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承载者,面对年轻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在进行班主任基本情况分析之后,从课程、科研、比赛、榜样、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开展。
关键词:班主任;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情况分析,制定梯度发展计划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班主任的情况,德育处可制定问卷调查,从班主任基本情况、能力和需求、培训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解,并通过日常交流了解班主任更为个性化的想法,争取从多个角度综合判断班主任队伍目前所处的位置。
综合班主任队伍的调研数据,可制定整个队伍的梯度发展计划:比如,在个性化与科研上下功夫,用3年将骨干型班主任培养成专家型班主任,多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和展示机会;用2-3年时间分批培养成熟型班主任,鼓励他们提炼自己的工作经验,助力班主任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用2年时间帮助合格班主任转型,在工作的专业性上多给指导意见,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对于新手班主任,不仅要在思想上进行引导,还要在班级常规管理上多提供帮助,用1-2年时间做到常规管理合格。
二、课程规划,有效开展专题培训
(一)新班主任“知行合一”课程
每年8月底是新班主任集中培训的时候,德育处可将理论知识融进实际操练中,分两天进行培训,让新班主任们能尽快上手,内容可分为8个板块。
1.幼小联动 共育新生。德育处可邀请幼儿园刚刚带了大班的老师,从幼儿园大班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能力发展三个角度进行介绍,让新班主任了解即将进入小学的学生情况,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2.游戏常规 课堂示范。在新班主任老师们了解了一年级儿童的学情之后,就“如何开展班级德育活动课”这一主题开设一堂公开课,由刚刚经历了一年级的二年级班主任带着学生一同展示,让新班主任能在课堂观摩中真切地体会学校的文化、儿童的天性以及教师的美育手段。待示范完之后,由执教班主任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想法,现场新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观课感受进行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现场互动交流为新班主任开学后的班级常规管理提供示范,引发思考。
3.助力成长 幸福育人。德育处需要对新进班主任进行学校德育制度、考评、教师德育职责方面的培训,让班主任知晓自己的工作职责。
4.正副携手 合作共赢。当班主任了解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后,如何去分配工作,正副班怎样合作才能达到双赢是新班主任最需要的,因此德育处可邀请优秀的副班主任开展讲座,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分享自己和正班主任之间的合作故事,让老师们在故事中知晓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关键事件。
5.抓好常规 严格规范。德育处需要邀请骨干班主任提前做准备,以时间为轴线,对新班主任进行“一日常规管理”的培训,每个时间节点该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学校的考核方式,一一进行介绍。
6.情景模拟 实操训练。讲完常规,还需要老师们一一练习。德育处可邀请体育组的老师从教室内坐姿、出教室、整队、路队、课间操、集会、食堂安静就餐到放学排队对新班主任进行培训,然后分小组练习,体育导师及时指导,最后每一组依次展示,为新生报到当天及后期的训练做好准备。
7.儿童第一 家校共育。“新生见面会”是新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第一次见面,见面会上应该说些什么,用什么样的形式开展,才能留下好印象。德育处会邀请成熟教师分享经验,从教室的布置到会议的主题、流程、小礼物、热身活动,都进行指导。
8.共商共议 模拟把关。前7项内容培训结束后,由年级组长组织大家共同商议,确定新生见面会的正副班分工,然后提前准备,在开学前一周,正副班将分两个会场进行现场模拟展示,德育处邀请学校优秀正副班到现场进行指导。
(二)全体班主任“基本素养”必修课程
教育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中,将班主任培训内容规定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政策法规等六个模块,因此德育处可围绕这六个板块设置班主任基本素养培训课程,作为全体班主任的必修课。如开设“如何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班主任谈话技巧”“班级建设的技能和技巧”“如何设计主题班会”“青春期不迷茫”“中小学生个性培养”“教育惩戒尺度”及“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三)成熟班主任“个性化发展”成长课程
