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贴、拼中的“彩”色游戏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zxcv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色教育”,作为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要的一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被误解为“色彩教育”,或者是作为匠气十足的“涂色技巧”来对待。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学生的“彩”色能力,应该是一种“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手法赋予作品色彩,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能力。然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有关“彩”色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枯燥难懂,也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那么如何在常规的教学中渗透“彩”色教育,而又不磨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我想到了美术手工制作类课程:通过动手制作、结合多种材料的运用,以游戏的方式,化解难懂的色彩规律知识,让学生在“剪、贴、拼”中感受色彩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彩”色能力。
  本学年,我主要负责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教学。那么,如何通过手工课堂来提高四年级学生的“彩”色能力,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认识基础色彩知识,感受“彩”色的魅力
  在翻看新湘版四年级下册美术课本时,我发现了《剪纸故事》一课,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学生的“彩”色游戏之旅。
  在教导学生剪出纸鱼,并贴在另外一个颜色的卡纸上后,我便让学生们一起来玩“变色游戏”:展示一条柠檬黄色的纸鱼,提问:“这是一条什么颜色的鱼呀?”学生齐答:“黄色”。“老师这条黄色的鱼,游到了一张蓝色的纸上了”,我把剪纸鱼贴到蓝色纸上,并将作品贴到透光的窗玻璃上,使作品产生光作用下的变色,“同学们看,老师的鱼儿好像变色了,为什么呀?”学生们一下被吸引住了,纷纷议论起来:“好像变深色了”“有点像绿色”…… “我知道,因为黄色+蓝色=绿色”,“因为它们挡住太阳光照进来,所以变暗了”……这些都是多么朴素的“色彩原理”啊!我抓住时机进行总结:“是的,两个颜色加在一起是会产生变化的,比如,绿色就是黄色和蓝色变成的。其他颜色也是会这样变化的吗?请同学们举起作品,对着窗户或电灯,我们一起来玩变色游戏吧!”顿时,教室里变成了彩色的海洋……
  二、了解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彩”色技巧
  提高学生的彩色能力,学会使用工具是前提,掌握必要的技巧则是重要条件之一。
  (一)选择恰当的“彩”色工具
  要在实际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经常性地提示学生工具的选择方法。比如,描绘精细之处选择笔头细小的水彩笔、彩色铅笔,平涂大面积的时候选择粗头油性笔或者蜡笔、油画棒;追求艳丽醒目效果可以选择浓郁的油性笔、水彩笔,需要柔和细腻丰富层次感的可以尝试彩色铅笔……
  (二)掌握基本的“彩”色技巧,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
  1.涂匀、填满
  几乎是条件反射地,很多学生一拿起“彩”色工具,就想方设法地追求“匀、满”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填涂技巧,是提高学生“彩”色自信心的第一步。在此,朗朗上口的口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2的效果:“先涂邊边、再涂中间”,“1、1排队占满格”。
  2.叠加、渐变与肌理
  (1)叠加
  即在第一遍“彩”色干燥之后,在原来色彩的基础上,用深色或者覆盖性强的颜色进行叠加装饰,使作品更加丰富别致。
  (2)渐变
  比如在《纸品乐陶陶》一课中,我让学生用皱纹纸搓出一条“颜色渐变的纸绳”。四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很快在材料中找出颜色接近的皱纹纸——天蓝、深蓝,或者黄色、橙色、棕色,按照渐变的方式排列之后创作出来。
  (3)肌理
  例如,在皱纹纸手工课中,同样的纸材通过揉搓、挤压,既可能呈现松散粗糙的肌理、又能够表现结实厚重的肌理。另外,涂色工具也可以在手工作品上描绘出肌理。例如:在《窗口》一课中,学生们有的用水彩笔描绘出木纹的肌理,有的用灰色颜料为墙壁舔砖加瓦,有细致描绘窗帘图案、传递出了一种布料的温暖……
  三、色彩的感觉与配色
  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
  1.插上联想的翅膀,感受色彩的美妙
  在手工课中,我指导学生通过一种颜色展开联想:比如红色温暖热情,可以用来表现火焰、太阳、花朵等事物;蓝色深远宁静,能给贺卡带来清新的感觉、为手工风筝带来清爽的凉意。
  2.对比与类似——朴素实用的配色原理
  在《剪纸故事》一课上,我特意用半节课的时间来“赏析”剪纸中的配色问题。出示 “粉色人物搭配浅黄色背景”的学生作品时,有学生说“两个颜色太浅了,看不清”,出示另一张作品——“紫色人物贴在棕色卡纸上”,很多学生都说“颜色太深不好看”。而“粉色人物贴在深蓝色背景上”则获得了多数同学的赞赏。以此,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色彩对比:深浅对比、冷暖对比。
  相对比“对比”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类似”的配色则更多出现在女生的手工作品中,传递出了一种柔和、舒适的美感。
  伟大的诗人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孩子身上。在我的美术手工课中,我指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剪、贴、拼中,体验“彩”色的快乐。同时,设置一个合适氛围,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色彩的奥妙;并学会多种手法,表达出自己对艺术的理解,用各种“彩”色材料表现出来,初步达到了“提高学生‘彩’色能力”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长期以来,学校美术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考查评价,忽视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呢,本文进行了如下阐述。  一、引导学生发挥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直观感受作品的艺术特点  一
