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救风尘》中“赵盼儿”人物形象的建构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nv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救风尘》是元代杂剧大家关汉卿所作,主要讲述了风尘女子赵盼儿搭救婚姻不幸的昔日姐妹宋引章一事。赵盼儿以自己的美貌和胆识为武器,勇敢地从封建权贵代表——周舍手中救出宋引章,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赵盼儿这一人物形象不僅展现了女性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更有重写女性美的美学意义。此外,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底层女性正名,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的封建社会。
  一、美貌与胆识并重的女性形象
  (一)洞察人心、深谙世事
  赵盼儿是一位在风月场中听惯了男人谎话的风尘女子。对那些虚情假意的男人,赵盼儿心中十分厌恶。妓院生活使赵盼儿深刻体会到男人们誓言的空洞。在看到男人们那一颗颗始乱终弃的花心后,赵盼儿抒发了自己对于婚姻的感慨。
  【油葫芦】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他每都拣来拣去百千回。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遮莫向狗溺处藏,遮莫向牛屎里堆,忽地便吃了一个合扑地,那时节睁着眼怨他谁!
  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想必赵盼儿年轻时也被风月场中的男人们欺骗过。她历经劫难后看透了人心,再未嫁人,只怕“不称意”。在看透男人心思的同时,赵盼儿也看透了姐妹宋引章的心思。赵盼儿也曾在妙龄之时有着很高的择偶标准,她怎会不知年轻貌美的宋引章想要精挑细选一个好丈夫的心情呢?然而,赵盼儿早已洞悉当时社会对妓女的歧视:即便有再美的姿色,妓女也没有挑选称心夫婿的权利。赵盼儿曾耐心劝告宋引章,若要寻夫婿,必寻一个珍爱自己的,但宋引章年轻气盛,被周舍的花言巧语、虚情假意所欺骗,嫁给了周舍。与其说赵盼儿的上述唱词是在对宋引章生气,倒不如说她是对妓女的卑微地位感到无奈。
  (二)不计前嫌、人美心善
  赵盼儿不仅人美,而且心善。在宋引章放弃安秀实,欲要嫁给所谓“知重”之人周舍时,赵盼儿对宋引章百般劝阻。然而,宋引章却不以为意,甚至还跟赵盼儿生气道:“我便有那该死的罪,我也不来央告你。”如若现实生活中的一对好朋友闹到如此地步,两人很可能就绝交了。但是,赵盼儿并不是小肚鸡肠之人,当得知宋引章被家暴时,她不计前嫌,主动去救宋引章。从这件事中,人们不仅能看到赵盼儿的宽宏大量和仁善之心,还能看到底层女性之间的相濡以沫。
  (三)有胆有谋、胆略过人
  听说宋引章被周舍家暴后,赵盼儿只身前去搭救自己的姐妹。她之所以独自前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无法求救于他人:宋引章的母亲年事已高,根本无法前去援救;而安秀实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如此,她便只能独自前去搭救姐妹,这体现了赵盼儿的果敢。要知道,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中,女性是完全“失语”且不敢反抗的,而赵盼儿却凭借自己的胆量与豪情,决心要从封建男权代表——周舍手中救出宋引章。
  在与周舍的抗衡中,赵盼儿明白自己在金钱和权势上毫无优势,她无法直接从周舍手中救出宋引章,但作为一名风尘女子,赵盼儿很清楚如何用自己的美色来降服男人。于是,她用“美人计”让周舍休妻娶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赵盼儿并不是完全凭借她的美貌使周舍休妻,周舍要赵盼儿下毒誓才肯放心地娶她,赵盼儿照做了。这不过是逢场作戏,在最终对簿公堂之时,赵盼儿面对周舍的质问丝毫不惧,她决然地说:“遍花街请到娼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这番言论是赵盼儿对所谓封建赌咒“神力”的全然唾弃,表现了她勇敢抗争的胆量。
  另外,赵盼儿用事先准备好的假休书成功地糊弄了周舍,这也表现出她的机智与谋略。最终,周舍气急败坏,将赵盼儿、宋引章告至官府,而在官府大堂中,赵盼儿临危不惧、理直气壮,令人敬佩。
  二、重写女性美的美学意义
  赵盼儿身上不仅具有女性的外貌美,也具有一种内在美。在用“美人计”诱引周舍的过程中,赵盼儿只是稍稍打扮了一番,就把周舍迷住了,就连那小闲都酥倒了,这从侧面证明了赵盼儿的容貌是美艳动人的。之后,在“只身救姐妹”和“偷换休书”中,观众能看到赵盼儿的有勇有谋。此外,从赵盼儿不计前嫌,执意前去援救宋引章,观众可以看到赵盼儿的心灵之美。