德育处依据班主任梯度发展规划,在班级管理、干部培养、心理辅导、德育课设计、活动组织、家校共育、课程开发、评价机制、少先队成长等方面充分挖掘成熟班主任的个性特长,依据班主任特点为他们提供对应的学习机会,让他们集中精力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促进成熟班主任向骨干班主任的跨度。而在该类课程中,德育处在将班主任们送出去培训后,要求老师们将在外的参培与自身的读书、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然后在校内对其他班主任进行培训,全校班主任进行观摩,这样既让其他班主任受益,也让成熟班主任做到有输入更要有输出,尽快成长。
三、科研引领,“经验型”转向“研究型”
班主任參与课题或小专题研究,可以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使班主任更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促使班主任积极主动追求专业知识的提升。
(一)每月至少1次班主任教研活动
1.小组专题学习与讨论
基于班主任自身成长的需要,立足于班级工作的实际,德育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班主任研修活动,进行专题的学习与讨论。研究主题比如:如何开展班主任科研?班队会如何召开?如何针对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如何培养小干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等。 2.案例分析与评论
除专题教研以外,也可以开展教育案例分析与评论的教研活动。培训前班主任带上自己工作中几个成功的案例或疑难案例,培训时通过彼此的交流、互动,利用案例分析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流程,有效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比如分析案例“巧妙应对典型家长”“冷-温-热三步处理學生矛盾”等等。
3.现场观摩与点评
针对班主任想了解的应急事件处理方式、家校沟通艺术、学生心理辅导以及班级德育活动组织等,在教研中采用现场观摩的方式,让班主任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感受、借鉴其他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策略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方式等,引发班主任对教育问题的深入反思。
(二)班主任工作坊及年级组参与课题研究
1.班主任工作坊
德育处牵头指导班主任工作坊进行课题研究,帮助学校班主任骨干得到提升,以带动其他班主任。比如德育处可以与学校班主任工作坊共同合作,开发学校德育课程,比如“一年级新生始业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爱国教育课程”等等。
2.年级组
德育处可鼓励各个年级依据年级特长申报课题,在新教师培训、常规专题培训、幼小衔接、校级交流等活动中为其提供展示机会。
四、以赛促能,搭建技能比拼平台
在班主任的成长道路上,培训重要,也需要技能提升的练兵场。因此德育处需要设计针对不同级别班主任的技能比赛、考核。
(一)新班主任
1.“我的班级我的家”班级文化建设评比
针对新班主任,这项活动需要班主任和全班家长、学生一起合作设计班级名称、班徽、口号,拟定班规,培养新班主任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
2.“好习惯育好孩子”常规大比拼
每一年11月中旬,是检验新班主任们常规训练结果的时候,班级比拼和校级比拼两部分。校级比拼时,每班选出5名代表,随机抽选比拼项目,现场展示。比拼项目主要有整理和列队、课堂常规等,通过学生的展示进一步督促新进班主任将常规落到实处,做好班级管理的第一步。
(二)全体班主任
1.“慧师稚童·融美生长”班主任节
班主任容易被日常繁杂的事务淹没,常常会有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因此德育处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不仅要关注班主任职业技能,还要关注班主任的心理需求。因此可在每年固定时间初举办班主任节,在形式上为班主任创设幸福感,也通过与区级班主任技能大赛相关联而在专业上提升班主任的幸福感。
五、榜样示范,以点带面联动发展
学校德育处牵头建立班主任工作坊,一方面联动区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名师带优秀,促进骨干班主任和成熟班主任的转型,另一方面又以班主任工作坊为榜样示范,带动全体班主任发展,形成区级、校级、年级的联动发展模式。
另外,德育处可在每个年级设置1-2位领袖班主任,带动年级班主任的成长。每月的班主任工作总结时,德育处及时分享榜样班主任或年级的优秀做法,并在全校内推广。此外,班主任工作坊、年级组、学习伙伴甚至班主任个人还可以申请“微培专题”,针对自己擅长的项目,向德育处申请在室内或者室外开展培训项目,时长可以仅有30分钟,内容也可以很接地气,只要有用就行。德育处将班主任的优秀做法分类归档,形成班主任学习的资源库。
六、制度规范,保障队伍成长环境
班主任队伍建设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德育处需要拟定班主任选聘制度,严把班主任的准入关口,从源头上把关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实行“师徒结对”制度,让优秀班主任带新班主任,在日常交流中帮助新班主任成长;推行“干部蹲点制度”,每一位干部分配到不同年级,发现班主任优秀做法,帮扶专业稍弱的班主任;采用“班主任职级制”,与教师绩效考核以及德育评优挂钩,班主任需要通过自身专业成长升入更高级别。
