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器之“胡旋舞”图考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rbr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康熙时期青花瓷器所绘之人物戏曲故事图,题材多样,构图丰满,其形式多参照明末曲本附刊插图,融入瓷繪匠人的自我理解,加之精湛的绘画技艺,呈现的画面丰富多彩。厦门市博物馆馆藏康熙朝青花瓷器十分丰富,其中一件较有特色的“胡旋舞”图笔筒,结合史料解读应为明末路迪所作《鸳鸯绦》中的一幅场景。除此之外,文章拟从器型、釉色及绘画风格等方面对此件器物的时代特征进行论述总结。
  关键词:康熙;瓷器;胡旋舞;鸳鸯绦;版画
  0 前言
  明晚期资本主义初现萌芽,迅速发展的商品经济给普通民众的生活注入新的憧憬,戏曲小说承接唐传奇、元杂剧,翻开了新的篇章。戏剧文学无异于当今人们所喜爱的电视连续剧,是日常生活之余的精神追求。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经》之风雅颂,到东晋的玄学,再到唐诗宋词,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一个时代的生活缩影,反映了该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说:“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①
  至元代,杂剧兴起,这是中国戏剧文学最早的成熟形态,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发展至明代,戏曲小说的兴起,将叙事文学推向至顶峰。另有木版印刷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了刻板、插图的风行,在社会文化中独占一隅。这一现象给景德镇瓷画匠的绘画题材注入了新的活力,将瓷器绘画史发展推向顶峰。
  人物故事图是瓷器绘画常见题材,最早人物题材例证可见于半坡时期的人面鱼纹盆,②发展至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盆,③人物形态逼真,神情生动,已初现故事情境,为早期人物故事图的经典作品。唐代长沙窑瓷器,以绘画装饰著称,以绿彩、褐彩等描绘诗文、人物等,使得见惯单一釉色的人们眼前一亮,让长沙窑瓷器成为国内外炙手可热的用品。
  至宋代,皇室喜简洁朴素之器,从五大名窑所出均为单色釉器即可见一斑。因此彩料运用较少,刻画、模印等装饰技法则成为瓷器装饰的主流技艺,宋代湖田窑的影青莲荷婴戏图,三两个如年画娃娃般的可爱小婴藏于莲叶之下,可爱逗趣至极。瓷器装饰艺术发展至元代,因钴料使用的探索成功,使得青花装饰技法成为瓷器装饰的主流技艺,景德镇瓷窑也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大窑口,占据了官民用器的大半江山。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藏元青花“昭君出塞”图罐等,人物细节刻画细腻,构图丰满,堪称一绝。因当时钴料成分为苏麻离青,烧成后会出现晕散及铁锈斑的效果,因此至明初,细致人物绘图并不常见。之后使用国产石子青料和进口回青料等,丰满的人物构图成为青花瓷器装饰的主要呈现,大量叙事性故事图出现在瓷器装饰上,内容故事涵盖历史典故、戏曲故事及神话传说等等,命名多以人物故事图称之。稍细分有高士图,如竹林七贤、携琴访友、虎溪相送;仕女图如教子图、献寿图、游园图等;刀马人物图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中场景等。这一构图基准至清康熙时期达到顶峰。
  国内外各地公私收藏机构多见康熙时期人物故事图瓷器,器型常见笔筒、棒槌瓶、凤尾尊及各种尺寸的罐、尊、盘、碗、壶等,装饰以青花、五彩常见。其中不乏大量叙事性故事图,瓷器因空间局限,瓷绘者往往仅摘取其故事情节中一角或一页插图来表述整个故事,在时代风尚的背景下,以个体独特的解读方式呈现在瓷器上,这就考验读图者对该故事及其细节的认知度。此类信息解读,不仅需要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认知,更需要对细节的把控,不同细节的解读很可能产生不同的结论。
