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中等职业院校引入企业文化的研究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中职院校一直以来通过产教融合这一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1]
  一、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院校引入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即是根据专业特色,把握市场信息,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紧密结合,再逐步向“产、学、研”发展。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限于生源水平、教学条件、师资能力、市场局限等原因,校企间的角色转换让学生产生了盲目与无从感[2]。因此,将企业文化引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提前体验工作氛围,理解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产教融合在给学生带来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升同时,也让他们领悟职业道德与良好的职业習惯,这对中职学生对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院校引入企业文化的改革策略
  面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学校既要引入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内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塑造、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等方面,引导学生接受企业文化。同时,学校也要坚守人才培养目标,不能盲目引入企业文化,要结合自身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出能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认可并执行企业文化的学生。[3]
  1.引入企业文化要体现顶层设计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要力求从顶层设计开始。如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在走廊、路旁及其他醒目位置张贴与企业文化有关的宣传内容,在校内告示栏内展示有利于宣传企业文化的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学生的事迹,在专业实训室、公共教室和就创业培训基地内,突出企业文化、学风校纪等宣传。
  2.引入企业文化要重视“软件”强化
  开展以企业文化宣传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活动,如开展“企业名师进校园”活动,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上公开课,为学生解读企业文化,理解企业制度,力行职业标准规范[4]。吧学生思想德育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灵活选择企业文化中有益的部分,用诙谐、有趣的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工匠精神等企业文化素养。开展“技能月赛”,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素养相结合,将学生道德感、荣誉感和责任心落于实处。。
  3.引入企业文化要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引入企业文化,无论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是“软实力”的提升,都是为了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企业文化培养要中式实效性,强调学生要“能够接受、主动理解、乐于实践”,学生重视企业文化,想要主动的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并想要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企业文化内容执行。这就要依靠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起到引导者的关键作用,教师要首先转变思想、创新教学,通过培训、研修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找出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4.引入企业文化要突出专业特点
  中职院校相对其他专业层次教育,具有较多专业特性,因此,在引入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对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进行有机结合,在校园文化板块宣传和线上资源建设上,突出专业特点。如旅游服务专业,就要在校园文化中突出“旅游”与“服务”的特色,寻求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合理的推出以专业特色、专业活动、行业动态、人培方向、就业介绍与师生交流等为主要内容的互动交流活动,从而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完美融合。在此过程中,旅游服务专业班级还可以根据本专业学习内容,合理的利用以上资源,提高对旅游服务专业的认识,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三、结束语
  当代职业教育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更是要实现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未来职业道路的顺利发展。在校园文化节建设的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促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教育模式的建立,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既需要国家、地方与学校的领导,也需要全体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融合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以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现代企业,2020(11):118-119.
  [2]关怀庆.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困境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6):17-19.
  [3]刘亚敏.产教融合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4):53-54.
  [4]刘宏申,王伟,杨渺.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J].冶金管理,2020(21):185-186.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当前社会上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的关注。当前农村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策略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本文从“优化细节式管理,提升心理状态”“定期开展家长会,促进彼此了解”“创设多元化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三个基本点出发,对如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校社联合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有效加强对学生们的文化教育和丰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以便更好地促进儿童们的身心健
期刊
摘 要:在以往的实践教学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低效”似乎一直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平常现象,在一个低效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低效的教,学生低效的学,以至于达到一个很差的教学效果。而历史的学习本身就是对过去的回顾与思考,只有不断反思与借鉴,我们才能够铭记历史的教训,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因此,教师为学生带来一堂高效有趣的历史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扎实学识;有趣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正式颁布,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具有明确的作用。本文主要以统编版辛亥革命一课为例,探讨如何进行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辛亥革命  一、通过孙中山生平经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任何历史事物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提高,社会和企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而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型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学生提供了众多的而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所以需要不断地促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前景。本文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角度对当前阶段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情况、岗位细分以及与社会的对接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更好
期刊
摘 要:2020年线上线下教学在全国各地推行开来,网络直播教学在空中为师生架起互动桥梁。线上,通过钉钉软件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与老师双向互动,以直播或者录播+在线答疑的形式进行教学;线下,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师生面对面互动进行教学;小学高段美术欣赏课,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如鱼得水般轻松开展,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潜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美术欣赏课;应用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被应用在各行各业,电子商务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大数据的应用年限较短,很多教师对大数据的认识还不够,应用不熟练,所以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为此,本文就当下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其中的问题。最后从注重大数据培训活动的开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电子商务课程内容的设置,提升学生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加强校内实训工作的开展,体验大数据的应用效果三个方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对“匠人”“工匠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这一发展局面,很多高职院校尝试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实现其与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育,让其能够更好地面对其后严峻的就业压力,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飞速发展。文章就工匠精神内涵、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途径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期刊
摘 要:随着“文化自信”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各方面都在为树立文化自信而努力。但树立文化自信一定要抵制和抨击“洋节”的吗?本文以圣诞节为例,从文化同化和商业化两方面论述了我们不必如此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真正焕发本国传统节日的活力。开放包容,推陈出新,在当下重新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才是传统节日焕发新生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文化同化;商业化;节日符号;文化创新  随着“文化自信”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
期刊
摘 要:协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将其用于高中思政教学,能有效地提升思政教学效率和效果。本文在阐述协同教学模式特征及其在高中思政教学中应用必要性的基础上,就思政教学中使用协同教学模式的策略展开分析,期望能进一步提升协同教学模式应用水平,保证高中思政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协同教学;思政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教学是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对于强化学生政
期刊
摘 要:家住福州的王女士父亲在工作中遭遇重度烧伤,王女士及其家庭遇到了重大挑战。本文以重度烧伤人员危机介入为例,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为重度烧伤人员注入希望,鼓励他们面对生活的挑战。  关键词:重度烧伤;危机干预;社会工作  一、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通常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减轻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二是利用危机事件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升服务对象环境适应的能力。危机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