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苦难的承受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着是一种人生体验,活着是一种乐观、正面的生活态度,活着是一种坚定、不可动摇的道德品质,活着也是人一生最大的生命关怀。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他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承受无数的苦难后,依旧选择坚强地活着。福贵的一生代表了现代一部分人的生存现状。《活着》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服输的普通人,看到了顽强的生命力,感受到了活着的生命哲学。
  一、活着的悲剧和痛苦
  《活着》这部小说讲述了福贵经历的磨难和艰辛。福贵年轻的时候,属于“富二代”,但他整天游荡、不务正业,最后因赌博败光了家中的钱财。自此,福贵彻底失去了“富二代”的身份,变得清贫如洗,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离别。福贵的整个人生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和痛苦。
  《活着》中的生死告别场景有很多。福贵赌博败光了家产,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生病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离世;福贵的女儿凤霞因难产而死;福贵的儿子有庆在为县长夫人献血时,由于抽血过量而死去;福贵的妻子家珍患上了软骨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福贵的女婿二喜每天在外奔波,后来在工作中被两块水泥板压死了。最后家中只剩下福贵和外孙苦根,但是有一天,外孙生病了,由于福贵的粗心大意,致使外孙食用大量的豆子后活活撑死,人世间只留下福贵一个人孤苦伶仃。
  老天跟福贵开了一次又一次玩笑,每当福贵感受到幸福时,身边的亲人就意外离开人世。福贵在讲述父亲离世时,说道:“我爹嘿嘿笑了几下,笑完后就闭上了眼,脖子一歪,脑袋顺着粪缸滑到了地上。”简单的语言没有情感,只是讲述关于父亲去世的事实。福贵回忆母亲的去世时,说:“我离家两个月多一点,我娘就死了。家珍告诉我,我娘临死前一遍又一遍对家珍说:‘福贵不会是去赌博的。’可怜她死的时候,还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几句话讲述了母亲去世的情况,一个“可怜”表达出福贵深深的遗憾和悲伤。
  《活着》中,余华以福贵一生中七次面对亲人的去世,告诉人们活着的艰辛和困难。这部小说描写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艰难困苦,他们的生活过程实际上就是遭遇苦难、离开世界的过程。小说最后,福贵和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智慧的,也许余华故意安排了一头老黄牛默默陪着福贵。老黄牛不能讲话,老黄牛的静烘托出福贵的动,让福贵讲述自己不幸的一生,突出活着的艰辛。由于人们在孤独中很难坚持下去,所以活下去的勇气显得非常珍贵。
  二、忍耐与活着的人生哲学
  余华在《活着》中展示了中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所经历的不幸和磨难,通过塑造福贵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深刻地表达了社会变迁给底层劳动人民带来的伤害和痛苦,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勇于面对磨难、不屈不挠的品格。在福贵心中,活下去的理由是忍耐和亲情,这是贯穿福贵一生的主线,是人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深刻阐述。
  面对痛苦和不幸的人生,福贵既没有血泪的控诉,也没有极度悲伤地大声喊叫,甚至没有对生活产生丝毫的抱怨。福贵在不幸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超乎寻常的忍耐力,这使他能够直面更大的磨难。尽管所有的亲人都离开人世,福贵仍然坚强、乐观地活着。“活着才是最重要的”,福贵在感受痛苦的同时,又对美好事物产生向往,只要活着,一切都会有希望。
  三、对于平凡人直面苦难的礼赞
  《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代表着我国底层劳动人民,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福贵的儿子有庆非常善良,在救助县长夫人时因抽血过多而离世,但是福贵并没有抱怨,从福贵身上可以看到我国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美好品德。
  福贵由于大肆挥霍家产而变得穷困潦倒,导致自己的父亲被气死。从一个整天不务正业的富公子到一个幡然醒悟的父亲,福贵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进,但是亲人却一个又一个离他而去。福贵的妻子家珍一生都在操劳,当福贵回家后,家珍通过几盘菜告诉福贵,其实每个女人都一样。即使一辈子没有享过福,家珍却在最后一刻告诉福贵,这一生,她是快乐的。
  福贵的两个孩子——凤霞和有庆,在本该迎接幸福的时候却悲惨地死去了。凤霞身上保留着孩子独有的纯真、无邪和活力,凤霞为他们这个家庭带来一丝光芒和温暖,原本心地单纯的凤霞因为一场大病而成了聋哑人,她的一生是短暂而悲惨的。有庆善良、朴素,但是由于抽血过多,最后惨死在小黑屋。因为福贵的粗心大意,外孙苦根被食物撑死。福贵在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后,仍然坚强地活着,独自承受磨难和痛苦。
  四、震撼人心、透彻深远的力量
  《活着》之所以会有如此强大而深刻的力量,独具匠心之处是让人们体验生活中或甜或苦的经历,感受生活的真谛,同时也告诉人们:生活不容易、生命非常脆弱。余華的《活着》反映了人类面对苦难的生存态度,即对待生活的态度,引导人们探讨生活的态度和意义。福贵的亲人相继离世: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没有及时医治而病死,妻子家珍劳累过度最后病死,女儿因为难产而死,儿子因为抽血过多而死,女婿因为工作意外离世,外孙因为过量食用食物而撑死,最后只剩下福贵孤苦伶仃地活着。每当福贵一家能看到希望和幸福的时候,无法预料的磨难和意外就降临了,这给福贵沉重的打击,带走了福贵一家的欢声笑语。但福贵没有被磨难和挫折打败,最后他与一头老得没人要的老黄牛相互依靠,一起生活着。
  《活着》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又一个亲人的死亡。重复叙事艺术是余华创作的一个突出特征。余华在创作中运用的重复大部分可以归为事件重复,事件重复是指某类事件不断发生。《活着》中几个重复的故事情节,写出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表现出人们不悲观、不消极的情绪。
  五、生命的关怀
  在苦难面前,福贵是悲情、难受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离开人世,福贵经历了人世间最痛苦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是他却坚强地活着。活着是一种人生态度,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活着是一种人生体验,活着是一种乐观、正面的生活态度,活着是一种不被摧残、不可动摇的道德品质。福贵的一生像戏剧情节那样曲折,但是他不抱怨、不悲观、不消极。福贵在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一无所有、亲人相继离世的磨难后,并没有被这些不幸的遭遇压垮,反而变得更加坚强,无惧所有的艰辛和磨难。《活着》通过讲述福贵一生所经历的艰辛和磨难,传达出不要被苦难、挫折打败,要勇敢、坚强地活着,直面人生中的困难,不要轻易放弃的人生态度。
  六、结语
