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间小故事】
  在学完正比例知识后,李谦跑过来问我:“老师,是不是有负比例?”当时一惊讶:“你为什么这么说?”“老师,因为我们学过正、负数啊,有正数那就有负数,现在学了正比例我猜就有负比例。”孙彩霖听到了,也跑过来凑热闹:“老师,我听着负比例怎么这么别扭,是不是应该叫反比例?”我心里暗暗高兴,嘴上却说:“这个我先保密,欲知后事,下节课分解。”
  反思:孩子的思维是多么活跃啊,学会了新的知识,就能联想到未知的知识,这种大胆的猜想不正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吗?也正是由于和两个孩子的交流,让我改变了下节课的教学思路。
  【教学实录】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关系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故意停止,等待回答)
  生:负比例。
  生:反比例。
  师:你们虽然用词不同,但都想表达同一个意思,就是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与正比例关系相反的,我们在数学上称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反思:以前的设计是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发现对应数据的变化,引出对这两种量的关系的探索,最后总结出这样的两个量就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它们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但有了课前不经意的调查,我转变了思路,既然学生已经能猜出反比例关系,何不直接引入新知识的探究?
  二、猜测反比例关系的特点
  师:现在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成反比例的两个量有什么特点?或者说什么样的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生1:我认为可能是两种不相关的量,因为正比例关系是研究相关联的两个量。
  生2:我认为是比值不一定的,因为正比例的两个量比值一定。
  ……
  (教师简单记录)
  反思:这节课的研究问题已经引出来了,原想就可以出示信息图来研究反比例的关系特点了,但是我又转变了思路:既然学习了正比例关系的特点,学生有了已有知识做基础,能不能插上联想的翅膀,运用知识之间的迁移,对反比例关系的特点进行大胆的猜测呢?事实看来,学生知识联系的运用能力是很强的,这无意之间也渗透了对比学习的重要方法。
  三、自主探究,验证猜测
  师:这都是同学们的猜测,正确与否还需要我们去验证,是想自己验证还是一起验证?
  生:自己验证。
  师(出示情境图):我们说每天生产的天数与需要生产的吨数成反比例关系。现在小组合作研究,成反比例的两个量有什么特点?
  学生合作开始。(5分钟左右)
  小组汇报:
  组1:我们组发现成反比例的两个量是有关系的,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就有关系,生产的天数随每天生产天数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我们刚才的猜测“两个量不相关”是错的。
  组2:我们发现这两个量的乘积是一定的,100×60=200×30=300×20=300×20=400×15=500×12=6000,所以我们推测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乘积是一定的,但还不确定。
  ……
  师:你们组很善于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结合题目的条件和实际意义,来看一下是不是应该求比值、比值是不是有实际的意义。
  张枫:我刚才举的“面包理论”,每天吃的个数与吃的天数我猜也应该成反比例。
  师:对,这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现在我们以这个例子来看它们的乘积是不是一定的。
  生1:每天吃的个数×吃的天数=10(个),总个数是一定的。
  生2:那我们开始的猜测“总量一定”是正确的。
  ……
  师:经过同学们的辩论,反比例关系的特点已经很明显了,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吧。
  生:成反比例的两个量是相关联的,变化方向相反,而且这两个量的乘积是一定的。
  反思:有了前面的猜测,学生的合作就有了目标——通过观察、计算表格数据,来验证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四、巩固练习反比例关系
  师:那同学们会判断两个量成反比例了吗?
  生:两个条件:相关联,乘积一定。
  出示自主练习1。
  五、正、反比例关系比较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关系,你认为正、反比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生: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变化方向相同,比值一定;成反比例的两个量变化方向相反,乘积一定。
  生:它们都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反思:正、反比例关系的比较本是下节课的内容,但我放到了最后的总结上,因为在前面的猜测中,学生就是通过与正比例关系的对比来猜测反比例关系的特点,那么这里的对比总结就容易多了,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样,还扩大了课堂的容量,下节课只需做些相关的习题即可。
  六、结束语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想要想做到这点,须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依据,以巧妙的教学设计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重点。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形式各异的错误引导。这类题在考察学生的全面思考、正确理解、避免诱惑的学习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拦路虎”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将这些容易出错的题目称之为“数学陷阱”。  一、数学陷阱的题目类型  数学陷阱五花八门、形式各异,它们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综合数学陷阱的主要特点,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简便方法型,或称“鱼目混
期刊
摘 要:2007年随着江宁区高中布局的调整,我校由江宁镇搬迁至殷巷以后,生源素质逐年下降。在此被动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被提到日程表上来。同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如何让学生合作起来,一起学习,成为当前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 新课程 地理教学  一、培养高中生合作学习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内地已经毫不新鲜,而且已经有了众多较为显著的科研成果,但在西藏多数地区,由于“普九”等众多因素,尚属新课题。这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的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教学方式单调,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
期刊
常言道:好习惯终生收益。一个人如果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个人来讲,一种好习惯能使你终身收益。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习惯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个零,他们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上课东倒西歪,大声喧哗;有的不会握笔,有的用左手写字,还有的任性不懂礼貌;更甚的是有的孩子连鞋带都不会系。所以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
期刊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类型。两种实验课目的各不相同:验证式实验是以验证为目的,操作也比较容易,但是观察操作要求较高;而探究实验则需要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来获取未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就两种生物实验课例来探寻生物教师的创新实践之路。  “茎的输导功能”实验——验证性实验。  一、教材版本  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五章第四节《植物茎的输
期刊
摘 要:地理和地图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如果能在地理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地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可以说地图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是应用最广泛和最实用的教学工具。本文首先探讨了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然后着重分析了教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运用好地图。  关键词:地图 初中地理教学 作用  能够形象直观地表达地理知识的载体就是地图,可以说地图是地理学科
期刊
摘 要:很多学生对待政治课程的学习是索然无味的,怎样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目前所有教师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政治这门科目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描述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政治知识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其他科目的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学政治 差异化教学 回归生活  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中学政治教师往往都是以学生对教材内的知识的识记程度来衡量学
期刊
摘 要:现行的生物教材设计思路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地丰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形式,以便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实现学生各项技能的综合发展。本文笔者以《先
期刊
摘 要: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精心设计的结构,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课堂管理才能。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控课堂内师生间的关系,创造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圆满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行为和方法,如“满堂灌”、“一言堂”、“题海战术”等,已不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我们还固守着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必将扼制学生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阻碍他们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我们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与当前的新课改相适应?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不仅是教学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