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点入手,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论述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并对怎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了一些初探。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通过人自觉能动活动而获得和创设的。正如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所说:“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①学校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阵地。那么,何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什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是本文接下来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主体性又叫主动性,也就是自觉能动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让学生不仅能学习,而且是“独立、主动和创造”地去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充满生气、自觉、自信,做一个能动、自由的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因
(一)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大发展及知识创新大发展带来的挑战,决定了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据统计,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新的科技对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高达60%-80%(我国近期才达35%)。发达国家GDP的50%来自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已占制造业产品出口的1/3以上。由此可见当前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较量,即人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较量。而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在国际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主体性的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特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抹杀学生个性的填鸭式教育,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发挥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新课改革的目标决定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要达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②就是说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该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那种政治教师单纯的把自己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上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塞”给学生,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真正的知识拥有者不再是简单的背诵知识和掌握符号,而是要能够不断地阐明未被前人所识别的问题的人,是能够不断地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办法的人。
(三)发挥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是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人正是通过活动才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不断接受环境的影响,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改造,完善,发展人的本身。”③从教育学角度看,人的发展只有作为主体的人的自由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才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高中生也不例外:高中生是13-16岁的孩子,生理渐渐成熟,开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对世界充满好奇。这就需要政治教师针对他们好奇心强,想象丰富的特点,注重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出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因为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有很强实践性的德育课,因受以前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政治教师都习惯于驾驭应试战车,教学以考试为目标,仅满足于演绎课文,追求的是“精讲多练”教师为主体,学生是承受者,学生的目的是学会知识,他不用去怀疑、去探索,一切都有现成的答案。教师的学法指导也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应对考试,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被限于概念、原理、政策、法律条文以及“该怎样做”的大道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最终使政治课失去了它特有的魅力,因此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生“必须学”为“我要学”。这才符合高中生活泼好动的秉性,迎合和满足了高中生主动探索和较强的表现欲望。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④
那么应该如何发挥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⑤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这也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么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激发人生理想和目标,触动学生全神贯注地探求未知领域。激发学生树立远大而现实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不是靠“假大空”可以达到的,而应结合社会实际和教材实际。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企业和经营者”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今天,我们作为学生,大家说,当你再过九年,上了大学,走向社会,最希望干的是什么工作?(学生谈理想)不管大家从事行政、法律、税务和工商管理之类的工作,还是进到企业做技术工作,甚至成为企业的经营者,都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企业知识,大家对企业情况是否了解?你们知道要成为一名企业经营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吗?应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样讲解,一方面使学生的人生目标追求得到了激活、培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强化,从而激发学生为实际理想而去探求未知领域。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如饥似渴的求知内驱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⑥,从心理学角度讲,在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兴趣。它是激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助催剂。所以要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法新颖多样,教学艺术精湛诱人;而且要注重人格魅力的影响,使学生亲其师,而爱其课;更重要的是能将教材基本理论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紧密结合,以增强政治课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在“小课堂”中营造一种“大社会”的氛围。据笔者的感受,学生最热衷于在课堂上对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此时他们的学习热情最为高涨,学习的注意力也最投入。例如讲国家制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当前美国的大选展开,让学生在时政中对比美国总统和中国主席产生方式的区别得到国体决定政体的知识。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体验式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体验式学习即指导学生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或模拟真实的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要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用手操作,即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讲授“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时,我就采用了这一方法:①从事实践:要求每位同学当一星期的家庭总管,管理经济;开支,并作好记录;②组建家庭;根据实践的数据,组建模拟家庭;③消费设计:每一家庭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拿出消费计划;④互评打分:每一家庭汇报阐述本家庭设计的依据,请别的家庭成员进行评价打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家庭消费的理解,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及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再次,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树立自信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解决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认识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道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是辨证统一的。学生的主体性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但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突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它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争论问题,使课堂形成追求真理、充满活力的气氛,才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学生的自尊才能得到尊重。这就需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以树立其信心。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可采用的方法是:
