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不同地域的两所地方高校324名青年教师的调查,发现位于省会城市的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与位于地级市的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存在一定的共性与个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工作、生活、社交和职业发展压力的同时,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比如:教学与科研的失衡、经济收入悬殊大、社交关系狭窄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渠道不公平等,为此本文提出了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任务、为青年教师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等措施,为改善青年教师生存状态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 青年教师 生存状态 地域性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群体,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地方高校数在全国高等院校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95.4%,这一庞大的人才群体能否在高校得到健康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湖北省两所分别位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地方高校为研究样本,针对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展开问卷调查与访谈,以期深入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生存状态,同时关注和分析了两所高校青年教师的地域性差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所确定的对象为湖北省两所分别位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本次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两校青年教师中随机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并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工作状态
1.工作压力来源不同
从工作压力来源而言,位于省会A校的主要工作压力来源为教学任务,占比39.1;而B校的主要工作压力来源为职称评定,占比56.6%。众所周知,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与主要与科研成果息息相关,因此职称评定压力实则指向科研压力。另外不同地域的两所高校均有四分之一左右的青年教师认为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合理因素;两校分别有3.6%和3.8%的青年教师选择了领导不支持。
2.工作压力程度不同
教学与科研是教师的两项本职工作,也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用科研压力和教学压力的概况与程度来代表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基本情况,并对两所高校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
(1)科研压力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两所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压力区别主要表现在科研压力程度、每天可用于科研的实时间、科研压力的来源等方面:一是科研任务压力程度不同。两校青年教师普遍认为科研压力大,认为压力大或者很大的比例分别高达73.9%和61.2%,尤其是省会A高校认为压力很大的比重已超过50%,达到53.6%,只有极少数人认为无压力或压力较小。二是每天可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同。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青年教师每天用于科研超过6个小时的比例高达23.2%,位于地级市的B校青年教师每天用于科研超过6个小时的比例仅为5.4%;A校青年教师每天科研时间超过4小时占比63.8%,而B校该项比例仅为33.4%,约为A校的一半,由此看出B校相对于A校而言平均每天科研时间严重不足。三是科研压力主要来源不同。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和位于地级市的B校普遍认为科研方面的主要压力来源为很难申请到课题,特别是高水平课题以及论文发表难度大,占比41.3%。除此之外,两大学在经费匮乏选项是表现出明显差异,A校认为科研经费匮乏的比例为18.1%,而B校中该项比例仅为5.9%,说明青年教师在科研经费方面B校比A校充足。
(2)教学压力
两所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压力区别主要表现在教学压力的来源、教学任务与每周课时量、学生评教压力等方面:一是教学压力主要来源。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青年教师教学压力主要来源为担心学生出各类问题,占比42.0%,B校该项占比仅为18.8%;而B校青年教师则主要受职能部门的考核所影响,占比41.4%,而A校该项占比仅为3.6%,在担心是否被学生接受方面两校相差不大。由此可知,两校的职能部门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存在明显差异;以及在省会城市,高校的维稳需求远高于地市级大学。二是教学任务与每周课时量。A、B两校普遍认为教学任务压力大,任务重,其中A校认为压力比较大的占比26.8%,认为压力很大的占比高达71%,无一人认为无压力或者压力比较小;而B校则认为压力比较大的占比39.2%,认为压力很大的占比39.2%。每周课时量方面,A校每周课时量明显高于B校。A校每周16节课时以上占比达27.5%,而B校仅为14.5%,而两所大学青年教师每周课时量主要在13-16节,占比60%左右。三是学生评教压力。在学生评教方面,B校青年教师压力明显高于A校,其中B校认为学生评教压力比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占比分别为25.3%和25.3%,而A校该项指标仅为21%和0.2%,几乎无人认为学生评教的压力很大。
(二)生活状态
