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较弱,提高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重要任务之一,以数学课本和教师设计的课前导学案为载体,增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课前阅读产生问题,课堂阅读理解问题,课后阅读深化问题等手段的检验和反馈意识,对于提高数学学习的阅读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阅读 自学能力 阅读材料 阅读方法
数学是是描述科学的语言。前苏联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早就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考虑,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教学阅读,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自学能力及交流能力,是广大一线教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课题教材富有创意的有关栏目的设置,恰能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重要的资源。
数学阅读是指在数学教学学科内开展阅读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教学也就是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英语教学的事,不屑于数学的阅读教学,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 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考试中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于老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特征
(1)数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分支,它应具有自然语言、文字语言的一般属性,即注重对字、词、句、段的理解,语义处理,句法结构剖析,明确问题背景,已知及未知等内容,如:“有且只有”、“或”、“且”、“增长了”、“增长到”、“不超过”、“不少于”。这样有助于对数学问题进行准确的解析,提高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
(2)数学阅读的内容形式多样,主要是数学符号、数学图表、数学文字这三种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因为有符号才区别于自然语言,它一般具有特定性、形象性、概括性、直观性等特点。通常是一个数学符号就代表一个数学概念,如果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所代表的意义不明确,阅读就很难进行下去。在数学阅读材料中,三种语言交叉运用,而且三种语言的使用率都很高,这就需要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转换语言形式,如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或判定就需要把文字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是把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转换为文字语言;这给阅读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要顺利开展数学阅读,除了要牢固掌握数学概念、定理等内容,还要挖掘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的意义,继而才能进行更好的阅读。
(3)数学阅读材料呈现的严谨及精简。数学材料呈现方式主要是归纳和演绎,需要阅读者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由数学阅读对象的逻辑性决定的,因为数学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证明对象内部规律的真实性,以精密的数学语言准确对其进行描述的科学。数学材料在语言叙述上讲究简练,特别是在概念的表述上几乎达到不多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阅读者必须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思考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如函数概念的引入:在一个运动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其中一个变量Y随着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当X有一确定值时,Y有唯一确定值与之相对应,这时Y是的X函数。
(4)数学阅读有利于继承数学人文精神。数学作为一门文化,要传承数学文化乃至人类文明,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仅立足课堂不够,仅依赖教师的传授不够,这就需要用阅读的途径来秉承优秀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人文精神,轻视数学阅读就会导致数学人文精神的弱化和数学素养的不健全。如果说数学教学只让学生学会了计算、推理,这是一种悲哀。数学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严谨、朴实;理智,自律;诚实,求是;勤奋,自强;开拓创新;宽容,谦恭”。如通过数学家(比如贫困的天才数学家阿贝尔)的介绍而体会数学家的问题和数学相关的知识介绍(比如菲尔茨数学奖,国际数学家大会等)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1)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能有效地促进数学阅读水平的发展,准确叙述解题过程中有关的观点和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
(2)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3)新课程特别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不会阅读,那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方式,更不可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学实践表明,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而学生每遇到此类题的解答便觉得困难重重,得分率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数学的方法。从上可知,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阅读。
三、数学阅读的方法
数学教材的每一章、节就相当于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作为数学教师应更多地成为学生阅读教材的咨询者和协调者,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
1.课前阅读
心理学有一种“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材料对印象的形成能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要下功夫认真进行首次阅读,不能有一种“反正老师还要讲”的意识. 课前自学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慧潜力。
阅读课本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阅读前教师设置导学案,带着问题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阅读课本要聚精会神,一边读,一边想,先对每段每一层次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前后联系起来思考. 对于课本的定义、公式、法则、规律等要反复地阅读,教师要加强对数学概念、原理、法則理解的指导,为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例如在讲有理数意义这一节前,可以这样布置阅读任务:
(1)温度计液面指在0以下第5个刻度,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分别记作什么?
(2)什么叫正数、负数?零是正数吗?是负数吗?
(3)正数前面有时也可加“+”(读作正)是为什么?能不加吗?