  容貌之美、勇谋之美、心灵之美共同构成了赵盼儿这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大美”。这种美不是《女诫》中女性唯命是从的“美”,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中女性外貌的美,而是一种冲破传统男性审美标准的女性独立美。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美更倾向于“容貌美”“身材佳”“守妇道”这些方面。然而,在这部杂剧中,关汉卿塑造了一位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充满个性的女子。关汉卿在描写赵盼儿美貌的同时,还赋予了她侠客特有的仗义豪情,从而使赵盼儿这个女性人物具备一种“双性化”特征,打破了人们对于女性美的认知。关汉卿重写女性美,让女性不再只是美丽的花瓶,而成为内外兼修的独立的人。
  三、关注女性和抨击封建礼教的社会意义
  在当时的社会,女性的地位岌岌可危,受到三从四德的束缚,女性根本没有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权利,而以赵盼儿为代表的风尘女子是社会边缘群体,她们想要追求自己喜爱的男子更是难上加难。在经济繁荣的元代,女性属于交易市场中的一件“商品”,并没有自我,若想要像赵盼儿这样勇敢反抗封建礼教,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基于对社会中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关汉卿塑造了赵盼儿这一勇敢美丽的女性形象,期望社会中的女性能像赵盼儿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枷锁。
  除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关汉卿在《救风尘》还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抨击。在剧中,关汉卿化身为赵盼儿,用一己之力对抗以周舍为代表的封建社会。赵盼儿有很强的自我觉醒意识,她深刻认识到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在当时的社会中,赵盼儿并没有成为封建礼教的同谋,她不允许周舍伤害宋引章,她看不惯女性追求美好婚姻的正当要求遭到践踏,因此,她决定只身救姐妹。赵盼儿在搭救姐妹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厌恶,给封建礼教重重的一击。笔者认为,这一击同样是关汉卿想送给当时社会的。关汉卿通过塑造一个“孤胆佳丽”赵盼儿,呼吁千千万万的底层女性奋起反抗,抨击当时的封建礼教。
  四、结语
  赵盼儿身为《救风尘》中的女主角,不仅具有令人倾倒的容貌姿色,还有令人折服的大智大勇和心灵之美,集中反映了关汉卿对女性审美的全新认识,折射了关汉卿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作为外貌美和内心美、胆量美和智慧美的结合体,赵盼儿是中国古代女性人物群像中独树一帜的“孤胆佳丽”。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两汉时期是叙事诗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两汉乐府诗以强烈的叙事性有别于主抒情的《诗经》及其所形成的传统。研究两汉乐府诗婚恋伦理问题不仅要涉及婚姻诗、恋爱诗、怨妇诗等,在叙述行为的相关研究中要更开阔视野,研究汉乐府诗歌涵盖的一些新层次内容。  法国结构主义叙述学家热奈特在发掘故事底下的深层结构时,采取了一种侧重于话语,然后逐渐进入深层的方式,他提出叙述问题包含三个层次的理论:
期刊
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化的一个繁荣时期,体现了传统美学,尤其是宋代。宋代美学在我国传统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现代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美学中最主要的是书画作品,内容多为对现实社会、自然景观的思考,将写实的情形融入作品中,抒发和表达作者的某种精神、情感等,彰显了作者的笔墨功底、艺术造诣。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的多元化,我国传统文化如何对现代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如何让现代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内容更加丰
期刊
冯梦龙既是追求“性情之响”、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叛逆者,又是强调文艺教化、伦理道德的传统卫道者,这种矛盾性在其作品中表现为情与理的艰难调和。冯梦龙尝试为日渐僵化、空洞的程朱理学寻求情的基础,重新规范礼教,他追求的既不是纯粹的理,也不是极端的情,而是试图通过“情教”达到情与理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  一、冯梦龙的情教体系  王阳明的理论为“情”留下了突围的空间。虽然王阳明强调存天理、去人欲,这与程朱理学
期刊
