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照进现实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cdxlx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和解读,赋予学科素养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将其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和拓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科素养;现实意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对于现实世界有着独特、深远的影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初中历史的基础学习中,通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分析其在历史基础阶段学习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处理日常生活中复杂问题的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对历史教学的高度凝练,通过对核心素养的解读,可以找出其中蕴含的丰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唯物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它展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史观和方法论,是理解和探究历史的关键理论和指导思想。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知识深度、广度架构也不成体系,对唯物史观这种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常常会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唯物史观的理论融入到相关的历史史实中,不应着重讲解具体理论,同时也不必要求学生准确掌握理论要点,应以典型故事、人物为锚点,为学生展现多元化的历史视角,穿插体现唯物的理念[1]。比如在古代中国农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产工具的演变着手,通过图片、材料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发展的原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进而推动了社会发展,由奴隶社会转变成了封建社会。
  唯物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形态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同样处在一个发展和改革的时代。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当今中国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等,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更综合、客观地认识历史,感受到历史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限定的、独特的时间和空间架构下发生的,时空观念是指在某一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中对历史事件进行观测、解读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架构当中,才可能对其有正确的解释。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以具体时空背景为参照去解读历史事件,通过建立年代尺、时间轴等方式,学生可以把不同时空背景下发生的历史事件串联到一起,进而从时空角度去观察、分析历史事件,可以体会到各个时空背景下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对历史事件中的全局以及细节有深刻的领悟[2]。比如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通过时间轴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每个朝代填到相应位置,还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把每个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添加进去,从而培养学生更加直观的时空观念,感受到历史发展的脉络,构架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处的实际情况,客观地看待问题,比如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道德体系评判标准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黑奴贸易,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在当时并不为欧洲主流思想所诟病,但是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平权运动下,“黑命贵”反而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通过时空观念的学习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此类问题,认清这种现象背后的特定时空框架,甚至可以基于现实,通过唯物史观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社会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独立探究能力非常有利。
  (三)史料实证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史料实证是指对收集到的史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可信性评价,并运用可信度较高的史料尽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在历史基础阶段学习中,学生能够参考的历史资料常常仅限于教材设计中的内容,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既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无法保障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体现史料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史料解读具体历史事件[3]。例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及文字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是艰难又伟大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此外,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史料,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从史料中提取有效元素,提高学生实证意识。
  史料实证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对纷乱复杂的各类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筛选、去伪存真,能够高效完成工作学习任务。
  (四)历史解释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历史解释是指根据史料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分析和準确评价的态度和方法。任何历史解释都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解释,必须用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唯物史观来看待社会与生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众多历史解释中,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出现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给出的不同的解释;对同一历史问题,有时甚至会有迥异的解释[4],这就需要对不同的历史解释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判,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梳理历史事件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准确恰当的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就是让学生能够全面、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历史学家在研究中需要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正确指引。历史学家做学术需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相关事件时也需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生活中经常会面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场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运用历史解释赋予的素养,客观公正地对问题进行评判,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研究历史应实现的最终目的,表达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期盼,对伟大祖国的高度归属和认同,肩负起建设伟大祖国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深邃历史,历史洪流中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如繁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现存的历史遗迹也都诉说着古老的过往,这些故事、人物和遗迹撑起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家国情怀。在历史基础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介绍历史人物、参观历史遗迹、紧贴时事热点进行古今做法对比分析、开展教学实践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念,具备民族自信心和归属感[5]。
  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就是让学生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下,通过挖掘名人故事,以点带面把握历史脉络;通过紧贴时事热点,对比古今了解时代特色;通过开展教学实践,以多种方式直观感受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确立拼搏向上的人生信念,培养高尚的个人品格,树立爱国爱家的正确三观。
  通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和解读,赋予了学科素养现实意义,希望学生们可以将其灵活应用到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根据所处的实际情况,客观看待问题,发挥实证精神,全面、客观地对问题进行判断,树立拼搏向上的人生信念,培养高尚的个人品格,树立爱国爱家的正确三观。
  参考文献:
  [1]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02):71-73.
  [2]包海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8(15):137-138.
  [3]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华夏教师,2019(09):36.
  [4] 刘向阳.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5):115-117.
  [5]陈梅霞.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初中历史(部编版)教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168-170.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37岁,因突发头痛伴胸痛、腰痛半年收住我院.患者于2010年8月28口午后出现头痛,伴视物模糊、恶心,并多次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对近事记忆力下降,但对答切题.同时出现心前区持续爆裂样剧烈疼痛,无放射,伴胸闷、心悸,胸痛持续约2h逐渐缓解.当晚m现低热,右侧腰背部持续剧烈酸痛,肉眼血尿及尿量明显减少。
期刊
摘 要:创意纸浆画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审美样式。同时还能够体现民族风俗的变迁,以及民情的流转。因此,这种艺术形式在传承过程中获得了有效的继承和发展。对此,利用创意民间纸浆艺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具体效果,让教师在进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拓宽教学思路,提升实践的本领。  关键词:创意纸浆画;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分析  创意纸浆画的理论价
期刊
摘 要:新文科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些薄弱之处,如对单纯语言培养的着力点较多;学生语言应用综合能力培养不足,难以学以致用等。文章分析了新文科理念的实践,可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借助基于SPOC的信息技術运用实现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创新和实践,建立真正以学习者为中
期刊
在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中心简朴的会议室内,一块书本大小不起眼的铜牌静静地挂在门边的墙上,一位老人的名字铸刻在铜牌上,默默地伴随着会议室不断举行的各种学术讨论和工作会议.这位老人就是William Kannel.他自1950年开始在弗莱明翰心脏研究团队工作,为弗莱明翰心脏研究工作了60年,直到2011年8月20日因癌症去世.60年来,弗莱明翰心脏研究硕果累累,成为全世界心血管病领域最具标志性的研究,
期刊
高血压是全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成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而其发生与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目前虽然有多种扰高血压药物可供选择,但仍有半数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能达到靶目标[1],尤以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的肾性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更为常见。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初次理解数学、今后深入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基础,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农村学生不同的学情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灵活地采用生活导向和游戏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學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心理,掌握科学正确的数学学习技能和方法,养成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能力,提高农村学生的小学数学基础水平。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
期刊
摘 要:“课程育人”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首要实施途径,学科育德成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本文依据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论述了在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与需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感受,从而达到学科育德教学目标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育德;真  2017 年 8 月 ,随着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颁布,“课程育人”
期刊
摘 要:有效的数学课堂结构主要包括问题情境、建构活动、数学化认识、基础训练和拓展延伸五个部分。我们数学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方面发展的前提下,还要精心设计“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数学素养。恰当、适度地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往往就来源于教材文本,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从不同视角阐述对“拓展延伸”设计的认识。  关键词
期刊
患者男性,33岁,因“心悸、胸闷、胸痛3h”急诊入院.人院前3h,晨起刷牙时出现心悸、胸闷、胸骨后疼痛,休息10多分钟后症状减轻.外出活动时症状加重,伴大汗、恶心,而来我院就诊.急诊科行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动过速,Ⅱ、Ⅲ、aVF、V4~V6导联ST段水平压低.初步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收入院.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史,无特殊家族史.查体:血压100/50 mm Hg(1 mm Hg
期刊
目的 研究探讨国产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对照方法.入选ADHF患者并随机分入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分别静脉滴注24 h.结果 共入选8个参加医院的228例ADHF患者,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各114例,其中接受SwanGanz导管检查并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