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瀚调在影视音乐中的应用与创新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瀚调是以蒙古族短调民歌为基础、以汉族的唱法为其风格,精妙融合而成的独特的鄂尔多斯歌种。其腔调热情豪放,旋律朴实,语言朴素,句法整齐,节奏明快,融合了准格尔乡音土语,形成了漫瀚调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以及周边的山西以及陕西等地久盛不衰。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漫瀚调在影视中的创作与应用进行重点研究。具体包括:其一,以2014年赵国桦导演的《漫瀚调》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艺术美学,将影视中漫瀚调与剧情、音乐与戏剧元素有效结合,进行深层次探索;其二,电影与“非遗”相结合,不仅是将客观现实加以图像化呈现,更重要的是强化运用电影讲述故事的能力,深入挖掘出蕴含在民族民间文化土壤中特有的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和精神价值。
  漫瀚调发源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正是沙丘、沙梁、沙漠遍布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蒙汉人民,以漫瀚调为自己的歌种命名,是自然的、合情合理的,也是十分贴切的。准格尔旗是漫瀚调的故乡,漫瀚调是准格尔旗的特产。1996年后,漫瀚调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使其得以传承、传播。笔者将从影视中的创作、应用以及“非遗”传承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影视的创作与应用中不断提升漫瀚调的知名度,助力其走向全世界。
  漫瀚调突破了蒙古曲定词定调的固定格式,出现了一种新的特殊表演形式,即一曲多词,一词多曲。而演唱形式则因为蒙汉两族人民在长期的交流中互相邀请参加聚会,在聚会时即兴编词演唱,有问有答,一唱一和,一般都是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乐器的演奏多数是以民族传统器乐三弦、粗管笛子、四胡、扬琴作为伴奏。漫瀚调的腔调热情豪放,旋律朴实新颖,语言朴素无华,歌词句法工整,节奏明亮且欢快,再加上融合了准格尔乡音土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山野风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并在准格尔旗以及周边的山西、陕西等地久盛不衰。
  一、漫瀚调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由内蒙古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共准格尔旗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由张秉毅、赵国桦担任编剧,赵国桦导演的《漫瀚调》,让人们有机会可以去到影院领略内蒙古准格尔旗漫瀚调的艺术魅力。这部电影是在漫瀚调的特殊文化内涵基础上创作的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作品。《漫瀚调》是以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政府在鄂尔多斯地区大量招兵买马以及大量筹备军饷,大面积开垦草原牧场为背景,以汉族青年李河清与蒙古族姑娘都力玛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清王朝开垦草原,保卫自己家乡的“独贵龙”运动为影片主要情节,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
  影片一开始就伴着漫瀚调,讲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抗垦运动。随着音乐的结束,正片开始。李河清回憶当时,由于家中年年大旱,开始走西口。“大清朝的圣旨开垦的风,刮来了种地的伙计汉族人。蒙古族人的草地汉族人来耕……”这几句歌词介绍了整部影片的基本背景,在影片的开始能够吸引观众,使之更快地融入剧情,从影片中探究蒙古族与汉族两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俗的民族是如何融洽地生活在一起的。男主人公李河清与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以男女对唱的形式呈现,即兴编词演唱,有问有答,一唱一和。而影片中的乐器演奏大多数是采用三弦、粗管笛子、四胡、扬琴等蒙古族乐队中的传统民族器乐。整部影片有20首“漫瀚调”贯穿全篇,以曲子加影像的形式让观众走进这部影片,并能在影片结束后,哼唱其中的主体旋律以及耳熟能详的部分,这就达到了漫瀚调在影视创作中应用的真正目的。
  经过探索漫瀚调的踪迹可以发现,其主要出现在山西、陕西的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区。漫瀚调的曲目很多,现在已经收集整理出90余支,如果均出现在关于我国西北的影视剧中,哪怕只是少量出现,或运用其音乐元素进行改编创作,也能让我国艺术瑰宝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迈出重要一步。而我国的《嘎达梅林》《苍狼》《大宅门》以及《燕云台》等著名影视作品中均没有出现漫瀚调的身影,这是影视音乐的一大缺失。讲述抗战历史的电影《八佰》里面运用了众多民歌以及我们所熟知的音乐。例如,中间和结尾均有一段凄美的音乐,这段音乐来自爱尔兰的民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战争最紧张的时刻运用了俄罗斯歌剧选段《夜莺》,将紧张的氛围推向高潮,而这些歌曲均被我们所熟记,并且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中国的漫瀚调音乐艺术中也包含了战争等题材,如果将其中的一小段进行改编创作,表达战争的残酷、对亲人的思念、对离愁的哀怨等情感,何尝不是影视音乐的一大突破?这就需要我国的民族音乐家共同努力。在《漫瀚调》这一音乐影片中,剧情与影视高度融合,将漫瀚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的有效方式。
  二、漫瀚调的传承与创新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途径,可以在不同时空、种族、人群中经由视觉符号而自由穿行,而“非遗”文化在影像结构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叙事,“无形”的文化形式便附着于有形的人物角色上,能够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力量。根据笔者查阅文献与影视资料、走访民间艺人与剧院可知,漫瀚调的传承大多以民间走唱、音乐剧或新歌剧的形式进行,除《漫瀚调》外,很少或几乎没有再以影视的形式出现在荧幕中。
  《漫瀚调》是第一次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的漫瀚调完美地展现在观众朋友的面前。之后,在创作漫瀚调时则很少以影视的形式出现,而是将漫瀚调与音乐剧、歌剧紧密相连,漫瀚调的创作更多体现在这些方面,与影视音乐渐行渐远。但是在当今的发展中,影视行业日益兴盛,人们传承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必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将漫瀚调传播到各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在故事情节设计与叙事中融入较多的“非遗”元素,提升了电影的文化意味,同时让电影成为“非遗”传播和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漫瀚调以电影这种特殊的传播载体可直观呈现“非遗”文化,使受众更好地接受与理解“非遗”文化。