侠的起源似乎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时期,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起源于周秦之际,即春秋战国时期,而这一时期恰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侠不是简简单单地存在于影视剧、穿越小说、网络游戏当中的,而是真实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面,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面,深深地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一、侠客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  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这四大显学都体现了侠的影子,并对其有各自的定义。侠最
期刊
研究戏神信仰,对于人们了解旧式戏班的文化心理、古典戏剧演出的社会历史土壤有一定意义。本文通过对戏神信仰的研究,了解戏神信仰在其随机附会的表面性、偶然性原因背后隐藏着深层的、必然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二郎神信仰实质来源于远古傩蜡之风。  戏神信仰是戏剧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戏剧研究者喜欢涉足的一个领域。关于二郎神这位神灵在戏剧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文章,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他到底是何种神灵
期刊
范朝阳,湖南邵东人。作品见《北京文学》《湖南文学》《诗刊》《创作与评论》《山西文学》等刊。  一  孙攻一大早打来电话,表示自己先垫付那十万块钱,其时孙放正在厂里茅房抄家伙。  十万块是收回老房子的钱,看架势,兴许不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在马路旁的老家房子,十年前由爷娘卖给犟巴。那时爷娘已经搬到县城和一大家子同住,农村老房子检修难费心,犟巴一家六口又无房可住,难得族里长辈做中,将房子和旁边荒地
期刊
受传统奉祀思想的影响,各民族对图腾文化都极为重视,以广西壮族图腾文化为例,其不仅是本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受壮族人们的喜爱。广西壮族图腾独具文化特色,不仅民族气息浓郁且审美情趣高,既反映了广西壮族地区人民的思想认知,又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  对图腾文化的深入挖掘能更好地了解其中的生态智慧,为新时代壮族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
期刊
乾隆时期是有清一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巅峰,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臣子,董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是历经两朝的重臣,也是书画传世的名家。  一、出身官家的才子  董诰,字雅伦,号蔗林,是尚书董邦达的长子。董邦达因善画而受到乾隆帝赏识,董诰在父亲的熏陶下,成长为满腹才华的学子,他没有依靠父亲的荫封,而是通过科举成功入仕。  董诰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举,得一甲第三名,即探花,但因董诰是官
期刊
活着是一种人生体验,活着是一种乐观、正面的生活态度,活着是一种坚定、不可动摇的道德品质,活着也是人一生最大的生命关怀。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他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承受无数的苦难后,依旧选择坚强地活着。福贵的一生代表了现代一部分人的生存现状。《活着》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服输的普通人,看到了顽强的生命力,感受到了活着的生命哲学。  一、活着的悲剧和痛苦  《活着》这部小说讲述了福贵经历
期刊
傩是一种古老的祭祀形式,主要源于古时候人们的驱鬼、祈求神灵保佑的巫术祭祀活动。在古代,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逐渐产生了祈求平安、崇敬上苍等意识,并认为必须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对其进行祭祀。傩文化就是这样产生的,经过不断的发展,衍生出了诸多形式,如傩舞表演、傩戏说唱等,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地区的拉扎节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拉扎节与永靖傩舞戏被选入选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