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事业单位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行,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的不足和缺陷,逐渐难以实现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本文结合新的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制度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会计处理
1、前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存在于事业单位之中,使用时间超过一年,单位价值满足相应的规定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持固定物质形态的资产,是事业单位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确保固定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实现事业单位职能的基础和关键。
2、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的发展形式日益严峻,新会计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发展,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准确,更加有效。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时,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对于固定资产的范围的界定不合理
新的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了重新界定,规定及时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并没有满足相应的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保持固定物质形态的资产,都可以看作固定资产参与会计处理和核算。在这样的标准下,实际上事业单位办公中使用的桌椅、沙发等都可以算作固定资产,与其他固定资产相互混淆,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2.2、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不规范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也进行了规定,提出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确保可以根据相应的事业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比例提取维修和采购资金,因此事业单位不提折旧。这种规定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固定资产只能按照历史成本的原则,反映自身购置时的实际价值,而不能反映其当前的净值,难以对现有的生产能力进行体现;
(2)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则在开展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对折旧费用进行计算,容易造成成本核算的不完整,使得核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存在偏差,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3)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买资金,并不是按照其原有价值,而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计算的。但是在实际上,资金收入与固定资产的损耗并没有关联性,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2.3、财务信息失真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许多事业单位针对固定资产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较为陈旧,难以适应新制度的要求,使得会计财务信息无法真实地反映和控制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存在严重的信息失真现象,导致许多固定资产被借用、侵占,影响事业单位的利益。
2.4、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合理
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新会计制度做出的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时,购置资金需要按照来源渠道,进行分别记录:在对款项进行支付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在会计账务方面,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但是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以银行存款购置固定资产,只是一种资产形态的变换,而借记“事业支出”则会导致单位费用支出的虚增,另一方面,两种记录并不存在相应的关系,无法明确反映业务的内涵,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资产的流失。
3、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进行改进的措施
3.1、结合新制度,改善会计处理原则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要对会计处理的原则进行改进和创新,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发展形势。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事业单位需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物质资源,固定资产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财务会计人员可以借助企业会计的处理方法,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控制。
3.2、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这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充分反映这种情况,明确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需要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结合事业单位业务的特点和经济条件,选择适当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将折旧价值作为财务支出的组成部分,从相应的收入中得到适当的补偿。同时,可以引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损耗计提减值准备,借记相关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3、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为了避免固定资产被借用、占用和隐藏,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盘点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属于自然损耗,可以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处理,如果属于人为因素,则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4、改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要改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方式,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例如,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直接按照实际购置成本进行会计处理,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使得财务信息更加清晰明确,便于管理,可以实现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快速交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同样存在许多的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相关的制度规定,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桂芹.探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J].职业圈,2007,(20):61-62.
[2]余梅芳.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缺陷及其改进办法[J].福建轻纺,2007,(9):38-41.
[3]邓惠玲.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相关会计处理[J].财经界,2013,(20):154-155.
关键词:新制度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会计处理
1、前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存在于事业单位之中,使用时间超过一年,单位价值满足相应的规定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持固定物质形态的资产,是事业单位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确保固定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实现事业单位职能的基础和关键。
2、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的发展形式日益严峻,新会计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发展,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准确,更加有效。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时,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对于固定资产的范围的界定不合理
新的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了重新界定,规定及时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并没有满足相应的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保持固定物质形态的资产,都可以看作固定资产参与会计处理和核算。在这样的标准下,实际上事业单位办公中使用的桌椅、沙发等都可以算作固定资产,与其他固定资产相互混淆,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2.2、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不规范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也进行了规定,提出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确保可以根据相应的事业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比例提取维修和采购资金,因此事业单位不提折旧。这种规定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固定资产只能按照历史成本的原则,反映自身购置时的实际价值,而不能反映其当前的净值,难以对现有的生产能力进行体现;
(2)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则在开展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对折旧费用进行计算,容易造成成本核算的不完整,使得核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存在偏差,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3)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买资金,并不是按照其原有价值,而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计算的。但是在实际上,资金收入与固定资产的损耗并没有关联性,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2.3、财务信息失真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许多事业单位针对固定资产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较为陈旧,难以适应新制度的要求,使得会计财务信息无法真实地反映和控制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存在严重的信息失真现象,导致许多固定资产被借用、侵占,影响事业单位的利益。
2.4、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合理
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新会计制度做出的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时,购置资金需要按照来源渠道,进行分别记录:在对款项进行支付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在会计账务方面,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但是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以银行存款购置固定资产,只是一种资产形态的变换,而借记“事业支出”则会导致单位费用支出的虚增,另一方面,两种记录并不存在相应的关系,无法明确反映业务的内涵,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资产的流失。
3、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进行改进的措施
3.1、结合新制度,改善会计处理原则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要对会计处理的原则进行改进和创新,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发展形势。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事业单位需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物质资源,固定资产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财务会计人员可以借助企业会计的处理方法,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控制。
3.2、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这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充分反映这种情况,明确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需要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结合事业单位业务的特点和经济条件,选择适当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将折旧价值作为财务支出的组成部分,从相应的收入中得到适当的补偿。同时,可以引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损耗计提减值准备,借记相关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3、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为了避免固定资产被借用、占用和隐藏,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盘点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属于自然损耗,可以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处理,如果属于人为因素,则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4、改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要改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方式,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例如,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直接按照实际购置成本进行会计处理,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使得财务信息更加清晰明确,便于管理,可以实现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快速交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同样存在许多的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相关的制度规定,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桂芹.探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J].职业圈,2007,(20):61-62.
[2]余梅芳.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缺陷及其改进办法[J].福建轻纺,2007,(9):38-41.
[3]邓惠玲.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相关会计处理[J].财经界,2013,(2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