班主任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德育处首先要确定“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层级发展目标,沿着“3年熟练6年专业10年特色”的发展思路,坚持“分步走、抓重点、树典型”的原则,逐步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高品质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情况分析,制定梯度发展计划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班主任的情况,德育处可制定问卷调查,从班主任基本情况、能力和需求、培训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解,并通过日常交流了解班主任更为个性化的想法,争取从多个角度综合判断班主任队伍目前所处的位置。
综合班主任队伍的调研数据,可制定整个队伍的梯度发展计划:比如,在个性化与科研上下功夫,用3年将骨干型班主任培养成专家型班主任,多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和展示机会;用2-3年时间分批培养成熟型班主任,鼓励他们提炼自己的工作经验,助力班主任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用2年时间帮助合格班主任转型,在工作的专业性上多给指导意见,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对于新手班主任,不仅要在思想上进行引导,还要在班级常规管理上多提供帮助,用1-2年时间做到常规管理合格。
二、课程规划,有效开展专题培训
(一)新班主任“知行合一”课程
每年8月底是新班主任集中培训的时候,德育处可将理论知识融进实际操练中,分两天进行培训,让新班主任们能尽快上手,内容可分为8个板块。
1.幼小联动 共育新生。德育处可邀请幼儿园刚刚带了大班的老师,从幼儿园大班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能力发展三个角度进行介绍,让新班主任了解即将进入小学的学生情况,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2.游戏常规 课堂示范。在新班主任老师们了解了一年级儿童的学情之后,就“如何开展班级德育活动课”这一主题开设一堂公开课,由刚刚经历了一年级的二年级班主任带着学生一同展示,让新班主任能在课堂观摩中真切地体会学校的文化、儿童的天性以及教师的美育手段。待示范完之后,由执教班主任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想法,现场新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观课感受进行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现场互动交流为新班主任开学后的班级常规管理提供示范,引发思考。
3.助力成长 幸福育人。德育处需要对新进班主任进行学校德育制度、考评、教师德育职责方面的培训,让班主任知晓自己的工作职责。
4.正副携手 合作共赢。当班主任了解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后,如何去分配工作,正副班怎样合作才能达到双赢是新班主任最需要的,因此德育处可邀请优秀的副班主任开展讲座,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分享自己和正班主任之间的合作故事,让老师们在故事中知晓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关键事件。
5.抓好常规 严格规范。德育处需要邀请骨干班主任提前做准备,以时间为轴线,对新班主任进行“一日常规管理”的培训,每个时间节点该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学校的考核方式,一一进行介绍。
6.情景模拟 实操训练。讲完常规,还需要老师们一一练习。德育处可邀请体育组的老师从教室内坐姿、出教室、整队、路队、课间操、集会、食堂安静就餐到放学排队对新班主任进行培训,然后分小组练习,体育导师及时指导,最后每一组依次展示,为新生报到当天及后期的训练做好准备。
7.儿童第一 家校共育。“新生见面会”是新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第一次见面,见面会上应该说些什么,用什么样的形式开展,才能留下好印象。德育处会邀请成熟教师分享经验,从教室的布置到会议的主题、流程、小礼物、热身活动,都进行指导。
8.共商共议 模拟把关。前7项内容培训结束后,由年级组长组织大家共同商议,确定新生见面会的正副班分工,然后提前准备,在开学前一周,正副班将分两个会场进行现场模拟展示,德育处邀请学校优秀正副班到现场进行指导。
(二)全体班主任“基本素养”必修课程
教育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中,将班主任培训内容规定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政策法规等六个模块,因此德育处可围绕这六个板块设置班主任基本素养培训课程,作为全体班主任的必修课。如开设“如何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班主任谈话技巧”“班级建设的技能和技巧”“如何设计主题班会”“青春期不迷茫”“中小学生个性培养”“教育惩戒尺度”及“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三)成熟班主任“个性化发展”成长课程
德育处依据班主任梯度发展规划,在班级管理、干部培养、心理辅导、德育课设计、活动组织、家校共育、课程开发、评价机制、少先队成长等方面充分挖掘成熟班主任的个性特长,依据班主任特点为他们提供对应的学习机会,让他们集中精力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促进成熟班主任向骨干班主任的跨度。而在该类课程中,德育处在将班主任们送出去培训后,要求老师们将在外的参培与自身的读书、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然后在校内对其他班主任进行培训,全校班主任进行观摩,这样既让其他班主任受益,也让成熟班主任做到有输入更要有输出,尽快成长。