  1 馆藏简介
  厦门市博物馆馆藏青花瓷器中,有几件器物的人物故事纹较有代表性,如清康熙“红拂记”故事图观音尊(图1),主题故事纹饰绘在器腹,见杨素与李靖坐于正中,红拂与虬髯客分立两旁,可辨识元素明显;清康熙“西厢记”故事图笔筒(图2),根据展开图(图3)可知故事背景为元代王实甫所作《西厢记》中“草桥惊梦”及“长亭送别”两幅场景,画面布局丰满,人物细节刻画细致;另有一件清康熙青花笔筒,也是本文要重点论述的,主题画面为仕女“胡旋舞”图(图4),该笔筒高14.4厘米,口径17厘米,直筒微束腰,口沿微敞,通体施白釉,整器胎体坚实细腻,釉面肥厚莹润。外壁以青花绘仕女图,青花发色翠兰,画面层次分明。从画面展开图(图5)可见,画面中心为一女子立于圆形毡毯之上,身着曳地长裙,腰系裙挂,身披佩帛,双手向后舞动做旋转动作,灵动十足;左侧站立四女子,或持笛或敲鼓,应是为画中舞动女子伴奏;右侧正中一女子端坐,旁立两位侍女,为赏舞之主角。人物四周细节描绘十分丰满细致,以栏栅、立柱、棉帐等物将庭院功能做以区分,庭外灌叶树丛,洞石卷云由远及近,空间感十足,为典型的康熙时期构图风格。
  2 画篇解读
  据《新唐书·礼乐志》载:“胡旋舞,舞者立于毬上。”据考证“毬”应为“毯”之误,在敦煌壁画、唐代玉饰雕刻及1971年在河南安阳北齐(550—577)墓葬中发现的黄釉瓷扁壶上,都有“胡旋舞”形象,且都是立于圆毯之上,足以证明。①唐人段安节著《乐府杂录》“俳优”条记载得更为清楚:“舞有骨鹿舞,胡旋,俱于一小圆毯子上舞,纵横腾掷,两足终不离于毯上,其妙若皆夷舞也。”②另有白居易《胡旋女》诗云:“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综合上述史料可知,改画面所呈现之主题为“胡旋舞”。
  这一时期瓷器画篇所呈现的胡旋舞场景,有方毯及圆毯之别,其余构图画面类似。翻阅史料及对比各大馆藏,可解读此类故事一般有两种,一是“贵妃行乐图”,参见故宫博物院藏“青花行乐图观音尊”(图6),③画面正中为一仕女立于方形舞毯之上,从舞女右上角赏舞之人的衣着配饰及身旁所立侍女,高举掌扇,足见此人身份之尊贵,可见一斑。据史料载,“胡旋舞”出自中亚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一带)。早在北周天和三年(568),周武帝宇文邕迎娶突厥可汗之女阿史那公主时,阿史那氏带来了西域各地的音乐舞蹈家,其中就有康国人。③至唐代,胡旋舞为玄宗所好,据《南部新书》载:“天宝末康居国献《胡旋舞》,玄宗深好此舞,太真、安禄山皆能为之。”④另见唐韩休墓壁画所出壁画之乐舞图(图7)⑤,亦可佐证。由此可知故宫馆藏此件观音尊,应为杨贵妃赏胡旋舞之景。   另一场景,画面整体布局与上述“行乐图”类似,舞女立于圆毯之上,两旁有赏舞人及伴奏仕女等,对比明代戏曲刊本插图(图8),⑥应为明末戏曲小说《鸳鸯绦》中一幕。《鸳鸯绦》,明末清初路迪作,有明刊本,署名海来道人,清初一度被列为禁书。⑦路迪,字惠期,号海来道人,江苏宜兴人,生平事迹无考。⑧故事内容主要为杨直方与张淑儿的传奇爱情故事,杨直方与友人入京参加会试,途中投宿宝华寺,遭歹人张小二伙同两恶僧劫杀,杨走脱后入民宅,殊不知正为张小二家,幸得张淑儿所救,二人一见钟情,以“鸳鸯绦”为信物私订终身。后直方喜中探花,在旧友胡平府中巧遇被胡平夫妇收为“义女”的张淑儿,最终以“喜结连理”为大团圆结局。⑨整篇小说内容曲折,二人的“忠贞”“巧遇”构成情节的基础,虽不落“有情人终成眷属”之俗套,但仍不失为一部优秀传奇小说。①
  书中第二十四回“鬻女”讲张妈妈因走投无路将张淑儿卖与胡府时,恰逢圣旨送达,因夷酋侵犯边关,胡平接圣旨领兵十万前往征伐,书中插图有张淑儿于方毯上旋舞,据前文所举文献例证,此舞形式应为“胡旋舞”。据分析应是张淑儿为胡氏夫妇舞蹈送行,所谓:“闻道沙场苦战争,平添几倍别离情,杀气莫交随粉黛,红颜忍使识军营。”①
  厦门市博物馆馆藏此件“胡旋舞”图笔筒,与版画插图进行对比,重要元素基本一致:画面正中舞毯,为胡旋舞的标志特征;另右侧赏舞之主母,衣饰风格同旋舞之人并无二致,仅通过头饰及身旁仕女证实此人较为尊贵,判断应为胡平夫人。但故事之中的男主角胡平将军却不在画面中,或因空间局限,或因瓷绘匠人自身理解偏差,或因口口相传之误等因素,但根据整体场景所呈现的元素进行判断,此图所述故事应为《鸳鸯绦》故事无疑。