  由于“非遗”具有非物质性、活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对于一个不了解其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的人来说,其精华与精彩是无法深刻体会的。而通过《漫瀚调》这部电影,可以给观众直观的感受,再通过故事讲述让漫瀚调与故事情节完美结合,能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人们的记忆往往由视觉与听觉同时作用效果才会更佳,将“非遗”与影视音乐相结合不仅能够让人们清晰地记忆和传承,还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所以,今后漫瀚调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乃至更多“非遗”文化可以采取将影视与音乐结合的方式,让更多人去关注“非遗”文化。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胡惠娟(1994-),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理论与教学。
  基金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漫瀚调在影视中的创作与应用”(CXJJS19077)。
其他文献
范朝阳,湖南邵东人。作品见《北京文学》《湖南文学》《诗刊》《创作与评论》《山西文学》等刊。  一  孙攻一大早打来电话,表示自己先垫付那十万块钱,其时孙放正在厂里茅房抄家伙。  十万块是收回老房子的钱,看架势,兴许不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在马路旁的老家房子,十年前由爷娘卖给犟巴。那时爷娘已经搬到县城和一大家子同住,农村老房子检修难费心,犟巴一家六口又无房可住,难得族里长辈做中,将房子和旁边荒地
期刊
受传统奉祀思想的影响,各民族对图腾文化都极为重视,以广西壮族图腾文化为例,其不仅是本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受壮族人们的喜爱。广西壮族图腾独具文化特色,不仅民族气息浓郁且审美情趣高,既反映了广西壮族地区人民的思想认知,又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  对图腾文化的深入挖掘能更好地了解其中的生态智慧,为新时代壮族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
期刊
乾隆时期是有清一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巅峰,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臣子,董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是历经两朝的重臣,也是书画传世的名家。  一、出身官家的才子  董诰,字雅伦,号蔗林,是尚书董邦达的长子。董邦达因善画而受到乾隆帝赏识,董诰在父亲的熏陶下,成长为满腹才华的学子,他没有依靠父亲的荫封,而是通过科举成功入仕。  董诰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举,得一甲第三名,即探花,但因董诰是官
期刊
活着是一种人生体验,活着是一种乐观、正面的生活态度,活着是一种坚定、不可动摇的道德品质,活着也是人一生最大的生命关怀。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他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承受无数的苦难后,依旧选择坚强地活着。福贵的一生代表了现代一部分人的生存现状。《活着》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服输的普通人,看到了顽强的生命力,感受到了活着的生命哲学。  一、活着的悲剧和痛苦  《活着》这部小说讲述了福贵经历
期刊
傩是一种古老的祭祀形式,主要源于古时候人们的驱鬼、祈求神灵保佑的巫术祭祀活动。在古代,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逐渐产生了祈求平安、崇敬上苍等意识,并认为必须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对其进行祭祀。傩文化就是这样产生的,经过不断的发展,衍生出了诸多形式,如傩舞表演、傩戏说唱等,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地区的拉扎节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拉扎节与永靖傩舞戏被选入选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
期刊
《救风尘》是元代杂剧大家关汉卿所作,主要讲述了风尘女子赵盼儿搭救婚姻不幸的昔日姐妹宋引章一事。赵盼儿以自己的美貌和胆识为武器,勇敢地从封建权贵代表——周舍手中救出宋引章,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赵盼儿这一人物形象不僅展现了女性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更有重写女性美的美学意义。此外,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底层女性正名,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的封建社会。  一、美貌与胆识并重的女性形象  (一)洞察人心、
期刊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才华横溢的扛鼎之作,被称为民国版《红楼梦》。张恨水别具匠心地塑造了核心人物——冷清秋,赋予了她一种新旧合参的人物形象。金府是拥有改良思想的大家庭,但仍舊没有摆脱衰败的宿命,导致其悲剧的无非是酒、色、财、权。家族最重视的伦理体系,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其中起维系作用的三伦崩解,最终导致了这个大家族的衰亡。  《金粉世家》展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史。总理的儿子金燕西遇见
期刊
2019年5月,第33届田汉戏剧奖评选活动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孙浩创作的叙事性戏剧《大雪》在本次评选中获得剧本一等奖。  剧作家在《大雪》中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艺术诉求和人文关怀。《大雪》围绕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一条是企业家于景旗因企业破产导致其踏上逃亡旅程,另外一条则是于景旗和戴吟雪的亲情线索。由这两条线索所构成的空间维度中,于景旗在自我身份认同与集体身份认同的矛盾重压下,重新反省自己,
期刊
《复兴之路》中的许多篇章都是结合多种音乐手段对舞蹈表演进行强化和渲染,加深了观众的理解和印象。舞蹈表演选用了多种音乐形式进行创作,如管弦乐、民族乐、戏曲音乐和芭蕾舞音乐等,音乐的烘托和渲染使得整体舞台极具艺术感染力。本文基于《复兴之路》分析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其主要体现在烘托氛围、塑造性格、调动情绪和拓展表演空间四个方面。  一、定下表演基调,烘托整体氛围  音乐曲调和强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期刊
小雅·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初读《小雅·我行其野》时,以为这是一首弃妇诗,但是在后续查找资料时才发现,有学者认为《小雅·我行其野》是一首弃夫诗。诗中主角性别的不确定让笔者产生了不同的阅读感受。  一、弃妇说  以陈子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