三、科研引领,“经验型”转向“研究型”
班主任參与课题或小专题研究,可以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使班主任更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促使班主任积极主动追求专业知识的提升。
(一)每月至少1次班主任教研活动
1.小组专题学习与讨论
基于班主任自身成长的需要,立足于班级工作的实际,德育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班主任研修活动,进行专题的学习与讨论。研究主题比如:如何开展班主任科研?班队会如何召开?如何针对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如何培养小干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等。 2.案例分析与评论
除专题教研以外,也可以开展教育案例分析与评论的教研活动。培训前班主任带上自己工作中几个成功的案例或疑难案例,培训时通过彼此的交流、互动,利用案例分析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流程,有效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比如分析案例“巧妙应对典型家长”“冷-温-热三步处理學生矛盾”等等。
3.现场观摩与点评
针对班主任想了解的应急事件处理方式、家校沟通艺术、学生心理辅导以及班级德育活动组织等,在教研中采用现场观摩的方式,让班主任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感受、借鉴其他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策略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方式等,引发班主任对教育问题的深入反思。
(二)班主任工作坊及年级组参与课题研究
1.班主任工作坊
德育处牵头指导班主任工作坊进行课题研究,帮助学校班主任骨干得到提升,以带动其他班主任。比如德育处可以与学校班主任工作坊共同合作,开发学校德育课程,比如“一年级新生始业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爱国教育课程”等等。
2.年级组
德育处可鼓励各个年级依据年级特长申报课题,在新教师培训、常规专题培训、幼小衔接、校级交流等活动中为其提供展示机会。
四、以赛促能,搭建技能比拼平台
在班主任的成长道路上,培训重要,也需要技能提升的练兵场。因此德育处需要设计针对不同级别班主任的技能比赛、考核。
(一)新班主任
1.“我的班级我的家”班级文化建设评比
针对新班主任,这项活动需要班主任和全班家长、学生一起合作设计班级名称、班徽、口号,拟定班规,培养新班主任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
2.“好习惯育好孩子”常规大比拼
每一年11月中旬,是检验新班主任们常规训练结果的时候,班级比拼和校级比拼两部分。校级比拼时,每班选出5名代表,随机抽选比拼项目,现场展示。比拼项目主要有整理和列队、课堂常规等,通过学生的展示进一步督促新进班主任将常规落到实处,做好班级管理的第一步。
(二)全体班主任
1.“慧师稚童·融美生长”班主任节
班主任容易被日常繁杂的事务淹没,常常会有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因此德育处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不仅要关注班主任职业技能,还要关注班主任的心理需求。因此可在每年固定时间初举办班主任节,在形式上为班主任创设幸福感,也通过与区级班主任技能大赛相关联而在专业上提升班主任的幸福感。
五、榜样示范,以点带面联动发展
学校德育处牵头建立班主任工作坊,一方面联动区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名师带优秀,促进骨干班主任和成熟班主任的转型,另一方面又以班主任工作坊为榜样示范,带动全体班主任发展,形成区级、校级、年级的联动发展模式。
另外,德育处可在每个年级设置1-2位领袖班主任,带动年级班主任的成长。每月的班主任工作总结时,德育处及时分享榜样班主任或年级的优秀做法,并在全校内推广。此外,班主任工作坊、年级组、学习伙伴甚至班主任个人还可以申请“微培专题”,针对自己擅长的项目,向德育处申请在室内或者室外开展培训项目,时长可以仅有30分钟,内容也可以很接地气,只要有用就行。德育处将班主任的优秀做法分类归档,形成班主任学习的资源库。
六、制度规范,保障队伍成长环境
班主任队伍建设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德育处需要拟定班主任选聘制度,严把班主任的准入关口,从源头上把关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实行“师徒结对”制度,让优秀班主任带新班主任,在日常交流中帮助新班主任成长;推行“干部蹲点制度”,每一位干部分配到不同年级,发现班主任优秀做法,帮扶专业稍弱的班主任;采用“班主任职级制”,与教师绩效考核以及德育评优挂钩,班主任需要通过自身专业成长升入更高级别。
班主任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德育处首先要确定“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层级发展目标,沿着“3年熟练6年专业10年特色”的发展思路,坚持“分步走、抓重点、树典型”的原则,逐步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高品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