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与从容的追寻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晓柱是个有想法、有实力的优秀青年画家。七届全国美展上有一幅《白洋淀》很引人注目,那是幅很有个性的作品。在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上,晓柱的《欢乐的果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评委的争议。生动的画面,独特的手法,众多人物有序而灵动的组合形成一种畅快的动感,一股清新欢快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人物形态各异,纯净、质朴中透着乐观和诙谐,穿插自然的果树和山地营造出一个特定的欢乐空间,结构丰富,墨彩交融,已经从简单的生活场景中抽离出来,形成一个有秩序的独特抽象空间。他是一位从生活到精神觉醒比较早的一位画家。七届美展后见到了晓柱本人,知道他是河北的一名画家,那时他才26岁。
  晓柱出生在一个有着美丽传说和激情故事的白洋淀边的村落,儿时面对淀边湖水日出日落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村前村后男女老少喜怒哀乐记忆如初,在那无忧无虑的快乐中度过他阳光灿烂的童年。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外,心却从来没有远离家乡,用他的作品丁卜华那片曾给予他生命、给他阳光和无尽爱恋之情的热土。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晓柱已由河北衡水调到秦皇岛,后又调入天津画院,现正研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画研究院。十多年问,他走过了一个令很多人惊奇的艺术历程:1999年《边陲的白杨》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吉祥大地》《百花百草图》参加全国第十届美展,最近还获得首批国家颁发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九届荚展之后,他绘画的视角亦随社会的变革由乡村转向都市,以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边缘人的精神状态为主题创作了《自在的天空》《守望天堂》《欢乐园》等一系列作品,体现了画家年轻而敏感的心在时代发展和中西文化的冲击下对当代人和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精神家园的守望。酣畅淋漓的笔墨,令人震撼的气势,表情夸张的人物形象,超越时空的场景,批判现实主义和理想浪漫主义的气息,对真诚淳朴人文精神的表现,使作品带有极强的精神性。
  晓柱在一篇文章中说,“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商品经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造成人们情感的失落,喧嚣的生活与内心的孤寂令当下人群找不到心灵的家园。城市与乡村的人们都在焦躁而狂热地攫取,享受占有财富的快感和刺激,一些人甚至不惜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代价进行过度地掠夺、无休止地开采;世界的和平以交换筹码维持着暂时的安定;疾病的流行,使人类重新面临最根本的生存危机,信仰危机、道德危机、情感危机……遗失了精神的家园。生命的存在意义、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让我们迷茫、困惑,当我们面对这种生存状态进行反思的时候,我们警醒失去了太多的高尚与从容。”从中也许可以发现他内心世界的创作轨迹。
  可以这样说,晓柱以一位当代艺术家独有的思考,去探求艺术本质的意义和它的功能,而不是过多地关心现实发生的表面现象。他以他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身边发生的一切,思考社会、人生、人性及人类的情感。对社会纷杂的现实进行深层的解读,以宏观的人与自然的中国式和谐对当下的自然和人类关系进行分析和解读,对人类的生存状态,温情的关怀。关于人性他有他独有的思考,当人类面对原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变异的时候,他思考更多的是人性本身的欲求对现实的影响,对价值的评判。
  当下人类的信任危机和情感失落对人类的灵魂是最大的灾难。他以自己的体验和观察对当下人类感情的无所依托进行反思,来揭示人类灵魂深处的感情渴望,冷静温情的对感情表示着关怀,晓柱是一个平和、内敛的画家,他以温和的语境表述着内心对现实的关怀,他以自己的方式追问内心,揭示人的灵魂,当精神环境被践踏毁灭时,努力去寻找一种复活它的理由。他不是采用极端的批判方式,而是选择一种温和平静、积极健康的话语,叙述他的艺术理想和人生追求,冷静地走出一条融合、创新之路,从传统笔墨、古人情怀里解放出来,注入当代精神,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语境。
  从晓柱的艺术历程可以观察到,今天的笔墨创新、继承与拓展的多元化态势,让我们从传统中感悟到更多的笔墨人文关怀。关注当代,关注内心,倡导大气、包容的人格,顽强、乐观的生命意识,复苏高尚的道德与信仰,使笔墨的发展越来越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开放的思维、东西文化的互融,在不失民族精神品格的同时,使笔墨形式更加丰实、更具有当代精神。晓柱说自己是顿悟的那一类,有理由相信,在感悟与修炼的过程中,他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阮富春)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  李福顺教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会员,教育部高校重点学科评审委员,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名师”,其主讲的《中国美术史》课程于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1974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美术学院)任教至今,几十年从事美术史、美术理论教学与研究,刻苦钻研,笔耕不缀,学术涉猎面宽,贯