期刊
小班幼儿涂鸦绘画不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且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周围的大人及小朋友交往并获得肯定的一种天然成长方式。但由于小班幼儿的绘画目的性不强,绘画技能不完善,他们还不能自如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小班幼儿通过绘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产生绘画兴趣,并乐于参与其中,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让美术活动成为小
期刊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动手实验和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打破教材束缚,就地取材创造性地上好实验课。下面笔者就自己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做法与思考诉诸笔端,期待与同行交流。  一、利用仪器室器材,导好情景教学  一节科学课能不能吸引学生,学生能不能主动学习,情景导学很重要,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就说说实验导入。以六
期刊
作为一名音乐美育教育的传播者——音乐教师要立足音乐课堂,充分发挥美育功能的作用,发美育人、优化美育教育机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给予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成长的平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能够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接受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在美育教育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染、启迪,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音乐没有教育在学生
期刊
一、小学生的色彩心理倾向特点  澳大利亚心理专家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年龄越小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与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人的颜色心理倾向会受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思想纯洁、好动并好奇心强,容易被纯色、明亮度高、饱和度高的色彩所吸引,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视觉敏感色都是可以产生强烈视觉刺激的颜色,都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因
期刊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大量的事实表明,许多学生喜欢音乐却讨厌音乐课,扪心自问,因为我们只是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没有创生性地用教材教;我们没有以学生为本,志在培养音乐人才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我們多了几份严厉与苛刻,而少了宽容与激励。我们有着健全的双眼,却少了发现美的明眸。若想让学生喜欢我们的音乐课,教师得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古板陈旧的课堂,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效率,让我们的音乐
期刊
班级管理是一項复杂的工程,开展主题班会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如何让这一环节发挥最大效用是我在班级管理中一直探究的问题。作为系列研究,学生在不同的时期,班级建设的不同阶段,设计的主题班会是不一样的。本次探究主要是如何设计系列主题班会,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班风,铸造卓越班集体。  班级管理最主要的任务是两大块,一是学生管理,二是班级建设,下面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探究新生入学后主题
期刊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的这样一句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尽管我现在才工作半年,但是看到这句话时感悟还是相当多的。因为我有意的选择了同一个班级,相连的两天做了一个小实验,其中
期刊
一、学前儿童科学材料投放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前儿童学习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多方位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具体直观,能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学习变得较为容易。只有符合幼儿兴趣的活动才能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科学区角的活动内容也应来源于幼儿的兴趣。特别是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探索和操作活
期刊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用美术来表现自我,表达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过于呆板教条,不利于孩子尝试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开发。我们大胆尝试美术教学活动的改革,使美术教育活动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为核心,引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从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实践,去尝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