生活状态是构成青年教师生存状态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收入是决定青年教师物质生活水准的核心指标,因此,我们将月收入水平视为衡量青年教师生活状况的一个标尺。但是,收入绝对值的高低并不能客观有效的反应两所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状况,一个人的收入状况很大程度上受所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约束,为了方便对比,我们选取了两所高校所在城市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水平作为参考,以青年教师平均月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作为比较标准。
由上表可知,虽然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青年教师平均月收入绝对值高于位于地级市的B校,但参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两校青年教师收入状况差别不大。
1.生活压力主要来源。在生活压力来源方面,A校在工作累,没时间照顾家、经济负担(住房问题,工资发放不及时等)、家人对自己的工作支持不够以及子女教育或就业问题等四个方面分别占比57.2%、34.8%、2.9和5.1%,而B校该项分别占比为41.9%、44.6%、4.8%和8.6%。该项两所大学并无显著差异。 2.住房压力。在住房压力方面,A校明显的表现出无压力或者压力较小,其中无压力占比52.9%,压力较小占比21%,压力一般占比10.9%,仅有0.1%的人任务压力很大。相反,B高校青年教师则普遍认为住房压力大,压力一般、压力比较大、压力很大分别占比31.7%、22.6%和22.6%,占到总人数的76.9%。
(三)社会关系
1.社会关系。人际交往是人基本的需要。高校青年教师生活在高校这样一个高等教育组织里面,主要接触的是领导、同事和学生,因此调查主要以这三个群体作为观测点。从总体来看青年教师与同事、学生的关系很好,与领导的关系一般,甚至不太好。
2.社会地位。在社会地位方面,B校青年教师的平均压力远大于A校,其中B校分别21.5%和21.5%的青年教师认为压力很大和压力比较大,而A校表示出压力很大的比例仅占0.1%。
(四)职业发展
1.深造要求、职称评定与晋升机会。A、B两所大学青年教师的深造要求压力,职称评定压力、晋升压力都比较大,但A校压力状态更为集中,主要表现在比较大层面,而B校压力则更为离散和突出。比如,B校青年教师认为自身深造要求非常大的占比为26.9%,职称评定压力非常大的占比为31.7%、晋升压力非常大的占比为31.2%。
2.是否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不如其他的职业从而产生从事其他职业的想法。当问及是否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不如其他的职业从而产生从事其他职业的想法,两所高校青年教师表现出了明显差异,位于省会城市的A大学有此想法的占比8%,没有此想法的占比92%,而位于地级市的B高校,有此想法的占比高达54.3%,没有此想法的占比仅为45.7%。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两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从工作状况来看,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普遍偏大,且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其中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每周课时数明显多于位于地市级城市的B校,教学压力也明显较大,而科研压力普遍较大;从生活状态来看,位于地级市的B校收入水平显著低于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因此其收入压力与此正相关,在生活压力主要来源方面,A校则主要表现在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顾及家庭;从社会关系来看,两所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与同事、学生的关系很好,与领导的关系一般;从个人职业发展来看,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青年教师深造机会和晋升渠道明显优于B校。对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高校应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任务,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两所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状态的深入探究,我们发现他们普遍存在教学任务重、科研任务重的现实困难,A校每周课时量偏高,这样严重挤压其科研时间,直接影响其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又直接与其晋升和个人收入息息相关,在资历还不够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在教学与科研间疲于奔命,力图兼顾,这样的后果只能是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以及陪伴家人的时间,从而影响生活状态。
2.为青年教师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解决后顾之忧方能挖掘潜力。就青年教师的人生阶段特征而言,他们的年龄一般处于25到34岁之间,婚姻、家庭和事业尚处于起步或助跑阶段,正是买房子、结婚、生子、养老的时间,是人生中物质压力最大的阶段,也是潜力挖掘的黄金阶段。高校应当尽全力解决好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让正处于人生上升期和爬坡期的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开发潜力。
3.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注重引导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青年教师的社交深度普遍不高,和学生、同事的交往勉强处于融洽状态,但下班后或课余时间联系较少,这样青年教师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更多的是单打独斗,因此学校应刻意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鼓励青年教师结交更多学术上和生活中的朋友。
参考文献:
[1]任海燕.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7-9.
