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喻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认知语言学在隐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和隐喻的基础上,从概念隐喻的角度探讨隐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更好地解释隐喻现象,进而发现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英语词汇
引言:
隐喻在语言中有广泛的使用,是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能够给普通、平实的语言增加修饰色彩或者达到作者预想的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正如德里达所言:“哪里有文字,哪里就有隐喻。”根据词源,隐喻来源于希腊语的复合词 “meta-pherein”,它的本义是指“转移”一件事或一个物体从属于它的地方去别的地方去。
1、隐喻与概念隐喻的定义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对隐喻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提到:“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他物,这个词便成了隐喻词。”他主要是从修辞角度来认识隐喻,并认为隐喻主要是词平面上的一种修辞现象(王寅, 2017:404)。后来雪莱(Shelley, 1792-1822)从认知角度叙述了隐喻,他将隐喻视为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王寅,2017:405)。
当代的隐喻理论则主要是从认知角度和系统功能的角度展开,代表人物分别是Lakoff和Halliday。Lakoff和Johnson(Lakoff & Johnson,1980)提出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语言中,也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行为中。隐喻被看作是人们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认识和感知世界提供了手段。
隐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其中,在韩礼德对系统功能语法的阐释中,界定了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语法隐喻的提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词汇层面上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语法层面上的现象。胡壮麟(1996)曾经对语法隐喻下了这样的定义:在构成隐喻的两个概念领域中,其中至少一个领域应与语法形式有关。
2、概念语法隐喻对构词法的影响
从隐喻的经验功能来看,句子包含了内容意义和经验的阐述。语言给人们提供了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图,让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思考过程。概念语法在英语构词中常出现在复合词中,例如:(1)名詞+名词,例如:textbook, teapot. (2)形容词+名词,例如:hot dog, light green. 而在隐喻化过程中,常见的词汇意义可能会被另一种隐含性的表达形式所替代,这不仅体现在词义层面,也可能是词性转换上,例如名词化现象,或名词动用现象。下面将列举名词用作动词的情况:
(1)bird(noun; an animal); to bird(verb:to eat like a bird);
(2)queen(noun: the female ruler of an independent state); to queen (to behave in an unpleasant and superior way);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名词变为动词的使用中,词汇的意义仍然和名词的中心意义有关,直接反应了名词的概念意义。在普遍意义的构词法中,词汇不外乎是词根和词缀的结合。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隐喻在构词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它能够丰富了词汇的意义,使构词搭配更加多样。
3、概念语法隐喻对词汇外延意义的影响
以英文单词“run”为例,它的主要意思是“move at a speed faster than walk”(比走的速度更快的移动),例如,He is running to school.(他正跑去学校。)它还有以下涉及隐喻的外延意义:
(1) The fence runs round the house.
(2) The street runs from north to south.
(3) The movie has run for a week.
(Yu Linlong, 2004)
在概念隐喻中,单词意义的通常是从一个中心意义出发,加之概念意义联想,词性也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名词化现象,如“run”也具有名词词性,表示“奔跑”。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同一词语的外延意义理解存在着偏差。如对“狗”的认识不同,在英文中,可以找到如下释义:
(1)a: canid, especially a highly variable domestic mammal; b: a male dog;
(2)a: a worthless or contemptible person;
而在汉语中,“狗”主要有以下释义:作为名词,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属于犬科的一种食肉类哺乳动物,由人工培养出来的品种之多,超过任何其他兽类(在形状、大小、颜色、毛皮的长短和性质等各方面)。常用于比喻坏人,如:狗彘(狗与猪。比喻行为卑劣的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狗”在英语中既包含贬义也包含褒义,但是在汉语中则不包含褒义。因此,在英语词汇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总结英汉词语的差异,关注自己对词语理解的思考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结语:
目前许多领域都在进行关于隐喻的研究,包括哲学,诗学,修辞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等。在概念语法隐喻对构词法的影响中,我们了解到不仅要关注词汇的表层结构,也要挖掘词汇的外延意义,以及在词性转换过程中涉及到的词语中心意义和引申意义;在词汇外延意义的影响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中英文词汇意义的异同,不能想当然地把我们对某一事物的既有认识带入英语词汇学习中,通过对英语文化的不断了解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7.
[4]于林龙. 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J].中国知网,2004.
