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构建应是公益性的,由政府推进,既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推进体系,又要尊重南与北、城市和农村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对那些因多种因素限制而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地区进行扶持和帮助。在政府推动构建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过程中,依法行政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化,树立起了“有限”、“有责”的新型法治理念,依法行政的观念更新是社区法律服务制度对依法行政具有积极作用的中心论点的理论铺垫。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构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用财政来购买法律服务,继而向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法律服务。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政府作为责任政府、有限政府,它要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社区法律服务制度
促进了依法行政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依法行政;社区法律服务制度;服务型政府;政府购买法律服务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238-01
一、社区法律服务制度概述
(一)内容定位
1.内涵及外延定位
在这些年的不断实践与研究中,社区法律服务的主体范围和业务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使得社区法律服务这个概念的轮廓慢慢显现出来,我们或许可以把社区法律服务理解为一种“家门口式的法律服务”,政府派遣的专门机构以及人员根据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的法律需求,以社区为基本服务站点来为基层社区甚至边远的农牧区的社区居民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2.制度服务定位
在社区法律服务制度建设方面,笔者认为,不能只局限于以已有的法律为基础或蓝本,再加以延伸或拓展,这样对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建设会有所局限。
(二)性质定位
1.是政府推进还是社会推进
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类,社会推进型和政府推进型。社会推进型指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利用市场来进行资源整合,继而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政府推进型指以政府为主导,来进行资源整合的法律服务模式。
2.是统一规范还是因地制宜
我们应该在全国范围建立一套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推进体系,对某些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地方进行扶持和帮助。
3.是有偿性还是公益性
为了权衡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费用问题和低收入社区居民的法律服务需求问题,所以笔者所秉持的公益性社区法律服务是指由政府埋单购买法律服务,继而向社区居民提供无偿性的法律服务。
二、依法行政的观念更新
“有限政府”即通过深化政府职能转变,适当限缩政府的权力,在加强宏观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督的同时,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交给市场、社会,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自发调节功能,实现对公民权利的充分保障。在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建设中更需要“有限政府”的推动,其次,还需要一个“有效”政府,为社区居民高效率的解决法律纠纷。政府在树立责任观念的过程中,需要剔除人们心中传统的“官民”观念,继而建立起新型的“平等制约”的观念,让此观念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血液中,而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评价及监督机制,完善和发展现行的问责机制,保证权责的具体、真实的统一。
三、社区法律服务对依法行政的促进作用
在宏观层面,政府购买法律服务为政府工作提供法律顾问。在微观层面,法律服务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公共服务,自然需要专业人士来担任提供主体。首先,社区属于社会的基层单位,人员复杂,犯罪因素众多,而犯罪的发生往往在于犯罪分子的主观故意,律师以服务社区为切入点能从源头上对当事人的心灵予以抚慰,能对隐藏冲突的事件进行调解。其次,因为接受社区矫正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社区管理压力也在增加,律师进社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最后,律师能在社区工作中联合各个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并建立起合作关系,使社区居民一有法律困难就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来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董和平.宪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李其瑞.法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3]唐忠民,杨彬汉.论依法行政的传统文化阻滞力[J].河北法学,2014(1).
[4]汪习根.论法治中国的科学含义[J].中国法学,2014(02).
[5]周佑勇.依法行政的观念、制度与实践创新[J].法学杂志,2013(7).
[6]邓建鹏.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实践能力及实现途径[J].当代法学,2012(6).
[7]单长友.中国城市社区法制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8]陈佳宁.我国城市社区法律服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
促进了依法行政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依法行政;社区法律服务制度;服务型政府;政府购买法律服务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238-01
一、社区法律服务制度概述
(一)内容定位
1.内涵及外延定位
在这些年的不断实践与研究中,社区法律服务的主体范围和业务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使得社区法律服务这个概念的轮廓慢慢显现出来,我们或许可以把社区法律服务理解为一种“家门口式的法律服务”,政府派遣的专门机构以及人员根据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的法律需求,以社区为基本服务站点来为基层社区甚至边远的农牧区的社区居民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2.制度服务定位
在社区法律服务制度建设方面,笔者认为,不能只局限于以已有的法律为基础或蓝本,再加以延伸或拓展,这样对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建设会有所局限。
(二)性质定位
1.是政府推进还是社会推进
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类,社会推进型和政府推进型。社会推进型指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利用市场来进行资源整合,继而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政府推进型指以政府为主导,来进行资源整合的法律服务模式。
2.是统一规范还是因地制宜
我们应该在全国范围建立一套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推进体系,对某些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地方进行扶持和帮助。
3.是有偿性还是公益性
为了权衡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费用问题和低收入社区居民的法律服务需求问题,所以笔者所秉持的公益性社区法律服务是指由政府埋单购买法律服务,继而向社区居民提供无偿性的法律服务。
二、依法行政的观念更新
“有限政府”即通过深化政府职能转变,适当限缩政府的权力,在加强宏观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督的同时,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交给市场、社会,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自发调节功能,实现对公民权利的充分保障。在社区法律服务制度的建设中更需要“有限政府”的推动,其次,还需要一个“有效”政府,为社区居民高效率的解决法律纠纷。政府在树立责任观念的过程中,需要剔除人们心中传统的“官民”观念,继而建立起新型的“平等制约”的观念,让此观念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血液中,而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评价及监督机制,完善和发展现行的问责机制,保证权责的具体、真实的统一。
三、社区法律服务对依法行政的促进作用
在宏观层面,政府购买法律服务为政府工作提供法律顾问。在微观层面,法律服务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公共服务,自然需要专业人士来担任提供主体。首先,社区属于社会的基层单位,人员复杂,犯罪因素众多,而犯罪的发生往往在于犯罪分子的主观故意,律师以服务社区为切入点能从源头上对当事人的心灵予以抚慰,能对隐藏冲突的事件进行调解。其次,因为接受社区矫正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社区管理压力也在增加,律师进社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最后,律师能在社区工作中联合各个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并建立起合作关系,使社区居民一有法律困难就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来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董和平.宪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李其瑞.法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3]唐忠民,杨彬汉.论依法行政的传统文化阻滞力[J].河北法学,2014(1).
[4]汪习根.论法治中国的科学含义[J].中国法学,2014(02).
[5]周佑勇.依法行政的观念、制度与实践创新[J].法学杂志,2013(7).
[6]邓建鹏.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实践能力及实现途径[J].当代法学,2012(6).
[7]单长友.中国城市社区法制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8]陈佳宁.我国城市社区法律服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