[2]罗儒国.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7):44-47.
关键词:地方高校 青年教师 生存状态 地域性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群体,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地方高校数在全国高等院校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95.4%,这一庞大的人才群体能否在高校得到健康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湖北省两所分别位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地方高校为研究样本,针对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展开问卷调查与访谈,以期深入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生存状态,同时关注和分析了两所高校青年教师的地域性差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所确定的对象为湖北省两所分别位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本次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两校青年教师中随机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并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工作状态
1.工作压力来源不同
从工作压力来源而言,位于省会A校的主要工作压力来源为教学任务,占比39.1;而B校的主要工作压力来源为职称评定,占比56.6%。众所周知,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与主要与科研成果息息相关,因此职称评定压力实则指向科研压力。另外不同地域的两所高校均有四分之一左右的青年教师认为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合理因素;两校分别有3.6%和3.8%的青年教师选择了领导不支持。
2.工作压力程度不同
教学与科研是教师的两项本职工作,也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用科研压力和教学压力的概况与程度来代表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基本情况,并对两所高校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
(1)科研压力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两所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压力区别主要表现在科研压力程度、每天可用于科研的实时间、科研压力的来源等方面:一是科研任务压力程度不同。两校青年教师普遍认为科研压力大,认为压力大或者很大的比例分别高达73.9%和61.2%,尤其是省会A高校认为压力很大的比重已超过50%,达到53.6%,只有极少数人认为无压力或压力较小。二是每天可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同。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青年教师每天用于科研超过6个小时的比例高达23.2%,位于地级市的B校青年教师每天用于科研超过6个小时的比例仅为5.4%;A校青年教师每天科研时间超过4小时占比63.8%,而B校该项比例仅为33.4%,约为A校的一半,由此看出B校相对于A校而言平均每天科研时间严重不足。三是科研压力主要来源不同。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和位于地级市的B校普遍认为科研方面的主要压力来源为很难申请到课题,特别是高水平课题以及论文发表难度大,占比41.3%。除此之外,两大学在经费匮乏选项是表现出明显差异,A校认为科研经费匮乏的比例为18.1%,而B校中该项比例仅为5.9%,说明青年教师在科研经费方面B校比A校充足。
(2)教学压力
两所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压力区别主要表现在教学压力的来源、教学任务与每周课时量、学生评教压力等方面:一是教学压力主要来源。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青年教师教学压力主要来源为担心学生出各类问题,占比42.0%,B校该项占比仅为18.8%;而B校青年教师则主要受职能部门的考核所影响,占比41.4%,而A校该项占比仅为3.6%,在担心是否被学生接受方面两校相差不大。由此可知,两校的职能部门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存在明显差异;以及在省会城市,高校的维稳需求远高于地市级大学。二是教学任务与每周课时量。A、B两校普遍认为教学任务压力大,任务重,其中A校认为压力比较大的占比26.8%,认为压力很大的占比高达71%,无一人认为无压力或者压力比较小;而B校则认为压力比较大的占比39.2%,认为压力很大的占比39.2%。每周课时量方面,A校每周课时量明显高于B校。A校每周16节课时以上占比达27.5%,而B校仅为14.5%,而两所大学青年教师每周课时量主要在13-16节,占比60%左右。三是学生评教压力。在学生评教方面,B校青年教师压力明显高于A校,其中B校认为学生评教压力比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占比分别为25.3%和25.3%,而A校该项指标仅为21%和0.2%,几乎无人认为学生评教的压力很大。
(二)生活状态
生活状态是构成青年教师生存状态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收入是决定青年教师物质生活水准的核心指标,因此,我们将月收入水平视为衡量青年教师生活状况的一个标尺。但是,收入绝对值的高低并不能客观有效的反应两所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状况,一个人的收入状况很大程度上受所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约束,为了方便对比,我们选取了两所高校所在城市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水平作为参考,以青年教师平均月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作为比较标准。
