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往促使知识升值,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合作学习正是适应了学习的这一特点,开辟了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发展了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然而,合作学习追求的绝不是简单坐在一起的形式,也绝不是简单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要通过有效合作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到底怎样提高教学活动中合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就我国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小组的合作学习主要形式为小组内各成员在小组长的引导下正确开展讨论、争论、阐述、交流,以及课程目标实现等。该模式的主旨在于借此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和态度,强化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精神,通过切身参与到学习中的各个阶段提升体验,以实践活动强化自身对于现有数学知识的理解。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后,改善传统教学中孤立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可以得到来自于教师和同学等多方面的帮助,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个性化差异的因材施教。因为小组合作模式的分组中,教师就对班级个体的能力进行思考、分析和重视,课程目标和小组目标都是依照这一信息进行设置的。同时在独特的教育教学资源帮助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提高,并获取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项实践性的科目,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
(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小组在划分之后,每个成员都会在小组之中担任各自的角色,除了对问题进行思考,还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以便自己的小组在竞争中得以胜出。
二、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并选好小组长
(一)合作小组的合理组建。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三是分组时重点考虑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以及性格内向、有才能但不敢适时展现自己的两类学生。把他们安排在有耐心、成绩较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小组,有利于他们展现自己,发展自己。四是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广的交往空间。
(二)小组长的优先选拔。最佳组长人选应是组织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大,能以身作则、乐于助人,且数学知识水平相对高的学生。还有,除了常务小组长外,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出临时小组长。在进行项目活动时,老师平时应对选出的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在小组中起到引领监督、帮助的作用,并能配合组员共同完成任务。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个体独立思考为前提,学生才会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地交流,才能达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需求,该合作时就合作,该独立时就独立,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但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学习。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学习形式多样化,不切实际,盲目地采用合作学习。
(一)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平方差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a+b)(a-b);(3x+y)(3x-y);(6a+b)(6a-b);(4c+3d)(4c-3d)。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求出答案,然后再启发。比如:请大家自己找一找,这四道题存在什么规律?过了几分钟,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同时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接下来可以让各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效用。
(二)在迷惑、混沌时。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五、构建好合作学习的有利条件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因此,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由此看来,构建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非常重要。
(一)良好的心理优势。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和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維就会更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生气勃勃。
(二)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
(三)有效的激励措施。即做好小组评价,适时适当地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总之,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仍然是一种不断深入研究和完善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合作学习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时减少无效参与,增加有效参与,实现由浅层次向深层次、行为参与向思维参与的过渡,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就我国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小组的合作学习主要形式为小组内各成员在小组长的引导下正确开展讨论、争论、阐述、交流,以及课程目标实现等。该模式的主旨在于借此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和态度,强化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精神,通过切身参与到学习中的各个阶段提升体验,以实践活动强化自身对于现有数学知识的理解。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后,改善传统教学中孤立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可以得到来自于教师和同学等多方面的帮助,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个性化差异的因材施教。因为小组合作模式的分组中,教师就对班级个体的能力进行思考、分析和重视,课程目标和小组目标都是依照这一信息进行设置的。同时在独特的教育教学资源帮助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提高,并获取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项实践性的科目,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
(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小组在划分之后,每个成员都会在小组之中担任各自的角色,除了对问题进行思考,还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以便自己的小组在竞争中得以胜出。
二、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并选好小组长
(一)合作小组的合理组建。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三是分组时重点考虑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以及性格内向、有才能但不敢适时展现自己的两类学生。把他们安排在有耐心、成绩较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小组,有利于他们展现自己,发展自己。四是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广的交往空间。
(二)小组长的优先选拔。最佳组长人选应是组织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大,能以身作则、乐于助人,且数学知识水平相对高的学生。还有,除了常务小组长外,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出临时小组长。在进行项目活动时,老师平时应对选出的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在小组中起到引领监督、帮助的作用,并能配合组员共同完成任务。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个体独立思考为前提,学生才会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地交流,才能达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需求,该合作时就合作,该独立时就独立,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但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学习。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学习形式多样化,不切实际,盲目地采用合作学习。
(一)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平方差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a+b)(a-b);(3x+y)(3x-y);(6a+b)(6a-b);(4c+3d)(4c-3d)。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求出答案,然后再启发。比如:请大家自己找一找,这四道题存在什么规律?过了几分钟,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同时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接下来可以让各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效用。
(二)在迷惑、混沌时。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五、构建好合作学习的有利条件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因此,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由此看来,构建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非常重要。
(一)良好的心理优势。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和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維就会更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生气勃勃。
(二)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
(三)有效的激励措施。即做好小组评价,适时适当地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总之,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仍然是一种不断深入研究和完善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合作学习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时减少无效参与,增加有效参与,实现由浅层次向深层次、行为参与向思维参与的过渡,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