期刊
将科技检测手段引入文物鉴定,已经是文物鉴定领域中毫无争议的共识。作为在文物鉴定一线工作的部门,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近年已尝试与文保科技机构合作,逐步在青铜器、陶器等类文物鉴定中结合科技检测于段。  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除日常鉴定外,还履行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处、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陕西管理处职能,在这些涉及领域多样的文物鉴定巾,青铜器作为陕西馆藏、待征集和涉案文物中的重要内容,专家力量较强,
期刊
江苏常州地处江南,两宋以来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清雍正四年时常州府下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八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常州府东有天宁万寿禅寺,该寺始建于唐永徽年间,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之一,素为“中吴首刹”,香火兴盛。清乾隆帝六下江南,曾三次于天宁寺拈香顶礼,并题写了“龙城象教”匾额。  天宁寺屹立东南一千三百余年,但地处要冲,于乱世中屡遭兵燹,诸多古迹现已不存。寺
期刊
传统中国山水画主要有水墨、浅绛、青绿等形式,而青绿山水画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簿罩青绿。(邵洛羊主编:《中国美术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4页)美术史一般认为,中国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青绿山水画为其初始形态和古典样式。青绿山水设色一般使用精制的矿物、植物颜料,其中矿物颜料以胶矾为媒介剂,植物颜料以水
期刊
艺术市场深度调整已历有时,偏安西南一隅的云南典藏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巨大压力,不急不燥,沉着应对,一方面顺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模式结构,合理配置运用有效资源;另一方面则省时度势,结合全国尤其是西南市场的特点与新老客户的消费取向,在拍品征集和场次设置安排等方面突出地缘优势和品牌特色。本次20周年的纪念秋季拍卖中,没有急功近利做面子工程,而是实事求是,稳扎稳打,根据市场的现实合理定位统筹全局。  
期刊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为高原山区地形,沉积岩分布广。在数亿年的地球演变过程中历经沧海桑田、海水进退,虽然我们现代人类没能亲眼所见这一海陆升降的壮丽场面,但此过程却给贵州留下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  贵州古生物研究起步较早,据现有文献记载,在19世纪末德国研究者富合司(P.Fuchs)于1898年在贵阳市青岩镇采集到一些三叠纪化石,由另一德国研究者考肯(E.Koken)于1900年描述并发表论文。由
期刊
青花作为我国传统瓷器品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唐代是青花瓷的开创时期,元代即在景德镇发展成熟,明清两代青花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品种。  1963年12月,贵州省博物馆专家简菊华经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介绍,在北京宝古斋文物店购得一件青花盖罐。此器曾请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南京博物院宋伯胤及中国历史博物馆沈从文三位专家鉴定,均认定为明代景德镇万历窑瓷器,并认为此盖罐器形大气,有绝对年款,与贵州史事有关,是件绝好
期刊
戴进(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生活在明代前期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天顺年间,终年75岁。  戴进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民间职业画师家庭,其父是职业画工,永乐时曾征为金陵宫廷画家。戴进从小受家庭熏陶,也喜欢绘画。  戴进传世人物画很少,《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卷是他幸存的早年作品,可看出他早年工细谨严的画风与当时流行的雄健一路的南宋院体画风接近。中年时,由于画艺超群
期刊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它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其花素而不艳,亭亭玉立,姿态端秀,别具神韵。古人赞曰:“兰之香,盖一国”,故有“国香”的别称。兰花的花叶、花形、花香皆可赏。其叶终年常绿,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兰花以其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备受人们的喜爱,与竹、菊、梅合称“四君子”。古人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
期刊
文房是中国传统文人著书立说、修身养性和燕闲清赏的重要场所。文房用具则投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品性与根骨。它们所代表的,是一种古雅的生活方式,一种旷逸的生活态度和一种致精的生活追求。  “文房”之名,源起于南北朝,专指当时国家典掌文翰之地。及至唐代,“文房”一词始渐指代文人书房。而文房用具从狭义上说,当属笔、墨、纸、砚。其肇于先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这些与文人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具,伴随着隋代科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