由上表可知,虽然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青年教师平均月收入绝对值高于位于地级市的B校,但参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两校青年教师收入状况差别不大。
1.生活压力主要来源。在生活压力来源方面,A校在工作累,没时间照顾家、经济负担(住房问题,工资发放不及时等)、家人对自己的工作支持不够以及子女教育或就业问题等四个方面分别占比57.2%、34.8%、2.9和5.1%,而B校该项分别占比为41.9%、44.6%、4.8%和8.6%。该项两所大学并无显著差异。 2.住房压力。在住房压力方面,A校明显的表现出无压力或者压力较小,其中无压力占比52.9%,压力较小占比21%,压力一般占比10.9%,仅有0.1%的人任务压力很大。相反,B高校青年教师则普遍认为住房压力大,压力一般、压力比较大、压力很大分别占比31.7%、22.6%和22.6%,占到总人数的76.9%。
(三)社会关系
1.社会关系。人际交往是人基本的需要。高校青年教师生活在高校这样一个高等教育组织里面,主要接触的是领导、同事和学生,因此调查主要以这三个群体作为观测点。从总体来看青年教师与同事、学生的关系很好,与领导的关系一般,甚至不太好。
2.社会地位。在社会地位方面,B校青年教师的平均压力远大于A校,其中B校分别21.5%和21.5%的青年教师认为压力很大和压力比较大,而A校表示出压力很大的比例仅占0.1%。
(四)职业发展
1.深造要求、职称评定与晋升机会。A、B两所大学青年教师的深造要求压力,职称评定压力、晋升压力都比较大,但A校压力状态更为集中,主要表现在比较大层面,而B校压力则更为离散和突出。比如,B校青年教师认为自身深造要求非常大的占比为26.9%,职称评定压力非常大的占比为31.7%、晋升压力非常大的占比为31.2%。
2.是否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不如其他的职业从而产生从事其他职业的想法。当问及是否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不如其他的职业从而产生从事其他职业的想法,两所高校青年教师表现出了明显差异,位于省会城市的A大学有此想法的占比8%,没有此想法的占比92%,而位于地级市的B高校,有此想法的占比高达54.3%,没有此想法的占比仅为45.7%。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两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从工作状况来看,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普遍偏大,且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其中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每周课时数明显多于位于地市级城市的B校,教学压力也明显较大,而科研压力普遍较大;从生活状态来看,位于地级市的B校收入水平显著低于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因此其收入压力与此正相关,在生活压力主要来源方面,A校则主要表现在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顾及家庭;从社会关系来看,两所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与同事、学生的关系很好,与领导的关系一般;从个人职业发展来看,位于省会城市的A校青年教师深造机会和晋升渠道明显优于B校。对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高校应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任务,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两所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状态的深入探究,我们发现他们普遍存在教学任务重、科研任务重的现实困难,A校每周课时量偏高,这样严重挤压其科研时间,直接影响其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又直接与其晋升和个人收入息息相关,在资历还不够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在教学与科研间疲于奔命,力图兼顾,这样的后果只能是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以及陪伴家人的时间,从而影响生活状态。
2.为青年教师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解决后顾之忧方能挖掘潜力。就青年教师的人生阶段特征而言,他们的年龄一般处于25到34岁之间,婚姻、家庭和事业尚处于起步或助跑阶段,正是买房子、结婚、生子、养老的时间,是人生中物质压力最大的阶段,也是潜力挖掘的黄金阶段。高校应当尽全力解决好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让正处于人生上升期和爬坡期的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开发潜力。
3.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注重引导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青年教师的社交深度普遍不高,和学生、同事的交往勉强处于融洽状态,但下班后或课余时间联系较少,这样青年教师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更多的是单打独斗,因此学校应刻意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鼓励青年教师结交更多学术上和生活中的朋友。
参考文献:
[1]任海燕.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7-9.
[2]罗儒国.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7):44-47.