  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痛苦时,承受能力可以强大到无法想象。有时,人们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活下去,但依旧选择坚强地活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但苦难与艰辛却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们要迎接挑战,要更好地活下去。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曾文君(1969-),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演讲与口才)。
其他文献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声画结合,亦静亦动,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比文字更形象,比一般的表演更生动。  近年来,红色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观众在欣赏电影时可以得到感官愉悦,同时也能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现如今雷剧横行,不符合史实的抗战剧层出不穷,严重消耗了观众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好感,但也不乏一些反响好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备受观众欢迎的电影,具有感情真挚、能引发共鸣的情景因素,以及全
期刊
一  茫茫的夜,一个女人在河堤徘徊。她感到没有来日了,要结束这人生,一跃,跳下河潭,到極乐世界去,图个安静、吉祥。  不知什么时候,她在昏迷中听到声音,眯眼一看,发现自己躺在房间的一张床上,四壁雪白,灯火明亮,一个女人守在她身旁。她心想:这就是极乐世界。  她动了动身子。“啊,眼睛睁开了,”又一听,“啊,醒过来了。”听到的是女人的声音。  “什么?你是地狱里的人?在唤我?我死了又生?”她在昏迷中呓
期刊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两汉时期是叙事诗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两汉乐府诗以强烈的叙事性有别于主抒情的《诗经》及其所形成的传统。研究两汉乐府诗婚恋伦理问题不仅要涉及婚姻诗、恋爱诗、怨妇诗等,在叙述行为的相关研究中要更开阔视野,研究汉乐府诗歌涵盖的一些新层次内容。  法国结构主义叙述学家热奈特在发掘故事底下的深层结构时,采取了一种侧重于话语,然后逐渐进入深层的方式,他提出叙述问题包含三个层次的理论:
期刊
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化的一个繁荣时期,体现了传统美学,尤其是宋代。宋代美学在我国传统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现代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美学中最主要的是书画作品,内容多为对现实社会、自然景观的思考,将写实的情形融入作品中,抒发和表达作者的某种精神、情感等,彰显了作者的笔墨功底、艺术造诣。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的多元化,我国传统文化如何对现代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如何让现代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内容更加丰
期刊
冯梦龙既是追求“性情之响”、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叛逆者,又是强调文艺教化、伦理道德的传统卫道者,这种矛盾性在其作品中表现为情与理的艰难调和。冯梦龙尝试为日渐僵化、空洞的程朱理学寻求情的基础,重新规范礼教,他追求的既不是纯粹的理,也不是极端的情,而是试图通过“情教”达到情与理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  一、冯梦龙的情教体系  王阳明的理论为“情”留下了突围的空间。虽然王阳明强调存天理、去人欲,这与程朱理学
期刊
侠的起源似乎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时期,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起源于周秦之际,即春秋战国时期,而这一时期恰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侠不是简简单单地存在于影视剧、穿越小说、网络游戏当中的,而是真实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面,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面,深深地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一、侠客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  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这四大显学都体现了侠的影子,并对其有各自的定义。侠最
期刊
研究戏神信仰,对于人们了解旧式戏班的文化心理、古典戏剧演出的社会历史土壤有一定意义。本文通过对戏神信仰的研究,了解戏神信仰在其随机附会的表面性、偶然性原因背后隐藏着深层的、必然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二郎神信仰实质来源于远古傩蜡之风。  戏神信仰是戏剧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戏剧研究者喜欢涉足的一个领域。关于二郎神这位神灵在戏剧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文章,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他到底是何种神灵
期刊
范朝阳,湖南邵东人。作品见《北京文学》《湖南文学》《诗刊》《创作与评论》《山西文学》等刊。  一  孙攻一大早打来电话,表示自己先垫付那十万块钱,其时孙放正在厂里茅房抄家伙。  十万块是收回老房子的钱,看架势,兴许不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在马路旁的老家房子,十年前由爷娘卖给犟巴。那时爷娘已经搬到县城和一大家子同住,农村老房子检修难费心,犟巴一家六口又无房可住,难得族里长辈做中,将房子和旁边荒地
期刊
受传统奉祀思想的影响,各民族对图腾文化都极为重视,以广西壮族图腾文化为例,其不仅是本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受壮族人们的喜爱。广西壮族图腾独具文化特色,不仅民族气息浓郁且审美情趣高,既反映了广西壮族地区人民的思想认知,又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  对图腾文化的深入挖掘能更好地了解其中的生态智慧,为新时代壮族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
期刊
乾隆时期是有清一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巅峰,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臣子,董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是历经两朝的重臣,也是书画传世的名家。  一、出身官家的才子  董诰,字雅伦,号蔗林,是尚书董邦达的长子。董邦达因善画而受到乾隆帝赏识,董诰在父亲的熏陶下,成长为满腹才华的学子,他没有依靠父亲的荫封,而是通过科举成功入仕。  董诰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举,得一甲第三名,即探花,但因董诰是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