(1)课前5分钟时政点评。这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当前时政进行再组合、再加工,这既让学生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认真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习惯,也提高了点评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让点评者有了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其在同学的掌声中坚定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2)课堂上进行辩论训练。要求学生主动答题、相互质疑、明辨是非,做到政治术语运用准确、得当,并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例如讲授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辩题:
正方:物质决定意识
反方:意识决定物质
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辩论的训练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知识,同时还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观领域会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三)关注学困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情感基础
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师,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总会出现一些学习跟不上教学要求的同学,一般来说,学习暂时落伍的同学有的是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是学习态度虽然端正,也认真刻苦,但学习方法不当;有的是家庭社会环境干扰大,思想包袱重;有的则是原基础知识薄弱,相关学科知识欠缺或严重偏科等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积累所致。所以要转变学困生,就是要减少教学失误。根据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政治教师要积极利用一周两次的课堂教学时间,把特别的关爱送给学困生,让阳光照射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如,在组织全班同学阅读教材的时候,可以说:“有些同学真会看书,一边看一边用笔把课文中重点的句子划下来。”这样看似给全班同学介绍或要求做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其实是在给学困生具体指导;还有在某位学困生较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后,追问一句:“你是怎么想到的?”这样看似指导全班同学的过程中指点学困生逐步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可能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争取早日达到从学会过渡到会学。这样做的巧妙就在于既给了指导,又保全了面子,政治教师只要发现他们的努力,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如果是主动要求回答问题,但答错了,那就表扬他主动要求回答问题;如果答对一点,就从他的答案中寻找闪光点,引导他思考出正确答案;如果他一时想不出,就让他安静地听别人的发言,然后表扬他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能不断享受成功快乐,不带畏难情绪快步走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个体的根本特性,它集中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是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的综合体现。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时,教育才会取得成效。因此,我们应该怀着历史的责任感,用理性来把握今天和未来的教育,选择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自觉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当代教育的主流。
注释
① 摘自陈廷榔 主编《现代教师与高中生必备素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年)
②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2月)
③ 摘自车文博 《心理咨询百科全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1)
④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8年1月)
⑤ 摘自吴铎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⑥ 摘自肖成全主编《有效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⑦ 摘自富维红 唱印余 主编《教育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 《心理咨询百科全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1).
[2] 吴铎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3] 赵淑文主编 《心理学》 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任长松主编《课程的反思与重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5] 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2月).
[7] 陈宗祥主编《创新教育:教育改革的核心》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8] 陈廷榔 主编《现代教师与高中生必备素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8年1月).
[10] 富维红 唱印余 主编《教育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 肖成全主编《有效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通过人自觉能动活动而获得和创设的。正如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所说:“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①学校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阵地。那么,何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什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是本文接下来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主体性又叫主动性,也就是自觉能动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让学生不仅能学习,而且是“独立、主动和创造”地去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充满生气、自觉、自信,做一个能动、自由的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因
(一)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大发展及知识创新大发展带来的挑战,决定了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据统计,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新的科技对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高达60%-80%(我国近期才达35%)。发达国家GDP的50%来自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已占制造业产品出口的1/3以上。由此可见当前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较量,即人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较量。而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在国际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主体性的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特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抹杀学生个性的填鸭式教育,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发挥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新课改革的目标决定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要达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②就是说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该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那种政治教师单纯的把自己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上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塞”给学生,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真正的知识拥有者不再是简单的背诵知识和掌握符号,而是要能够不断地阐明未被前人所识别的问题的人,是能够不断地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办法的人。
(三)发挥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是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人正是通过活动才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不断接受环境的影响,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改造,完善,发展人的本身。”③从教育学角度看,人的发展只有作为主体的人的自由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才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高中生也不例外:高中生是13-16岁的孩子,生理渐渐成熟,开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对世界充满好奇。这就需要政治教师针对他们好奇心强,想象丰富的特点,注重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出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因为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有很强实践性的德育课,因受以前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政治教师都习惯于驾驭应试战车,教学以考试为目标,仅满足于演绎课文,追求的是“精讲多练”教师为主体,学生是承受者,学生的目的是学会知识,他不用去怀疑、去探索,一切都有现成的答案。教师的学法指导也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应对考试,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被限于概念、原理、政策、法律条文以及“该怎样做”的大道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最终使政治课失去了它特有的魅力,因此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生“必须学”为“我要学”。这才符合高中生活泼好动的秉性,迎合和满足了高中生主动探索和较强的表现欲望。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④
