊
iLOOK: 黄油相机的slogan是:“文字之于图就像黄油之于面包。”你们怎么看文字和影像之间的关系?  斯日:我们最初的想法只是将图片背后的故事讲出来,或者完全颠覆一张照片。  陈萧伊:感觉黄油相机可以把描述图片的信息直接放到图片里,还挺好玩的。  斯日:就是这个意思,让关联性更强烈。  iLOOK: 斯日,能否理解为这种对图片背后的故事更直接阐述适应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斯日:应
期刊
采访手机APP“黄油相机”创始人斯日古楞当天,他穿了一件蓝色鸟纹衬衣和日式波纹短裤,还有一双亮黄色的球鞋。他说以前自己喜欢蓝色,做了黄油相机之后就开始买各种黄色的东西,现在黄油的办公室里从冰箱到蜡烛,都是清一色的亮黄。  黄油相机区别于同类产品的特点在于图片配文功能和丰富的中文字体,以及由基本的图形符号构成的设计功能。取名“黄油”,是因为斯日觉得,“文字之于图片就像黄油之于面包”,原本寡淡噎喉的吐
期刊
走进吾十画廊的时候,思思正在撤展。这是她作为独立策展人在北京做的第一个展览,作品是来自卢森堡一对艺术家夫妇的铜版画。思思一边拆卸画框包装画作,一边给我讲她做独立策展人、开画廊的计划。尽管手工活不够灵巧,但她对自己正在做和即将投入的这项事业,倒是十分笃定的。用她的话来说,艺术家是创造美的人,而策展人是要做个审美的人。  画廊不是艺术商店  第一次在国内办展,思思选择了认识多年的铜版画家艾申·帕里拉和
期刊
iLOOK:蒋晟还没有做过造像的个展?  蒋晟:对,正在筹备。  iLOOK:如果有机会做一个造像的个展,你希望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描述一下地点、环境、形式等?  蒋晟:什么样的空间都可以。但是自由度比较高会比较好。因为我现在的作品都是需要自己去做灯光、展台等。如果这些东西不是我自己来做的话,可能展示的质量就会下降。  iLOOK:所以会是一个类似画廊的空间?  蒋晟: 会更接近于博物馆的体系。博
期刊
联系到蒋晟的时候,他刚开始在法国的旅行,几天之内偶尔看到朋友圈的照片,从巴黎街头到阳光明媚的海滩,甚是悠哉。若不曾了解他的背景,我也很难把这位瘦高俊俏着装颇为入时的小伙儿和传统的佛造像艺术联系在一起。但后来蒋晟说:“我觉得在海边晒太阳也是一种仪式。”我想他是个对生活有着敏感的精神性体验的人。  高中的时候母亲皈依,以居士的身份修行。母亲的皈依蒋晟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在这之前家中并没有什么宗教氛围,更
期刊
关于“‘90后’这个标签”我更喜欢定位自己是90整,有点衔接“80后”的意味,承上启下吧。我是90年出生的AB白羊女,对于了解陌生人通过星座这个方式无法自控乐此不疲,AB血型略精分。  2015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大年,我和相恋5年的大学同学魏先生结婚了。对于25岁就结婚的“90后”来说,我们这算得上是早婚,但是碰到了合适的人只能说是花开正好,一想到能尽早过上金婚也是蛮激动的。我和魏先生大学期间便形
期刊
现在是北京时间20∶23,我刚刚结束一台历时将近10个小时的手术,坐在病房的办公室里等着我的大酱汤外卖。你问我为什么不回去吃?因为我接下来还要在医院值36个小时的班。  受母亲工作的影响,我基本从小就在医院里长大。从3岁开始,我就经常一个人在家。非典的时候,作为医生的母亲自动请缨到已经被封闭隔离的医院里照顾病人,父亲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因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自我隔离。那时候,一向镇定的母亲哭了,电话那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