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需要科学性、艺术性,更需要情感性。情感是贯注在教学体内的活的艺术灵魂,是创设课堂教学氛围的基源,因此,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沟通、反复交流的过程,反之,没有情感的融入,一切教育都显得那么苍白,而没有光彩。那么如何看待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呢?
一、在导入新课时激发情
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课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营造平等和谐、自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如,窦桂梅老师在讲《麻雀》一课时,就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同学们,俄国有一位闻名世界的大作家叫屠格涅夫,他写的《麻雀》同他的作品一样脍炙人口,在预习中,课文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谈一谈,哪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哪个地方让你感动?”用这样的开场白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启思维的大门,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感悟情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以微笑,这是征服学生心灵的秘诀。教师的微笑,常常能打动学生,启迪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做教师的应多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这样便注重了师生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学才能活跃起来,课堂才能动起来。
其次,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包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在课文里都有体现,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
最后,教师的讲解要生动,语言要准确优美,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教师可运用朗读创设感人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所感悟,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与别人沟通难,也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要利用这一空白,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体验人物的情感。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文中的女孩,你会怎样想,怎么做?”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复述课文内容,用这种形式帮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使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小圈子。事实证明,只有注重了情感体验,显性知识系统才能内化为隐性知识系统。
四、在教学结束时升华情
如果说一节课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的话,那么教师对学生课后的教学则是这座桥梁的基石,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如果只局限在课内的40分钟之内,那便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抓住课终这一有利时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如,《穷人》一文讲完了,学生被桑娜善良的品质所感动,被作者的同情心所感动,情感正处于沸点状态,如何抓住这一契机,给学生以情感的余韵呢?在教学结束时,给学生留作业:渔夫拉开帐子之后,会怎样?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性认识,思考今后如何用同情之心、仁爱之心等关心人、影响人,通过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
“情”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作用,它是联系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感情能力的催化剂,有了情感的激发,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才会情不“自禁”。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情感教育,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活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学生才会在这样的课堂中亮起来,才会迸发出无穷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两家子镇中心小学校)
编辑 韩 晓
一、在导入新课时激发情
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课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营造平等和谐、自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如,窦桂梅老师在讲《麻雀》一课时,就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同学们,俄国有一位闻名世界的大作家叫屠格涅夫,他写的《麻雀》同他的作品一样脍炙人口,在预习中,课文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谈一谈,哪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哪个地方让你感动?”用这样的开场白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启思维的大门,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感悟情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以微笑,这是征服学生心灵的秘诀。教师的微笑,常常能打动学生,启迪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做教师的应多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这样便注重了师生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学才能活跃起来,课堂才能动起来。
其次,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包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在课文里都有体现,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
最后,教师的讲解要生动,语言要准确优美,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教师可运用朗读创设感人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所感悟,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与别人沟通难,也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要利用这一空白,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体验人物的情感。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文中的女孩,你会怎样想,怎么做?”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复述课文内容,用这种形式帮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使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小圈子。事实证明,只有注重了情感体验,显性知识系统才能内化为隐性知识系统。
四、在教学结束时升华情
如果说一节课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的话,那么教师对学生课后的教学则是这座桥梁的基石,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如果只局限在课内的40分钟之内,那便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抓住课终这一有利时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如,《穷人》一文讲完了,学生被桑娜善良的品质所感动,被作者的同情心所感动,情感正处于沸点状态,如何抓住这一契机,给学生以情感的余韵呢?在教学结束时,给学生留作业:渔夫拉开帐子之后,会怎样?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性认识,思考今后如何用同情之心、仁爱之心等关心人、影响人,通过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
“情”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作用,它是联系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感情能力的催化剂,有了情感的激发,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才会情不“自禁”。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情感教育,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活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学生才会在这样的课堂中亮起来,才会迸发出无穷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两家子镇中心小学校)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