作者简介:段琳焓(1993—),女,汉,四川,硕士在读,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英语词汇
引言:
隐喻在语言中有广泛的使用,是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能够给普通、平实的语言增加修饰色彩或者达到作者预想的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正如德里达所言:“哪里有文字,哪里就有隐喻。”根据词源,隐喻来源于希腊语的复合词 “meta-pherein”,它的本义是指“转移”一件事或一个物体从属于它的地方去别的地方去。
1、隐喻与概念隐喻的定义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对隐喻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提到:“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他物,这个词便成了隐喻词。”他主要是从修辞角度来认识隐喻,并认为隐喻主要是词平面上的一种修辞现象(王寅, 2017:404)。后来雪莱(Shelley, 1792-1822)从认知角度叙述了隐喻,他将隐喻视为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王寅,2017:405)。
当代的隐喻理论则主要是从认知角度和系统功能的角度展开,代表人物分别是Lakoff和Halliday。Lakoff和Johnson(Lakoff & Johnson,1980)提出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语言中,也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行为中。隐喻被看作是人们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认识和感知世界提供了手段。
隐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其中,在韩礼德对系统功能语法的阐释中,界定了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语法隐喻的提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词汇层面上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语法层面上的现象。胡壮麟(1996)曾经对语法隐喻下了这样的定义:在构成隐喻的两个概念领域中,其中至少一个领域应与语法形式有关。
2、概念语法隐喻对构词法的影响
从隐喻的经验功能来看,句子包含了内容意义和经验的阐述。语言给人们提供了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图,让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思考过程。概念语法在英语构词中常出现在复合词中,例如:(1)名詞+名词,例如:textbook, teapot. (2)形容词+名词,例如:hot dog, light green. 而在隐喻化过程中,常见的词汇意义可能会被另一种隐含性的表达形式所替代,这不仅体现在词义层面,也可能是词性转换上,例如名词化现象,或名词动用现象。下面将列举名词用作动词的情况:
(1)bird(noun; an animal); to bird(verb:to eat like a bird);
(2)queen(noun: the female ruler of an independent state); to queen (to behave in an unpleasant and superior way);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名词变为动词的使用中,词汇的意义仍然和名词的中心意义有关,直接反应了名词的概念意义。在普遍意义的构词法中,词汇不外乎是词根和词缀的结合。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隐喻在构词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它能够丰富了词汇的意义,使构词搭配更加多样。
3、概念语法隐喻对词汇外延意义的影响
以英文单词“run”为例,它的主要意思是“move at a speed faster than walk”(比走的速度更快的移动),例如,He is running to school.(他正跑去学校。)它还有以下涉及隐喻的外延意义:
(1) The fence runs round the house.
(2) The street runs from north to south.
(3) The movie has run for a week.
(Yu Linlong, 2004)
在概念隐喻中,单词意义的通常是从一个中心意义出发,加之概念意义联想,词性也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名词化现象,如“run”也具有名词词性,表示“奔跑”。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同一词语的外延意义理解存在着偏差。如对“狗”的认识不同,在英文中,可以找到如下释义:
(1)a: canid, especially a highly variable domestic mammal; b: a male dog;
(2)a: a worthless or contemptible person;
而在汉语中,“狗”主要有以下释义:作为名词,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属于犬科的一种食肉类哺乳动物,由人工培养出来的品种之多,超过任何其他兽类(在形状、大小、颜色、毛皮的长短和性质等各方面)。常用于比喻坏人,如:狗彘(狗与猪。比喻行为卑劣的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狗”在英语中既包含贬义也包含褒义,但是在汉语中则不包含褒义。因此,在英语词汇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总结英汉词语的差异,关注自己对词语理解的思考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结语:
目前许多领域都在进行关于隐喻的研究,包括哲学,诗学,修辞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等。在概念语法隐喻对构词法的影响中,我们了解到不仅要关注词汇的表层结构,也要挖掘词汇的外延意义,以及在词性转换过程中涉及到的词语中心意义和引申意义;在词汇外延意义的影响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中英文词汇意义的异同,不能想当然地把我们对某一事物的既有认识带入英语词汇学习中,通过对英语文化的不断了解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7.
[4]于林龙. 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J].中国知网,2004.
作者简介:段琳焓(1993—),女,汉,四川,硕士在读,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