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琅琅——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出声朗读,教师就不知道学生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离开了学生的朗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一言以蔽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小学生朗读是教学的需要。尤其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是最有效的一种阅读训练形式。必须通过大声朗读才能获得正确的语音和恰当的语调,形成一定的语感。而且年级越低,朗读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帮助越大。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朗读的目的要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提出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是指朗读要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颠倒,不吃字,读得字字响亮。“流利”是指朗读在做到正确之后,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从容不迫地读。不能一字一拍地读,也不能一口气连读下去。“有感情”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构,对课文字、词、句的内容理解了,读的时候才能做到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
  每篇课文的教学,教师除了要考虑文本是否具有感情色彩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来提出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通常在初读课文时重在要求读正确:而后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才能逐步要求学生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之前,教师最好就课文内容设置一些相关问题,要学生边朗读边思考。教师一方面需要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在朗读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设计相应的指导策略;另一方面也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和及时评估学生的朗读表现,以便采取能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反馈和指导。
  二、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语文课堂提倡“自主学习”,一节课40分钟,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精彩一些,各个方面都设计到,所以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时间非常少,因此,教师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教材的特点,采取范读、引读、领读、指名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等等。最后要留读后评读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三、正确的朗读指导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考虑不同文本的特点。适合于进行朗读指导的课文需要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一类是文中有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描写,可用来指导学生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体验表达出来:第二类是承载着作者感情的文本,既可以是写景状物的文章,也可以是记人写事的文章,总之能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某种情感——喜爱、惋惜、惆怅、愤恨等,可用来指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并在朗读中有所表现;第三类是比较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文本,或者说比较容易使读者产生感动的文本,带有明显的记实风格,其情绪情感都不是外显的,但能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动,使读者的情感受到触动,这样的文本可用来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朗读。
  四、分层次培养朗读能力
  对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应有所侧重,循序渐进。低年级以教师教为主,要逐步教给学生自然段、逗号、句号不同的停顿,课文中对话的提示语的作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感叹句、问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等。中年级以学生朗读实践为主,这是学生实践和巩固低年级学到的朗读知识和方法,使之成为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处于帮助、指点的位置。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自己“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教师的引领和指点应更加精到。在具体的策略上,譬如,在学生每次朗读之前把要求提得明确、恰当,使学生对朗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朗读理解;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通过点拨、示范、讲解等进行指导,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下去地放声朗读,培养语感。经过这样的指导训练,使学生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把握好朗读的目的、时间,适当的给予激励,让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他们才会产生真正感情,才能真正读出情,悟出理,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出朗读的价值。
其他文献
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化培养的
期刊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进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一些简单、常见而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大家交流如下:  一、激情教学,营造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要在课堂上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
期刊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枯燥,“大道理”较多,对学生来讲似乎缺少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而思品课的学习并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只能白白耗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资源,面对这种现状新教材已经做出方向性的指引,教材的内容开始由旧变新,由理论化、单一化变得生活化,由静变动。针对这一变化,在课堂教学具体操作中要让思品课教学魅力无限,吸引学生,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学有所为。政治课教师必须在
期刊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地理教学同样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为此,我结合对课题的研究并在在平日的教学中实施,我特别注意每一节课的精心设计,着力于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结合我对课题的研究和在平时上课中的体会和做法作以下汇报。  一、关注生活,设
期刊
在很多学生看来,思想政治课就是一门枯燥、乏味、与生活没有什么联系的学科,政治课学起来很无趣,却不得不学,从而导致了政治课教育功能的低下。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使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政治课堂活起来呢?  一、变“学生倾听老师”为“老师倾听学生”  李政淘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老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说:“教育的整个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是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借鉴河北衡水中学、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构建起来的。其中自主探究式是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形式,它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可以启迪学生心智,挖掘其潜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阅读教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语文探究式学习特别强调创设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小学教师也为之努力实践,制作CAI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开展网络自主学习、网络协作教学等。但是在探索整合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能否将Word文档直接在屏幕上演示,效果怎么样;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编写数学公式等等。Word是我们最常用的应用软件之一,下面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介绍几个Word应用小技巧(以Word 2003为例),使
期刊
课堂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实践活动。讲究课堂小组讨论的组织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鼓励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不光是一项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使得课堂讨论的质量不再是一种无原则性的“吵吵嚷嚷”型。课前的预习、搜集资料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要注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制作卡片等。如在一篇新的课文学
期刊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面对一些难题,出现“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状况,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将自己获得思路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学生自己又无法独立获得解题思路造成的。由此可见,向学生展现教师获取思路的过程,引领学生借助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自主获取解题思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条策略非常重要。  一、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教学中发现同一年
期刊
数学是我国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必修学科之一,也是贴近生活的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同时,数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强化数学趣味性教学十分必要。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这抽象的一门学科引导小学生从枯燥到“会学”、“爱学”、“喜欢学”的认知过程,应从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就更值得我们大家不断探索。下面谈几点个人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