那么应该如何发挥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⑤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这也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么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激发人生理想和目标,触动学生全神贯注地探求未知领域。激发学生树立远大而现实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不是靠“假大空”可以达到的,而应结合社会实际和教材实际。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企业和经营者”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今天,我们作为学生,大家说,当你再过九年,上了大学,走向社会,最希望干的是什么工作?(学生谈理想)不管大家从事行政、法律、税务和工商管理之类的工作,还是进到企业做技术工作,甚至成为企业的经营者,都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企业知识,大家对企业情况是否了解?你们知道要成为一名企业经营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吗?应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样讲解,一方面使学生的人生目标追求得到了激活、培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强化,从而激发学生为实际理想而去探求未知领域。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如饥似渴的求知内驱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⑥,从心理学角度讲,在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兴趣。它是激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助催剂。所以要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法新颖多样,教学艺术精湛诱人;而且要注重人格魅力的影响,使学生亲其师,而爱其课;更重要的是能将教材基本理论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紧密结合,以增强政治课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在“小课堂”中营造一种“大社会”的氛围。据笔者的感受,学生最热衷于在课堂上对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此时他们的学习热情最为高涨,学习的注意力也最投入。例如讲国家制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当前美国的大选展开,让学生在时政中对比美国总统和中国主席产生方式的区别得到国体决定政体的知识。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体验式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体验式学习即指导学生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或模拟真实的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要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用手操作,即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讲授“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时,我就采用了这一方法:①从事实践:要求每位同学当一星期的家庭总管,管理经济;开支,并作好记录;②组建家庭;根据实践的数据,组建模拟家庭;③消费设计:每一家庭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拿出消费计划;④互评打分:每一家庭汇报阐述本家庭设计的依据,请别的家庭成员进行评价打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家庭消费的理解,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及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再次,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树立自信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解决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认识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道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是辨证统一的。学生的主体性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但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突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它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争论问题,使课堂形成追求真理、充满活力的气氛,才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学生的自尊才能得到尊重。这就需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以树立其信心。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可采用的方法是:
(1)课前5分钟时政点评。这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当前时政进行再组合、再加工,这既让学生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认真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习惯,也提高了点评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让点评者有了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其在同学的掌声中坚定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2)课堂上进行辩论训练。要求学生主动答题、相互质疑、明辨是非,做到政治术语运用准确、得当,并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例如讲授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辩题:
正方:物质决定意识
反方:意识决定物质
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辩论的训练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知识,同时还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观领域会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三)关注学困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情感基础
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师,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总会出现一些学习跟不上教学要求的同学,一般来说,学习暂时落伍的同学有的是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是学习态度虽然端正,也认真刻苦,但学习方法不当;有的是家庭社会环境干扰大,思想包袱重;有的则是原基础知识薄弱,相关学科知识欠缺或严重偏科等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积累所致。所以要转变学困生,就是要减少教学失误。根据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政治教师要积极利用一周两次的课堂教学时间,把特别的关爱送给学困生,让阳光照射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如,在组织全班同学阅读教材的时候,可以说:“有些同学真会看书,一边看一边用笔把课文中重点的句子划下来。”这样看似给全班同学介绍或要求做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其实是在给学困生具体指导;还有在某位学困生较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后,追问一句:“你是怎么想到的?”这样看似指导全班同学的过程中指点学困生逐步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可能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争取早日达到从学会过渡到会学。这样做的巧妙就在于既给了指导,又保全了面子,政治教师只要发现他们的努力,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如果是主动要求回答问题,但答错了,那就表扬他主动要求回答问题;如果答对一点,就从他的答案中寻找闪光点,引导他思考出正确答案;如果他一时想不出,就让他安静地听别人的发言,然后表扬他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能不断享受成功快乐,不带畏难情绪快步走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个体的根本特性,它集中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是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的综合体现。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时,教育才会取得成效。因此,我们应该怀着历史的责任感,用理性来把握今天和未来的教育,选择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自觉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当代教育的主流。
注释
① 摘自陈廷榔 主编《现代教师与高中生必备素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年)
②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2月)
③ 摘自车文博 《心理咨询百科全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1)
④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8年1月)
⑤ 摘自吴铎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⑥ 摘自肖成全主编《有效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⑦ 摘自富维红 唱印余 主编《教育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 《心理咨询百科全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1).
[2] 吴铎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3] 赵淑文主编 《心理学》 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任长松主编《课程的反思与重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5] 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2月).
[7] 陈宗祥主编《创新教育:教育改革的核心》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8] 陈廷榔 主编《现代教师与高中生必备素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8年1月).
[10] 富维红 唱印余 主编《教育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 肖成全主编《有效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