  3 风格特征
  明刻版画,蔚为大观,曲本附刊版画,成一时风气,仇英、陈洪绶等人物画大家曾直接参与版画制作,构图基准及人物风格成为瓷绘匠人接触戏曲小说的最直接途径,也直接影响了这一时期的瓷器画篇布局及人物绘画风格。
  对比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幅仇英《人物故事图册》(图9),②楼阁、庭院的布景,穿梭着形态各异的仕女,或弄妆梳洗,或弹奏箜篌,或打理花草,画面丰满,繁而不乱。将厦门市博物馆馆藏本器与之对比,亭台院景,室内陈设,人物穿插其中,整体构图基本一致。
  另有山水景致方面,明末清初瓷器上的山水图多受董其昌山水画风影响,融汇纸本绘画中特有的皴、擦、点、划等技法,特别是青花山水图,山川树石、层次分明,至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将笔墨的分水技法运用至极致,无论是单纯的山水图,抑或是人物故事图的背景构图,青花色泽浓淡分明,层次丰富,呈色清隽雅逸,犹如笔墨实景。
  人物特征方面,晚明至清初,瓷器上人物绘画风格多类吴门四家唐寅之“美人”形象,看似弱不禁风,却姿态万千。仕女多面容清丽,小眉小眼、小嘴尖下巴;溜肩,细腰,身材修长,回眸百媚,倚笑众生。长发上盘,普通仕女用发带,身份尊贵者饰以发簪、步摇等。装束方面多承袭明代汉族传统服饰,对比同时期仕女图,装束基本一致:仕女多着束领长袍,外有宽袖对襟大衣,另罩披风或裙褂,上多有碎花装饰,衣物细节刻画极为细致,时代特征明显。综上所述,此件青花“鸳鸯绦”故事图笔筒,不失为康熙民窑极有代表性的一件佳作。
  在没有互联网、音像制品的年代,大部分故事的传播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口传身授,以至于传播结果呈现各种差异。
  另外,版画插图同现代著作插图一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提高出版物的观赏性,是插图作者根据戏词的故事情节,选取重点进行绘制,个体差异较大,并无固定模式,其传抄与刊刻的过程中,版本不同,内容亦有差异。瓷器画篇亦是如此,瓷绘匠人或将版画插图直接照搬至瓷器上,或按照自身理解进行发挥,以致画面的个别细节不同,但所呈现的寓意是一致的。
  康熙时期经历社会重大变革之后,经济复苏,社会开放度较之前大大提高。这一社会现象表现在瓷器制造领域则是绘画風格的转变,在延续明末瓷绘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升华,其构图与内容涉及领域之广前所未有,加上绘画技法的提高,国产浙料和进口珠明料的娴熟运用,使得图像呈现更加层次分明,画面灵动感十足。康熙朝之后,瓷绘图像朝着精细化、程式化发展,瓷器品质仍在,但活力不足,总结即为青花故事图呈现,康熙朝为最。
  【作者简介】高宇,女,本科,馆员,现任职于厦门市博物馆,主要研究方向:陶瓷器鉴定与鉴赏。
  ①司寰.浅议戏曲文学传播在中国戏曲史上的意义—以明传奇《牡丹亭》为例[J].戏曲之家,2021(3):15.
  ②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2.
  ③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7.
  ①常任侠.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66-167.
  ②解梅,陈红.唐代的胡旋舞略谈[J].兰台世界,2010(7):78.
  ③耿宝昌.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6.
  ④常任侠.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66.
  ⑤李丹婕.唐代舞筵考—从韩休墓壁画乐舞图谈起[J].考古与文物,2020(5):102.
  ⑥陈崎.元明清戏曲故事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294.
