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一语成谶,诸葛亮难挽狂澜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读《资治通鉴》之“赤壁之战·隆中对”,反观《三国演义》的“隆中对”,又有新的收获。咱不去说诸葛亮描绘的“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宏伟蓝图,也不去争论鲁肃的《榻上策》与诸葛亮《隆中对》谁更高明,咱且从司马徽说起。
  司马徽是个名士,道家,颇具仙风道骨,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后人称“好好先生”。冯梦龙《古今谭概》里记载:“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这一处世之道与汉末名士徐稚的“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资治通鉴》之“汉末清议”)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他的智慧我们可以赶得上,而他装糊涂的本事我们是赶不上的。
  当然,司马徽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是个伯乐。陈寿《三国志》里的“诸葛亮传·隆中对”没有提及此人,只是提到徐庶的推荐“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与君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不过据说《三国志》里的“隆中对”是后人加的,不管真与假,司马徽在《资治通鉴》《三国演义》里都有提及。
  《资治通鉴》里的“赤壁之战·隆中对”:“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曰:‘儒生俗士,岂识实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诸葛亮是在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下出场的,但司马徽没有说谁更胜一筹,只是徐庶推荐的是诸葛,而徐庶是诸葛亮襄阳四友之一(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崔钧崔州平),《三国志》也写到了“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关键徐庶“备器之”(《资治通鉴》)、“先主器之”(《三国志》),实锤定在诸葛亮了,才有了“三顾茅庐”的这段佳话。司马徽在这里只是推荐者之一,当然分量也是很足的,先有司马徽的一说,再有徐庶的助说,更加坚定了刘备拜访诸葛亮的决心。
  司马徽在《三国演义》有更多的描述,他是第三十五回出场的,刘备跃马过檀溪后,巧遇一童子,而这个童子竟然认识刘备,“将军莫非破黄巾军刘玄德否”,刘备很是吃惊,原来童子是从师傅的口中得知的,“我本不知,因常侍师傅,有客到日,多曾说有一刘玄德,身长七尺无,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乃盖世英雄耳,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是也”。刘备再从童子口中得知有司马徽这么一个人,且这个人与庞统是好友,“统来相访问,坐于树下,共相议论,终日不倦”。接着就是司马徽正式出场了,他的出场,颇具仙家风格,是先闻其琴声,再见其形“松形鹤骨,器宇不凡”,且“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上,清气飘然”,符合他出尘不染的道家风骨。刘备与司马徽一番交谈之后,刘备慨叹“命途多蹇”,司马徽便跟刘备说“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并且向他推荐奇才“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只是尽管刘备怎么追问“伏龙、凤雏系何人”,司马徽就是不告诉刘备,只是“好!好!”来搪塞他。他这“好!好!”是不是印证了他“好好先生”的美誉。再说司马徽欲言又止的这番话折腾得刘备“寝不成寐”,差点把深夜来访水镜的徐庶当“伏龙、凤雏”,想出去见,又“恐造次”,别说有多难熬了。
  话说司马徽给刘备设了这个梗,搞得刘备直痒痒,既告诉你有安邦之才,又不告诉你他们在哪里。与其说司马徽给刘备卖了个关子,不如说他早看透形势,只愿二人做个隐士,不愿二人也如那些俗士争当乱世的马前卒,最后当一炮灰,也难以力挽狂澜。
  但世事难料,这二人还真都归刘备所有,但却没有“得一而安天下”,只是为刘备开辟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而司马徽还有重要的一句话在《三国演义》的第37回出现,解了不愿详说“伏龙、凤雏”的这个梗,而且一语成谶。
  《三国演义》第36回“元直走马荐诸葛”,第37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而司马徽再次推荐是因为刘备提及“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他是来司马徽这儿探讨诸葛亮“其人若何?”,是为了要获得司马徽的肯定罢了,因为之前司马徽不就跟刘备提及“伏龙、凤雏”,但又不说二人的情况。
  司马徽很赏识隐居于襄、汉之间的庞统,诸葛亮,与庞统“共相议论,终日不倦”,明显二人是志同道合,对诸葛亮的评价也很高,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而司马徽认为诸葛亮之才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不过,司马徽能够知人,更能够论世。《三国演义》里“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呕心血’,这个“笑”,窃以为颇有苦笑,更有“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而这“仰天大笑”,個中的滋味更是无以名状,滋味杂然,倒有些“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味。