2.课堂阅读
在课前阅读时,学生应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不一定都能透彻理解和消化吸收. 因此,在课堂上有必要针对课前阅读时所作的标记和批注,仔细听老师的讲解.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如公布问题的答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及时给予肯定。通过师生的互动,进一步阅读课本,从而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解决课前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够独立的学习数学,增强阅读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后阅读
在师生共同尝试与探索完新知识后,还要重新阅读课本,采取先复习后做作业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与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尤其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让学生自已归纳知识要点、框架图,这就需要阅读好课本。再次阅读课本的过程是同学们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多次理解与加工制作,可使知识经久不忘。所以数学教师不仅仅让学生阅读教材时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目光投入到教科书之外,尽一切可能使学生的背景知识广泛一些。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穷的数学美。此外,开展多途径阅读,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收集数学普及读物、数学学习指导物及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对于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布置课题学习或撰写数学小论文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数学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培养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但是阅读毕竟代替不了教师的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还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相信学生会读,学生能读好。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阅读和阅读体验,把握阅读时机,一定要根据所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
[2]高丽.数学阅读── 培养学生交流与自学能力的必修课
[3]周爱军.重视数学阅读 促进自主发展
[4]曹一鸣.数学教育中的科学人文精神
[5]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
[6]方卫,陈作民.要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关键词:数学阅读 自学能力 阅读材料 阅读方法
数学是是描述科学的语言。前苏联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早就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考虑,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教学阅读,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自学能力及交流能力,是广大一线教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课题教材富有创意的有关栏目的设置,恰能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重要的资源。
数学阅读是指在数学教学学科内开展阅读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教学也就是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英语教学的事,不屑于数学的阅读教学,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 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考试中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于老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特征
(1)数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分支,它应具有自然语言、文字语言的一般属性,即注重对字、词、句、段的理解,语义处理,句法结构剖析,明确问题背景,已知及未知等内容,如:“有且只有”、“或”、“且”、“增长了”、“增长到”、“不超过”、“不少于”。这样有助于对数学问题进行准确的解析,提高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
(2)数学阅读的内容形式多样,主要是数学符号、数学图表、数学文字这三种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因为有符号才区别于自然语言,它一般具有特定性、形象性、概括性、直观性等特点。通常是一个数学符号就代表一个数学概念,如果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所代表的意义不明确,阅读就很难进行下去。在数学阅读材料中,三种语言交叉运用,而且三种语言的使用率都很高,这就需要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转换语言形式,如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或判定就需要把文字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是把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转换为文字语言;这给阅读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要顺利开展数学阅读,除了要牢固掌握数学概念、定理等内容,还要挖掘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的意义,继而才能进行更好的阅读。
(3)数学阅读材料呈现的严谨及精简。数学材料呈现方式主要是归纳和演绎,需要阅读者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由数学阅读对象的逻辑性决定的,因为数学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证明对象内部规律的真实性,以精密的数学语言准确对其进行描述的科学。数学材料在语言叙述上讲究简练,特别是在概念的表述上几乎达到不多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阅读者必须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思考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如函数概念的引入:在一个运动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其中一个变量Y随着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当X有一确定值时,Y有唯一确定值与之相对应,这时Y是的X函数。
(4)数学阅读有利于继承数学人文精神。数学作为一门文化,要传承数学文化乃至人类文明,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仅立足课堂不够,仅依赖教师的传授不够,这就需要用阅读的途径来秉承优秀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人文精神,轻视数学阅读就会导致数学人文精神的弱化和数学素养的不健全。如果说数学教学只让学生学会了计算、推理,这是一种悲哀。数学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严谨、朴实;理智,自律;诚实,求是;勤奋,自强;开拓创新;宽容,谦恭”。如通过数学家(比如贫困的天才数学家阿贝尔)的介绍而体会数学家的问题和数学相关的知识介绍(比如菲尔茨数学奖,国际数学家大会等)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1)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能有效地促进数学阅读水平的发展,准确叙述解题过程中有关的观点和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
(2)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3)新课程特别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不会阅读,那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方式,更不可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学实践表明,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而学生每遇到此类题的解答便觉得困难重重,得分率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数学的方法。从上可知,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阅读。
三、数学阅读的方法
数学教材的每一章、节就相当于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作为数学教师应更多地成为学生阅读教材的咨询者和协调者,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
1.课前阅读
心理学有一种“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材料对印象的形成能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要下功夫认真进行首次阅读,不能有一种“反正老师还要讲”的意识. 课前自学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慧潜力。
阅读课本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阅读前教师设置导学案,带着问题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阅读课本要聚精会神,一边读,一边想,先对每段每一层次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前后联系起来思考. 对于课本的定义、公式、法则、规律等要反复地阅读,教师要加强对数学概念、原理、法則理解的指导,为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例如在讲有理数意义这一节前,可以这样布置阅读任务:
(1)温度计液面指在0以下第5个刻度,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分别记作什么?
(2)什么叫正数、负数?零是正数吗?是负数吗?
(3)正数前面有时也可加“+”(读作正)是为什么?能不加吗?
2.课堂阅读
在课前阅读时,学生应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不一定都能透彻理解和消化吸收. 因此,在课堂上有必要针对课前阅读时所作的标记和批注,仔细听老师的讲解.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如公布问题的答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及时给予肯定。通过师生的互动,进一步阅读课本,从而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解决课前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够独立的学习数学,增强阅读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后阅读
在师生共同尝试与探索完新知识后,还要重新阅读课本,采取先复习后做作业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与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尤其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让学生自已归纳知识要点、框架图,这就需要阅读好课本。再次阅读课本的过程是同学们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多次理解与加工制作,可使知识经久不忘。所以数学教师不仅仅让学生阅读教材时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目光投入到教科书之外,尽一切可能使学生的背景知识广泛一些。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穷的数学美。此外,开展多途径阅读,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收集数学普及读物、数学学习指导物及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对于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布置课题学习或撰写数学小论文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数学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培养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但是阅读毕竟代替不了教师的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还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相信学生会读,学生能读好。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阅读和阅读体验,把握阅读时机,一定要根据所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
[2]高丽.数学阅读── 培养学生交流与自学能力的必修课
[3]周爱军.重视数学阅读 促进自主发展
[4]曹一鸣.数学教育中的科学人文精神
[5]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
[6]方卫,陈作民.要重视数学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