  ⑦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503-504.
  ⑧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036.
  ⑨蒋星煜,齐森华,赵山林.明清传奇鉴赏辞典: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10-712.
  ①见路惠期撰《陶湘-民国武进陶氏涉园石印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影印本。
  ②参考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https://digicol.dpm.org.cn/cultural/detail?id=1d92492e5a3845798bead154866f9745。
其他文献
摘 要:海洋物探技术在水下考古中的应用,是指以声呐、磁力仪、潜水器等为代表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在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过程中的发展与综合应用。在山东威海湾定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过程中,海洋物探技术得到了充分应用。在大幅度降低遗址发现与定位的难度、提高工作速度方面,物探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物探调查与人工潜水调查相结合,使水下考古在效率、准确度、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最佳匹配,可以说是目前水下考古物
期刊
[关键词]迁西县;史前遗址;考古调查  [摘 要)1990年,河北省考古人员对唐山市迁西县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了东寨、洒河桥、南岭等几处重要的史前遗址。通过对遗址遗物的分析、研究,并结合以往该地区的考古发掘,大致列出了该区域史前文化的序列。
期刊
[关键词]日本博物馆;博物馆与公众关系;考察报告;博物馆工作研究  [摘 要]作者在考察了日本的一些博物馆后,认为其博物馆十分重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研究,他们“以人为本,把参观者当作朋友;广开渠道,让博物馆走近公众”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期刊
[关键词]会展业;展示设计;会展经济汕东省  [摘 要]会展业起源于欧洲,近年来在亚洲发展迅速,形成了会展经济。本文在对山东会展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会展业具有展示文明、推动经济、促进综合发展、传递信息及普及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期刊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讲解员素质;讲解比赛  [摘 要]讲解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博物馆的形象,本文对讲解员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某些博物馆在招聘和评判讲解员时所出现的偏差,并对讲解比赛与实际工作脱节、不利于讲解行业业务水平的提高等问题作了阐述。
期刊
摘 要:临古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途。刘墉一生临摹的书家和作品颇多,临写既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日常活动之一,也是其形成自家书风的主要通道。文章选取几幅山东博物馆馆藏刘墉临书之作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图文对照方式,审视其临古中的取法与创造性,同时给书法学习者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刘墉;临书;取法对象;书法风貌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清代乾嘉时期的书坛津梁,闻名海内,有“浓墨宰相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博物馆行业面临着文物保护与对公众开放的平衡问题,在这其中的人物类博物馆由于自身的特性,相比于其他综合性博物馆,更需要做好这方面的考量。名人故居纪念馆作为人物类博物馆的重要组成之一,不仅需要考虑对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对于以名人居住建筑为主体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管也应纳入重点工作之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针对外部的公众参观,应该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之上有考量地开放。同时,利用
期刊
摘 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笔耕不辍,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在运笔、势态、结体、书写节奏等方面作出了创造性开拓,丰富了晋唐以来行书的表现手法,创立了“振迅天真”“沉着痛快”的“刷字”风格,同时创立了单刀直入、切中要害的书法品评风格,给宋代“尚意”书风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入古出新的杰出典范,乃“刷字”高手,造势大师。  关键词:创新;运笔;势;刷字;品评  “宋四家”的出现,开启了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崭新的
期刊
摘 要:德清作为瓷器的发源地,县境内原始瓷窑址众多,所出产品丰富。近年来,德清县博物馆通过考古发掘、野外采集、征集购买和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收藏了相当数量的原始瓷器,这其中战国原始瓷以丰富的器物品类、精湛的制作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诸多原始瓷器中一枝独秀,书写了原始瓷的绚烂篇章。  关键词:德清;馆藏;战国;原始瓷  德清县属浙江省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西部。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天
期刊
摘 要:历年来,山西长治地区出土了较多的金代虎形瓷枕,这些瓷枕造型生动,纹饰精美,为研究金代长治地区的民俗、工艺美术和制瓷业提供了实物资料。白地黑(褐)彩是其重要的装饰技法,创造性地将绘画艺术和制瓷艺术相结合,整体装饰呈现出水墨画的效果。文章以长治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瓷虎枕为例,对其文化内涵、功用、装饰艺术、窑口以及工艺进行赏析。  关键词:金代;长治;虎形瓷枕  瓷枕始见于隋唐时期,一般为夏季寝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