  或许是他对时世看得很清楚,慨叹诸葛亮生不逢时,徒呕心血,根本无法力挽狂澜。“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真是一语成谶,之后的之后……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实诸葛也清楚时世,不然如何称之为俊杰,因为司马徽说了“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既然“识时务”,又为什么肯出山帮助刘备,完成刘备的“兴复汉室”“成就霸业”,也许是为了“知遇之恩”,也许是想搏一搏?这样,既不辜负刘备,也不辜负自己,毕竟常自比“管仲、乐毅”,只是在这条路上,他扛不起历史的车轮。
  诸葛亮为刘备编织了帝业之梦,也为自己编织了宰辅之梦,只是黄粱一梦,为了这梦,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终究人走了,梦也碎了。
其他文献
清晨, 在一阵虫唱鸟鸣中醒来,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春天。外面下着雨,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温和的气息,九龙江恬淡微腥之风拂面而来。阳台的含笑花腼腆地绽放着,宛若娇羞的少女怯怯地低眉浅笑;红茶怒放,鲜艳欲滴,兀自燃烧着自己的热情;柠檬结果子了,风一吹,果子在枝头摇晃;楼下的长春藤顺着墙壁悄悄地爬了上来,露出了青青的一角。远处小区昏黄的河道灯还没有熄掉,隐隐约约地透着些许光……石码是座宜居的小城,平和而宁静,
期刊
“雁过留声,人走留名”。轻拂历史的风尘,一块昔日不为人所注意的石碑被撩开神秘的面纱,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午休正酣,阿国的手机倏然打入,兴高采烈地告诉我淘到宝了。他知道我平日里对“考古”较感兴趣,电话里催促要我赶紧到新陂来,越快越好,说迟了就遗憾了。神秘兮兮的,搞得睡意全无,到底是什么稀罕物?兴致一下子就来了,事不宜迟,立刻驱车前往,原来是他们村里挖掘到了一块石碑——“去思碑”。  “去思碑”,
期刊
明末理学大儒黄道周曾在平和大溪教书、灵通山上读书,当地民众自古非常崇敬黄道周。笔者在大溪调查黄道周史迹期间,获悉大溪镇湖仔岭村祖上为黄道周书童;黄道周送书童三件礼物,以及该村自开基传袭至今的祭拜“黄老先生”特俗,引起笔者关注。  湖仔岭村地处大溪之莲花山半山腰,全村姓陈。祖祠福庆堂在一座半圆形的两层土楼正中,称为“中厅”,背靠莲花山,正对秀美的灵通山。福庆堂一楼为湖仔岭村历代陈氏先祖神主;二楼正中
期刊
在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为了做好党政干部和涉密人员“两识”(保密常识、保密意识)教育,我作为一名保密工作者在挖掘革命战争时期相关保密故事而走进党史资料室,一篇陈建英撰写的《坚贞不移 无私奉献——记我的母亲赖葱》文章吸引了我,这是陈建英女士在纪念其父亲陈天才诞辰100周年之际,把自己根据战争年代革命队伍里的赖新水、赖国文、卢友信、黄莲英、张玉英、陈古老等人回忆以及自己从父亲陈天才、母亲赖葱得知的史实
期刊
在童话故事的画面里,头戴镶满宝石的皇冠,着一袭雍容华贵的宫廷长裙,与心爱的王子翩翩起舞,这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公主梦。世间的女子,都有爱美之心。从小女孩的岁月起,就喜欢玩一些布娃娃,长大后,不再满足于粉红布娃娃的陪伴,开始倾慕上各种各样的首饰,金的银的,玛瑙抑或翡翠的,戴着这些首饰,会有身心愉悦之感。即便是生于山里的村姑,或许她们还没有属于自己的首饰,可是她们会梳着麻花辫子,用鲜艳的手巾扎头发,
期刊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苍茫悠远的闽粤古官道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自古就是一处繁华的交通要塞,士农工商从这里起航去追求各自的人生理想,望前路渺茫,何处是归程,始建于明万历丁丑年(1577)的华严寺(雨亭庵)因建在官道旁,为无数疲惫的心灵提供了一个栖息之所。相传古时有一上京赶考举子在此休息,夜梦观音菩萨金身显现,特许愿修建一座寺庙,后举子高中,故建庵以谢佛恩,才有后来的雨亭庵,即今位于诏安县深桥镇西坑
期刊
我每次回家,孙子便会迎接我。他总想看一看我有没有带书回来。一见到我帶书回来,他就一下子抢过去,打开来看。其实他不识字,他想看的是书里的插图。如果那本书的插图他喜欢,便舍不得把书还给我,要占着看了几天后,渐渐觉得不新鲜了,才让我看。有时我急于要看那本书,就得给他讲条件,许诺再买一本插图更美的书给他看,他才肯放手让我看。  近来,我一有空就随便从书架上拿一本书来,并不是从目录上选取文章来读,而是像孙子
期刊
动车飞驰着,故乡的身影倒退着,异乡的脚步不停,你牽挂着远方的家,远方的家也牵挂着你,异乡的游子啊,知否?知否?  前些日子,临时回乡下看望父母,在回福州的动车上,我写下这段话。  常年在外,时常会踏上回家的路。因为路的尽头,是亲情,是故乡。近几年,随着诏安县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开通了动车,回故乡的路变得顺畅舒坦了,我常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回家”。  故乡的路,说来话长。  儿时深深的记忆里,是家
期刊
很多年前,看电视里陈道明做的利郎服装广告,记住了那句广告语“简约而不简单”。当时心里一动,觉得这句“简约而不简单”真不简单。按我的理解,就是指服装款式看上去简洁大方,细节处却又不失精致。有个女装品牌就叫“简约”,我曾经买过好几款,衣裙的款式质量可以说名副其实。  在房子装修中,我们也常用这句“简约而不简单”来形容家居的品味。近日一老朋友乔迁新居,第一次去参观时,我想到的就是这句广告語。130多平米
期刊
入夏的闽南,骄阳似火。但那遮天蔽日的树木花卉,却流淌着绿,荡漾着花香,溢满了清新空气,犹如天然氧吧。  东山县的干部介绍,一到清明节,当地有一颇为与众不同的“先敬谷公,后拜祖宗”习俗。悼念的是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为改变东山岛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种植木麻黄,做出艰苦卓绝贡献的谷文昌。  顺着“敬谷公”思路,我踏进村庄,坐在矮凳,促膝谈心。山口村民何赛玉老大娘、“治沙小鬼”林财平、原县林业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